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构造演化—岩浆作用—成矿流体系统将火山岩-花岗岩型铀矿作为统一体开展成矿作用研究。在总结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铀时空分布特征,结合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从动力学过程阐述了成矿物质来源,并进而分析了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作用过程。认为早寒武世富铀地层是华南热液型铀矿最本质的铀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降水混合的产物,岩浆作用形成了成矿物质的"汇"区,燕山期伸展或向伸展过渡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促成了成矿热液系统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发生,随着岩浆作用物质-能量场的减弱,华南热液型铀矿成矿作用终止。  相似文献   

2.
论流体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流体成矿作用及其机理,流体成矿系统可分为现代海底、陆相热水成矿系统、古代热水成矿系统。热水成矿作用机理主要有不同类型流体混合成矿、热水同生沉积成矿热水-岩石交换作用成矿、液压致裂-水岩交换作用或成矿等4种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3.
Cu-Mo-Pb-ZnVAg-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同一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演化或不同成矿流体体系在同一空间叠加的产物。该成矿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成矿作用的动力学和矿产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动力学 介于地球化学,化学动力学,流体力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成矿作用动力学是地球化学动力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成矿作用的速度,机制和过程。目前在成在动力学研究过程中已出现成矿作用动力学,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动力学,构造动力成矿等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起源,成岩作用及岩石学类型讨论了花岗岩成矿专属性,提出成矿流体是连接花岗岩与成矿的桥梁,并对成矿流体的产生,形成机制进行了论述,进而从花岗岩成岩与金矿成矿的物质同源性,成岩成矿作用对应衍生关系论述了花岗岩与金矿床的成因关联。  相似文献   

6.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Ⅰ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是成矿流体在运移演化过程中,由于成矿流体周围环境的突变、成矿流体演化的不连续性和成矿流体-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等内外因素突变所造成的成矿作用突变部位。本文简要介绍了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的由来、发展、含义、组成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热水成矿作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文从热水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与矿床地质等方面对热水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热水成矿流体以同生盆地水、表生水包括大洋水为主,在深循环过程中与高温地质体发生作用而获得热量和成矿元素,最后演化为成矿流体;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热水喷流孔附近的物理化学梯度带;对于发生在沉积岩中同生盆地水成因的热水成矿作用具有类似油气藏的生成储集模式,在开放型构造中形成渗透浸染状矿化;在封闭构造中,含矿流体首先集中在构造圈闭中,在构造活动期水爆成矿。热水沉积建造及沉积相带划分是热水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方面,横向上一般划分为硅质岩沉积带、碳酸盐沉积带、硫酸盐沉积带,同时伴随着矿化分带;纵向上分为脉状充填带与喷流沉积带。  相似文献   

8.
滇西兰坪盆地中新生代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盐类矿床,是我国著名的热液矿床成矿带。成矿系统时─空结构的统一性是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前提和指导思想,综合分析兰坪盆地的成矿时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地质背景,初步认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盆地西缘出现以铜为主的成矿作用;兰坪盆地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早、晚第三纪期间,因盆地东、西部边界向两边地块的俯冲碰撞及中轴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导致盆地中央地带出现大规模成矿流体活动,成矿流体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分异、运移,及盆地受挤压隆升,变成山间盆地,出现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流体圈闭,因而形成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矿床;同时,含有挥发性组分汞、锑、砷的流体从深部沿中轴断裂带上升向两侧的次级构造裂隙带扩散,导致盆地东部复式背斜带中出现锑、汞、砷的成矿作用;其后,矿床受到改造和氧化作用。盆地内发育深大断裂;兰坪盆地的成矿作用是在构造流体演化的制约下完成的,同时成矿作用的发生改变了流体的性质和构造环境,促使流体的再次循环,出现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分带性。  相似文献   

9.
从起源、成岩作用及岩石类型讨论了花岗岩成矿专属性,提出成矿流体是连接花岗岩与成矿的桥梁,并对成矿流体的产生、形成机制进行了论述;进而从花岗岩成岩与金矿成矿的物质同源性、成岩成矿作用对应衍生关系论述了花岗岩与金矿床的成因关联。  相似文献   

10.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找矿潜力很大的一种矿床类型。近几年来逐渐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矿床类型加以研究和勘查。本文综合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提出层控地下热卤水成矿作用。层控有机成矿流体作用和层控深源成矿流体成矿作用是该类矿床的三种主要成矿作用。该类矿床的成因类型总体上可以归属于层控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张枝焕  曾溅辉 《沉积学报》2000,18(4):560-566
盆地内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发生变化,影响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本文分析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孔隙流体的化学和动力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根据地层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对成岩过程中地层古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推测。并通过对典型油田泥岩层和砂岩层中矿物组合及其在地层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的实例剖析,揭示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军  杨立强 《地球科学》2000,25(4):397-403
基于成矿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 认为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研究是地球科学跨世纪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 进而提出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阐释其重要意义, 指出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研究以构造演化、流体活动及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不均一性为基础, 通过变形-流动高温高压实验及计算机数值模拟再现成矿作用过程和机理, 解析构造体制转换与流体多层循环成矿动力学特征, 揭示成矿界面时-空演化规律, 建立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反馈耦合成矿的定量模型.这是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的重要基础和实现科学找矿的有效途径, 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大陆动力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矿流体研究新进展及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卫平  冯建忠 《陕西地质》2006,24(1):101-110
本文论述80年代以来流体研究取得的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动态展望,主要进展表现在构造作用中的地质流体,地壳变形过程中质量和能量的传递;岩浆房附近的孔隙流体压强;水热体系中侵入体空隙渗透性的演化和类型,区域变质作用中的流体动力学,表面水深循环进入到水热变质带和熔融区的氢、氧同位素制约条件,与区域变质作用、地壳深熔作用有关的水热体系,地壳水力学的时间尺度,造山带中的流体作用,消减带的流体作用,二氧化碳的脱气作用。近十年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在将流体的形成和演化与造山作用、构造变形、剪切作用、板块俯冲、壳幔对流等联系起来,俯冲带中的流体、剪切带中的流体、盆地卤水、海底热泉、大陆热泉、成矿流体油气形成及运移、地壳流体与地震火山活动等,对地质流体的成因、特征及其地质作用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流体构造动力学及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主要研究由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等物理状态及其变化、流体的迁移与运动和流体与岩石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等物理与化学过程所引起的构造作用和动力学机制 ,研究内容涉及流体与构造的关系、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流体构造类型与动力学成因机制。对流体构造动力学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一些研究进展 ,并指出流体是地壳运动、造山作用及岩石的褶皱和断裂等构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5.
流体是地球的重要物质组成,其构造作用与动力学是地质力学与构造学重要的研究方向。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地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文章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及构造类型与特征,总结了近年来在流体构造动力学与成矿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有提出液压致裂的新动力学机制、发现斑晶堆积构造并指出斑岩是岩浆房中部分结晶残余岩浆再侵位的产物及发现并厘定构造混积岩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指出流体作为构造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组织者,不仅对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及其沉淀与就位的空间进行开拓,更重要的是作为载体运移、富集成矿元素并为最终成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盆地流体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盆地流体动力学是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 ,通过对温度场、压力场和化学场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研究 ,在流体输导网络的格架下 ,再现盆地内流体运动过程及其活动规律的多学科综合的研究领域。流体是控制盆地中物质演变和能量再分配的主导因素 ,它对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与成矿作用等都可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受到国内外地学界高度重视。近十多年来 ,盆地流体研究在盆地流体流动样式、流体输导网络、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流体示踪技术、流体模拟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随着盆地流体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会给资源勘查带来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造流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杨巍然  张文淮 《地学前缘》1996,3(3):124-130
构造流体系指岩石圈不同层次构造活动中产生的流体以及积极参与构造作用的流体。构造流体包裹体则是构造热流体的样品。构造流体的作用和意义在于影响岩石变形特征,促进构造发生、发展,判断构造环境及定量确定构造变动时代。构造流体研究方法包括流体包裹体研究、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电子显微镜研究和模拟实验研究。构造流体研究方向有专门构造流体研究、区域构造流体研究、应用构造流体研究和构造流体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俯冲带是地球上构造活动最复杂、最强烈的区域,也是地球物质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俯冲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地球系统科学的认识。通过系统地梳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大洋岩石圈通过在汇聚板块边界的俯冲将大量水带入到地幔中,并对俯冲带地震的发生、地幔的熔融、岩浆的产生、陆壳的形成乃至矿产资源富集都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弧前隆起区的岩石圈地幔在顺断层渗透的深海水作用下发生强烈水化作用并形成水化地幔,是水富集在岩石圈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俯冲板片深度的增加,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水化地幔(蛇纹岩)发生脱水相变,引发俯冲带中源地震。脱出的水则由于运移的差异,既可以产生板内的水压致裂,也会影响俯冲界面的耦合,进而导致慢滑移地震区的形成。由此可见,俯冲带地区深海-岩石圈流体交换及其在深部的效应是一个包含化学反应-温度-流体流动-应力变形/破坏的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动力学系统。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对其中某个因素、现象或者某个特定条件下具体过程的探索性观测分析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将流体运移、化学反应与传统的固体地球研究相结合,着眼于多学科交叉的多场耦合动力学综合研究,对俯冲带地区深海-岩石圈流体交换及其效应进行多时空尺度定量化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山东牟乳石英脉型金矿流体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及构造动力学研究认为,石英脉型金矿广泛发育围岩交代作用,在时间上遵循碱金属交代→Ca、Fe、Mg中性交代→酸性交代的总体演化序列。与围岩的交代作用,沸腾作用引起的相分离和大气降水的加入所产生的混合稀释是成矿流体体系演化的主要途径,容矿断裂构造活动可划分为脆性破裂和韧脆性扩张两种动力学状态。成矿物质在非平衡和近平衡两种状态交替中分异结晶。流体演化与成矿动力耦合是形成金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流体是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在成岩、成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流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体对先存矿物岩石进行的交代作用方面,而对流体直接结晶形成的矿物领域研究较少。文中根据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从流体直接结晶而成的矿物——流体晶以及流体晶矿物组合、流体岩等的定义、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岩浆中可以含有大量的流体,这些流体来源既可以是岩浆演化富集、岩浆与围岩相互作用产生,亦可以是外部来源。因此,流体晶矿物、流体岩在自然界应该是普遍存在的。流体晶矿物的提出将深化人们对地质过程的理解,发展岩石学及矿床学的研究新领域,有利于矿床勘探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