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和有效控制的方法是通过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各类非点源的形成、迁移转化以及负荷量进行模拟。然而,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不确定性是单一模型模拟污染负荷面临的重大挑战。借鉴多模型方法在降低水文模型不确定性方面的优越性,通过分析水文模型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相通性,提出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中应用的基本思路并分析了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对水污染总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中国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在系统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中国常用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总结为三大类:输出系数模型、实证模型和机理模型,阐述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从非点源污染的界定、产污量和排污量的区别、国内和国外非点源污染产生环境的差异以及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计算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模型和计算方法适应研究区的环境特征是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今后要加强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与模型开发的结合,逐步建立适应中国环境特点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维红 《世界地质》2002,21(1):57-6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质污染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之初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应用与水文模型紧密相关的模型来模拟和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另一种是通用土壤流失法。最近又提出了一种简便易用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平均浓度法。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与3S技术结合、与水质模型对接用于流域水质管理成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新生长点。近年来,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也开始探索非点源污染负荷与河流水质模型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体水质恶化的关键污染来源之一,为了估算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本文提出将一维水质模型应用于分离监测断面点源污染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方法,并结合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以CODMn和NH3-N为代表性指标,将该模型应用于潮河下游流域,并与传统的水文分割法结合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一维水质模型结合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流域非点源CODMn和NH3-N污染负荷模拟值的纳什系数均在0.800以上,具有良好的模拟精度,同时避免了水文分割法无法较好地模拟枯水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弊端。该方法在运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预测得到水文数据的情况下,能够预测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作为SWAT模型对COD模拟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物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化是很复杂的,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降雨径流污染,必须对这个复杂过程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和国内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合及在模型中引入模糊理论、不确定性分析、风险管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在非点源污染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点源污染是我国重要的污染源。本文简要介绍了非点源污染模型,我国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分配研究对于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遥感技术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河网、道路、圩区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定量计算及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各主要河段的污染分配量,这可为寻求流域内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GIS在非点源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Visual Basic开发环境及Map Info MapX控件建立了一个非点源污染评价系统,并以浙江省剡江流域为试验区对其非点源BOD年负荷量进行了模拟计算,从系统的结构及运行过程,包括数据的输入、模型参数的提取、结果的可视化等方面分析了GIS在流域非点源污染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将GIS技术应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评价能够有效地获取模型参数,增加了数据和评价结果的直观性,为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一  王学军 《水科学进展》2002,13(1):105-110
简述了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特征,并从模型化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剖析、径流研究、新技术应用和管理等角度对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展望了我国未来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瑞华  王东  赵越  张晶 《水文》2012,32(2):11-15
基于国内外非点源负荷污染模型的研究现状,针对农业、城市和混合三种类型非点源模型,总结并梳理了主要模型的适用条件,并对非点源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数字滑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王治华 《现代地质》2005,19(2):157-164
“数字滑坡”技术,就是以遥感(RS)和空间定位方法为主,结合其他勘探、试验、调查手段获取数字形式的、与地理坐标配准的滑坡基本信息;并利用GIS技术存贮和管理这些数字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地学原理进行空间分析,研制各类模型,并服务于滑坡调查、监测、研究、滑坡灾害评价、危险预测、灾情评估、滑坡防治等。通过金龙山三维数字模型,卫星监测易贡滑坡、三峡库区重点城镇滑坡及千将坪滑坡等地的遥感调查说明数字滑坡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ArcTOP:TOPKAPI与GIS紧密连接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雨 《水文》2005,25(4):18-22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成为当前水文科学发展的前沿,地理信息建模系统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实现通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与水文模型的集成主要有四种途径:水文模型嵌入CIS平台.GIS功能嵌入水文模型.水文模型和GIS的松散连接以及水文模型和CIS的紧密连接。本文提出的ArcTOP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运用ArcViewGIS提供的宏语言,将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TOPKAPI和CIS紧密连接,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和GIS的完全集成。  相似文献   

13.
河口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河口区既是人类排污物的主要汇集地,又是单向流体和双向流体相互作用的场所,三者构成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地球化学物理场。在这里因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来自陆地的重金属污染物从水体中沉降下来,进入底部沉积物即积累过程,又会因类似的作用使这些金属从沉积物中活化而再次进入水体即释放过程,产生所谓的“二次污染”,河口沉积物水界面过程调控着这一体系的方向与限度。  相似文献   

14.
地表油气化探的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贾国相 《物探与化探》2004,28(3):218-221
初步总结了油气化探中存在的4方面干扰因素:①地表特殊景观的干扰;②土壤性质引起的干扰,包括土壤粘土矿物、化学成分、土壤酸碱度;③地下非油气矿源的干扰,如断层、高碳质及煤层、岩体和地层等的干扰;④其它,如污染河流的影响。并指出形成干扰异常特征和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污染源识别的数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模型可利用有限的观测资料估计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泄露强度及其泄露过程,是制定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的依据。在阐明地下水污染源识别基本问题基础上,综述了污染源识别研究的两大类数学方法,一类为直接方法,包括反向追踪法和基于正则化的方法;另一类为间接方法,包括基于优化的方法和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同时指出了当前污染源识别数学方法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下水污染源识别问题的复杂性、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和模型求解效率的低下性。对土壤-地下水的联合管理、基于物联网的地下水污染监测、对非水相流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类污染源识别以及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异构并行计算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海湾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已严重威胁到海岸带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营养物质输入是人类活动影响海湾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海湾营养物质来源多样,形态转化多变,生态过程及其效应复杂,营养物质在海湾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机理,是国际海洋生态环境研究的前沿。目前,国际海湾生态环境研究主要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1从环境质量、生物群落结构等现象研究转向环境变化机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响应机制研究;2从对海湾生态环境某个环节的研究转向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全过程、系统性研究;3从单纯研究海湾水体转向陆海相互作用的完整性研究,并从管理上提出海陆统筹的要求;4从对海湾生态环境某个时段变化的研究转向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变化规律的研究。未来应重点开展的研究包括:营养物质在半封闭性海湾长期滞留聚集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规律;营养物质变化对海湾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湾综合管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概况和目前的进展,论述了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其应用潜力主要体现在:①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重要基础;②为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③建立维持ITRF地球参考框架、研究地球自转、极移和章动及变化;④精化、加密全国大地网和大地水准面;⑤在气象学中的应用;⑥研究电离层电子浓度及其变化规律;⑦提供精密近实时的GPS轨道参数;⑧为广域差分定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开展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构建过程描述和本构参数两方面均有较强物理性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雅鲁藏布江为对象,利用水文分区曲线对降雨、融雪和融冰等不同水源主导的流量过程进行划分,以划分的流量过程线子集对相应水文过程参数进行分步率定,提高了水文模型参数的物理性,以此构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参数集,内部多个水文站点和流域雪水当量的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基于模型解析了2001—2015年间雅鲁藏布江的径流水源组成,降雨、融雪、融冰水源对总径流量贡献的比例分别为66%、20%和14%。本文方法对高山寒区径流的水源解析有普遍意义,结果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趋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开展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构建过程描述和本构参数两方面均有较强物理性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雅鲁藏布江为对象,利用水文分区曲线对降雨、融雪和融冰等不同水源主导的流量过程进行划分,以划分的流量过程线子集对相应水文过程参数进行分步率定,提高了水文模型参数的物理性,以此构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参数集,内部多个水文站点和流域雪水当量的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基于模型解析了2001-2015年间雅鲁藏布江的径流水源组成,降雨、融雪、融冰水源对总径流量贡献的比例分别为66%、20%和14%。本文方法对高山寒区径流的水源解析有普遍意义,结果对理解气候变化下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趋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