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270研究所智能小区建设的情况,重点论述了网络的构建,VLAN的概念及划分,并对综合布线和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近年来有着长足的发展,但矿井突水、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等事故仍时有发生,反映了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存在着"瓶颈"。为此,结合云计算、AI、工业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国家提出的煤矿山地质保障2021初步形成、2025基本实现智能化的要求,提出了以"精细动态描述"为目标、以"过程"为对象的"过程数字勘查技术"概念,以及实施过程数字勘查的技术路径,包括"智能钻孔"、"智能勘查"、"智能勘查地质"、"矿山地质神经网络"、"智能矿山地质"。过程数字勘查技术可有效提升煤炭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地质认识,为矿山超前预测、预报、安全生产等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为勘查地质和矿山地质向高度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技术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填补智能地质空白。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探测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及智能数据库技术,这三者都能广泛用于地质找矿工作,并改变地质找太工作的局面,使地质找矿也进入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质数据库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辉 《湖南地质》2002,21(3):233-237
影响矿山经济效益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矿山开采对象及资源量的难以预测,利用数字技术可充分提高开采及勘探所积累资料、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有效预测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资料、数据的存贮介质及方式,使数据的安全更有保障,数据调用更迅速使利;通过分析矿山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积累的数据特点,表明矿山数据库有面向主题,随时间而变化、数据集成等数据仓库特点;数据的特征和空间属性的双重性和互为联动性、海量存贮、数据分析的智能要求等使GIS技术成为数据库的首选技术.由于受投资及技术队伍的制约,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尚有待来日,但建立矿山地质数据库数据源系统则应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自动化钻探技术与装备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持续开展大深度智能地质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是当前钻井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实现深地开拓必要的科技手段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钻探技术与装备发展概况,介绍了智能化自动化钻井技术与智能化自动化钻井工具。并结合现阶段我国5000米智能化自动化钻探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提出了我国现阶段智能化自动化钻探技术与装备发展目标,以期为探索地球深部奥秘、勘探深部资源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6.
结合深圳市南山区某小区的桩基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多支盘钻孔灌注桩及工艺,并探讨了其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张辉旭  殷琨 《探矿工程》2004,31(3):1-6,9
以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类研究所岩土钻掘技术创新、发展应用及存在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简要回顾我国岩土钻掘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岩土钻掘技术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岩土钻掘技术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主要提出了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类研究所岩土钻掘技术既要为国家地质工作提供钻掘技术支撑,更要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家钻掘技术支撑体系、适时进行专业学科结构调整等多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数据和专家知识驱动的地质编图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编制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编图环节繁琐,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地质图的编图技术发展提供了支撑。在地质大数据环境下,提出基于地质知识驱动的地质编图技术,通过构建地质编图时空综合模型和地质代号智能识别模型,可以对多图幅的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构造等地质要素进行人机交互式、自动化、智能化地图元综合、断层简化、线形圆滑、图幅接边等。近年来,基于该技术在青海东部地区、河南洛阳、郑州地区及京津冀多地区开展的编图实践表明,该编图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地质编图工作效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六一 《探矿工程》2004,31(2):30-32
重庆巫山二郎庙移民小区滑坡勘察为三峡库区移民项目,地层复杂,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勘察达不到滑坡勘察的目的。采用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SM胶泥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钻探台月效率由150 m提高到350 m,岩心采取率达85%~90%,而且取出了泥夹块石、滑面、软弱夹层、破碎带样品。  相似文献   

10.
煤矿地质保障技术是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绿色采矿的关键路径,针对智能开采需求和地质保障要求,分析了回采工作面地质保障主要面临的难题,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地质探测精度不足、建模精度无法满足工程应用、模型动态更新困难、缺乏基于时空演变的智能回采全局路径最优决策手段等。根据面临的难题和技术现状,对陕西延安黄陵一矿和陕西神木榆家梁煤矿智能开采地质保障技术进行了探索实践。黄陵一矿以810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为目标,采用综合探测、数据融合等技术,构建工作面静态地质模型,利用地质雷达、惯性导航技术,动态修正工作面地质模型,通过对“透明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CT切片”,获取采煤机关键截割曲线,与回采工艺、装备形成耦合协同、联动控制模式,实现基于三维空间感知和智能数据分析的规划截割,推动黄陵一矿810综采工作面实现智能无人化开采。榆家梁煤矿提出构建基于时空数据模型的智能自主割煤工作面无人化开采模式,融合多源异构地质数据建立智能开采工作面多属性地质数据库,构建基于绝对坐标的43101工作面高精度时空地质模型,并基于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平台(4DGIS)进行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实现地质模型的任意剖切,结合随采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