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凉大岔河隐伏岩溶水补给的环境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地下水的形成及补给是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工作。本文应用环境同位素技术对研究区隐伏岩溶水的来源、补给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不同时代的岩溶水均由大气降水组成。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局限在大岔河流域内,并有大量现代降水的混入,混入量平均为54%,说明该区隐伏岩溶水汇水条件良好,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健俐 《地下水》2001,23(3):118-120
以淄川区洪山、寨里煤矿为例 ,分析矿区隐伏灰岩裂隙岩溶水在煤矿闭坑后的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矿区隐伏岩溶水水质恶化突发于煤矿全面闭坑以后 ,污染范围与老空积水区一致 ,污染重点呈点状分布 ,主要污染组份与老空水相同。煤矿闭坑后老空水位上升高于隐伏岩溶水 ,并从连通部位补给隐伏岩溶水 ,造成串层污染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岩溶水源地类型及开发技术条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王宇 《中国岩溶》2009,28(4):370-374
明确了岩溶水源地的定义,并提出了新的岩溶水源地分类方案。首先按岩溶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岩溶水出露状态,将岩溶水源地划分为天然出露的岩溶水源地及隐伏的岩溶水源地两大类。然后再根据岩溶水源地的岩溶含水介质特征(导水和赋水空间形态、结构及水动力特征)进一步将天然出露的岩溶水源地划分为暗河、泉、表层泉三个亚类,将隐伏的岩溶水源地划分为饱水带富水块段、表层带富水块段两个亚类。并研究评价了各个类型的岩溶水富集规律、动态特征、岩溶水资源、开发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岩溶水系统及岩溶水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基础上,对陕西西部黄土旱塬区隐伏岩溶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岩溶水勘查及开发利用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岩溶水系统及岩溶水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基础上,对陕西西部黄土旱塬区隐伏岩溶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岩溶水勘查及开发利用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水环境同位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地下水系统,碳酸盐岩大面积隐伏与深埋。使用传统手段和方法勘查岩溶地下水和研究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遇到诸多困难,不仅费时,而且耗资大。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研究陕西渭北东部地区岩溶地下水T、D、^180、^14C环境同位素特征,揭示岩溶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岩溶水系统边界性质以及岩溶水与黄河洛河地表水、黄河岩溶泉与洛河岩溶泉之间的补排关系。结果显示环境同位素方法简便有效,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北京郊区平原之下隐伏基岩的岩性、构造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出发,指出①京郊平原深部存在隐伏岩溶塌陷问题;②京郊平原开采深部基岩岩溶水与保护地质环境问题。文中不仅列举了国内外类似的实例作为佐证,还特别介绍了1995年5月5日发生在京郊平原的首例大型深层隐伏岩溶塌陷。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将来可能的发生趋势及其危险区。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护好首都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8.
环境同位素方法在平凉市岩溶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致远 《地质论评》2004,50(4):433-439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对平凉隐伏岩溶水的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 ,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 ,平均混入量为 5 4 %。说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 ,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 ,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 EPM与 EM两种模型计算 ,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 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 1.314× 10 8m3;储水系数为 7.2 9× 10 - 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作为传统方法的补充和对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瓮安县老虎洞磷矿岩溶水系统为实验场,以群孔干扰抽水试验资料为依据,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地下水系统隐伏边界的位置和性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复杂岩溶水系统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查明隐伏边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北京市东南郊大兴迭隆起隐伏岩溶水子系统内的两个水源地(大兴念坛水源地与通州龙旺庄水源地)为例,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在隐伏岩溶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中的应用。研究基础为基于GMS建立的包括第四系与岩溶含水层在内的三维非稳定流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质点追踪技术,结合溶质质点迁移100 d与1 000 d的距离划分水源地的一级与二级保护区,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研究得出,对于隐伏岩溶水大部分来自上覆第四系松散孔隙水越流补给的情况,岩溶水源地保护区即是上覆松散含水层的保护区范围,应加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以保护岩溶水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