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地质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及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量大,种类繁多,基于MapGuide平台建立的地质调查遥感数据服务系统,面向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与管理人员,可实现海量基础遥感影像数据、专题产品数据以及相关矢量和高程等数据的存储、发布、下载和综合管理等功能。系统在相关野外地质调查单位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质调查大数据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地质调查大数据包含地质调查工作中产生的多来源、多模态地质数据,以及公共服务与支撑管理产生的数据。一些与数据和计算有关的地质问题,限于当时的信息技术条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解决这类地质问题及信息数据共享问题是地质调查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基本目标。在地质调查大数据处理技术中,应当积极开展多类型地质数据采集器、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技术产品开发与应用,然后集中开展、深度分析与挖掘、可视分析技术产品开发与应用,最终形成地质调查大数据处理技术体系与产品线,以产品应用推动资源共享,提升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MapGIS基础上二次开发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软件,具有地质调查数据与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数据整合功能.目前该系统只在大比例尺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得到完全应用,并形成相应规范,在物化探工作中并未完全要求使用,物化探原始和成果资料未填入相关记录卡中,这对物化探资料查询及与地质结合使用带来不便.利用MapGIS的库管理-属性库管理模块和实用服务-投影变换模块功能,按照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多源数据的记录卡格式,能快速实现地物化遥数据数字化入库,解决地物化遥数据数字化问题,为地物化遥多源数据整合提供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4.
李刚  杨秀元  李浩  乐琪浪 《中国地质》2018,45(S1):115-122
奉节县是中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高发区县,区内地形起伏,构造和软弱岩层发育,地质环境较脆弱,通过对研究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查清了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孕灾地质背景,整合灾害、地质和地理信息等数据,首次编制了奉节县幅1∶50 000灾害地质图,建立数据集。本文从数据来源、数据收集方法、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以期呈现地质灾害调查领域灾害地质图数据集应用的实例,为该类型地质调查和数据集处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支撑地质找矿,服务于重大工程和城市规划建设,为开发特色农产品、圈定碳汇区提供土壤数据,支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这些都是基础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在7月1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举行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汇报会上,各大专题项目的负责人一一列举了12年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基础地质调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吕小婷  施艳  张振芳 《地质通报》2012,31(9):1531-1536
对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存储原有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对数据存储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基于SAN结构的地质调查存储系统的技术方案,包括基础结构,软、硬件配置等内容。系统满足了各项业务对数据的高可用性、数据存储的可靠性、数据的安全性日益增高的需求。系统运行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质与资源》2011,(3):240-241
<正>近日,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调查数据集成服务产品开发项目在吉林省白山市正式启动.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总[2011]01-60-01号文件批复,东北地区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进入实质运行阶段.为了把项目做到实处,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资料馆采取了走出去、坐下来、出方案三个工作步骤,听取意见,走访专家,掌握需求,最终拿出产品开发工作方案,经综合论证后,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8.
柴时光 《广东地质》2012,(1):217-221
在全面分析东莞城市地质调查数据现状和各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地质调查所依据的各标准、规范及相应的信息方面的标准、规范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结构定义、统一编码,建立标准化的统一的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库,以实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分析东莞城市地质数据的需求、数据库设计和方案实施,初步探讨东莞城市地质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和流程,从而实现东莞城市地质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需求、产品、技术、共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工作需加强成果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转变服务方式,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大数据服务迫在眉睫。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主线,需求、技术、共享为分支,开展新形势下地质调查成果深层分析,研究地质调查成果体系建设方案,对需求转换方式、地质产品理论实践研究、地质成果共享等进行详细论述,充分研究地质大数据思想下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樊运晓  罗云  陈庆寿 《现代地质》2001,15(1):113-116
灾害所造成的后果是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决定的。承灾体的脆弱性对区域减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成为区域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文章确定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及建立原则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反推法、信息量法等多种方法确定了基于灾前评判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白龙江流域舟曲段是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掌握该区泥石流的孕灾背景条件及发育特征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白龙江舟曲段241条泥石流调查数据,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致灾岩组、地质构造、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孕灾背景条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流域面积与主沟长、沟床比降与相对高差、泥石流...  相似文献   

12.
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型城市试点实施调查,在整个调查中将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工程钻孔数据,这些数据通常都被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非专业数据操作人员如果要在复杂的数据库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将非常困难。就此问题,本文以杭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中的钻孔数据为例,分析探讨了城市地质调查基础工程钻孔数据的查询应用实现方法,旨在帮助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所收集的钻孔资料。  相似文献   

13.
雄安新区白洋淀流域平原区1:50 000水文地质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数据集依托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白洋淀流域平原区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隶属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核心区域的安新县幅、雄县幅1:50 000水文地质及专项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编制了标准的1:50 000水文地质图及说明书,依照行业规范将此次调查获取的数据建立了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8种数据类型,包含895个基础调查数据,22个野外地质综合调查点数据,82个地层岩性界限调查点数据,540个水文地质调查点数据,22个环境地质调查点数据,12个钻孔基本情况数据,71个抽水试验综合成果数据,2 200个野外照片数据,共计3 844个数据。本数据集对认识白洋淀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以及研究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滑坡体为一大型多滑面复合型复活老滑坡,笔者作为本工程的地灾监理,对该滑坡的治理方案进行了全面、深入解读及分析,发现本治理工程在项目整体管控上存在一定问题,这种问题在国内目前的地灾治理工作上具有代表性,分析、探讨本工程在整体项目管控方面的问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地灾治理行业管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5年来云南省开展县域地灾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该项工作在本省地灾防治工作中至少发挥了6个方面的作用:(1)显著减少了群死群伤灾害的发生;(2)深入宣传普及了防灾知识;(3)为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提供了环境地质依据;(4)为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5)为科学管理地灾防治工作创造了条件;(6)有利于强化地灾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也指出,目前县域地灾调查工作的进度尚与地灾防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各级政府应切实重视、想方设法、积极推进县域地灾调查工作。作者就如何推进云南省县域地灾调查工作及进一步发挥县域地灾调查成果的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地质科研范式正由过去的经验范式、理论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基础地质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反映了地质调查的精度和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创新、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点与源泉,决定了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竞争力。在以密集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即将来临之际,基础地质数据的数量、质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的基础标准之一。大部分国家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和基础地质数据与图件的一体化表达,并面向社会需求研发出类别丰富的地质数据衍生产品。我国虽然建成了地质云平台,实现了一批数据库的汇聚和共享,但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宏观尺度的地质认知水平;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与技术刚刚提上日程,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基础地质数据研发服务能力不足,限制了数据更新的外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依托地质云平台构建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地质云节点一盘棋”的数据更新工作机制;二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体系;三是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和在线化”三位一体的数据更新技术体系;四是打造多方稳定协同的数据更新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余飞燕  吕蒙  杨军 《地质与资源》2015,24(2):152-156
综合环境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野外实地调查及室内整理的数据进行数学模型计算,系统研究了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GIS叠加分析功能,得出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采用滑坡确定性系数(CF)法对滑坡地质灾害各个因子数据进行量比,并根据主要致灾因子数据与滑坡形成有利级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最终获得适用于镇雄县滑坡地质灾害主要致灾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得到各个分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淮河流域内1959—2008年11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流域1978—2008年农作物旱涝灾害受灾面积数据,基于降水致灾因子与农作物承灾体受损程度等研究,提出旱、涝致灾气候阈值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旱涝灾害发生的时空特征,确定淮河流域合理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区间并建立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致灾气候阈值可通过计算发生旱涝事件时间段累积降水量除以1959—2008年相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平均值来定义,得到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在不同尺度下对旱、涝灾害事件均有较好地稳定反映,可满足研究区旱、涝事件分析需求;②洪涝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干旱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相关系数高达0.96,构建了基于干旱致灾气候阈值的农作物受灾面积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是科学开展灾害管理工作的基础。灾情评估以单次灾害过程的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以及区域灾情评估为主要内容,基于历史灾情统计资料的评估方法、基于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估方法、现场抽样调查统计方法、遥感图像或航片识别法、基层统计上报方法、经济学方法等是灾情评估的主要方法。灾情评估的目标从对灾情的估算和统计扩展到对灾情大小的分级,评估内容上逐步重视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评估方法上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建立灾情评估系统是灾情评估研究与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减灾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亟待加强,迫切需要形成包括对单次灾害过程的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以及区域灾情综合评估在内的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丰丹  刘畅  刘园园  吕霞 《地质论评》2019,65(Z1):317-320
正通过构建以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相融合的地质调查智能空间,为构建以"需求+数据+知识+智能驱动"为一体的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服务等地质调查工作环境,提供空间数据自适应感知、非结构化数据挖掘服务、地质知识的流程化和智能化应用等,探索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工作模式,取得有效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