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人机遥感在西气东输管道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应用无人机遥感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关键技术与方法,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通过对外业航拍、正射影像生成、影像判读等技术要点的研究,以及航拍成果的精度检验与分析,论证了采用该系统获取的航空影像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采煤诱发地表裂缝是地面塌陷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造成煤矿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准确掌握地表裂缝的展布规律是煤矿区地面塌陷治理的基础。以宁夏金凤煤矿0118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卫星遥感影像与无人机遥感影像在地表裂缝调查、解译识别中的优缺点,总结工作面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无人机航拍影像中裂缝整体视觉清晰,可充分反映出宽度大于5cm的地表裂缝的形态、长度、位置等发育特征,且解译出的地表裂缝发育规律更接近实际;无人机遥感不仅提高了煤矿区地表裂缝调查的精度和可靠性,也为地表裂缝各项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修晓龙 《福建地质》2023,(3):231-235
根据霞浦三洲村附近海域的岸段海漂垃圾的来源、分布特征、组合类型及变化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再通过无人机对沿岸附近开展航拍与海漂垃圾遥感监测信息提取与评价研究工作。以无人机航拍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式对研究区内的海漂垃圾进行信息提取,结合野外调查,快速、客观地查明海漂垃圾的分布、类型及面积等,并提出采用网格法对研究岸段的海漂垃圾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海漂垃圾以渔业垃圾为主,占总海漂垃圾60.64%,海漂垃圾分布密度为582.89 m2/hm2,为海漂垃圾的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且为开展同一类型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无人机调查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移动通信、无人机、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野外数据采集PAD、无人机遥感、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大数据传输与存储效率低,高精度海量遥感影像流程化处理过程繁琐,三维模型生成及可视化效果不佳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云数据库、云服务器等大数据存储及处理技术构建地质灾害无人机调查数据管理云平台,开发适用于大疆系列微型无人机的航线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机高分遥感海量数据全流程化一键式处理,快速生成地质灾害体高精度遥感影像及三维模型,并通过云服务器自动发布并提供在线可视化服务,本文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红 《安徽地质》2013,(3):220-223,230
无人机遥感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快速获取方式,具有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等特点。本文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特点,设计了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应用的技术流程,并以芜湖县湾沚镇为航摄区域进行实例验证分析。通过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空三加密、图像拼接和数据精度分析等数据预处理,套合比对2011年度的卫星影像数据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初步总结了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崩塌滑坡体进行自动识别的方法、效果以及存在问题,对深度学习技术基于无人机航拍影像自动识别崩塌滑坡体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多尺度移动窗方法整合影像分类器以实现目标对象的自动识别。希望本文研究总结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隐患影像处理领域的可行性和困难能够供同业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7.
周文生  吴振宇  刘海燕 《地下水》2014,(2):128-129,160
无人机遥感是遥感数据获取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具有成像分辨率高、数据获取灵活等优点。选取宁东羊场湾矿区60km2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无人机遥感解译,解译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吻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管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为了查明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遇到或者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对其作出评价和预测。传统的人工地质环境调查方法正面临时效性和安全性的挑战,无人机遥感正是取代人工地质环境调查的手段之一。基于2016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次无人机飞行获取的数据,使用Pix4Dmapper等软件生成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三维模型,然后对该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建立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煤矸石堆、其他渣堆的解译标志,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矿山的无人机遥感的地质灾害解译方法流程,通过实地验证,证明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良好,适合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从无人机航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质信息,让无人机更好地服务于地质调查工作。本文研究了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资料进行地质宏观分析的思路以及基于三维彩色数字地面模型进行地质点、线、面、体等信息获取的工作流程,同时形成了一套利用无人机进行辅助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方法。通过在滑坡灾害地质调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验证了基于无人机辅助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可行性和高效性。该方法对如何基于无人机航空地质测绘进行全面系统地质资料的有效获取和地质综合调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冷湖赛什腾山具有国际一流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是我国光学天文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围绕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建设面临的工程地质选址问题,在收集前人已开展的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数值模拟和人工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程地质选址评价。为了确保赛什腾山已经确定的2处已建平台和2处空置平台的工程地质稳...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遥感图像及其三维可视化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几何变形原理,对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图像拼接与几何校正,正射精校正等处理后与高精度DEM融合,制作出了研究区景观的三维遥感虚拟动态模型。通过分析三维可视化图像,结合地形资料,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安县荼坪河流域由山体滑坡和崩塌等地貌变化造成的堰塞湖和相关灾害,进行了高分辨率、低空遥感的灾害信息获取和灾情评估。实践表明,在灾害应急和复杂地形条件下,使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及其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能够对震后各种实时情景进行精确描述,为决策者提供了准确、详细、及时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是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险情进行的紧急调查,需在一至数日的调查期间及时提供实时信息,并尽快提交应急调查报告,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根据应急调查技术条件,划分为单点和群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两大类。文章论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工作流程,即:基础资料准备、现场协调会议、制订工作方案及协调安排、卫星及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应急调查、资料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以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采用野外现场调查访问、地质测绘与卫星定位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便捷有效的工作方法。文中定义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详细分析评述了山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基本规则、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小型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灵活便利等优点,在地质调查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采煤地表沉陷量变形监测是掌控采煤地表岩移变形规律和治理塌陷的关键性工作。重点探索四旋翼无人机遥感技术监测在羊场湾煤矿Y120212工作面采煤沉陷量的监测研究,通过野外踏勘与控制点布设、无人机航线规划与执行、4D产品制作的工作程序和监测方法,探索无人机遥感技术监测在矿山地质塌陷监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无人机遥感技术生成的DSM处理,经过多期地面高程的对比,得到Y120212工作面最大沉陷量达6.5m。结合分析、对比,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现采煤塌陷区地表沉陷变形监测,进而形成和发展了煤矿地面塌陷新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运用直接地理定位技术和大幅面航空数字摄影系统的紧密捷联,开展渤海湾西部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新区的高精度航空遥感调查工作。无地面控制点技术的应用摆脱了航空遥感对基站的依赖,也克服了海岸带周边地区地面基站稀少的局限。利用获取的0.3 m高空间分辨率真彩色航摄影像和高精度定位定向元素,成功构建了平面与高程均符合1:10 000比例尺指标要求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填补了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新区海岸带潮间带高精度航空遥感基础地质信息的空白,同时结合高分卫星数据,在土地类型分类、海岸线提取等方面开展了遥感解译应用,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地质生态环境与灾害等要素的专题图制作提供详实可靠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研究结果显示,紧耦合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无控技术的运用缩短了DEM和DOM成图作业周期,减少了大量地面测量工作,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支出,为海岸带工作区开展地质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tight connection of direct geolocation technique and large-scale digital aerial photography system,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the high-precision aerial remote sensing survey in Binhai New Area of Tianjin and Caofeidian New Area of Tangshan, West Bohai Bay. The application of uncontrolled point technology gets rid of the dependence on the base station for aerial remote sensing, and also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 of the rarity of ground sta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coastal zone. Utilizing the 0.3 m high-resolution true-color aerial photography images and high-precision 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elements, the authors hav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Digital Orthophoto Map (DOM),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1:10 000 scale indexes in plane and altitude. These fill the gap in the basic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f high-precision aerial remote sensing in Binhai New Area and the intertidal belt of Caofeidian Coastal Zone. On the basis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has been used for land type classification and coastline extraction, which provides detailed and reliabl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for the thematic maps of remote sensing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geolog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ightly coupled airborn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 (POS) and uncontrolled technology shortens the mapping cycle of DEM and DOM, reduces a lot of ground measurement workload and saves manpower and material expenditure.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new technical support and working ideas for geological survey in coastal zone working areas.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机载POS系统和数字航空摄影技术应用于海岸带地形测量,水线曲折、水域面积广阔、滩涂陡缓不一、具有潮汐变化等多因素给海岸带航空摄影质量控制带来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得到优质的调查结果,需对获取的航空摄影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分析航空摄影作业过程及获取成果的类别,从中选取能够全面衡量航空摄影质量的指标元素,对这些元素加以预先控制以提高最终成果质量; 基于专家经验法和数学统计法对各指标元素赋予权重,提出了全要素直接参与的加权法对航空摄影数据质量进行评价; 归纳了在获取与处理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子元素间的相关性,可利用该特点在今后的作业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或控制,达到提高成果精度的目的。对渤海海岸带航空摄影数据的评价结果显示,整体质量优秀,与实际的制图结果吻合,成果精度满足海岸带地质调查需求,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影像在高陡边坡危岩体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陡边坡危岩体的调查中,复杂的地形条件经常限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质灾害信息一直是地质灾害调查研究中的难点之一。以往的研究中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等地区应用有所报道,但对西南地区高陡边坡危岩体灾害调查的研究尚无报道。文章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出线场边坡落石灾害所在区域为例,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高陡边坡危岩体调查中,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遥感影像三维建模,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总结了无人机遥感系统在高陡边坡危岩体调查的技术流程。通过三维实景模型,精确地分析了落石灾害的空间分布、失稳模式及演化过程,查明了区域内危岩隐患点的分布特征;基于三维点云模型,提取出地质灾害体的属性信息,测得落石方量为11.7 m3,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拟合,得到落石两组主控结构面产状为275.4°∠31.2°、103.5°∠63.3°。实践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高陡边坡地区落石灾害调查中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可以较好地应用于高陡边坡危岩体调查中。  相似文献   

18.
Geologist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detailed laboratory analyses at times overlook space-age techniques that promise the collection of valuable sedimentological data. Orbital remote sensing, and particularly space photography, can provide synoptic environmental data for geoscientists including those familiar with applying aerial photography to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Color space photographs obtained incident to the Gemini Program provide unique tools for analyz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processes and provide data that cannot be duplicated by conventional aerial photographic techniques. The principal advantages of orbital geoscience data collection include frequency of coverage leading to environmental analysis within the full spectrum of seasonal contras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nvironmental syntheses by synoptic observations. Gemini space photography is an available source of semi-quantitative data concerning changing environmental phenomena and mechanisms of sediment distribution. It also enables the survey and inventory of global sedimentary landform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sensors, increased system resolution, and repetitious photographic coverage, speedier and more reliable quantitative sedimentological analyses can be perfo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