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①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 ②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 ③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 ④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 ⑤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 ⑥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25万大同市幅地质概况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1)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查明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及变质、变形特点,建立了早前寒武纪地质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地质构造演化模式,恢复了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史;(2)对前人所称集宁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体,认为原集宁群由变质深成岩与变质表壳岩系组成,同时针对区内的沉积盖层,系统地建立了岩石地层格架,为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3)将区内变质深成岩划分为4个岩浆岩带,对各个岩浆岩带的变质深成岩进行了详细解体与划分;(4)针对区内的中生代侵入岩,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研究了其构造背景;(5)针对区内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变质矿物,查明了不同变质体的变质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世代关系;(6)针对区内的构造形迹,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将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台期早晚2次变形,吕梁期早晚2次变形,并针对区内中生代构造,查明了各个盆地的盆缘构造特征和不同方向、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断裂的分期配套关系,尤其是查明了大同盆地西缘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对探讨山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雪峰造山带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呈自南往北由NNE→NE→EW向的弧形展布。笔者近几年来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有关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雪峰造山带及邻区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方面存在的若干地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新的认识或进展。(1)于雪峰造山带中段东部地区发现新的变形类型即大型膝褶带;造山带南段—中段在加里东期和早中生代均在NW—NWW向挤压下发生过显著的构造变形和隆升;溆浦-靖州断裂东、西两侧分别为区域雪峰推覆构造的根带和中带,变形强度以该断裂为界东强西弱;南段—中段东部在加里东运动和早中生代构造运动中均具有背冲构造样式,但早中生代背冲构造的中轴相对加里东期向西迁移20~25km以上。雪峰造山带北段西部也具背冲构造样式,加里东期逆冲推覆强度和隆升幅度明显大于南段—中段,暗示加里东运动区域挤压应力方向为SN向。(2)前人于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厘定的多个"飞来峰"实为与逆冲断裂和正断裂有关的断夹块。(3)沅麻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区域NW—NWW向挤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区域SN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NWW—近EW向挤压、早白垩世区域NW-SE向伸展、晚白垩世SN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以及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W向挤压等7期构造事件,其中多数事件在靖州盆地断裂与节理变形中同样得到反映。(4)详细的构造解析确证湘东南印支运动挤压应力方向为NWW向、构造线走向为NNE向,否定了近年来部分研究者提出的该地区SN向挤压观点。(5)湘中盆地西部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为自北西向南东逆冲,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自南东向北西逆冲;盆地西部向SE逆冲主要与雪峰造山带东缘向SE逆冲以及城步—新化岩石圈断裂向西俯冲有关。(6)雪峰造山带以西、齐岳山断裂以东褶皱带内的桑植-石门复向斜具"复杂褶皱"样式,沿河地区褶皱为典型隔槽式褶皱;提出褶皱变形主要受区域水平挤压作用下原地基底和盖层的收缩及其导生的滑脱和逆冲控制,这一新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前人雪峰西推模型难以解释的几个重要地质事实。(7)新元古代中期雪峰造山带经历了880~820Ma的岛弧岩浆作用、820~810Ma的弧-陆碰撞、810~800Ma的后碰撞以及800~630Ma的裂谷盆地等4阶段演化过程,其中裂谷盆地早期板溪期和晚期南华冰期的界线年龄为720Ma,而不是一般认为的780Ma或760Ma。(8)钦杭结合带对应于武陵期古华南洋,湖南境内该带与扬子陆块的分界可能沿浏阳南桥—新化—隆回—城步一线(浏阳—城步汇聚带),与华夏陆块分界可能沿川口—常宁—双牌一线(川口—双牌汇聚带)。(9)雪峰造山带及其东侧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后碰撞S型花岗岩,可分为早志留世(约430~445Ma)和志留纪末—泥盆纪初(410Ma左右)两期,分别与奥陶纪末—志留纪初的北流运动和志留纪后期的广西运动有关;城步—新化断裂以东经历了北流运动和广西运动两期变形及早、晚两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断裂以西仅经历广西运动变形及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城步—新化断裂以东志留系的缺失为沉积缺失。(10)印支期花岗岩主体为晚三叠世后碰撞S型花岗岩,与中三叠世后期印支运动陆内强挤压变形有关,表明印支运动强度不大的观点难以成立。(11)湘东南晚三叠—早侏罗世盆地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挤压类前陆盆地,而是区域SN向挤压下先期(印支运动)NNE向断裂产生EW方向伸展形成的拉张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靖州盆地是挤压类前陆盆地,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走滑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4.
雪峰山西麓中生代盆地属性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雪峰山西侧发育一系列的中生代盆地,它们的形成与后期变形是华南地区晚三叠世以来板内变形的响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雪峰山地区由于桃江-安化-溆浦断裂的左行压剪作用,在雪峰山西北侧形成早期沅麻前陆盆地,而在雪峰山中南段由于走滑作用形成拉分盆地,雪峰山西侧印支期并不存在统一的前陆盆地,其印支期造山规模很有限,为陆内造山。从白垩纪开始,雪峰山西麓盆地进入不同的构造体制环境,总体上经历了三期主要的盆地形成和改造事件。白垩纪早期沅麻盆地进入区域伸展阶段,该期的盆地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前陆盆地,古水流表明物源为东西两侧的雪峰山和武陵山,而中期沅麻盆地继承早期的伸展体制,生长地层、地堑、地垒结构发育,古水流指示物源依旧是两侧山地,该期伸展可能与整个华南同期的伸展一样受控于同样的机制。进入新生代,雪峰山西麓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的变形改造阶段,早期由于桃江-安化-溆浦的右行走滑,产生了北东向的主压应力,在沅麻盆地中产生了北东走向的张节理,这些节理在后期往往发育成正断层,造成这期变形的原因是由于55~25Ma之间,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在整个东亚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右行走滑断裂所致。新生代后期变形体现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在沅麻盆地以及天柱盆地东缘形成了一系列的逆冲构造,古生界以及元古界逆冲于中生界之上,这期挤压在盆地中形成了稳定分布的一组共轭节理。这期变形与整个东部中新世变形可能有同一的构造背景,其原因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无关,而与菲律宾海板块于中新世左右由南向北运移并与华南大陆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5.
沅麻盆地是叠加在雪峰造山带中段的一个中生代大规模陆相盆地,盆地中新生代断裂、褶皱发育特征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构造剖面测制、野外路线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沅麻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格架、褶皱和断裂的发育特征、变形序列、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和进展。(1)NNE-NE向正断裂、逆断裂和平缓褶皱(主要为向斜)组成沅麻盆地的主体构造格架,同时发育其他多组不同方向、性质的褶皱和断裂。盆地西部和中部大部以正断裂为主,形成复杂的堑-垒构造格局,褶皱变形强度低;盆地东缘因区域怀化—沅陵断裂带控制而变形强烈,以多为东倾、少量西倾的逆断裂为主,常伴有倒转紧闭褶皱。(2)中三叠世以来沅麻盆地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事件:1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受区域NW—NWW向挤压而形成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受区域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和膝折;3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受区域NWW—近EW向挤压,形成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卷入的SN向和NNE向褶皱和逆断裂;4早白垩世区域NW-SE向伸展作用下形成不同规模的NE—NNE向正断裂;5晚白垩世在区域SN向伸展体制下形成EW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受区域NE向挤压,形成卷入白垩系及先期地层的NW向褶皱、NW向逆断裂、NEE—NE向左行走滑(或兼逆冲)断裂、NNE向右行走滑断裂、NEE向与NNE向共轭剪节理等;7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在区域NW向挤压下,形成最新卷入地层为白垩系的NE向褶皱、NE-NNE向逆断裂、SN向逆断裂。上述多期变形中以早白垩世NW-SE伸展形成的正断裂和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最为重要,其次为中侏罗世晚期NWW—近EW向挤压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3)前人提出的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发育的王炳坡、黄金坳、潭湾、麻阳等"飞来峰"构造并不存在,所谓"飞来峰"实为向下"生根"的断夹块,组成"飞来峰"的板溪群座立于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中与逆冲断裂或正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董家河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西段的雪峰弧型窿起区,沅辰坳陷北西段,冷家溪窿西南部,沅麻盆地的东侧。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总体走向为北东和北北东。矿床赋存于陡山沱组下部微晶白云岩中,顶板为黑色炭质板岩,底板为南沱组冰碛砾岩。本文拟通过对董家河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进行初步探讨,为湘西地区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提供  相似文献   

7.
沅麻盆地白垩系地层层序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贵州 《湖南地质》1998,17(2):91-95
沅麻盆地地层层序复杂,可划分为4个层序。盆地基底由晚元古代低级变质岩系组成的复式向斜变带主体构成,代表了加里东期变形图象。晚白垩纪后,构造变形表现为一系列重新活动的基底断裂和新生断裂、褶皱构造简单。通过沉积特征、地层层序、构造运动等研究、盆地演化可分张焰、稳定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贵州重要地质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据贵州地质构造特征可划分出四个构造旋回期,即武陵构造旋回期、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期和喜马拉雅(新)构造旋回期,各旋回期产出不同的盆地类型,发育不同的岩浆岩组合和构造组合。反映出贵州在武陵构造旋回期、雪峰—加里东构造旋回期主要受江南造山带的发展、演化所控制,从晚古生代开始(即海西—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期)贵州同时受控于东南侧江南造山带和西南侧特提斯域的发展演化,使贵州在不同阶段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而喜马拉雅(新)构造活动期更多地受西侧特提斯域的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略分析了庐枞火山岩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及火山岩盆地内两个重要不整合界面,两类不同性质断裂的特征。文中详细论述了庐枞及邻区印支期褶皱基底中两期叠加褶皱变形特征及其对地层序列与空间展布的控制。介绍了区内印支期金子运动与南象运动的存在表现及争议。根据近期在巢湖、和县一带普遍发现东马鞍山组与南陵湖组间不整合接触关系,进一步肯定了金子运动的存在,从而探讨了印支期两期褶皱变形形成的运动学基础及可能形成的动力学条件。在对上述成矿背景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三类矿床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与火山岩有关的铁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及铅锌矿、接触交代型与层控型铁铜矿)。强调了燕山期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对岩浆侵入、火山活动及与其相关成矿作用的控制,并对区内典型矿床的控岩控矿构造条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沅麻盆地是湖南省主要的大型红层盆地之一,沅麻盆地红层区"岩水"作用易发生膨胀和崩解,通过对麻阳县红层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强降雨对沅麻盆地红层区的影响分析,总结出沅麻盆地红层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灾规律。  相似文献   

11.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将蒙古-鄂霍次克褶皱系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程,置于古亚洲洋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宏观格架中加以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属于复合褶皱系.依据其主体特征,可以分为西、东两部分.西部地区,杭盖-肯特-达斡尔褶皱带的晚新元古代-晚古生代地质特征,与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进程的特征类同,早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古亚洲洋构造域板块汇聚后的大陆裂解有关,晚中生代叠加了大规模走滑和逆冲作用.东部地区,褶皱系的主体属于滨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演化的一部分,西段的中生代陆缘弧盆系和大型走滑断裂带叠加在古欧亚大陆板块及古生代褶皱带之上,东段的中晚侏罗-早白垩世乌达-穆尔加陆缘褶皱-逆冲带被晚白垩世的锡霍特-阿林、鄂霍次克-楚科奇大陆边缘火山岩带斜截并覆盖.  相似文献   

13.
刘安  蔡全升  陈孝红  李海  苗凤彬  彭中勤 《地球科学》2021,46(10):3615-3628
因古隆起周缘页岩生烃时间晚、热演化程度低,目前已成为中扬子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雪峰古隆起形成于加里东末期,经历了后期复杂的沉积-构造演化,白垩系覆盖区勘探方向尚未明确.以雪峰古隆起西侧沅麻盆地北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不整合于寒武系页岩之上的白垩系底部方解石脉与寒武系页岩方解石脉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对比分析,研究了古流体形成环境、来源及其对寒武系生烃演化过程的指示.研究结果表明:(1)白垩系脉体碳氧同位素与围岩具有相似性,REE无明显的Eu异常,与寒武系脉体Eu强正异常对比鲜明,表明白垩系脉体主要来自白垩系,受寒武系页岩的影响弱;(2)白垩系方解石脉采样位置位于构造高位,但是包裹体类型显示以纯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的环境,未见沥青和明显的纯甲烷包裹体,表明寒武系大规模生排烃在白垩系沉积之前;(3)以包裹体均一温度和Ro为制约,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恢复了沅麻盆地寒武系两种类型埋藏史,即沅麻盆地北部草堂凹陷早期深埋藏,白垩纪以来不具二次生烃的条件;辰溪凹陷南部早期浅埋藏,白垩系以来Ro可能由1.2%升至2.5%,二次生烃潜力较大,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西藏羌塘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藏羌塘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内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抬升剥蚀阶段 ,形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南羌塘被动大陆边缘和北羌塘弧后盆地以及晚侏罗世之后的构造地貌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作用 ,盆地从北向南形成了北缘冲褶带、北羌塘变形带、中央碰撞隆起带、南羌塘变形带和南缘冲断带五个构造单元。变形由坳陷边缘到中心逐渐减弱 ,侏罗山式褶皱样式 ,反映出盖层浅层滑脱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楚雄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对楚雄前陆盆地西部及相邻构造格架进行了分析 ,认为原形盆地的西南部及相邻造山带受到了新生代红河断裂的强烈改造 ,而盆地西北部的盆 -山体系保留了盆地演化时期的基本格架。利用当代前陆盆地演化模式理论 ,对原形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与西部推覆构造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扬子西部被动陆缘向楚雄前陆盆地转化的时期发生在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前陆盆地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卡尼期深水复理石沉积、诺利期浅水复理石沉积和瑞替期磨拉石沉积 ,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 -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具有显著的分带性,按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可划分为若干构造带。逆冲推覆和褶皱作用均从大巴山外侧向前陆盆地方面呈递进运移扩展。根据对沉积充填与相邻大巴山造山带隆升之间的关系,重建了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大巴山造山带及其前陆盆地具有广阔的含气远景。  相似文献   

17.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资料解释,将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划分为5个构造带,即青川-茂汶断裂以西为松潘-甘孜构造带,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为韧性变形带,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为基底卷入冲断带,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为前缘-褶皱冲断带,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以东为前陆坳陷带,在构造变形特征上,各条断裂在演化上具有前展式特征,在松潘-甘孜构造带和韧性变形带构造变形强烈,形成推覆构造带等构造变形样式,在前缘-褶皱冲断带和前陆坳陷带,变形强度较弱,形成背冲断块或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西北部区域的变形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向南东方向渐变为塑-脆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在剖面上各条断裂所形成的深度向盆地方向逐渐递减。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分带性变形特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板块构造背景的决定作用、多套滑脱层的控制作用和岩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柴北缘鱼卡地区达肯大坂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北缘鱼卡河地区的达肯大坂岩群可划分为斜长角闪岩岩组和片岩岩组。斜长角闪岩岩组主要由变质基性火山岩和碎屑岩组成,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为岛弧环境构造;片岩岩组分布在柴达木山西南侧,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该岩群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前两幕褶皱变形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具有近似的北西-南东向或北北西向的褶皱枢纽,近共轴褶皱叠加的构造样式指示了北东-南西向挤压收缩的动力学背景。达肯大坂岩群遭受中压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变质程度往北东方向递减,可与其南柴达木盆地一侧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成双变质带。结合最近从达肯大坂岩群中获得的锆石年龄,推断该岩群形成于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是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基本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突破,重新审视其基本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特点变得迫切而必要.四川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地,显生宙以来经历了震旦纪一中三叠世伸展体制下的差异升降和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晚三叠世-始新世挤压体制下的摺皱冲断和复合前陆盆地(陆相碎屑岩盆地)、渐新世以来的褶皱隆升改造(构造盆地)3大演化阶...  相似文献   

20.
王涛  陈景阳  张洋 《江苏地质》2016,40(1):31-36
巴布亚盆地的构造演化主要受控于陆内克拉通裂谷、冈瓦纳裂解、珊瑚海裂开、美拉尼西亚岛弧碰撞4个构造事件,它们共同影响并控制了该带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盆地内主要发育3个褶皱带,分别为伊利安褶皱带、巴布亚褶皱带和奥雷褶皱带,它们主要发育压缩构造样式,由于受到挤压应力的强弱变化,褶皱带构造挤压强度北强南弱,构造类型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