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杨贵生  秦明宽 《铀矿地质》1997,13(5):310-316
RADARSAT是1995年11月4日发射的加拿大雷达地球资源卫星。它是世界上第一颗正式运营的雷达商业卫星。因为传感器可调,RADARSAT能够提供7类共25种数据(图像)。这就要求用户订购RADARSAT产品之前,根据特定用途,弄清7个方面的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本文最后还列举出了3个RADARSAT数据(图像)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卫星热红外异常——四川汶川Ms8.0级大地震的短临震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我国FY-2C红外一波段(10.3~11.3 μm)的卫星遥感图像,通过解译和研究,发现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前,就出现了明显、孤立的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其异常现象的特征具体表现为:①、震兆出现早:即在2008年3月18日(震前55天),就开始出现了热红外异常;②、异常阶段多且复杂:汶川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可分5个阶段,而且热红外异常的展演各有不同。这在众多的卫星热红外地震研究案例中,可能是迄今为止异常阶段最多的一次;③、单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3天;④、如此沿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分布的明显的地热增温异常现象,可能在卫星热红外地震研究案例中是首次发现。这对研究发震特点、余震走向具有重要指示和启示意义。 本项研究的结果再一次证明:作为地震短临震兆,在地震(特别是≥Ms5.0)前必然出现热红外异常现象的实践性和规律性。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进行地震短临预测研究是最有效和最有可能突破地震预测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帕米尔东北缘ASTER多光谱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岩性信息提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搭载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Tera卫星上的ASTER传感器具有从太空测量来自地球表面的多光谱热红外(TIR)辐射的能力。基于地球表面典型岩石类型的热红外光谱特征分析,我们建立了几种探测硅质岩、碳酸岩及硅酸盐岩中全岩SiO2含量的指数,我们将这些指数应用于帕米尔东北缘地区的ASTER多光谱热红外图像数据,并将遥感解译分析结果与该区已发表的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STER热红外遥感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它可以有效地提供整个帕米尔地区的主要地质信息。这是常规的地质调查方法无法完成的,因为该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岩石单元的结构、构造、差异风化和出露状况在遥感图像上综合表现为图形纹理特征即“图”标志,其矿物成分和组合则表现为光谱特征即“谱”标志.传统遥感岩石单元分类以利用其光谱特征为主,图形纹理特征为辅,因此分类精度有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甘肃省交界的北山西段为研究区,开展岩石单元图形指数和光谱指数协同分类方法研究.基于Worldview-2全色图像构建的图形指数,能够量化岩石单元的层理、构造、展布形态和微地貌等特征,包括0°和45°定向滤波图像及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出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特征图像、熵特征图像;光谱指数基于Worldview-2多光谱图像和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短波红外波段图像利用比值、和-差方法构建.多源遥感图像构建的光谱指数其光谱波段涵盖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包括RI(Ratio index)ASTER、SI(Spectral index)ASTER、SIWorldview-2.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建立的图谱指数进行多尺度分割,依据不同岩石单元出露规模建立适宜的分割尺度,利用光谱指数自动提取相应岩石信息,实现岩石单元自动分类.结果表明,实验区基于图谱协同方法共划分出17类岩石单元,总体精度达到83.62%,而单独利用Worldview-2和ASTER图像,仅划分出13类和14类岩石单元.提出的图谱协同岩石分类方法可为我国西部高海拔深切割无人区地质调查及找矿工作提供新思路和遥感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技术(GeoWatch InSAR技术),具有下述特点和优势:1.对城市和郊区农村全面连续覆盖,不仅包括建筑物,而且包括路面、广场、飞机跑道等其他地物和半植被覆盖的自然地区;2.合成处理多景/多波段/多模式/多极化/多轨道/多卫星平台的数据,从而缩短观测时间,提高精度和覆盖;3.所有结果为真正射投影图像,支持各种比例尺和范围的面状连续监测;4.支持ERS-1&2、ENVISAT、ALOS PALSAR、JERS-1、RADARSAT-1&2、TerraSAR、COSMO-SkyMed(CSK)和将来中国的HJ1小雷达卫星群。用此技术处理了天津地区的ENVISAT数据,得到了范围(抽样间隔)分别为100km×100km(50m×50m)、天津市(20m×20m)、廊坊市(15m×15m)及胜芳镇(7m×7m)的全面连续的地面沉降率图像,显示了它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发射其第一颗遥感卫星一陆地卫星-1算起的30余年里,世界范围内商业遥感卫星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团体拥有自己的遥感卫星。除了更多各类的遥感器得以使用外,卫星的图像分辨率和覆盖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未来的发展更加令人振奋。国外遥感卫星(包括已经发射和计划要发射的卫星)简介是根据从国内外出版物中获得的信息整编而成,旨在给遥感应用提供一个现在和未来图像信息源的总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扼要介绍了卫星高光谱红外大气遥感的原理,气体组分探测技术、反演技术和研究应用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研究应用。遥感气体地球化学在地震监测方面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间接观测和直接观测2个方面:1利用卫星红外遥感间接监测地震断裂带脱气;2利用卫星探测大气成分的传感器直接监测地震前后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分析地下气体逸散引起的物理化学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取地震气体地球化学信息。介绍了典型震例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可能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南海临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原因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南海在临震前常出现大面积的卫星热红外图像亮温异常。本文旨在对南海临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经长期观察与对比,发现南海临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与已知的浅水区油气和深水区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藏关系密切,而与扩张中心区关系不大。结合前人的实验模拟结果认为:南海临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乃临震前各种应力作用于油(气)藏、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等,使其发生漏渗或分解,甲烷等气体扩散至海面以上,在瞬变电场、太阳辐射等的作用下所致,并映证在卫星热红外扫描图像上。  相似文献   

9.
地质雷达在滑坡面调查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中资料处理相当关键,是雷达图像得以准确解释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地质雷达在滑坡面调查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展示其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探测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痕量气体之一,在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中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流层臭氧作为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分之一,其浓度变化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对流层臭氧浓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定量解释对流层臭氧在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以及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探讨臭氧在对流层中的成因机制。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全面发展,臭氧遥感产品(例如臭氧总量、廓线等)无论在产品精度或是时空分辨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由于受较弱卫星信号与复杂下垫面的影响,对流层臭氧遥感产品精度仍无法满足目前对流层大气成分的精细化科学应用研究。主要围绕对流层臭氧卫星遥感,回顾和分析了臭氧卫星遥感载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结果表明国内外已基于不同谱段(紫外—可见光、热红外和太赫兹)实现了全球及区域臭氧的时空分布探测;讨论了基于不同技术遥感反演算法(直接与间接反演、多波段联合反演、天底—临边协同反演、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创新算法等)的特点及适用性,分析表明算法精度的提升包括从复杂大气背景下的辐射传输模拟、基于地面观测的先验信息优化以及仪器定标与信噪比等多方面的工作;展望了卫星遥感在全球和区域尺度提供可靠对流层臭...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目的在于介绍所监测地区内遥感技术的应用。简要地描述以往遥感技术的使用,从地质学的角度为地质科学研究环境问题提供多时相和多光谱的影像帮助。同时侧重于以下两个重点:1.通过研究多时相卫星影像显示的地表植被特征差异(耐盐植被或盐生植被指标),在沿海沉积平原区监测和划分由于过度开采水导致的海水入侵区域;2.通过使用卫星热红外影像,探测沿海岸线岩溶侵蚀岩地区的水流排泄区域。本文以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为研究重点。该地区的海水入侵演化为一个水文地质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它问题,其中一个水文地质问题是海水与沿海地区大量未使用的地下淡水之间的交换。在我们的实验室,借助LANDSAT-5/TM卫星影像(30米分辨率)已经努力对这些沿海区域进行监测和划定工作。对上述影像使用数字处理技术,划定Pieria县(马其顿省,希腊)受盐度影响的区域。另外,通过使用TM数据第6波段(热红外波段)找出希腊中部Itea海湾区域内的淡水泉。以上研究结果能够帮助水文地质专家找出受海水入侵和沿海区地下水排泄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金刚石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在国外,Ⅱ_a型金刚石已成为一种超级热沉材料,广泛用作固体微波和激光器件的散热片;它又是一种优良的中红外透过材料,已用作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和卫星红外部件的中红外窗口;此外,在高压物理领域中,它还用作压砧等。Ⅱ_b型金刚石的高能辐射探测性能和高功率半导体性能的应用,也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为此,国外对Ⅱ型金刚石的研究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和断层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璇  张元生  张丽峰 《地质论评》2016,62(2):381-388
近年来,利用卫星技术通过测量地—气系统的红外辐射来探测地表的热状况,使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回顾了红外遥感资料应用于地震预测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地震热红外短临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效,介绍了利用热红外遥感信息研究断层活动变化的探索与发展,探讨了地震热红外异常发生的机理,并就该技术的应用与理想效果之间的差距提出了未来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雷达探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雷达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探测方法和应用条件,通过几个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在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及探测其它地质异常体,地质界面中的有效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何仲太 《江苏地质》2014,38(2):278-283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提取DE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学研究中,但基于IRS-P5立体像对提取DEM的研究应用目前还比较少。主要介绍了IRS-P5卫星获取立体像对的工作原理,立体像对提取DEM原理、方法及精度评定,列举了该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及其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良好的地面控制点的支持下,IRS-P5立体像对提取的DEM平面和高程精度均可满足国家山地1∶1万地形图测图规范要求,在地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在广西武鸣机场进行了一系列的人工火情测量试验。进行的100 m2与200 m2火场同步观测试验表明,在EOS TERRA、EOS AQUA和FY 1D等气象卫星遥感图像的人工火场区,中波红外通道均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达到了现行业务火情监测的判识标准,表明气象卫星1 km分辨率的中波红外通道完全可以遥感监测到小至200 m2、甚至100 m2完全燃烧的火场。分析BOMEM MR 154 FT高光谱仪测定的火情光谱特征,发现在中波4.34~4.76 μm光谱段的辐亮度比火情监测常用通道3.5~4.0 μm有更强的响应关系。通过初步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结果表明此波段似为卫星遥感探测火情更为敏感和有效的通道。  相似文献   

17.
热红外高光谱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红外高光谱技术(6~14μm)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地质找矿技术,它通过分析矿物热红外光谱特征,开展矿物信息提取及填图应用研究,进而指导找矿勘查。比起发展相对成熟的短波红外(1.1~2.5μm)高光谱技术,它对于短波红外波段无法识别的石英、长石、石榴子石、橄榄石、辉石、碳酸盐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磷灰石等矿物具有更加敏感的探测能力。目前,热红外在地质找矿中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科学问题尚待解决。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引起热红外波谱特征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这也是开展矿物识别与提取的理论基础,本文首次系统分析了不同波谱库及文献中的热红外波谱,总结了上述典型矿物的热红外波谱特征,揭示了矿物的诊断性波段与识别标志。而后将热红外高光谱技术分为地面热红外光谱数据分析技术与空中热红外图像处理技术两大方向,其中地面热红外技术主要基于岩芯或地表样品的波谱特征,开展矿物精细填图研究,建立矿床的找矿勘查模型;空中热红外技术基于图像处理与分析,提取区域矿物分布信息,为找矿指明方向。最后本文指出了未来热红外高光谱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技术难点及热点,即高精度热红外高光谱仪器的研发、矿物热红外光谱的快速识别技术、热红外图像信息提取算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地理信息系统(GIS)因为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新颖、高效的工具。本文深入GIS的功能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通过山西汾阳县的应用实例,阐述了应用ArchInfo/ArcView构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储存、分析以及二次开发的方法和过程,分析了两者结合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水资源系统模拟、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辽西地区干旱缺水问题,通过卫星遥感与地面物探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研究了水文地质信息提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并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掌握研究区地下水赋存规律,还可探测到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水文地质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缩小地面物探工作区的范围,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地下水探测的工作效率及其准确性。此外,通过对电测深电阻率值的定量分析表明,当探测到的九佛堂组岩组电阻率介于18~22Ω·m之间时,该处富水的可能性极大,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在九佛堂组中物探找水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井中激发极化法(简称井中激电)地-井方式寻找井旁、井底盲矿的基本原理以及野外应用实例;介绍井中激电井-地方式探测深部盲矿、圈定矿体走向的原理和实例;介绍井中激电井-井方式探测井间盲矿实例,较系统地综述了井中激电(电阻率)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