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晓东  王梁  王晓军 《矿物学报》2011,(Z1):342-343
马厂箐是"三江"成矿带上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Cu-Mo-Au多金属矿化集中区,马厂箐Cu-Mo矿和金厂箐Au矿是矿集区内两个重要的矿床。研究表明,马厂箐Cu-Mo矿和金厂箐Au矿是同一个斑岩岩浆系统成矿作用的产物,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反映出从马厂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2):214-223
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祥云、弥渡、大理三市县接壤部位,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上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体内发育斑岩型铜钼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出接触交代型铜钼矿化,围岩地层中则产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铅、锌矿化。下奥陶统向阳组一套碎屑岩和下泥盆统康郎组灰岩与铜钼金成矿关系密切。铜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或岩浆流体,金矿成矿物质由岩浆和围岩地层共同提供。区内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斑岩与铜钼金成矿成矿关系密切,不仅提供了成矿金属物质,而且还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动力。伴随马厂箐岩体侵入而形成的一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富碱斑岩体与围岩的北接触带和东接触带是铜钼矿找矿的主攻区域;下奥陶统向阳组碎屑岩和下泥盆统康郎组灰岩中构造破碎带,是找金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4.
马厂箐地区是滇西成矿带内一个典型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发育有斑岩型钼铜、接触交代型铜钼(金)和热液脉型金银铅锌等多种类型矿化。其矿化和蚀变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以岩体为中心的分带性;岩浆活动与铜钼金成矿作用具有同时性。这3种矿化类型的形成受控于马厂箐斑岩岩浆系统,该岩浆系统提供了成矿的物质、流体和动力。文章在分析成矿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矿系统结构的剖析,认为正是马厂箐岩体所提供的热动力条件促使从岩浆体中分异出来的成矿流体由岩体向外运移,随着岩体内构造裂隙、接触带构造以及围岩中破碎带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了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蚀变和矿化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总体显示出,随着热液成矿作用的进行,矿化由斑岩体向接触带和围岩推进,成矿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趋势。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统的建立,将对滇西成矿带内其他矿集区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实践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晓东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168-1177
[摘要]马厂箐铜(钼、金) 矿床是滇西成矿带上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之一。 本文通过对制约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矿的岩浆岩类型、岩浆的氧化性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大规模 成矿流体活动和成矿的物质基础等成矿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评价该矿床的成矿潜力,指出 (似)斑状花岗岩与向阳组地层的北、东接触带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重点部位,宝兴厂矿段与乱硐山矿 段之间的矽卡岩型磁铁矿体(民采大坑)北侧是找金的重点部位,乱硐山矿段具有寻找铜、金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滇西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区成岩成矿时代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厂箐铜-钼-金矿化集中区位于云南省祥云、弥渡、大理三市县接壤部位,是滇西成矿带上矿化类型较全、成矿元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的斑岩型矿集区.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马厂箐矿集区正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5.6 +0.3) Ma;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5.0 +0.2) Ma;(似)斑状花岗岩锫石U-Pb年...  相似文献   

7.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型(角岩型、夕卡岩型)铜-钼(铁)矿床;在岩体外围地层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对应的围岩蚀变表现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矿床成矿均发生于33.7~35.8Ma,金矿床略晚于铜-钼矿床,并与矿田内马厂箐杂岩体侵入时代(33~37Ma)一致。岩矿石的H、O、Pb、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铜-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钼(铁)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均一压力逐渐降低,成矿物质(矿质和流体)也逐渐从以深部岩浆源为主,演变为以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为主。矿田内不同类型矿床间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反映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8.
肖继雄 《地质与勘探》2012,48(3):546-561
[摘 要] 马厂箐钼铜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上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矿床之一,其成矿作用具有特殊性。本文应用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重点探讨了马厂箐钼铜金矿床深部地质过程中成岩与由地幔流体作用引发壳幔混染并形成系列成矿的关系。通过对马厂箐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岩矿石稀土和微量元素、稀有气体及Pb-Sr-Nd 同位素研究,论证了成矿流体和岩浆流体均来自于富集地幔,这种成矿流体是包含于富碱岩浆并与其互不混溶的地幔流体。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地幔流体可随富碱岩浆的结晶成岩过程对岩体进行同步自交代蚀变而在斑岩体内或其深部形成矿床;也可与岩浆分离而独立运移,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地层围岩中进行交代蚀变成矿。在这一成岩成矿过程中, 引发并促进壳幔物质混染和叠加成矿,由此导致了马厂箐矿区成矿分带表现为从岩体到围岩、从高温到低温的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系列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9.
云南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郭晓东  王治华  陈祥  王欣  王淑贤 《地质学报》2009,83(12):1901-1914
滇西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体有成因联系的内生金属矿床.铜钼金成矿与马厂箐岩体空间上紧密相伴,时间上相近或稍晚.蚀变矿化和元素组合具有明显地分带性:岩体内发育斑岩型铜钼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出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矿化,围岩地层中则产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铅锌矿化.铜钼矿化主要发育在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蚀变带中.这些不同成矿作用在时空上紧密共生,在矿化类型、蚀变类型和元素组合分布上连续递变,清晰地展现出成矿流体从岩浆中分凝出来并在向外运移的路径上淀积金属的图像.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喜马拉雅期富碱侵入岩提供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铜钼金成矿属于同一个构造-岩浆-成矿系统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受富碱侵入伴驱动,成矿作用由斑岩体内部向接触带和围岩地层推进,矿化类型、围岩蚀变和元素组合反映出成矿流体系统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是马厂箐铜钼矿的主要赋矿围岩,属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岩体为喜马拉雅期的富碱杂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二长斑岩和正长斑岩.稀土元素丰度与分配在不同岩石中是不一样的,马厂箐岩体中∑REE为106.29×10-6~297.9×10-6,LR/HR为8.04~23.99,La/Yb为9.8...  相似文献   

11.
吴亮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32-1241
存得村矿区冷风箐矿段位于马厂箐杂岩体南接触带,其产出的铜钼多金属矿总体受宝兴厂-铜厂向斜南翼斑岩脉(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挤压破碎带控制,该挤压破碎带(碎裂岩带)为该矿段矿液的运移、矿体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存空间,并严格控制了铜、钼矿脉(体)的空间就位。但由于多期构造活动及多期次侵入岩体的影响使得该区地质情况复杂,加之工作年限短,地质工作程度低等因素使得如何取得找矿突破成为该区的首要目标。本文参照宝兴厂-铜厂铜钼矿、乱硐山铜钼矿的找矿成果及经验,同冷风箐矿段进行类比,结合2011工作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下步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滇西马厂箐斑岩铜(钼)矿床成岩成矿时限的厘定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滇西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为一复式岩体,存在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最早岩浆活动始于52Ma,中期岩浆活动为42~47Ma,晚期岩浆活动最强烈,其时间为33~37Ma,末期岩浆活动为29~32Ma。马厂箐铜钼矿床早期成矿发生在37~40Ma左右,晚期成矿大约在34—35Ma;与区域上其它与富碱侵入岩有关矿床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马厂箐矿床在时、空上与矿区富碱侵入岩关系密切,其成矿作用主要与晚期的岩浆侵入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186-1198
[摘要]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的重要矿床之一,对其成因迄今存在争议。本 文报道了新的观测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试图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为指导解释马厂箐矿床的成 因。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是罗照华等(2009)提出的一种与国内外矿床学界内生矿床成矿理论主流见解 不同的新理念和新见解。马厂箐铜、钼、金成矿与马厂箐小岩体空间上紧密相伴,时间上相近或稍晚。 马厂箐矿区岩体和矿脉S、C、Pb、H、O、Si 和He、Ar 同位素数据表明:铜、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 部地幔流体(透岩浆流体),金矿成矿物质由深部地幔流体(透岩浆流体)和围岩地层共同提供。马厂箐 的小岩体既有幔源岩石(如煌斑岩),又有壳源岩石(如花岗斑岩),而原生流体则均来自地幔,流体与岩 浆来源的不一致性暗示了透岩浆流体的性质;马厂箐矿床的时空展布特征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预 测相一致,比传统岩浆热液成矿理论更好地解释了矿床成因;马厂箐矿床是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产 物,主要与区农小岩体群有关,斑状花岗岩体仅仅起着含矿流体的屏蔽作用。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 是在同一能量驱动机制下,岩浆热压力和地幔流体内压力可能驱动含矿流体在不同的位置上堆积不同 种类的金属,从而在含矿流体通过的路径上发生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并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矿床, 其铜、钼、金多金属成矿过程可以全部归属为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宾川小龙潭铜钼矿床是金沙江—红河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带上一个较为知名的矿床。随着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对宾川小龙潭铜钼矿区成矿斑岩体的形态、产状及矿体的赋存空间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依托于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省永胜分水岭—大理笔架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及构造背景专题研究"项目,以构造和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为重点,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与成矿结构面,以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探索构建矿区成矿模式,进一步打开找矿思路与空间。提出以核桃箐矿段钾化带为中心、扩大北部、解剖东部、探索南部的勘查思路,在8号岩体以东的石英-黄铁-绢云母化带内,是寻找富厚细脉浸型工业铜矿体的有利部位,呈NE向干海子断层带为寻找铜金矿化带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5.
马厂箐矿集区铜、钼、金矿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及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乱硐山矿段夕卡岩型铜钼金矿化和人头箐矿段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热液白云母进行同位素定年,得到夕卡岩化矿石中白云母样品(B119)40Ar-39Ar坪年龄为35.25±0.36Ma,等时线年龄为35.0±1.8Ma,反等时线年龄为34.8±1.9Ma。蚀变岩型金矿化矿石中白云母样品(B118)40Ar-39Ar坪年龄为35.35±0.32Ma,等时线年龄为34.44±0.99Ma,反等时线年龄为34.4±1.2Ma。这与正长斑岩(35.6±0.3Ma)、花岗斑岩(35.0±0.2Ma)、斑岩型铜钼矿化成矿年龄(35.8±1.6Ma)和(33.9±1.1Ma)较为一致,显示马厂箐铜钼金矿床与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岩性组合有关,铜钼金成矿属于同一个构造—岩浆—成矿系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马厂箐矿集区铜、钼、金矿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及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0 Ar-39 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乱硐山矿段夕卡岩型铜钼金矿化和人头箐矿段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热液白云母进行同位素定年,得到夕卡岩化矿石中白云母样品( B119)40 Ar-39 Ar坪年龄为35.25±0.36 Ma,等时线年龄为35.0±1.8 Ma,反等时线年龄为34.8±1.9 Ma.蚀变岩型金矿化矿石中白云母样品(B118)40 Ar-39 Ar坪年龄为35.35±0.32 Ma,等时线年龄为34.44±0.99Ma,反等时线年龄为34.4±1.2 Ma.这与正长斑岩(35.6±0.3 Ma)、花岗斑岩(35.0 ±0.2 Ma)、斑岩型铜钼矿化成矿年龄(35.8 ±1.6 Ma)和(33.9土1.1 Ma)较为一致,显示马厂箐铜钼金矿床与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岩性组合有关,铜钼金成矿属于同一个构造—岩浆—成矿系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云南马厂箐铜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上著名的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矿床。与铜、钼、金等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为一复式岩体,存在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早期岩浆活动始于54~56 Ma,中期岩浆活动时间为45~49 Ma,晚期岩浆活动最强烈,发生在29~37 Ma,末期岩浆活动时间为23~25 Ma。采用辉钼矿Re-Os测年法,对马厂箐矿床的斑岩型铜钼矿石进行了精确测年,获得斑岩型铜钼矿石Re-Os模式年龄(35.3±0.7)Ma。利用40Ar-39Ar同位素方法对乱硐山地段矽卡岩型铜钼矿石和人头箐地段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热液白云母进行同位素定年,得到矽卡岩化矿石中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35.25±0.36) Ma,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5.0±1.8) Ma和(34.8±1.9) Ma;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35.35±0.32) Ma,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44±0.99) Ma和(34.4±1.2) Ma。证明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形成于同一成岩成矿地质事件,成矿作用主要与矿区晚期富碱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应处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造山之后的晚碰撞走滑阶段,总体上属于西南三江地区第一次成矿高峰期,即斑岩型Cu-Au成矿高峰期(65~35 Ma)。  相似文献   

18.
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就是"三江"构造带最著名的斑岩型矿床之一。文章对其S,H,O,Pb,C,He,Ar,Rb,Sr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总结了同位素组成特征、演化规律,结合野外地质研究,推知马厂箐岩体起源于深部的富集地幔,在地幔物质上侵的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混入。其铜钼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自于岩浆;接触带附近的角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金)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自于岩浆和围岩地层,以岩浆为主;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于岩浆和围岩地层,岩浆的成分减少。从而确定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马厂菁箐铜-钼-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云南马厂箐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马厂箐多金属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上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Cu、Mo、Au 成矿的典型代表之一。矿体(脉)的产出与富碱斑岩体(脉)在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相近或稍晚、成因上密切相关, 蚀变和成矿分带明显。岩体内产出斑岩型Mo、Cu 矿化, 以Mo 矿化为主; 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产出接触交代型Cu、Mo、Au、Fe 矿化, 以Cu、Fe 矿化为主, Au 矿化较弱; 而距接触带稍远的围岩地层中则产出Au、Pb、Zn 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从马厂箐矿段→乱硐山矿段→人头箐-金厂箐矿段, 流体包裹体具有相态组合逐渐简单, 温度、盐度逐渐降低, 成矿压力逐渐减小, 成矿深度逐渐变浅的趋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马厂箐Cu、Mo、Au 多金属矿属于同一个岩浆和流体成矿系统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 表现出随流体成矿作用的进行, 矿化由斑岩体内部向接触带和围岩地层推进, 富碱岩浆和地幔流体作用逐渐减弱, 而围岩地层的影响则逐渐增强, 流体性质由幔源向壳幔混合直至壳源为主演化。最后探讨了马厂箐Cu、Mo、Au 多金属矿的成矿机制, 并初步预测该矿床具有较好的深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王绍明  和正中 《云南地质》2007,26(3):289-297
宝兴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区内北东向响水断裂带是主要的控岩和控矿构造。三类金矿床分别在斑岩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成生。文中建立相应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