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据“世界金属导报”报道,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在我国冀东地区发现了新类型金矿——“长城式”金矿。矿床产于中—上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灰岩破碎带中,这种金矿埋藏浅、规模大,可大规模露采;矿石结构疏松,不含泥,渗透性好,有害杂质低微,有利于工业氰化浸出。初步柱浸试验,浸出率在90%以上,属易采易选矿床。该类型金矿区域找矿潜力巨大,初步评估表明,整个矿带金的远景储量可望达数百吨。  相似文献   

2.
北沟长城式金矿是与热压致裂作用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 ,发现该矿的地质意义在于丰富了该区金矿类型 ,扩大了该区的找矿领域 ,对该区找金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沉积岩型金矿床的找矿勘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东地区沉积岩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中上元古界长城系和蓟县系巨厚钙-镁碳酸盐岩内,金矿化受层间角砾岩带控制。相比之下,内蒙古中西部沉积岩型金矿床主要产出在上元古界青白不钙质粉砂岩和板岩内,矿父母产状受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尽管上述金矿床的成矿环境、赋矿围岩和成矿时代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它们均以埋藏浅、规模大、物质组分简单和易选冶为特点。为突出这两类金矿床的区域性特征,前者命为“长城式”,后者则确定为“阿拉  相似文献   

4.
冀东长城式金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式金矿是产在中晚元古宇碳酸岩中的一种新类型金矿,本文从金矿床的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演化的角度,阐述了长城式金矿构造与金矿化的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5.
冀东长城式金矿成矿中一些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城式金矿主要受长城系岩石层间角砾岩破碎带,褐铁矿化和有机质(碳)含量控制,与岩石层位和性质无关。成矿热液可能是在伸展构造体系的控制下,超糜棱岩化变质作用衍生的变货流体或溶熔岩浆作用衍生的岩浆热液流体,在构造动力驱动下上升至盖层破碎带与天水混合的产物。它们在白云岩破碎带中渗流形成碳质含矿热液;在碎屑岩破碎带中渗流形成硅质含矿热液。  相似文献   

6.
胶东蓬家夼金矿控矿构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在山东胶莱盆地的东北缘发现了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我们称之为“蓬家夼式”金矿。研究表明该矿床赋存于盆地盖层早白垩世砾岩和基底变质杂岩接触带附近的低角度层间滑动断裂带中 ,该断裂带具有延伸大、低角度、倾向滑动和层带结构等特征。主要工业矿体受层间滑动主带—构造角砾岩和磨砾岩带控制 ,低角度层间滑动断裂带为金矿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构造和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冀东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发现和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华北地台北缘长城系地层中首次发现层位较新、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该矿产于长城系上部和蓟县系下部层位中,受破碎角砾岩控制。氧化带中金呈微细浸染状,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矿物组合简单,伴生低温蚀变。具Au、As、Sb异常,而Cu、Pb、Zn等元素含量低。这一特征与国内公认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元素组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在华北地台北缘长城系地层中首次发现层位较新、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该矿产于长城系上部和蓟县系下部层位中,受破碎角砾岩控制。氧化带中金呈微细浸染状,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清。矿物组合简单,伴生低温蚀变。具Au、As、Sb异常,而Cu、Pb、Zn等元素含量低。这一特征与国内公认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元素组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冀东长城式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城式金矿是产在中元古宙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本文从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角度出发,阐述了长城金矿所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冀东“长城式”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探讨矿床成因基础上 ,建立了“长城式”金矿成矿区带和重点找矿地段找矿模型 ,并圈定 7个成矿区带和 15个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1.
鲁西下寒武统状金矿—磨坊沟式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磨坊沟金矿是山东地勘局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近年来在鲁西地区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型金矿赋存于早寒武世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分布面积广,矿石类型单一,矿化连续,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因该类型金矿了早在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故称期“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12.
"长城式"金矿是产于中元古界长城系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含矿带长约50 km,宽4~5km,由多个矿区,几十个矿体构成,一般单个矿体规模较小,矿体厚度变化系数26%,品位变化系数74%,矿体产出受地层和构造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13.
陕西双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王含金角砾岩带位于陕西省太白县南部王家楞—王家庄一带,系一九六五年我局第三综合普查队检查一比二十万区调重砂异常时所发现。近年来第三地质队的工作初步证实此角砾岩带规模大,类型较特殊,有进一步工作价值。为了促进秦巴地区金矿地质工作,兹将已获地质成果作一概略介绍。谬误之处,敬请指正。一、地质特征(一)矿区地质(图1)含金角砾岩带位于东秦岭印支褶皱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太白地区的泥盆系只发育中、上统,为秦岭泥盆纪海槽中带浅海—陆棚区的一套粉砂泥岩沉积,总厚在5000米以上。按区调资料,划分为四个岩组,自上而下依次为九里坪组(D_3j)、星红铺组(D_2x)、古道岭组(D_2g)、王家楞组(D_2w)。含金角砾岩带即赋存于古道岭组下部的泥质板岩夹钠长板  相似文献   

14.
地质研究发现,南金山金矿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白山组上岩组的部分岩石为隐爆角砾岩,其中厚层-块状变花岗质砂砾岩为隐爆岩浆角砾岩,厚层-块状变凝灰质砂砾岩为隐爆凝灰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呈近EW向带状分布,隐爆岩浆角砾岩分布于岩体中部,构成岩体的内带,隐爆凝灰角砾岩对称分布于岩体南北两侧,构成岩体的外带。经矿床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受隐爆角砾岩体及隐爆断裂构造的控制,金矿体分布于隐爆角砾岩体外带的隐爆凝灰角砾岩及隐爆断裂中;提出了隐爆角砾岩体外带成矿、对称成矿和双层成矿等3条矿体分布规律。采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进行了深部地球物理测量,测量结果验证了隐爆角砾岩体控矿及其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5.
熊耳山-外方山爆破角砾岩型祁雨沟金矿床和店坊金矿床于熊耳裂陷。由于控矿构造部位、地质营力作用和成矿流体的性质不同,分属祁雨沟式、店坊式,两者具有不同的找矿标志。其中,祁雨沟工具有较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寻找分布在太华群-熊耳群不整合面拆离断层带的祁雨沟式金矿床的同时,要注意寻找其它类型金矿,尤其要注意开发砂金矿,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清河沿金矿的矿床成因和成矿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河沿金矿产于中元古代长城系和蓟县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区域上成矿受冷口大断裂控制;部分矿体产于角砾岩带中;具微弱低温热液蚀变;金在其中呈微细浸染状分布,这些特征同卡林型金矿的基本特征相同或相似。清河沿金矿应属卡林型金矿。根据清河沿金矿近矿围岩蚀变十分微弱和其中的金呈微细浸染状分布的特点。提出清河沿金矿中的金是以气态形式迁移和沉淀成矿的。并根据矿床成因特点指出在本区寻找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冷口断裂带内产出的南沟、小井沟、军屯等“长城式”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含矿热液来源、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探讨了矿床的成因。认为“长城式”金矿是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产于中元古界碳酸岩地层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是鲁西地区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 ,近年来所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金矿赋存于寒武纪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 ,矿石类型单一 ,矿化连续 ,具有广阔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矿床形成与中偏碱性次火山杂岩及其次火山热液作用密切相关 ,表现为“二长斑岩—断裂裂隙—碳酸盐岩层”三位一体的控矿机制。该类金矿最早在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 ,因此 ,笔者将其称为“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钠长石岩及角砾岩带成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王式”含金钠长角砾岩带有三大成因问题:1.钠长石岩的成因;2角砾岩的成因;3.含金热液胶结物(脉)的成因。本文通过钠长石老多存在角砾化的现象,提出了“钠长石化─岩石体积收缩形成角砾岩”的初步认识,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主要地质特征。鉴于这一认识所积累的材料和研究手段还很有限,仅希望赶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专家们对本类型金矿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毛景文  赫英  丁悌平 《矿床地质》2002,21(2):121-128
胶东地区发育有两种类型的金矿床,以玲珑,焦家,三山岛,乳山为代表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以大庄子,蓬家夼为代表的胶莱盆地北缘滑脱破碎带内的角砾岩型金矿,本文选择了两种类型中的玲珑,三山岛和大庄子金矿床进行碳氧氢同位素测定。初步认为两类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它们形成于120Ma左右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期间,岩浆流体和地幔脱气与胶东世界级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在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矿石中可见深刻的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的“烙印”。形成于滑脱破碎带中的角砾岩金矿流体与中生代大气降水和海相碳酸盐岩发生了强烈的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