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淮南矿区十多年来开展的煤矿采区三维地震面积达到254.56 km2,占井田面积的46.14%.通过对以往三维地震成果1 030 个验证点的统计分析,拟定了三维地震成果验证准确率的评价标准;据此得出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对13-1 煤层中3 m 以上断层解释的准确率达62.38%,11-2 煤层中2 m 以上断层解释合格率约46.74%;而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对11-2 煤层中2 m 以上断层解释的准确率达到85.71%.结合实例研究,分析了小断层、煤层变薄区在三维地震资料上的显示特征与探采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2.
潞安矿区属黄土丘陵地貌,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但由于矿区内村庄、工业矿区等地面建筑较多,严重影响数据采集质量。目前潞安矿区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小构造遗漏较多,特别是5m以下的断层和20m以下的陷落柱;陷落柱的解释误差较大,影响巷道及工作面布置;时深转换不准确,煤层底板等高线出入较大;第四系厚度不准。虽然受测区地震地质条件和技术限制存在多解性和误差,但就潞安矿区已开展的三维地震勘探来看,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是潞安矿区精细化地质勘查的必要手段,其在煤矿生产的合理设计、采区的合理划分及巷道、工作面的合理布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奥塔北井田煤层多、埋藏浅,煤层结构及煤层厚度变化大,存在煤层对比困难、煤层露头难以控制等问题。为此将先期开采区块划分为二维区与三维区,其中二维区采用小道距、小炮距的观测系统,重点控制浅部地层倾角和煤层露头;三维区采用8线8炮、小CDP网格的观测系统,重点解决煤层结构问题。在后期的处理解释中,采用分频处理方法,以提高地震资料中的高频能量;利用波阻抗反演,进行煤层反射波标定,以提高煤层分叉合并与煤层夹矸的分辨能力。奥塔北井田先期开采区块勘探实例表明,二维与三维地震互补的勘探方法,对控制煤层露头、解释煤层分叉合并、确定煤层结构与煤层间关系等地质现象,具有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煤层冲刷范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以地层沉积理论,地震反射理论为基础,提出用已知钻孔、巷道等地质资料做半定量分析,结合地震勘探资料三维空间定位来综合解释矿区煤层冲刷的方法。该方法结合煤系及河流沉积规律,依据钻孔,巷道资料的准确性和地震勘探资料空间三维连续性的优点,使解释的冲刷区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总结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在毛乌素沙漠开展地震勘探攻关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认为该区虽然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难度较大,但勘探精度基本上可以达到解释5m断层的的精度。并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依托工程,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地区SZT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对地震激发、接收技术进行改进,并采取精细静校、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处理手段,结合多参数信息,进行资料精细解释。成果表明:依托工程野外原始资料甲级率达到70%以上,获得的三维数据体信噪比高,构造及煤层解释成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6.
应用三维地震勘查方法进行煤矿塌陷区调查,既能够准确圈定采空区范围,又能够很好地解释中、浅层塌陷区分布。三维地震能够克服地质雷达、电法、地震横波等传统勘查方法勘探深度浅(一般为30 m,最多不超过50 m)的缺点,其成果对煤层在30 m以下老矿区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准确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煤层冲刷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应用于煤层冲刷带的解释工作中。首先从煤层反射波中提取了多种地震属性;然后分析对比地震属性与煤层冲刷带的响应特征;最后利用响应特征明显的地震属性对煤层冲刷带进行了综合解释,确定了煤层冲刷带的范围。与传统钻探解释方法相比,地震属性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圈定煤层冲刷带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合理选取激发层位可有效提高巨厚黄土覆盖地区原始地震数据信噪比及分辨率,而单一的浅层折射、瞬态面波、微测井等手段常因复杂的浅表层地质条件,难以分出黄土层中的高速小层或薄层。利用微测井约束的瑞雷波反演方法,可以准确的划分浅表层速度界面的深度,进而确定激发层位的位置。以山西万荣、洪洞二项目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地质效果:其中万荣勘探区解释速度界面深度分别为27m、37m与45m,确定激发层位为37m深的高速粘土层,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经3口钻孔验证,钻遇煤层最大相对误差约3%;洪洞勘探区以2、3层的粘土(15~18m)作为激发层位,其资料解释成果经1口钻孔验证,钻遇煤层相对误差约5%。  相似文献   

9.
智能开采对于地质条件的不适应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对煤层起伏和厚度的绝对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地震勘探横向分辨率高,能够对煤层起伏进行控制,但在地震解释时,煤层底板高程受时深转换计算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以工作面三维地震数据和采掘过程中探煤厚数据为基础,通过不断更新速度场提高煤层底板时深转换绝对精度;同时利用迭代插值算法,不断更新工作面煤层厚度;通过对计算得到的数据进行误差统计和分析。在TJH304回采工作面进行试验,利用工作面巷道和切眼探煤厚数据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动态解释后,工作面推采前方煤层底板高程值和厚度值绝对误差变小;特别是距离当前采煤面30 m以内的4个验证点煤层底板高程值误差范围为0.37~0.58 m,煤层厚度值误差为0.32~0.44 m。结果表明,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可最大化将三维地震和井下生产数据有效结合,不断提高煤层空间精度,为智能开采提供预想煤层模型。   相似文献   

10.
安好收 《江苏地质》2022,46(2):152-157
时深转换是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法进行定量解释的关键一步,其转换结果直接影响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误差的大小。为尽可能减小此类误差,提高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的可靠性,根据多年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经验,结合地质解释工作,从速度参数的提取、时深剖面的转换到地质解释剖面图编制3个方面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时深转换方法,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分析,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