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鲁中南地区燕山期侵入岩与金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中南地区受区域性大断裂--沂沭断裂带控制,中生代有较大规模的中性、偏碱性火山岩型岩体侵入和火山喷发,在火机构内或围绕次火山岩小岩体,形成与之相关的火山岩型金矿化。燕山期火山夺具备幔源特征。侵入岩对金成矿有2种作用,一是通过岩浆携带成矿物质经过分异派生形成金矿,二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借助热力和气液循环对围岩进行了广泛改造和蚀变,使之活化迁移,在构造裂隙中富集成矿。燕山期侵和岩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是金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铜石金矿化集中区金矿形成与铜石次火山杂岩体有关,受铜石破火山口构造控制,五种矿化类型产于不同的构造部位,受不同的断裂系统控制。其中似层状浸染状灰岩中金矿化受杂岩体外侧的北西向断裂控制;隐爆角砾岩带型金矿受杂岩体边部放射状断裂控制,隐爆角砾岩筒型金矿受杂岩体边部放射状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汇联合控制;古溶洞型金矿受与断裂有关的古溶洞构造控制;斑岩中的金矿化则与杂岩体中心部位的放射状断裂活动有关。提出了次火山杂岩体边部受断裂控制的隐爆角砾岩筒以及外缘张性断裂发育区是今后在该区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沂沭裂谷系火山岩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沂沭裂谷系火山岩型金矿类型、分布特征,矿床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包裹体征的基础上,指出该区火山岩型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壳)幔岩浆,而与基底地层无明显关系;成矿流体是以岩浆水为主的多源混合热液,矿化发生于浅成中低温条件下,属浅成中低温火山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4.
沂沭断裂中段的石场—中楼一带,存在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早白垩世莱阳群火山碎屑岩系。沉积厚度大于6263.71m,主体为火山碎屑浊积岩,层序结构以间断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主,形成于沂沭断裂强烈活动的构造背景。在综合盆地边界断裂的构造形迹、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状态以及浊积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莱阳群浊积地层形成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走滑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小绍位于福建北部政和县,在区域上位于政和-大埔NE向深大断裂带北段东侧、浦城-宁德NW向火山喷发带之东坑火山盆地西南缘与建瓯盖林-政和锦屏NE次级火山基底隆起带交汇部位。区内断裂及次火山岩发育,成矿条件十分有利,是闽北陆相火山岩型金银矿最具找矿潜力的地段和突破口之一。通过对小绍岩体野外实地考察,采集样品进行分析并通过详细的岩芯编录,确定小绍岩体经过多次多阶段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属于浅成酸-中酸性岩浆交代型(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延边东北部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浆岩区金铜矿成矿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斌  马启波 《贵金属地质》2000,9(3):149-154
延边东北部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断陷盆地处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延边复向斜内;区内中生代以来不同方向的断裂发育,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频繁;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铜金属矿床多处,矿化蚀变线索也较多,构成了著名的五凤-小西南岔近东西向火山-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金、铜多金属矿带;区内中生代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使大陆边缘拉张活动不断加剧,造成上地幔岩浆上侵的结果;并伴有  相似文献   

7.
陈丹丹 《地质与勘探》2017,53(1):187-197
巴布亚新几内亚利希尔岛拉多拉姆金矿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澳板块的板块边界部位,为西南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碱性侵入岩有关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床赋存在Luise火山内,成矿与更新世碱性二长闪长岩侵入体有关,该岩体形成于俯冲带环境下被流体交代的上地幔的部分熔融。矿床的矿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岩体侵入后形成斑岩铜矿化,并在之后逐渐过渡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该类矿床在成矿过程和矿体的分布明显受到区域性构造、蚀变带和成矿有关角砾岩等成矿结构面的控制,在找矿标志上具有特定的物化探和地质特征,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生代的拉分盆地——宁芜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波  徐嘉炜 《地质科学》1989,5(4):314-322
宁芜盆地是中国东部郯庐断裂系中沿方山—南陵左行剪切断裂发育的中生代拉分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消亡于晚白垩世。根据宁芜盆地的构造变动、沉积建造、火山及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等特点,文中提出了宁芜拉分盆地的生成及演化模式,并将宁芜拉分盆地的发展分为:(1)萌芽期——盆地核;(2)年轻期——“S”型盆地;(3)成熟期——菱形盆地和(4)消亡期——最终发展四个演化阶段。宁芜拉分盆地以具有强烈的火山活动为特征,特别是“S”形盆地末期,由于碱性的中基性次火山岩的侵入,形成了宁芜地区重要的玢岩铁矿。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随着盆地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盆地内的拉张区逐渐扩大,在最终发展阶段这种拉张作用已遍及整个盆地。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NNE—NE向的拉张应力比NWW—NW向的挤压应力大数倍,宁芜拉分盆地正是在这种强大的拉张应力作用下得以形成及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火山岩型铜金矿以脉型为主,分A、B、C3个亚型,主要产于富钾型和钾钠型火山岩中,受负向火山构造及北西向扭张断裂或破碎带控制,推测金由火山岩浆或热液从深部绿色片岩系(结晶基底)中萃取,成矿时并有雨水参与。该区为继承式火山盆地,金活化转移距离长,较上叠式火山岩盆矿化差,找金前景不大。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地区发育的与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是在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赋矿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相关的次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石总体显示钾质-高钾质、准铝质-过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特征,其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显著、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等,均显示出俯冲带岛弧岩浆作用的特点。阿希(低硫型)和京希-伊尔曼得(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以及塔北、吐拉苏铅锌矿床,受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以及具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岩性控制;塔吾尔别克斑岩型金矿化主要受斑岩体及火山岩中的断裂和裂隙系统控制,并很可能存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的套合或叠加。硫、铅、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所分泌的热液和/或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根据成矿系统形成后的保存和变化情况,认为在吐拉苏盆地内剥蚀程度较低的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铅锌矿床具备良好的保存条件,同时在其深部还应注意寻找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山东蒙阴常马走滑式韧性剪切带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蒙阴县常马韧性剪切带构造岩具有明显的分带 ,由中心向两侧依次为超糜棱岩带、糜棱岩带、初糜棱岩带和糜棱岩化片麻岩带。构造岩中的韧性变形显微组构极为发育。糜棱叶理产状为 2 0 8°∠ 74°,线理产状为 115°∠ 2°,显示了该韧性剪切带具走滑剪切的特征。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 ,差应力值为 5 2 .6 7MPa ,形成时古应力方位为σ1=73°∠ 2°。位于该韧性剪切带中心的超糜棱岩带 ,金元素明显富集 ,构成金矿体。综合研究表明 ,韧性剪切作用控制了金矿体的形成与分布 ,因此常马金矿床是一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床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内主构造与其次级断裂的空间上产出状态和性质等的地质研究,初步阐明了大庄子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地质特征,并探讨了这种构造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中金矿的地质特征及赋存规律性。研究表明,大庄子金矿区外围存在良好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成矿条件和前景,初步圈定了成矿预测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西藏及腾冲地区晚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瑜 《地质论评》1999,45(7):905-913
产在潜火山岩中的七宝山金矿是中国与火山隐爆作用有关的比较典型的金矿床。金矿床严格受火山机构控制,中生代的火山喷发作用在七宝山地区形成破火山口,并形成了一组火山岩及潜火山岩。通过对该区火山岩、潜火山岩以及金矿床的研究,证实七宝山地区中生代的火山活动与金矿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胶东望儿山金矿带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望儿山金矿带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经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望儿山断裂曾经历过强烈的挤压作用,金矿体定位于断裂带的扩容空间,矿体附近付林参数普遍表现为拉伸型。构造岩有限应变椭球体拉伸轴,主要集中于NE—SW向,含矿热液在区域应力及岩浆热动力作用下,沿望儿山断裂带运移。成矿过程中,体系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东南部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状况、沉积作用、构造特征 ,反映出地层分布总体上具 NE走向、SE— NW的分带现象 ,现今盆地的面貌有五种不同类型及相应的几何形态。分析认为 ,中国东南部早、中侏罗世普遍为拉张裂陷沉积环境 ,在赣南、粤北、闽西一带发育双峰式火山岩 ;稍后可能受到区域性挤压 ,如皖南、浙西、赣东北等地有南东向北西逆冲的压性构造 ;早白垩世为火山喷发高峰期 ,研究区均不同程度发生了火山喷发 ,其中东南沿海发育大面积的火山岩 ;早白垩世以后华南全区转为拉张 ,发育大量中、小型断陷盆地等伸展型盆地 ;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壳继续处于拉张松弛环境 ,形成以裂谷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火山—沉积岩石组合。这些结果表明 ,早—中侏罗世受古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共同影响 ,中侏罗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占主导 ,上述现象主要系太平洋板块在晚中生代不同阶段对中国东南部俯冲作用的方位、俯冲速率、俯冲角度有所变化所导致  相似文献   

16.
胶东和鲁西地区中生代成矿作用重大差异性的内在因素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胶东和鲁西地区被沂沭断裂带所分隔 ,在中侏罗世末期 ,由于郯庐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旋平移运动 ,二个地区最终拼合在一起。胶东和鲁西地区的金等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 ,但其成矿作用的规模、矿床类型和成矿机制均存在很大的差别。研究表明 ,鲁西地区长期处于华北板块内部 ,而胶东地区则是长期处于华北板块的边缘地带 ,它曾经历了前寒武纪强烈的地质作用、早古生代洋—陆俯冲与碰撞造山作用、晚古生代缓慢隆起、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的陆—陆俯冲与强烈挤压以及燕山晚期岩石圈减薄与大规模构造 岩浆活动的复杂的构造环境和地质演化过程。因此可以认为 ,除上述综合地质构造作用因素外 ,中生代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以及沂沭断裂带的强烈活动是直接导致早白垩世胶东地区产生突发性巨量成矿作用的重要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发云夼金矿床与兰德砾岩型金矿床有关控矿容矿构造,矿体,矿石,矿床成因等特征的对比研究,从矿床地质角度确定发云夼金矿床是与层间滑动断层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而不是砾岩型金矿床,这种类型的金矿床与兰德等砾岩型金矿床在成矿,控矿机理上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商丹板块对接带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丹板块对接带金矿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地带,已发现大型金矿床2处,中小型矿床(点)20余处。它们分属金牛坪一库峪金多金属成矿带和沙梁子-道回峪贵金属成矿带。区内新圈定的金矿体70多条,在空间上,分布于东西长122km,南北宽8~16km,标高2050-900m的范围内;矿体集中分布于金牛坪~涝峪、银硐沟、库峪、沙梁子-柳林沟、道回峪等五个地区。成矿主要受构造、地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因素的控制。初步认为区内金矿总体上属与混合岩化-变质热液及渗滤热卤水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并指出了本区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胶东大庄子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庄子金矿是我国首次发现赋存于胶东变质岩中大规模韧-脆性剪切带内的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化与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硅化和碎裂岩化有关.矿体受韧-脆性剪切带、黄铁绢英岩化、晚元古代晚期角闪岩相变质岩的共同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以自然金-金属硫化物-架状硅酸盐为主的组合类型.矿床属于在韧-脆性剪切作用下,与含金量较高的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的形成、演化有成因联系的蚀变、重熔、交代中温动力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造山过程中的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发育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早期金成矿作用(61.55~63.09Ma)对应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与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的形成同步,显示它们统一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构造动力学体制;主期金成矿作用(33.76~36.10Ma)对应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的相对松弛阶段以及富碱斑岩和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动力学转换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晚期金成矿作用(26.40~30.80Ma)对应于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发生以及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受控于印度板块反向旋转拖曳与斜向俯冲回退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