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峰  伍振志 《地质科技情报》2004,23(3):101-104,108
结合某双连拱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支护设计特点,借助有限元软件3D-σ,模拟分析了隧道锚喷支护和锚喷钢拱支护两种支护方式的支护效果;并通过改变喷层厚度、钢拱架间距、钢拱架强度等支护参数,分析了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双连拱隧道初期的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下的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特征,采用模型试验针对黄土交叉隧道研究了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应变变化特征和开挖影响范围.研究得到,隧道的支护结构变形与掌子面位置有关,掌子面到达监测断面前1.5D(D为洞径)左右时,钢拱架发生变形,超过监测断面1.5D后变形基本稳定,说明黄土开挖的水平影响范围大致为...  相似文献   

3.
张传庆  吕浩安  刘小岩  周辉  高阳  闫东明 《岩土力学》2020,41(12):4045-4053
恒阻让压支护是挤压大变形隧道的大变形控制中较为理想的支护形式,现有技术在高承载力、大变形量及荷载稳定3个方面尚难统一。针对这一难题,受启发于金属拉拔工艺,结合钢拱架支护受力特点,自主研发了拉压转换恒阻让压装置,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力学响应规律与特征,并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其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拉压转换恒阻让压装置性能衡量指标。分析表明:(1)拉压转换恒阻让压装置可在压力条件下恒阻变形,将其安装于钢拱架分段接头处,与钢拱架嵌合为一体,即可保证钢拱架的稳定性,提高钢拱架的大变形适应能力,也可为围岩提供恒定的支护力;(2)基于锥角、摩擦系数、让压杆截面收缩率和直径4个设计参数,该装置可实现让压恒阻力和让压量可控,且其荷载稳定性好,可为软岩隧道大变形及支护稳定控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半硬半软岩层小净距隧道洞口段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雷公浦小净距隧道后行左洞洞口段具有半硬岩层半软岩层的特点,在开挖过程中,按照新奥法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中间岩柱的位移、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和钢拱架应力等项目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可以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和应力;后行洞的拱顶沉降大于先行洞,且软岩一侧的下沉量更大;中间岩柱较薄弱,开挖初期往先行洞方向移动;降雨对围岩变形和压力影响较大,施工中应引起重视。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孝晋 《探矿工程》2014,41(11):73-76
结合某高速铁路隧道DgK88+520~522段施工出现掌子面附近拱顶塌方的工程背景,从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支护参数等方面分析了塌方原因,并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勘查设计与围岩变更后的开挖支护措施引起的围岩变形。结果表明,根据原勘查设计Ⅲa级围岩确定的开挖方法与支护参数不能有效保证实际围岩条件下的隧道稳定性,而采用围岩变更为Ⅴb级围岩、三台阶七步法开挖、Ⅴb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支护的设计,拱顶沉降则可大幅度降低。介绍了塌方处治措施和拱顶沉降监测结果。由于围岩表现为脆性,在塌方后拱顶沉降较小,为确保工程安全,应根据地质勘查与超前地质预报等辅助措施,更为准确地掌握隧道围岩地质赋存条件,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法与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6.
桃树垭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分析与工程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树垭隧道隧址区地质条件较差,主要为Ⅴ和Ⅵ级围岩。隧道建设过程中,产生强烈变形和严重破坏。围岩初期变形迅速,变形速率大,变形持续时间长,隧道破坏严重,主要表现为拱顶下沉、边墙内挤、喷混凝土剥落、钢拱架扭曲、衬砌开裂等等,变形破坏具有重复性和相似性。通过某一段初期支护大变形事故处置技术分析,从围岩的岩性条件、地下水条件、地应力条件以及隧道设计参数等方面,探讨了该隧道大变形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它是围岩塑性流动与围岩膨胀变形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对围岩动态演化机制的正确认识,从围岩控制角度,修正并制定新的返修方案,对大变形段实施返修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相同地质条件的后洞段施工,确保了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7.
大断面小净距大帽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大帽山隧道的工程实践,通过围岩内部位移、拱顶沉降、围岩压力和锚杆应力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的稳定性。阐明分导洞开挖时围岩内部位移的变化趋势、特点及位移场,相邻导洞施工时的相互影响,围岩与支护结构间的相互调整变形机制,拱顶沉降捕捉的变形小于围岩实际变形的原因,支护结构的压力和锚杆应力状态及其与围岩位移的变化关系。监测结果表明,大断面小净距隧道Ⅴ级围岩段的破碎带采用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可行的,围岩变形可控,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显著,围岩基本稳定。研究的方法、分析和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矿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难题,以淮南矿区潘三矿软岩大变形巷道为工程背景,在系统分析围岩失稳破坏大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软弱破碎巷道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支护技术,包括:格栅支架+一次锚杆锚索、初喷、浅孔注浆、预应力锚杆、复喷150 mm厚混凝土、深孔注浆和帮顶预应力锚索。进一步,分析了格栅拱架支护控制原理,并采用FLAC3D确定了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技术的最优支护参数。现场对比分析表明,格栅拱架支护围岩初期变形速率及最终收敛变形量均大于型钢支护,但加设二次支护之后格栅拱架位移能较快收敛,此外,格栅支护在经济和效率方面优于钢拱架支护。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格栅拱架分步联合技术各工序的最优施工周期为:预应力锚杆、锚索合理的支护时间是注浆后10 d内,而深孔注浆之后预应力锚杆2周内较优。实践表明,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控制技术深井是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崔臻  吴基昌  盛谦  魏倩 《岩土力学》2013,34(4):1068-1074
以大岗山水电站主厂房顶拱坍塌体的复合支护结构为研究背景,分析治理措施的加固效果。基于精细的复合衬砌结构承载力分析方法,给出各层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各自的受力状况,对塌方体复合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顶拱坍塌段治理后,开挖完成后增量位移量值约为90 mm,顶拱部位塑性区基本无变化,后继开挖中锚索内力变化程度较小,开挖结束后各锚索内力与张拉吨位相差不大,且均未超过设计吨位,显示出较好支护效率与安全裕度;开挖完成后,除初期支护在塌腔附近的部分喷射混凝土可能发生潜在的剪切破坏外,作为复合衬砌组主要受力部件的Ⅰ、Ⅱ期治理复合衬砌的钢拱架和喷混凝土受力状态均较为良好,整个复合衬砌组的承载力余量较大。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的吻合度良好,较好地反映出岩体变形和支护结构内力随洞室开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石开采向纵深发展以及巷道服务年限的变长,巷道围岩应力逐渐增加,巷道支护频率与难度不断加大。以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贵州某非金属矿巷道为背景,利用深部吸能锚杆巷道支护原理,并结合ANSYS数值模拟方法,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研究。利用SWJ—Ⅳ隧道收敛计监测支护优化前后巷道表面位移,工程实际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大大降低了巷道围岩的变形量,提高了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支护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黄土滑坡的空间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黄土力学性质进行大量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对60多个典型黄土滑坡灾害实例的研究反演,提出了考虑滑坡体滑出条件、黄土特性及触发因素等条件的一种新的黄土滑坡空间预报理论和预报公式。应用此公式对多个大中型黄土滑坡进行了空间预报和模拟反演。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纳雍县岩脚寨基岩顺层滑坡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尚彦  王纯厚  张慧  陈明华  石磊 《贵州地质》2003,20(4):239-241,252
岩脚寨基岩顺层滑坡,滑体为关岭组第二段灰岩,滑床为关岭组第一段杂色泥岩,滑坡后壁被拉张节理控制。SE端以较快速度剪出,滑体破碎,前缘再次滑动形成牵引式松散层滑坡危及当地村民生命财产安全;NW端缓慢蠕动,地裂缝发育,向SE演变为松散层滑坡后壁。  相似文献   

13.
苏兴来 《福建地质》2009,28(4):335-340
蠕动滑坡是尤溪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之一,其分布的地形(地貌)环境为凹型坡,诱发动力来自降雨的季节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推动力,发生蠕动滑坡地段的基岩主要为晚侏罗世小涤序列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和细粒石英闪长岩,早侏罗世梨山组上段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晚侏罗世南园组的中酸性火山岩,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角,土体主要为含砂量少的塑性粘土。蠕动滑坡具有滑动速度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较大、治理困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杭州清水湾别墅区滑坡结构、变形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滑坡主要是由于人工不适当开挖边坡造成斜坡地质体临空、雨水渗透诱发土体失稳下滑而形成的,通过计算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对斜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供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万梁高速公路J合同段3#边坡滑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深入地分析了缓倾斜、顺层顺向的层状岩质边坡在人工开挖卸载过程中产生滑坡的机理,提出了层状岩质边坡发生滑坡的双面剪切效应和连动效应,与模型试验的结果非常吻合,可为有效治理这一类型的滑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邓广哲 《岩土力学》2005,26(Z2):45-48
结合铜川市区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分析了市区所属黄土坡地、矿区高陡山体边坡下煤层开采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对矿区高陡山体边坡崩塌环境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对矿区开采与地表移动变形和高边坡崩塌灾害演化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实例,应用CEPDF程序模拟计算,研究结果对于铜川市区条件下高陡山体边坡灾害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郑玉元  覃仁辉 《贵州地质》2003,20(4):234-238
本文根据勘探和试验资料及其工程地质类比分析对K4 450K4 780地段工程滑坡进行定性,定量计算并提出了工程治理措施。认为工程滑坡是在一定的岩土工程地质背景下以及边坡在大面积的切坡基本成型,支护及路基工程还未完成时发生的,切坡产生工程滑坡的时间一般多在雨季或暴雨后。为山区工程建设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顺关脚电站厂区后坡,系一间歇性古滑坡,因压力管道明槽开挖增加新的临空面及工程弃碴堆放欠妥,遇1991年汛期短时间内特大降雨量的影响,导致古滑坡复活,毁坏了压力钢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制止滑坡的活动,保证已成建筑物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在对滑坡进行了稳定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工程治理手段,诸如滑坡减载、排水明沟及盲沟、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坡面整治及绿化等。经过4年多的观察及1992年7月17日厂房三机联合满载甩负荷试验的检验证明,滑坡工程治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川藏区公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多以压扭性断裂为主,一般具有逆冲和逆掩性质,沿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通过遥感解译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彩红外航空像片,确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的解译标志,解析了其稳定性以及对公路的危害程度,为藏区公路灾害整治工程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经过勘查和地质调查,该滑坡地处由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组成的山坡,属典型的膨胀岩边坡问题。通过分析滑坡特征,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提出了抗滑桩+锚杆+网格梁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