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海底取样的意义和取样器的分类入手,阐述了国外海底取样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工作原理,包括非可控式的冲击式,压入,射入式,吸入式;可控式的气动,液动冲击式,振动式,回转式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浮球式海底取样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典型应用及性能参数;论述了振动式及振动冲击式贯入理论的原理;并分析了海流及船体飘移对海上取样作业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海洋石油开发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加剧,从事海洋石油开发的国家已越来越多。到1978年,约有八十多个国家以各种方式勘探和开发海洋石油。为适应复杂的海况条件,国内、外采用的海洋石油钻井装置一般分为固定式钻井平台、座底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动式钻井装置(包括浮船和半潜式)四种。钻井作业时,为了使泥浆返回钻井平台以及起、下钻时使钻具能正确的导入井口,对于前三种钻井平台都需要有海水隔管,另外根据钻井工艺要求下入必要的套管,并在套管的顶部(即转盘底下)建立井口;对于浮动式钻井装置,  相似文献   

4.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与甲烷归宿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与甲烷归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天然气水合物的汇聚与地质构造或地层圈闭有关,其溶解受物质转换控制,分解则受热转换控制。水合物释放甲烷的运移方式包括分散式、中心式和大规模排放式。缺氧氧化和耗氧氧化是甲烷在海洋环境中的2种主要转化方式。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甲烷的最终归宿主要为:①重新形成天然气水合物;②形成化能自养生物群落和沉淀出碳酸盐沉积;③与氧发生氧化后转变为CO2;④直接排放进入到大气中。沉积物中的微构造、化能自养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矿物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是水合物释放事件的指纹记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多种型号的冲击式,压入式,射入式,吸入式海底取样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并分析了各种取样器在海底的贯入过程及各自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海底电场传感器原理及研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因海底电场信号微弱,海下自然环境复杂以及海水导电介质以氯离子为主等原因,用于海下电场测量的电场传感器在材料和结构上有其特殊性。研制海底电场传感器成为开展海洋大地电磁探测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研制过程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有;海底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极的制作工艺;承压与密封技术;海水运动对测量产生不利影响的克服办法;水下弱信号传输的抗干扰问题,等等,阐述了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了海底电场传感器的全套研制方案。并列举了相关的室内模拟实验和海洋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琼州海峡海底地层划分及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州海峡工程地质钻探表明,上新世以来的地层包括:全新世北尖组、更新世玄武岩、早更新世湛江组和上新世望楼港组。其中北尖组厚度不均;更新世的玄武岩及湛江组仅分布于琼州海峡两岸,海峡中部缺失;望楼港组分布广泛,以浅海沉积为主,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和粉土质砂。在海峡的滨岸-岸坡地段,地层较复杂,且随着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大,上部地层缺失增多;谷坡-谷底地段,地层相对较单一。从上至下,地层的总体土工指标增大,承载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8.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海洋科学重大成果之一是伴随着深海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及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查进程,发现并明确了深海底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深海底生物多样性和基因资源管理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国际海底管理局①对正在制定的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勘探规章提出更为严格的环境监测和评价的要求。介绍了深海底环 境及人类可能影响这一环境的有关活动;现有国际法律的适用性和国际社会正在采取的措施;我国应对的有关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Prod.  GN 《地质地球化学》1994,(3):5-8,4
对采自南太平洋底的绳状或枕状熔岩样品薄片所做的显微镜下观察表明,不仅在淬火熔岩中,而且在与其接触的沉积物中均发现了充气孔洞及充填绿泥石和沸石的小杏仁体,并且两者均与硫化物微滴密切相关。观察结果表明,硫化物与作为不混溶液体(或超临界流体)的一部分的硅盐是在岩浆期,而不是岩期后发生分离的;这一现象对了解各类深海金属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军  梁刚  李兴  詹冶萍  郑飞 《地质学报》2022,96(3):1069-1078
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海底扇勘探面临烃源、运移通道及圈闭有效性评价等难题。通过开展区域油- 气- 岩地球化学指标对比、源- 汇- 岩性圈闭描述及成藏动力学分析,明确了梅山组海底扇优势运聚区及有利勘探目标。研究表明,乐东- 陵水凹陷梅山组发现的天然气主要来自近凹斜坡区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梅山组一段海底扇储层发育规模大,扇的远端及浊积砂砂泥比适中,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基于不同区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运聚条件差异性,建立了梅山组天然气“高效聚集”“有限聚集”两种成藏模式,明确了“源内输导脊+高压裂隙耦合”是形成梅山组大气田的必要条件,提出X25区峡谷周缘梅山组海底扇、莺歌海组海底扇是下步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12.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然气水合物是目前寻找新型替代能源的热点之一,其勘探、开发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除地球物理方法可对天然气水合物定位外,地球化学勘探也是寻找它的重要手段。天然气水合物的几种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分别利用其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包括烃类气体含量测定等;间接标志包括孔隙水离子浓度异常、同位素地球化学异常、标志性矿物(标型矿物)及沉积物热释光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海底微地貌特征与近代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测深和旁侧声纳资料,对南海北部海底微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近代微地貌动态变化。滨海地貌主要有河口港湾、水下浅滩、水下岸坡、水下三角洲、潮流三角洲、海底沙波、潮流沙脊、海釜等;内陆架地貌主要有陆架堆积平原、水下阶地、古海岸线、古河道、小丘和坑洼群等;外陆架地貌主要有陆架平原、古浅滩、古三角洲、浅槽、沙波、沙丘、埋藏古河道、海底滑坡等等残留地貌。滨海地区水动力作用强,加上人为因素,地貌形态变化较大,内陆架和外陆架水动力作用较弱,地貌形态基本处于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侯增谦  莫宣学 《地学前缘》1996,3(4):263-273
现代海底热水成矿作用研究的重大进展表现在两个方面:(1)大批活动的和窒息的热液活动区和硫化物矿床在洋脊、岛弧、弧后盆地及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等海底环境相继发现。在沉积物饥饿洋脊,矿床规模较小,Cu-Zn为主,沉积物覆盖洋脊,矿床规模巨大,Pb-Zn为主。弧后扩张或弧间裂陷盆地,形成Pb-Zn→Zn-Pb-Cu→Cu-Zn矿床谱系。岛弧环境硫化物矿床不具规模,板内火山活动中心以氧化物-硫化物矿化为特色。(2)现代海底热水成矿作用观察和研究为古代VMS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对现有成矿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现代成矿观念强调:①海底成矿作用虽可产生于不同环境,但均与张裂断陷事件密切相关。矿床规模和分布特点受张裂速率制约;②成矿物质主体来源于热水循环的火山-沉积岩和下伏基底物质;③硫化物堆积发生于丘堤-烟囱联合构成的机构和结壳下部,通过开放空间的硫化物充填和先成矿石淋滤迁移来实现。④热液流体呈双扩散对流循环。现代海底热水成矿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可概括为强度方向和广度方向。广度研究将加大力度去发现新的矿床,强度研究将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并配以必要的钻探,深入揭示矿床的三维结构和热液体系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江南  黄林  冯君  张圣亮  王铎 《岩土力学》2020,41(3):999-1009
悬索桥锚碇分为隧道式锚碇和重力式锚碇,采用隧道锚能较好地利用锚址区的地质条件,工程量相对重力锚小,性价比高且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然而,隧道锚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定量设计方法,其设计和施工主要依靠工程经验。结合我国首座铁路悬索桥隧道式锚碇工程,总结分析了隧道锚的4种破坏模式,即锚碇体侧壁界面破坏、倒圆锥台破坏、边坡整体滑移及锚碇体压缩破坏;建立了隧道锚典型破坏模式的计算模型,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相应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使用有限元法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隧道锚设计计算操作流程及方法,并针对依托工程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范例。研究成果对铁路悬索桥隧道式锚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是准噶尔盆地南部地区(南缘和腹部)的主要生产层段,但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运用露头、录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等,研究三工河组四级层序格架下物源、沉积体系类型、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物源变化、古地貌演化、构造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及腹部早侏罗世沉积环境格局及充填过程。准噶尔盆地早侏罗世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古气候相对湿润。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及腹部形成了宽缓的大面积汇水区,发育来自西部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东部克拉美丽山的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来自天山造山带的毯式浅水扇三角洲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环境,可划分为5大沉积体系;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为小而陡的汇水区,南侧发育来自天山的吉尔伯特式浅水扇三角洲,北侧发育来自扎伊尔山的吉尔伯特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2种沉积环境,可划分为2大沉积体系;受古气候、沉积基准面和沉积作用的控制,三工河组二段1砂组为低位体系域,沉积基准面低,三角洲向湖延伸较远,砂体分布最广,向湖粒度变细;三工河组二段2砂组为湖侵体系域,三工河组一段为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分布范围次之;三工河组三...  相似文献   

17.
胶东不同类型金矿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特征及产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胶东区域招莱,栖霞和牟乳三个主要金矿成矿带中典型矿床蚀变体系岩石氧同位素组成三维变化规律的研究,总结出焦家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金青顶式单脉型金矿,玲珑式脉冲金矿和马家窑式脉状金矿蚀变体系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成因属性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焦家式金矿则属大气降水热液成因,其氧同位素空间变化规律明显,地表高而深部低;金青顶式金矿尽管产状与焦家式不同,但成因属性及蚀变体系与焦家式极相似;玲珑式和马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多种型号的冲击打入式和振动式海底取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并阐述了远距离空联样器、自动化联样器和水下微型取样器等3种回转式海底取样器的控制方式,结构形成和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等方面论证东川铜矿含铜“礁—硅岩组合”中的含铜硅质条带—硅质白云岩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成因;提出了该类层状铜矿的深源含铜富硅混合热液海底喷流—生物富集的沉积成岩成矿模式。并提出东川落雪式层状“马尾丝”铜矿含矿岩系为“含铜礁—硅岩组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海底取样时岩芯形成的理论过程,推导了有关理论计算公式,得出了形成“桩效应”的条件,并论述了取样器静压力及振动锤多项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