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邵龙义  鲁静  汪浩  张鹏飞 《沉积学报》2009,27(5):904-914
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人们理解聚煤作用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含煤岩系旋回性与不同级别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密切相关,认识到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形成于基准面(海平面)抬升过程,相继提出幕式聚煤作用、海侵过程成煤、事件成煤作用、海相层滞后阶段聚煤等基于层序地层分析的聚煤作用理论。同时概括出层序地层格架下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今后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对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样式、层序地层格架下的优质煤炭资源聚集模式、煤层在地球演化的长周期过程中的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索,此外,针对中国五大聚煤区的成煤时期及盆地构造背景的特殊性,中国学者还会进一步总结其层序地层格架样式以及聚煤模式,并将其用于指导中国优质煤炭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2.
广西合山地区合山组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陆表海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是我国含煤岩系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为代表。文中对该煤系中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微相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时期合山地区为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浅水环境,提出了包括浅海盆地、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坪在内的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并指出合山组碳酸盐台地边缘是以生物礁为代表的缓坡,最后对合山组的旋回层序进行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过程中,地壳沉降作用和海平面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西合山地区合山组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表海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是我国含煤岩系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为代表。文中对该煤系中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微相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时期合山地区为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浅水环境,提出了包括浅海盆地、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坪在内的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并指出合山组碳酸盐台地边缘是以生物礁为代表的缓坡,最后对合山组的旋回层序进行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过程中,地壳沉降作用和海平面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华南地区石炭纪海平面波动与沉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云南地质》1993,12(2):177-182
根据华南地区上泥盐统一石炭系地层剖面.古生物.岩性岩相及区域性海进海退旋回沉积特征,可划分出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特别是一、二两个旋回,引起了一系列的沉积效应,如形成含煤岩系,生物演变等;第四个旋回表现相对较弱一些;第三个旋回则表现为广泛的白云岩化。这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与澳洲、欧洲海平面波动旋回相对应.它们均受到晚泥盐世-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旋回的影响。这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对华南地区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以及沉积矿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层序地层学,为人们理解聚煤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国内外近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分析,认识到:海侵过程成煤、幕式聚煤作用、事件成煤作用、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等观点的提出,大大促进了含煤岩系研究的发展;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聚焦于基准面与泥炭堆积关系的研究,煤岩学、煤化学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的结合使这种关系更加清晰化;地层接触关系、煤层特征、煤岩特征和煤化特征是判断煤层作为成因层序地层边界的重要依据;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由聚焦于层序格架中煤层位置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关注于煤层中高频基准面旋回的研究和可容纳空间与煤层、煤岩关系的研究。今后的研究要逐渐拓展到内陆湖盆,应建立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内陆湖盆成煤模式或理论。  相似文献   

6.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时提出煤层厚度受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控制:靠陆一侧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面位置;而靠海一侧障壁-潟湖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初始海泛面的位置;但就整个三级复合层序来说,层序中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的位置。对于中国晚古生代近海型煤系中常见的“根土岩-煤-石灰岩”序列,聚煤作用发生于海相石灰岩“滞后时段”,即在海侵之后、海相石灰岩层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这一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平衡,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7.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北聚煤盆地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超层序、6个层序和28个准层序,聚煤作用同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密切相关,厚度大,分布广的煤层一般与三级海平面变化周期有关,形成于低位体系域和海侵域的转化期;厚度及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煤层,与四级海平面变化有关,形成于淮层序的界面上;次要煤层与幕式淮层序有关。薄煤层,煤线是沉积体系中的相。可容纳空间增长率和泥炭堆积速率的相互关系是泥炭沼泽是否持续发育的关键因素,而两者速率变化则是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物源供给、古气候和古植物系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东海陆架全新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分辨率14C测年、岩石、生物、化学、同位素、气候及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不同沉积背景典型钻孔的沉积学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海陆架全新统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建立了全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层序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全新统相当于一个发育中的六级(1~10ka)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七级(0.1~1ka)层序和若干个更次级层序。代表1个六级或3个七级周期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叠加有若干更次级的海平面波动,它们与地球旋回谱系中的太阳带、历法带密切相关。七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近的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中,长江三角州至少有3次不同程度地越过东海陆架进入冲绳海槽,并滞留有至少3层海侵改造“残积砂”沉积。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期间,最大海平面时期为约距今6~5ka,大致高于现今海平面2~4m,最低海平面在距今10ka左右,大约低于现今海平面130m。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仍呈小幅度波浪式上升。事实证明,层序地层学不仅丰富了现代海洋沉积学的内容,而且解决了许多海洋沉积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平面的变化是旋回性沉积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在克拉通盆地滨海平原沉积背景中,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受海平面变化影响最为明显,旋回性沉积作用易留下证据。而在远离海岸线的内陆或滨外较深水地区,海平面变化一般难以引起沉积环境的明显变化,因而其旋回性的沉积作用不甚明显。反映在旋回的数量上,海岸线附近的旋回数目比远离海岸线地区的旋回数目要多得多。海岸线附近一般是最有利的聚煤场所,所以某一时期的旋回频率曲线中的峰值所在地区即是该时期聚煤中心所在位置。在三级海平面变化范围内,从低位、海侵到高位层序组,旋回峰值区会随着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据此我们可以识别聚煤中心的迁移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本文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及15个四级层序,每个三级复合层序中又分为低位、海侵和高位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层序组及不同复合层序的旋回频率曲线,并根据其峰值的位置分析了相应聚煤中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煤和含煤岩系成油理论研究和演变历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系统的历史和现实类比分析方法,对世界含煤岩系煤成油田的源岩成熟度、烃源岩类型和煤成油田形成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煤虽能生油,但难以形成有商业意义的油田;含煤岩系中泥岩是煤成油田形成的主要贡献组分,在含煤盆地中,难以形成低熟煤成油田。  相似文献   

11.
煤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急需勘查开发的重点能源矿种,后备资源的充足与否,事关国家能源安全。济源西部地区有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分布,并且含煤层数多,煤层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济源西部地质特征、煤田聚煤作用、煤系地层及埋藏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在该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寇宏杰 《甘肃地质》2007,(Z1):40-43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寇宏杰 《甘肃地质》2007,16(1):40-43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延安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玉辉  孙春林  刘茂修 《地层学杂志》2007,31(2):151-156,197
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是一套河流—滨湖相为主的中生代陆相沉积岩系,岩性主要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黏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晚三叠世地层,并缺失下侏罗统,且延安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通过不同地区中侏罗世地层对比,认为盆地中延安组发育极不均衡,中部沉积厚度大,但不成煤;而盆地边缘沉积厚度较薄,且成煤较好,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断块构造区域内煤层及其周围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形变具有很好的协调性和密切的相关性。利用煤层构造破碎率,能预测底板隔水层的构造破坏程度。经过几年的现场试验研究,证明该方法简便,结果直观。  相似文献   

16.
Total thickness of strata and coal cycle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formations, i.e. Karharbari, Barakar, and Barren Measures of the Damuda Group of the Talchir Gondwana basin were subjected to b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Polynomial regression lines were fitted to data sets consisting of total thickness of strata, number of coal cycles, and average thickness of coal cycles of the three formations of the Damuda Group. A significant direct relationship is observed between total thickness (net subsidence) of strata and number of coal cycles, while a significant inver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number of coal cycles and their average thickness.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suggest that lith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coal bearing strata reflect the dynamic of the basin subsidence. The sedimentary distributive mechanism in the form of lateral migration of streams or drainage diversion caused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ial subsidence of the depositional surface seem to be appropriate mechanis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cycles and peat swamps in the Talchir basin. Often during Karharbari sedimentation, peat accumulated in abandoned channels was scoured away by high energy migrating channels. On the other hand, Barakar peat swamps developed in a distal part of the flood plain, as a result of which many of the coal seams could be of appreciable thickness. The advent of arid climatic condition retarded the growth of vegetation to a larger extent that prevented profuse development of coal seams during the Barren Measures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刘公明 《湖南地质》1991,10(3):241-248
湖南省煤田主要有地台型和地洼型两类。地台型煤田主要为斗岭煤系,次为测水煤系,煤系地层以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为主,含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煤系厚2—44m,含煤l—3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为整合或假整合关系。地洼型煤田主要为石门口煤系,煤系地层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含泥岩、菱铁矿,煤系厚19—948m,含煤1—11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全省煤炭尚可供建井的储量仅为保有储量的2l%,要加强煤炭资源的寻找,其方向一是在已知煤矿深部找煤,二是在地洼阶段形成的逆掩断层和飞来峰下找隐伏煤,三是在白垩系或下第三系下找煤。  相似文献   

18.
胡襄矿区是河南省新发现的大型煤炭后备开发基地.经勘查,地面下960~1400 m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系(二煤组)地层,含中厚—厚煤层2层,属中高变质的贫煤、瘦煤及焦煤.由于该区煤岩层埋藏深,封闭性较好,瓦斯逸散条件差,致二煤层赋存有大量的瓦斯,且全区富集.本文就胡襄矿区深部煤层瓦斯的赋存及其地质特征进行了剖析,为以后进...  相似文献   

19.
阳泉矿区煤系地层形成于海陆交互相的过渡环境,其煤层的形成、赋存、厚度变化、分布均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和影响。根据分析成煤环境、预测煤层赋存变化情况,为煤炭资源补勘和开采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焦坪侏罗纪煤系及其油气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坪矿区油气显示规律与煤系分布关系密切。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4_(-2)煤层存在4个厚煤中心,矿区油气显示主要存在于聚煤中心带上、下部的砂岩层中,特别是煤层上部的延安组和直罗组砂岩层中。油气分布主要与延安组的厚度,4_(-2)煤层厚度,延安组和直罗组中、粗粒砂岩厚度,煤系成熟度和上覆地层厚度等因素有关。构造条件对烃类的影响较小,只在上述条件决定的范围内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