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TiO2的制备与去除地下水中氟离子(F-)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静态和动态(柱)吸附实验,探讨了活性TiO2去除地下水中氟离子(F)时活性TiO2的投加量、处理时间、酸度等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实验中,在50 mL,F-浓度为10 mg/L的地下水样中,加入0.3 g活性TiO2,处理15 min,F-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且处理前后水样的pH值不变。在动态实验中,0.3 g的活性TiO2和120 g砾石可使150 mL水样的除氟率达到90%以上。处理后均可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河南栾川三道沟铅锌银矿床是豫西铅锌银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成矿作用划分为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铅锌银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各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含CO2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早、中、晚阶段成矿温度依次降低,分别为260~360 ℃、200~320 ℃、160~260 ℃,成矿流体盐度先升高后降低,分别为4%~10%、6%~12%、4%~8%,密度为0.58~1.06 g/cm3,平均0.86 g/cm3,即成矿流体为高-中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早阶段δD=-67.5‰~-75.1‰,δ18O水=6.4‰~11.1‰;成矿中阶段δD=-106.8‰,δ18O水=5.0‰;成矿晚阶段δD=-86.4‰~ -100‰,δ18O水=-0.7‰~2.2‰,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或变质水,成矿中-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初步认为三道沟铅锌银矿床属于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是燕山期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以下简称那更银矿床)是东昆仑造山带乃至青海省内唯一的独立脉状银矿床。本次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对那更独立银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温压条件分析以及C,H,O同位素的分析,有效地了解该矿床成矿流体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那更银矿床成矿阶段主要可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化阶段,前者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00~140℃和180~220℃,后者方解石内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集中于80~110℃之间;两个阶段成矿流体盐度w(NaCl)和密度相近,介于1.06%~15.31%之间和0.81 g/cm3~1.07 g/cm3之间。计算获得石英硫化物阶段成矿深度为0.6~2.0 km,平均1.0 km,碳酸盐化阶段成矿深度为0.5~1.6 km,平均0.8 km。H-O同位素分析表明,石英样品中δDV-SMOW/‰值为-106.0‰~-110.7‰,计算得到δ18OH2O值为-13.4‰~-4.9‰,主要落入大气降水附近。C-O同位素分析显...  相似文献   

4.
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已在国内多个区块取得重要突破,以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性特征,运用铸体薄片观察、厚度对比、有机地化、全岩X射线衍射、孔隙度、渗透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N2吸附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西昌盆地上三叠统泥页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碳含量介于0.3%~2.21%,平均为1.02%,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介于1.02%~3.87%。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厚度介于30~110 m,脆性矿物含量较高,为11%~77%,平均为40.5%。孔隙度介于1.28%~9.02%,平均为4.03%,渗透率在(0.001 7~0.146)×10-3 μm2之间,平均为0.03×10-3μm2。比表面积介于6.25~13.7 m2/g,平均为10.17 m2/g,平均孔径为6.66~9.79 nm。有机碳含量与孔隙度具正相关性,研究区内泥页岩...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XRD和SEM-EDS等技术对尾矿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该尾矿中主要的有价元素为铅、银,含量分别为0.67%、16.51 g/t,银主要呈细粒状或者类质同相赋存于方铅矿中,载银方铅矿为主要回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尾矿中载银方铅矿的回收进行了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的研究;讨论了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用量,精选矿浆p H值等因素对浮选工艺的影响,确定了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用量为80 g/t,石灰作为精选调整剂,矿浆p H=11.0的药剂制度。通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三次精选"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铅、银品位分别为6.41%、147.09 g/t,回收率分别为63.38%、58.59%的精矿,实现了铅锌尾矿中铅、银的有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格拉斯贝格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艾茨贝格(Ertsberg)矿区内,中心地理坐标为4°3'S,137°7'E,该矿区位于新几内亚岛伊里安查亚中部的查亚维查亚山脉(Jayawijaya)地区。该矿床于20世纪80代中期发现,露天矿于1989年l2月正式投产。格拉斯贝格矿床铜,金和银的储量分别为2761万t,2610 t和8500 t,其平均品位分别为1.1%,1.04×10-6和3.4×10-6(施俊法等,2006)。是亚洲最大的铜矿床和世界上最大的单体  相似文献   

7.
岩浆热液型银矿床主要指与岩浆热液作用相关的独立银矿床和共生银矿床(Ag平均品位一般大于100g/t),它是银最重要的来源。本文对全球80多个典型的大型-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银矿床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将其主要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低硫型、中硫型和高硫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和五元素型四种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占主导,斑岩型和矽卡型数量较少。全球大型-超大型的岩浆热液型银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俯冲带和中亚造山带东段,这些银矿床均位于陆壳基底之上。按照发育地区不同可分为六大银成矿省,即中国兴蒙银成矿省、美国西部盆岭银成矿省、墨西哥西北银成矿省、秘鲁中部银多金属成矿省、玻利维亚银锡成矿省和俄罗斯远东银锡成矿省。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这些银成矿省与大规模酸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包括发育大量酸性熔结凝灰岩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或者富锡流纹岩、黄玉流纹岩和石英斑岩等高演化岩浆岩。这些大规模岩浆热液银成矿作用通常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转换相关,比如从挤压到伸展或者伸展到挤压。相对富银的含水大陆下地壳源区、大规模高分异的岩浆作用、银对熔体中共存硫化物和磁铁矿相对弱的相容性、高盐度的流体、成矿流体集中运移的通道和高效的沉淀机制是银大规模成矿的有利控制因素。银矿床的研究工作相对于铜、金矿床远远落后,银成矿省和酸性大火成岩省的内在联系、控制斑岩钼-银/锡-银两种银成矿系统的机制、岩浆演化对银成矿的控制、银矿潜力区的勘查找矿等关键问题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黄土坡铜锌矿床是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一中型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赋存于早志留世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产于酸性火山角砾岩与凝灰岩之间,主矿体呈厚大的扁豆状,矿石主要呈块状、浸染状、条带状和网脉状构造。本文报道了黄土坡铜锌矿床成矿流体的氦和氩同位素组成,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 含量低,介于0.039×10-12 cm3 STP/g~0.64×10-12 cm3 STP/g,n(3He)/n(4He)值为 0.11~0.94 Ra,介于壳源He与幔源He之间。40Ar 含量变化于 3.49×10-8cm3 STP/g~34.25×10-8 cm3 STP/g 之间,n(40Ar)/n(36Ar)介于301.40~425.98 之间。成矿流体中有幔源 He(1.71%~10.97%)和放射性成因 Ar(40Ar*含量为1.96%~30.63%)。结合矿床包裹体及 H-O-S 同位素特征,认为幔源流体和富放射性成因He 和Ar 的海水参与了成矿。  相似文献   

9.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是近几年在大兴安岭东北部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床。矿区内共发育2条矿体,银品位最高达25 516 g/t,并伴生有铅锌、锰矿产出(铅+锌平均品位为1.2%,锰平均品位为9.5%)。矿石主要赋存于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中,以石英脉胶结的热液角砾岩矿石为主,岩石已遭受蚀变;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成矿阶段可划分为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阶段、沥青-含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常见的热液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及赤铁矿化等。本研究以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中的磁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测试了磁铁矿中的稀土、微量元素,以探讨磁铁矿的成因信息。结果显示:磁铁矿中稀土元素总量w(∑REE)为(27.94~81.54)×10-6,LREE/HREE为2.77~67.31,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模式;(La/Yb)N介于9.42~280.59之间,Eu/Eu*基本小于1,Ce/Ce*介于0.89~1....  相似文献   

10.
本区红土型镍矿预测中的主要原岩-蛇绿岩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结合部构成的三联点构造控制的班达海左行旋卷构造带上。大面积分布的蛇绿岩带底部的镁质超基性岩普遍含镍0.2%0.4%,其风化壳具明显结构分带,超基性岩地区200.4%,其风化壳具明显结构分带,超基性岩地区20450 m标高的中、低山地貌,坡度角5°450 m标高的中、低山地貌,坡度角5°30°等是红土型镍矿主要预测标志。预测红土型镍矿A类远景区2400 km2,近海边红土型镍矿潜在资源量1500万t;B类远景区5500 km2;C类远景区面积5600 km2。  相似文献   

11.
老挝某氧化铅锌矿中含Pb 2.87%、Zn 13.80%、Ag 143.90 g/t,矿石性质及结构较复杂,选别难度较大。为充分回收该矿石资源,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对选别条件逐级优化,确定磨矿细度为-0.074mm占90.46%。选铅部分以Na2CO3为调整剂,水玻璃作为抑制剂,Na2S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和异戊基黄药为组合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选锌部分以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Na2S为活化剂,KZF为捕收剂。通过选铅“二粗三精三扫”,选铅尾矿再选锌通过“一粗二精二扫”中矿循环返回的大开路小闭路流程,获得铅品位45.28%、回收率77.78%的铅精矿,锌品位34.13%、回收率89.38%的锌精矿。铅精矿中银品位为1016.38 g/t、回收率为34.82%;锌精矿中银品位为193.43 g/t、回收率为48.58%,较好地实现了对该矿石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某铁矿含铜0.33%,镍0.14%,金0.11g/t,银0.13 g/t,铁14.60%,硅32.80%,氧化镁23.50%。利用了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现代分析手段,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原矿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镍黄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滑石、绿泥石。为了有效的回收矿石中的有价金属,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最终本文确定在磨矿细度60%-200目的条件下,以水玻璃+六偏磷酸钠+CMC做组合抑制剂,乙硫氮做捕收剂,采用一粗三精三扫的浮选流程,回收原矿中的铜、镍。所得混合精矿铜品位14.34%,回收率86.93%,镍品位4.30%,回收率64.17%。  相似文献   

13.
<正>萨热克铜矿区内勘查有萨热克(亦称沙里拜)大型铜矿(品位0.66%~1.18%),伴生银(12 g/t)。已控制铜资源量为16万t,银193 t,南北矿带铜远景储量达50万t(刘增仁等,2010)。萨热克矿床铜矿化富集于侏罗系砾岩中,矿区发育辉绿岩脉。李志丹等(2011)和祝新友等(2011)认为其成矿与盆地卤水活动有关,成矿特点在国内外大型铜矿床极其罕见。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是萨热克砂砾岩  相似文献   

14.
<正>虎头崖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约340 km处的狼牙山-景忍一带,地理坐标为东经91°30′91°49′,北纬37°02′91°49′,北纬37°02′37°06′。近年来,矿区找矿成果显著,探明资源储量铜铅锌达到大型,锡铁达到中型规模。该矿床被发现后,一些学者对其开展了成因探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矽卡岩型矿床和喷流沉积型矿床(张爱奎等,2008;李欢等,2012)。本文从虎头崖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确定孔隙度(Φ) 大于3%,含气饱和度(Sg) 高于30%,岩石骨架密度(DEN) 低于2.7 g/cm3,脆性指数(BI) 高于40%时,对应含气量(Vt) 高于1 m3/t,可识别出储层与非储层,是有效储层识别的标准。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思路,选取含气量表征页岩储层物质基础,与孔隙度和有机质丰度正相关;选取脆性指数评价工程可压性,与硅质和碳酸盐岩含量正相关,明确了含气量和脆性指数可综合表征页岩储层地质和工程两方面特征。进一步将有效储层划分为三类:I类储层含气量(Vt) 高于4 m3/t,脆性指数(BI)高于50%;II类储层含气量与脆性指数中任何一项低于4 m3/t或50%;三类储层含气量(Vt)介于1~4m3/t,脆性指数(BI) 为40%~50%。川南地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各小层品质较好,以I、II类储层为主,局部为III类储层。采用该分类评价标准,评价水平井实际钻遇储层品质,Ⅰ类储层比例与气井测试产量、EUR间呈正相关,且当Ⅰ类储层钻遇率高于50%,气井测试产量超过15×104 m3/d概率达到92%,对应气井EUR在8000×104 m3以上,达到效益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曹毅  聂凤军 《矿床地质》2013,32(4):864-868
布利登(Boliden)矿床位于瑞典北部西博滕省,其东北距吕勒奥市150 km,南距离于默奥市100km,是世界上最大的富金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Dubé et al.,2007;Mercier-Langevin et al.,2011).该矿床发现于1924年,金属储量为830万吨,ω(Au)、ω(Ag)和ω(Cu)分别为15.9 g/t、50 g/t和1.42%,ω(Zn)、ω(Pb)和ω(As)分别为0.9%、0.3%和6.8%.1925年到1966年,矿床开采的金、银、砷和铜分别为132吨、411吨、56万吨和12万吨,此外,还回收有大量的硫、硒、铋、钴和红柱石(Grip et al.,1970).迄今为止,布利登矿床是欧洲产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产出规模最大的砷矿床,该矿床的开发在瑞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牛圈银(金)矿床是冀北地区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银矿床之一.本文从硅质角砾岩成因、成矿的阶段划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包裹体等方面入手探讨了该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成矿模式.该矿床成矿温度稍高(220-350℃),成矿压力很低(小于260×105Pa),形成深度为0.42-0.86km的亚地表环境,成矿流体以低盐度(小于3.35wt%NaCl),富K+、Cl-、F-、SO42-,贫Na+、Ca2+,以大气水为主为特征,属典型的热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是一种微生物矿化过程,能够胶结松散土体。将其应用于加固土体坡面提高抗降雨侵蚀能力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通过模拟降雨冲刷试验,对微生物诱导矿化加固前后粉土坡面的径流水动力与侵蚀特性开展研究,分析和讨论了水动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土壤剥蚀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加固后与加固前相比,粉土坡面径流的弗劳德数平均下降50%;在降雨前期的阻力系数平均下降66%,径流稳定后二者阻力系数接近;径流剪切力平均提高52%。径流系数与坡面入渗速率呈线性负相关(R2=0.857),与加固层的贯入强度呈指数负相关(R2=0.824);入渗速率与加固层的贯入强度呈二次负相关R2=0.930);径流剪切力与坡度呈指数正相关(R2=0.964)。加固粉土坡面的剥蚀率与加固层的贯入强度呈指数负相关(R2=0.822),与径流剪切力线性正相关(R2=0.912),临界径流剪切力为0.5 Pa。对于坡度10~25°的粉土坡面,微生物加固能将其剥蚀率从58.2~118.4 g/m2s降至2.4~21.2 g/m2s,剥蚀率最大降幅可达95.0%。粉土坡面经微生物诱导矿化加固后,水动力参数值发生显著变化,径流特性与水动力参数、加固层特性及坡度相关,坡面的抗冲刷侵蚀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可溶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孙俊英 《冰川冻土》2002,24(6):744-749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采集的大气气溶胶样品可溶性成分分析表明,大气气溶胶的平均载量为195neq·m-3,Na+和Cl-的贡献为0%,NH4+和SO42-的贡献为27%,nssSO42-对SO42-的贡献为8%.气溶胶中阴、阳离子总量基本相当,大气环境呈中性.气溶胶中可溶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纬度变化特征.根据离子的变化态势可将离子分为3大类,即1)Na+,Cl-,SO42-,K+,Mg2+,Ca2+;2)NH4+,NO3-;3)MSA.Na+和Cl-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Cl-/Na+的当量浓度比为1.01,小于其在海水中的比值1.1.NH4+和NO3-的浓度随纬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在低纬度近海岸地区人类活动的污染相当强烈.MSA的浓度在白令海区出现高值,与Shemya(52°N,174°E)站夏季浓度1.79±0.83neq·m-3(170±79ng·m-3)相当.通过与不同海区夏季释放DMS的通量对比,进一步证明了低温有利于DMS向MSA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页岩的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赋存和流动的关键因素,分形维数可以用来定量描述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以黔北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在扫描电镜、页岩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分析基础上,利用高压压汞和低温氮气吸/脱附法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利用FHH模型计算了孔隙分形维数,讨论了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石英含量为39.0%~68.4%;黏土矿物含量为11.5%~28.2%;有机碳含量为2.77%~5.81%,平均为3.81%;有机质成熟度高。(2)氮气吸脱附数据显示BET比表面积为11.954~21.744 m2/g,平均为14.572 m2/g;总孔体积为0.018 6~0.025 9 cm3/g,平均为0.021 4 cm3/g;平均孔径范围在4.773~7.025 nm,平均为5.967 nm。微孔对总比表面积贡献大,而中孔和宏孔对孔隙体积贡献大。(3)基于低温氮气吸附数据获得的页岩孔隙分形维数D1和D2分布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