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江堤外移工程对防洪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江江堤外移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堤线外移的不同工程方案对城市防洪的影响。该模型能够模拟瓯江与楠溪江交汇引起的复杂水流运动,以及多岛屿对水流流场的影响。验证计算表明,计算的潮位及18条垂线流速及断面流量过程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误差均小于10%。因堤线外移的部分大多位于河道岸线的凹囊,适当外移可使河道岸线更趋平顺。100年一遇洪水时,瓯江大桥至鱼旗山堤线外移曲线方案1与直线方案2分别使屿头山-梅岙河段最高潮位壅高0.03~0.04m及0.04~0.08m。多年平均流量450m3/s时,方案2使塔山至鱼旗山断面垂线平均流速增加6%~22%,工程段以外河段流速变化较小;方案1缩窄的河宽和拦截过水面积明显小于方案2,相应引起流速变化也较小。  相似文献   

2.
山区型河道一维水力数值模拟糙率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龙喜  朱羿  蒋莉华 《水文》2002,22(6):16-18,62
糙率参数取值是河道水流一维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山区型河道因河势变化急剧而产生的局部阻力对水流流态影响较大。根据山区型河道的水力特性,提出了综合反映子河段内河底切力及局部阻力的综合糙率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方法使得水流一维数值模拟时的计算子河段划分趋于方便,同时对于缺少历史观测资料的河道糙率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河道水情预报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荣  李义天 《水科学进展》2000,11(4):427-431
河道水流运动过程特别是洪水演进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鉴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处理大规模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能力,本文将神经网络理论用于河道水情预报的研究,以期识别水流运动变化过程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为河道水情预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螺山站洪水预报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中游出现的小流量高水位现象与螺山汉口河段累计淤积有关并得到螺山站水位变化与河床淤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齐春英  刘克岩 《水文》1997,(6):27-30
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推导了明渠非恒定流在考虑入渗条件下的连续方程。将水力学原理与水文学方法结合起来,研制了适应海河南系平原河道现状条件的有沿程渗漏的明渠非恒定流河道洪水流量演算模型,并对海河地系7个河段9次洪水过程进行了模型参数的率定检验,较好地解决了北方平原河道沿渗漏的洪水流量演算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治军 《岩土工程技术》2009,23(1):23-25,38
非开挖穿河工程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管道施工在地层中形成的扰动带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依据工程实例,在考虑高洪水位以及洪水对河道冲刷等不利因素的条件下,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地下水流场中最大水力坡度,利用临界水力坡度法,结合有关规范推荐的安全系数,对工程诱发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9,(6)
安徽省天然气宣城-宁国-黄山支线(宁国至绩溪段)工程穿中津河过程中,由于水文气象资料、河道资料较为缺失,穿越工程洪水影响分析较为困难。本论文,利用流域面积类比法与安徽省"84"洪水计算法计算得出相应频率状况下洪峰流量,指导冲刷、渗流分析,利用实测数据进行河道稳定等计算,最终得出管道穿越对河道无实际影响,同时洪水对管道无干扰。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4)
针对陕西省凤县安河两岸居民聚集、土坡垮塌淤积河道影响行洪等问题,为准确掌握防洪工程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便于采取合理防洪工程建设加固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防洪治理河道的暴雨洪水特性,结合参证站52年逐月降雨资料和洪水数据,对治理河段河道洪水进行水文比拟等方法推算设计洪水。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分析计算成果与历史洪水记录值相一致,计算成果比较合理可靠,为堤防工程优化设计、防汛预警和调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雅砻江下游梯级水库生态友好型优化调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雅砻江下游梯级水库水电站的布置和河道生态环境要求,分别设置了两个流量控制断面:锦屏二级电站引水闸址下减水河段、二滩电站坝址下游河段.针对这两个控制断面河道流量的要求,提出了25组生态流量控泄方案,建立了以梯级水电站群发电量最大为目标的长期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法进行求解,获得各个方案下梯级水电站群多年平均发电量及水库调度出流过程.比较分析了减水河段生态流量及二滩水库泄流控制方案对发电量的影响,定义并计算了生态需水电能损失指标.对梯级水库调度出流过程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二滩水库出流维持天然径流模式,将限制水库调节能力和减少梯级电站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9.
入海水系整治水情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海水系河道纵横交错,其水流同时受上游河道来水、下游出口潮汐顶托、水工建筑物调控等的综合影响,水文情势十分复杂。采用水文预报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上游各边界河道采用由瞬时单位线法推得的设计洪水过程作为入流条件,对入海边界根据潮位过程及水工建筑物调节规程确定出流边界条件,进行了来水与潮位不同遭遇多种工况下的水文水流预测模拟,为水系整治提供水情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经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汛期暴雨集中,大片植被较差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浓度极高的含沙水流,一场洪水中的含沙量可高达1,500公斤/立米以上。这种高含沙水流在中游山陕区间和径渭洛河地区(图1)虽然是屡见不鲜的,但近年来已有逐步向下游扩展的趋势。1977年7、8月间,黄河中下游相继出现两场高含沙洪水,其含沙量在龙门、华县以下直至花园口河段均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记录(表1)。两场洪水的沿程冲淤变化十分剧烈。第一场洪水沿程不少河段发生了“揭河底”现象,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刷成深槽,平均刷深1.0~1.5米。第二场洪水在此河段发生了水位、流量的异常变化,出现了“浆河”现象。这样大的高浓度含沙水流进入下游河道以后发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深的增加导致洪水传播过程中沙峰滞后于洪峰的时间增加,利用洪峰和沙峰异步运动特性进行沙峰排沙调度是减缓水库淤积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三维数值模型SCHISM(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研究三峡库区洪峰和沙峰的异步运动规律,基于2013年的汛期水沙传播过程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初步分析不同洪水位下洪峰和沙峰的异步运动特性。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三峡水库汛期洪峰和沙峰长距离的传播过程;坝前蓄水位对洪峰传播时间的影响不大,但是对沙峰传播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坝前水位增加使水流的流速减小和挟沙能力降低,沙峰传播速度减慢且峰值沿程不断降低,最终导致库区中沙峰滞后于洪峰出现的时间沿程越来越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的沙峰排沙调度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沙河流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冲积河流河床演变速度快、边界调整幅度大的特点,采用积分方法数值求解水流泥沙基本方程,建立了适合于多沙河流泥沙及河床演变规律的二维数学模型,在数值方法方面考虑了物质守恒性及对多变边界的适应性,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动边界处理模式。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验证,证实了模型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合理的,模型有较强的河床边界适应能力,可用以解决有关多沙河流河床演变预测及浑水洪水预报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潮汐作用下潮沟网络形成、演变规律,结合江苏沿海粉砂淤泥质潮滩实际情况,建立试验室物理模型,模拟具有一定坡度的潮滩在潮汐作用下的地形演变,分析了潮沟发育演变中的水沙运动规律,研究了潮差对于潮沟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潮沟发育过程受到床面坡度变化的影响,坡度均一的潮滩上,潮沟系统通过相邻小潮沟相互连接而形成,没有明显的潮沟头部溯源侵蚀现象;在潮汐作用下,涨潮初期和落潮后期水流流速较快,泥沙运动主要出现在这一阶段,在潮滩中部泥沙运动最为剧烈;潮差对于潮沟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影响较小,潮滩排水路径长度与子流域面积呈幂函数分布,潮差越大则潮沟系统越早达到动态平衡,且具有更大的拓宽潮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极端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塘江河口为强冲积性河口,在洪潮水流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洪水条件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和动床物理模型等研究手段,建立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分别经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某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三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且与后来地质详勘的沉积分析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长江芦家河浅滩段演变特性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芦家河浅滩段退水过程中沙泓冲刷流量(Q=10000~25000m3/s)的持续时间与当年航道发生青黄不接现象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资料,分析了三峡建库以后来水来沙过程的改变对沙泓冲淤演变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河、湖以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水生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且许多生态服务价值是通过改变水体动力条件实现的。含植被水流研究不仅可用于科学阐明水生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还能指导河湖生态系统修复及污染治理的工程实践。本文考虑单向明渠流与波浪2种水动力环境,对国内外有关水生植被对水流结构以及泥沙运动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梳理。单向明渠流条件下,植被对水动力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植被对水流阻力的影响以及冠层内水体的紊动结构与紊动尺度特征;波浪条件下,植被对波高与波浪流速的减弱作用以及冠层内水体的时均与紊动结构特征是研究重点。受水动力条件控制,植被影响下的泥沙运动特征也受到广泛关注,且研究焦点为单向明渠流条件下水生植被对泥沙起动与输移的影响以及波浪条件下植被对床底泥沙再悬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洪水是内蒙古河段1989年以来历时最长、洪峰流量最大的洪水过程。为了解粗泥沙对黄河内蒙古段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依据宽河谷河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河道2012年洪水水沙特征,通过计算推移质输沙量和比较断面河底变化,探讨了粗泥沙对河底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洪水造成粗泥沙在上游段冲刷、下游段淤积;固定低水位下过流断面存在涨冲落淤的规律;洪水过后,巴彦高勒和三湖河口低水位面积分别扩大了19 m2和29 m2,头道拐减小约100 m2。由于粗泥沙排沙不平衡,底部河床的真正高程并没有降低,防洪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的防洪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床面附近泥沙运动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水、沙两相的分相测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床面附近泥沙颗粒的脉动和力学特性,指出床面附近的泥沙运动有着特殊的力学机制:颗粒相具有较强的非湍流脉动,其产生的脉动应力对颗粒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论述了沙粒在水流中从推移运动到扬起悬浮的物理过程,讨论了过去一些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概括了泥沙颗粒在水流中从床面扬起的基本模式,运用两相流理论分析了沙粒在水流中扬起的动力学机理。根据颗粒运动的垂向动量平衡原理,对泥沙颗粒的垂向浓度分布规律作了新的分析解释。证实了除浓度梯度之外,颗粒相的垂向脉动强度梯度也是泥沙扩散的重要扩散势,进一步揭示了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存在两种类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