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对各断陷典型地震剖面和构造发育史剖面的综合研究,系统探讨了研究区深大断裂对断陷盆地群的控制作用。以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拼接带、赤峰-开原超岩石圈断裂为边界,将研究区自南向北分为辽西盆地区、辽北盆地区和吉西盆地区等3个一级构造分区;根据控盆断裂及其断陷盆地群的时空分布、断陷构造样式、不同时期伸展量等特征将辽北盆地区分为西部、中西部、中东部等3个二级断陷区。西拉木伦河断裂控制了西部区断陷的形成和分布;嫩江—八里罕断裂和孙吴—大庆—阜新断裂对中西部断陷区的控盆效应大体相近;孙吴—大庆—阜新断裂与佳木斯—伊通断裂共同对中东部断陷区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昌图断陷主要受佳木斯—伊通断裂所控制。辽北盆地区主要表现为双断式地堑,断陷群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也受到近东西向的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原断裂重新活动的控制。中西部断陷区伸展率具有从九佛堂组沉积期—沙海组沉积期—阜新组沉积期依次减小的变化规律。中东部断陷区与中西部断陷区存在明显差异,NNE向与近EW向深大断裂对两区构造分区控制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王高旺 《福建地质》2002,21(2):99-102
福建三明盆地工程地质条件对三明市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起决定性作用。三明盆地是个构造断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应根据不同建筑场地合理规划工程建设,确定工程勘察手段及工作量,确保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及安全。  相似文献   

3.
黄兴富  施炜  李恒强  陈龙  岑敏 《地学前缘》2013,20(4):199-210
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沿其边界断裂发生多期断陷活动,其边界断裂运动学特征记录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基于其边界断裂滑动矢量的详细测量与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盆地内沉积序列以及叠加变形分析,提出银川盆地新生代主要受NWSE向伸展、NESW向伸展与NESW向挤压3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相关年代学数据,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初始断陷、持续断陷与拉分断陷等3期构造演化,始新世-上新世受NWSE向伸展作用控制,银川盆地两侧主边界断裂发生正倾滑活动,导致盆地发生强烈断陷活动,充填了始新世-上新世红色砂岩、砾岩;更新世期间,古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ESW向伸展,其主边界断裂以左行斜张活动,银川盆地持续断陷沉降;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在NESW向挤压作用控制下,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发生强烈右行走滑兼正断活动,盆地受断裂剪切拉张活动,发生拉分断陷沉积。  相似文献   

4.
陆内裂陷盆地通常发育大量地堑、半地堑,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受盆地内部地堑、半地堑的叠加与复合方式的影响。文中将由多条断层、不同期次的断层共同控制的断陷称为"复式断陷"。依据同一时期断陷复合构成的盆地结构可以将复式断陷划分为串联式、并联式、斜列式和交织式等4种复合型式,依据不同时期断陷叠加构成的盆地样式可以划分为继承型、利用型、新生型3种叠加类型。海-塔盆地在早白垩世最初是发育大量相对分隔的小型地堑、半地堑,随着地壳渐进的伸展构造变形,多个同期小型半地堑复合在一起形成相对大的断陷(相当于铜钵庙组沉积期)。在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南屯组沉积期),新发育的断陷叠置在早先发育的断陷之上,最终形成了盆地中的17个区域规模的复式断陷。海-塔盆地早白垩世的断陷复合和叠加过程直接影响沉积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并联式、交织式复合和继承型、利用型叠合形成的复式断陷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断陷复合过程中的构造变换带有利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长期活动的基底断裂及相关构造带有利于形成含油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应力场演化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蜜  施炜  李建华  渠洪杰 《地质学报》2010,84(2):159-170
江汉盆地内部发育多个断陷带,其形成与演化对盆地油气聚集至关重要。本文以远安和南漳断陷带为重点,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断裂变形测量,分析了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建立了盆地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与变形叠加特征研究,将断陷带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①晚白垩世—古近纪,受NEE—SWW向引张作用,江汉盆地内部发生断陷;②古近纪末期,断陷盆地遭受近E—W向挤压作用而发生构造反转;③新近纪,先后受NE—SW向引张和NW—SE向引张作用,断陷带再次伸展沉降;④新近纪末期,在NE—SW向构造挤压作用下,断陷带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江汉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序列的建立,为探讨江汉盆地后期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改造提供了构造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阜新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众所周知,断陷盆地是地壳形变的产物。地堑式断陷盆地的双侧盆缘断裂一旦形成,被围限的地块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变形体。区域构造应力场通过地块的力学边界——盆地断裂而发生作用,在盆地内部形成一个从属于区域应力场的局部应力场,即盆地古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7.
合肥盆地构造演化、差异变形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的发育经历了基底形成、坳陷、断陷及构造反转等阶段的演化,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坳陷盆地发育期(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前陆盆地发育期(晚侏罗世)、走滑盆地发育期(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和盆地消亡期(新近纪—第四纪)等5个阶段。控制合肥盆地构造-沉积格局的关键构造变形期为:早燕山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合肥盆地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十分明显,自南往北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带,即金寨—舒城逆冲—伸展叠合构造带、六安—肥西逆冲推覆-断陷叠合构造带、淮南—定远冲断-断陷叠合带。这种南北方向的构造分带性受NWW向展布的断裂带控制。笔者依据对盆地各构造形变区勘探潜力的分析,确立了淮南—定远冲断-断陷叠合带为Ⅰ类远景区,即最有利的构造形变区;六安—肥西逆冲推覆-断陷叠合带为Ⅱ类远景区,即有利构造形变区;金寨—舒城逆冲-伸展叠合构造带为Ⅲ类远景区,即较有利构造形变区。  相似文献   

8.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及基底构造的耦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底构造在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和地表地质调查数据,对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规律与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基底构造对富油凹陷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早白垩世68个断陷总体上自北东向南西呈弥散式分布,这些断陷可分为南部断陷群与北部断陷群,断陷群夹持在隆起之间,总体上构成了正负相间的盆岭构造格局。基底构造控制着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表现为:断陷群沿着深断裂分布;坳陷对应着基底先存复向斜,隆起对应着基底先存复背斜;刚性的锡林浩特地块分割了断陷群。深断裂作为构造薄弱区在伸展变形过程中优先重新活动,并控制着断陷的发育与分布;盖层演化和基底构造之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基底流变性发生突变的区带对断陷的发育与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基底断裂带上叠的凹陷、基底断裂带交汇处上叠的凹陷和刚性基底上新生的凹陷在伸展变形过程中构造继承性好、沉降量大、优质烃源岩发育,是富油凹陷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
《福建地质》2021,40(3)
福建西南部的上杭盆地是少数呈北西向展布的红层盆地,盆地内出露一套紫红色粗-细粒碎屑岩组合,划分为沙县组和崇安组。此次研究在沙县组红层含火山碎屑岩夹层中,采集了2个火山碎屑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出2组年龄分别为(101.1±1.3)Ma,(93.69±0.82)Ma,分析认为沙县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上杭红层盆地的形成主要受断裂的控制,其主干断裂为梯子岭断裂,盆地发育初期伴随有微弱的火山活动,沉积一套含凝灰质较高的砂泥岩建造。中期断陷活动加强,伴随较强烈的火山活动,覆盖了早期的沉积。晚期盆地继承了前期的断陷,构造应力转换,以粗复陆屑为主,盆地萎缩封闭。  相似文献   

10.
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断陷盆地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型盆地, 盆地中各种类型的坡折带均有其发育的构造背景和控制机制.以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研究为基础, 提出了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的分类方案, 描述了各类构造坡折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的构造机制, 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发育的综合模式.断陷盆地中的构造坡折带可分为断坡带、弯折带、挠曲带和枢纽带4种类型.断坡带受控于断陷盆地内各种类型的同生断裂作用, 弯折带则与主控边界断层的几何学形态密切相关, 形成于铲式正断层控制的断层上盘内, 而挠曲带与基底正断层的隐伏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上述3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都是由盆地上盘的变形作用所产生的, 而枢纽带的发育则是盆地上盘的旋转掀斜作用引起的变位所致, 同时这类坡折带发育于主边界断层为陡倾平面状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内.构造坡折带的发育特征、空间分布、演化过程和组合样式决定了盆地的可容空间和物源系统, 因而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的分布样式.揭示构造坡折带与沉积相的展布关系, 将有助于阐明盆地内部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有效地进行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11.
福建宁化湖村盆地构造解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爱根  吴正文 《地质论评》1996,42(3):193-199
湖村盆地位于闽西宁化县境内,是闽西北地区变质岩系之上,几个零星出露上古生界的和下三叠统地区之一。本文运用平衡剖面的基本原理及构造解析方法,论证了湖村盆地既不是闽西北隆起之上的断陷盆地,也不是简单的“构造窗”而是在早三叠世末-中株罗世,闽西地区自北西向南发生叠瓦式逆冲推覆作用而形成的残存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12.
李霞 《世界地质》2013,32(3):549-557
以地层划分、对比、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和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对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划分。将福建省区划分为华夏地块( Ⅴ --3) 、东南沿海岩浆弧( Ⅴ--4) 和闽中结合带( Ⅴ--7) 等3 个Ⅱ级构造单元,武夷古弧盆系( Ⅴ--3-- 1) 、南平-宁化( 夭折) 裂谷( Ⅴ--3--2) 、闽西南陆表海盆地( Ⅴ--3--3) 、闽东沿海岩浆弧( Ⅴ--4--1) 和松溪-尤溪蛇绿混杂岩( Ⅴ--7--1) 等5 个Ⅲ级单元,以及建宁古弧后盆地( Ⅴ--3--1--1) 等18 个Ⅳ 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3.
闽西南坳陷内石炭纪海相火山岩类的空间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雄 《福建地质》2005,24(4):217-220
闽西南坳陷在石炭纪时,演化至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于海盆形成初期,随着坳陷加深,发育了一条呈北东东向横贯坳陷区的横张断裂带,使盆底开裂、引起海底火山活动。此带可称为上杭-德化构造、火山活动带。该带与南平-宁化构造带基本平行,后者作为控制闽西南坳陷北部的边界性构造,很可能也控制了上杭-德化构造、火山活动带的生成。在龙岩马坑等地,断裂已深切至上地幔,导致玄武岩浆的喷溢,而马坑铁矿正处于坳陷最深部位。福建已知的重要铁矿几乎均位于此带上,因此,是重要的铁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下三叠统溪口组浊积岩的发现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地质概况福建下三叠统溪口组主要出露于闽西南地区,北起将乐,南至永定,西部见于清流,东部延至长泰、德化一带,以龙岩、永定、漳平、永安、大田等地最为发育。溪口组主要是一套细碎屑沉积组合,局部地区出现碳酸盐岩夹层。最大厚度可达到1484m,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以泥岩、含粉砂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粉砂岩。东南部的安溪、长泰尚见有钙硅质胶结的细粒石英杂砂岩夹层。大部分地区岩石具不同程度的角岩化。具有  相似文献   

15.
林东燕 《福建地质》2008,27(2):130-136
云山火山喷发盆地是福建省早白垩世最典型的火山构造,通过对云山火山喷发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认为云山火山喷发盆地的演化与闽江口—永定断裂带的右行走滑有关,早白垩世初由于走滑断裂带在云山一带拐弯,在进一步走滑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化成具有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性质的火山构造洼地。随着主断裂的生长,北东东向的拉张区不断扩大,在拉分盆地发育末期,这种拉张作用遍及整个盆地。拉分盆地还控制了外围金、银、铅锌等矿床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闽东南中生代碰撞造山带的确认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东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性质屡有争议。本文依据造山带类型划分和碰撞造山带大地构造相模式理论鉴别出了闽东南活化基底、泉州蛇绿混杂岩带、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台湾西部前陆磨拉石盆地、闽东南沿海前陆褶冲带活化盖层和壳内低速带等大地构造相和碰撞造山带识别标志,确认闽东南地区为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形成的陆-弧型碰撞造山带,碰撞事件发生时间为100~120Ma。  相似文献   

17.
闽西南-粤东北地区为重要次生氧化锰成矿区,而优质氧化锰矿则主要分布于闽西南地区,其成矿在时空上、形成条件及产出规律等多方面具有明显 特征,据此总结出优质氧化锰6字("盆"、"层"、"断"、"溶"、"体"、"盖")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泰宁白垩纪红层盆地由朱口、梅口、龙安3个盆地组成,盆地内出露的岩石地层为沙县组和崇安组。近期工作,首次在龙安盆地沙县组采获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梅口盆地崇安组采获孢粉化石。根据植物化石及孢粉组合特征,沙县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相当于赛诺曼期-土仑期(Cenomanian-Turonian);崇安组为晚白垩世晚期,相当于康尼亚克期-马斯特里赫特期(Coniacian-Maastrichtian)。依据泰宁梅口盆地崇安组孢粉组合特征,建立晚白垩世晚期Pinuspollenites-Ulmipollenites minor组合,以代表福建白垩纪第Ⅵ孢粉组合。  相似文献   

19.
再论华南(东)晋宁-加里东海盆地形成、演化及封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东)晋宁-加里东海盆地形成于青白口纪,经历了晋宁期,加里东早期及加里东晚期3个演化阶段。海盆地基底为陆壳,形成于拉伸的裂谷环境,海盆地的封闭以陆内俯冲及拼贴为主,具多阶段性。海盆地基底,特别是华夏地块基底高热值属性导致了加里东海盆地有湘桂海盆地和赣闽粤海盆地2种类型,后者位于华夏基底之上,活动性明显,形成数条陆内动力热流变质带。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明溪盆地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溪盆地的成因长期以来地质同行看法不一,通过野外实测构造剖面及区域调研等工作,结构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初步认为明溪盆地属于构造残余盆地,是闽西南块体与武夷山块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