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京市矿山尾矿资源与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尾矿一直成为一些矿山的固体废品,并造成环境污染和成为灾害隐患。合理开发利用尾矿资源,可治理环境,变废为宝,分析了南京地区的尾矿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并就快开发利用南京的尾矿资源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桦甸地区金矿选厂尾矿资源调查,对尾矿中金铜铅锌等有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分析,为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目前除部分企业将前期的浮选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工艺改为全泥氰化再开发利用外,尾矿利用情况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桃源县现存两个百年老矿山,即冷家溪金矿和西安镇白钨矿。其中西安镇白钨矿遗留大量前人无法利用的低品位废渣和尾矿,随着选冶技术的提高,现在该废渣和尾矿已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并且有不少人希望二次开发利用这世废渣和尾矿。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属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恋 《地质与勘探》2013,49(3):437-443
金属矿山尾矿是一种含有微量金属矿物和大量非金属矿物的二次资源,近十年来中国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与金属尾矿持续堆积一直呈高速增长状态。经初步估算,仅2011年中国尾矿排放量就达13~14亿吨,但当前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尚不到10%。为了更有效的开发利用中国尾矿资源,本文在分析尾矿基本特征及十年来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尾矿堆积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尾矿综合利用两大途径—尾矿再选、尾矿整体利用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一些成绩。提高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是当前部分矿山解困的出路之一,而且可以带来长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叙永硫铁矿尾矿(高岭石粘土)的成分特征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详细研究川南伤痛永黄铁矿尾矿(高岭石粘土)的物质成分特征及其中有害物质铁、钛的赋存状态为基础,对该尾矿(高岭石粘土)的开发利用作了部分试验研究,指出了该尾矿的开发利用方向及对矿区环境治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观赏石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汉 《江西地质》1994,8(3):232-235
本文对观赏石的概念及江西省观赏石资源类型、石质特点、开发前景等进行了论述,就如何开发利用江西观赏石资源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开发利用尾矿生产建筑用砖,替代传统粘土砖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开发利用尾矿,有利于矿山环境治理,促进循环经济利用、保护耕地,还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形成。在为老矿山开辟新出路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四川拉拉铜矿尾矿中重金属资源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尾矿中高含量重金属具有潜在的资源和环境意义。通过分析拉拉铜矿尾矿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赋存形式,讨论了尾矿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可能性,并评价了尾矿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拉拉铜矿各期尾矿中仅Ⅲ期尾矿的铁、铜、钴具有综合利用价值;各期尾矿中多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的生态危害程度轻微,但是各期尾矿中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中等,Ⅲ期尾矿中铜的生态危害程度中等。因此,矿区不仅要注意各期尾矿汞对环境的潜在污染,同时也应注意Ⅲ期尾矿铜对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江西铜矿山二次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维阁 《江西地质》1999,13(4):283-287
本文阐述了江西铜矿山在生产中产生的选矿废石,低品位矿石,地表难选氧化矿石,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回收铜在矿坑酸性废水回收铜以及在选矿排出的尾矿中再次回收有用金属的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的效果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成像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功能,对贵州瓮福高镁磷尾矿的矿石结构和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尾矿与其原矿之间的差异,为综合开发利用磷尾矿提供必要的依据。结果表明该高磷尾矿的矿石结构可分为单矿物结构和多矿物碎屑结构两类。前者矿物组成包括白云石单矿物、磷灰石单矿物、褐铁矿单矿物、石英单矿物;后者包括白云石-磷灰石多矿物、磷灰石-白云石-石英多矿物,属高镁低品位磷矿。矿物组成类型按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白云石质尾矿、白云石磷灰石质尾矿、磷灰石白云石石英质尾矿、石英质尾矿、磷灰石质尾矿、褐铁矿质尾矿,白云石质尾矿是尾矿中最丰富的矿物,白云石颗粒是含量最高的碎屑类型。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地面变形与塌陷、次生崩滑流灾害、水环境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界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界线确定评价最小单元。选取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敏感因子一综合分值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各参评因子进行1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2级评价)。在进行2级综合评价时,对存在的敏感因子进行敏感因子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不良、一般、较好3个等级。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水资源的形成及分布与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在对全省水资源量进行计算的同时,分析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水资源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根据江西省水资源面临的态势,结合江西省省情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就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资溪县花岗石资源及开发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资溪县花岗岩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花岗石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评价矿产资源是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江西省萍乡市为样本,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指数计算,划分出区内的重点矿产、优势矿产、保护性开发矿产、限制性开发矿产。评价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增大,江西省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越发突出。本文论述了江西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包括地面塌陷及其地裂隙、泥石流、崩塌滑坡、矿坑突水、地下水均衡破坏、土地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等。采用综合分值评价模型对江西省的地质环境现状做了综合评价,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不良、一般、较好3个等级,并且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赣西北云母型锂矿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华南云英岩型、蚀变花岗岩型等岩体型锂矿逐渐受到关注。赣南是世界著名石英脉型黑钨矿集区和生产基地,以往勘查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钨锡矿。【研究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石英脉型钨锡矿中是否存在锂矿化及其地质特征。【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岩矿鉴定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查明了在赣南崇余犹矿集区章源钨业石雷钨锡矿深部存在云英岩型锂矿。【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锂矿体产于石雷矿区深部隐伏花岗岩体的顶部,分布于含钨锡石英脉和长石石英脉的两侧,锂元素主要赋存在白云母—多硅白云母之中。产于角岩化砂岩中的云英岩的Li2O含量平均为0.25%,二云母花岗岩中石英(长石)脉—云英岩Li2O含量平均为0.21%,二云母花岗岩中发育的含云母脉云英岩Li2O平均为0.22%,具有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结论】本次研究查明了石雷石英脉型钨锡矿中存在工业意义的云英岩型锂矿化,进一步丰富了赣南石英脉型钨锡矿的成矿理论,拓宽了崇余犹地区云英岩型锂矿的找矿勘查思路,并为进一步拓展华南地区岩体型锂矿的找矿空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华南“南钨北扩”、“东钨西扩”及其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钨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十年前被列入紧缺资源。华南是我国钨矿的集中产地,尤其是南岭的石英脉型黑钨矿闻名于世,赣南也被称为世界百年"钨都"。但是,近5年来皖南东源、赣北大湖塘、滇东南等大型钨矿的相继发现和成功勘探,新探明的资源储量可望占到总资源储量的1/4以上。这样,南钨北扩、东钨西扩将成为目前和今后钨矿勘查和钨工业布局的新方向。加强江西北部大湖塘、香炉山,浙江西部千亩田、夏色岭,安徽南部东源、东至岩、百丈岩,湖南东部邓埠仙、砖头坳、高坳背,广东北部和尚田,广东西部大绀山,广西东北部水岩坝、大明山及云南东南部南秧田一带钨矿的成矿规律研究,期望能够取得找矿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赣北修水观音阁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赣北地区双桥山群内角度不整合和地壳运动存在与否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论文以较丰富的详细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室内各类样品测试结果,围绕这个赣北地区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修水运动”不能成立,并提出了砾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金属矿山的开发状况,有针对性地对金属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恢复治理,以ZY-3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对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多金属矿集区金属矿的开采状况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广泛收集矿区地质矿产资料、地形资料和遥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露天开采、地下开采、联合开采等不同开采方式的金属矿的影像特征和实地调查验证,建立了金属矿开发占地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根据各类矿山地物的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对研究区金属矿山开采情况和环境状况进行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了研究区内各时相的矿山开发状况和环境状况信息; 利用ArcGIS平台中空间分析模块功能对各类开发占地的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对研究区的金属矿开采状况及其诱发的地质灾害、植被破坏、污染水体和固体废弃物等矿山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指明研究区矿山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矿山环境监测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西省实现土地资源的占补平衡,但部分城市周边土地污染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大江大河水质良好,但城市江段水质较差,生活污水成为主要污染源,农业方面污染源也有加重趋势。总的来说,江西省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良好,但人为因素等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应加强领导和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