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奕龙  汤洁 《吉林地质》2001,20(4):62-66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将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成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体系之中,利用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辽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从1986年到1995年间逐渐减弱,目前处于极弱可持续利用阶段。  相似文献   

2.
李臻谛  罗郧 《地质通报》2011,30(10):1614-1618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观念为基础,从中国国情出发,分析了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提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概念框架,并且从自然资源系统的适应性评价、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自然资源核算体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关联评价等方面对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表层地球系统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提出从人地系统动力学入手,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本内容,以期表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地球系统演变之“人类驱动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水安全是耦合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防灾等多维视角的复合概念。为提高水安全评价的系统完备性,避免各维度间概念重合,提升问题诊断的精确性,基于对水安全定义、内涵及评价维度的总结述评,构建了由数量充足性、水质符合性、可持续性、成本可承受性和防洪安全保证性5个评价维度构成的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群决策进行指标权重量化与数据标准化。该评价体系体现了资源安全中关于数量保障与可持续性保障的概念内涵,相比单纯利用资源禀赋指标评价水资源数量安全,更能科学辨析区域真实缺水原因;补充前人研究较少涉及的成本可承受性,保证了水安全内涵的系统完备性。以中国各省为例,结合聚类分析开展水安全评价的实例应用,评价结果较好地诊断了中国各区域主要水安全问题,符合中国现状,说明该评价体系具备较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史培军 《地学前缘》1997,4(2):201-211
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表层地球系统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提出从人地系统动力学入手,深入开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本内容,以期表述人类活动地地球的影响--地球系统演变之“人类驱动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杨沛 《山西地质》2010,(2):44-46
通过详实的数据,从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宣传。通过评价,我们发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促进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宣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和增强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甘肃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比较生态足迹指数、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自然资本指数(NCI)等作为衡量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指标的不足后,选择能值分析及其指标作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法和指标。通过对甘肃1994—2004年的净能值产出率(NEYR)、能值投入率(RIR)、环境负载率(ELR)和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ESI)等7项指标的计算及趋势分析,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得出:甘肃经济还处于较低水平,开放程度依然有限,能值消费和利用结构也是低层次的,近年工业化步伐虽然加快,但要实现甘肃的可持续发展,仍需重视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进口低能值、高能量的产品而输出高能值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自组织最优化状态(能源利用高效率)和系统对外最大功(强势竞争力);甘肃可持续发展指数(ESI)的波动下降与甘肃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无关系。重视经济增长和控制其对环境系统的压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平缓降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创琳 《地学前缘》2003,10(4):629-635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始终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文章认为,区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对象结构应从PRED系统改进为P_DR_DE_DE_DE_DS_D系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切入点与重点应坚持“以人为本”,而调控的重中之重应是人的意识建设,优化调控的目标点是追求和谐发展至上的目标。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动态机理在于模拟“人圈”与“地圈”的最佳距离,优化调控的空间结构包括核心区、发生区、支持区和作用区,各功能区相互竞争的结果形成区域定位与空间共生。协调优化和调控区域人地系统,不仅包括人地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内部发展的动态协调与优化,而且包括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只有同时实现了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产业组织协调和空间组织协调,消除了区域盲目竞争与区域冲突,才能实现人地系统经济社会行为对空间区位的合理占据,才能真正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空间共生。  相似文献   

9.
谭飞  汪君  焦玉勇  马邦闯 《地球科学》2021,46(5):1896-1908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为城市的立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对城市各区域开展地下空间的适宜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城市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评价模型、评价模式及评价系统这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围绕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视化结果的可靠度以及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立体化评价系统的普适性这3个关键问题,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深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王肖波  徐中民 《冰川冻土》2018,40(5):1056-1064
综合的可持续评价是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准确衡量,也是科学指导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凭借。构建了一个基于IPAT等式改进的恒等式评价模型——IPADSEFÍÁ等式,以水资源在农业种植业方面的利用现状作为环境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农业依赖度、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效益和先进农业技术应用等人文因素,结合1990-2014年的地区发展历程,对张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分解和归因,并对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得出张掖当前的发展模式对自然环境存在较强的压迫,尤其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不是可持续的。而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产业、继续加大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可以缓解目前的水资源压力,让张掖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国外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虽然可持续发展80年代才明确提出,但从60年代开始的发展度量研究就为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国外研制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指标基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于生态-环境观点的较微观层次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第二类是以价值综合核算为前提的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如绿色GNP、国民财富指数等;第三类往往对资源、环境要素的价值核算持保留态度,避免作综合的价值核算,而是分别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系统分析,采用无量纲化和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第四类是从可持续性的反面着手,通过定义不可持续性来规定可持续性,建立不可持续性指标来度量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加强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和地质制图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表层是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资源。由于天然和人为的作用,地球表层环境遭受的破坏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有计划地编制地球表层系统系列地质图件,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地学问题。由于背景和驱动力的变化,我国的区域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的深刻认识和研究。这种研究不但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也是发展地理科学和深化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在此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文与自然要素的交叉和综合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在影响区域发展的单要素和多要素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积累,而且地球表层系统中"人地关系"综合研究思想也已经兴起了10多年,但真正的交叉和综合研究还很少。进行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目标是阐明我国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分异特征及其与区域发展分异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地学因素在各时期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综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乔玉楼匡耀求谭建军郭国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地球化学资源环境是维持人类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然控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如何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论述了“控制自然与自然控制”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述了学科交叉点的锐意创新与实现自然控制的关系。以及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哪些学科、领域的优势和大胆开拓创新的交叉学科领域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强调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必须以区域资源、环境状况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复杂性思维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地球系统8个方面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决定和构成了地球系统科学中复杂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发展模式需要考虑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多种因素.必然要求运用复杂性思维来综合分析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互相协调。因此.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复杂性思维是处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科学武器.有助于人们深刘认识地球演化的内在机理和人-地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周亮广  梁虹 《中国岩溶》2006,25(1):23-28
喀斯特地区水文运动规律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其水资源承载力也不同于非喀斯特地区。本文从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入手,选取了供水模数、需水模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人均供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耕地灌溉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评价指标,并用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法对贵州省各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了合理排序。最后对人口、GDP、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评价结果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四因素与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水资源量>人口>GDP>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其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关系不明显;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喀斯特分布面积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方向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和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球科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研究思路、基本概念、地球系统过程、全球一区域信息获取、海量信息处理和分析及系统模型等;第三构建了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地球系统的随机性、地球系统的自组织和地球系统的简单巨系统与复杂巨系统;然后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子系统与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与效应;第四,概述了地球系统的数字表达——数字地球和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最后,简述了中国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宏博 《地质与资源》2010,19(4):330-337,345
在分析和研究土壤地质学和地质遗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土壤地质遗迹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厘定.我国土壤地质遗迹分布遵从土壤分布的一般规律,即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在选取上兼顾科研科普、经济开发及社会生产等因素.以自然地质属性和科研价值为主要评价因子,建立了土壤地质遗迹评价体系,并以陕西洛川古土壤地质遗迹为实例进行评价,定为一级土壤地质遗迹.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