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地质灾害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一直是应用地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陆地壳的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上地壳:长英质下地壳;铁镁质下地壳为1:0.6:0.4的比例,重新计算了地壳的成分。这一比例源于横穿西欧的一条长3000km的地震折射剖面。西欧的莫霍面深度平均大约40km,该区包括60%的老地盾区和40%的年轻褶带区。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简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是在首次编制的1:5000000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图基础上综述而成。   相似文献   

6.
7.
下地壳捕虏体是研究深部地壳成分的依据,是提供深部地壳的重要信息源,因此对下地壳捕虏体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东海磁场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磁场区域上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格局,根据磁场特征,自西向东可分为六个磁场区,为东海区域构造分区提供了地球物理场依据。东海磁场特征主要反映了上地壳的构造特征。本文结合东海断面重磁曲线的拟合成果,讨论了东海地壳结构、块体对接等问题。我们认为东海基底是晚中生代后由不同块体在不同时代对接而成,由西向东基底年代越来越新,地壳结构也由典型的陆壳过渡到典型的洋壳。  相似文献   

9.
莫宣学 《地球科学》2020,45(7):2245-2257
青藏巨厚陆壳的性质和形成机制,是重要的科学问题.通过对青藏岩浆岩,特别是其Nd、Hf同位素的研究,证明青藏高原并存着新生地壳和再循环地壳两类地壳.地壳的结构和属性对成矿矿种、矿床类型和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青藏巨厚地壳是由两种机制(构造加厚;地幔物质通过岩浆作用注入加厚)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比例约6:4.地壳增厚主要发生在50~25 Ma期间.大陆碰撞带是造成地壳净生长的重要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地壳变形与花岗岩成因问题倪志耀,蔡学林(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花岗岩,地壳变形,地壳重熔现今出露于地表的、特别是与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岩体绝大多数是由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在异地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White等,1977;L...  相似文献   

14.
矿物学资料与比较行星学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新假说一绝大部分地壳可能被埋在地幔深处.地球科学家早就猜想,在太阳系的星球中,我们星球的地质特征是独特的.在跨入行星探索时代的今天,比较行星学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猜想.行星间相似性和差异性为我们提供了尚待发展的、关于行星(包括地球)起源与演化的普遍性理论的原始资料.我们已经知道,现存的一套关于地球的理论、规律和修正并来提供其他行星具体结构的约束条件.与其进一步修正这些“规律”,不如现在开始新的计划——即使这意味着放弃那些为绝大多数地球科学家“信”以为真的信条和假设.  相似文献   

15.
16.
南海东北部深部地壳结构蕴含着南海陆缘伸展张裂过程的重要信息。在南海东北陆缘布设的一条广角地震测线(DP13)沿NW-SE方向依次穿过东沙隆起和台西南盆地。本文利用射线追踪和正演走时拟合软件RayInvr构建地壳纵波速度结构,模型表明:沉积层速度1.6~4.6 km/s,厚度0.5~3.8 km,横向分布不均匀,沉积基底起伏剧烈;莫霍面埋藏深度由陆架区的25.5 km急剧减小到陆坡下方的13 km,随后向下陆坡远端增深至16 km;陆架处东沙隆起下方地壳厚度从~25 km减薄到~21 km,下陆坡远端地壳厚约10~13 km,地壳拉张因子分别为1.3~1.5和2.6~3.1,表现为轻微和中等减薄;陆坡区台西南盆地内地壳厚度从17 km急剧减薄至7~8 km,地壳拉张因子高达4.6,呈超伸展减薄;地壳厚度由陆向海非单调减薄,地壳伸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陆架-上陆坡和下陆坡下地壳底部发现两个相对孤立的不连续高速体,速度分别为7.0~7.5 km/s和7.0~7.3 km/s,厚度分别3~5 km和1~3 km,前者位于古太平洋俯冲带前缘,几乎与南海东北部高磁异常重叠,推测由中生代古太平洋板...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Taylor模式的要点或理论基础,认为否定环境对沉积物REE型式的影响,发现太古宙沉积物与元古宙沉积物REE型式的差异,提出太古宙末有全球性钾质花岗岩事件等,是Taylor模式的三个关键或紧密相连的三个主要环节。论证了Taylor模式的三大关键实属三大错误。然后探讨了Taylor模式的若干其它不足或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将错误和不足的原因归为Taylor错误地否定了环境对沉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从  相似文献   

18.
南盘江地区浅层地壳结构与金矿分布模式   总被引:36,自引:25,他引:36  
王砚耕  王立亭 《贵州地质》1995,12(2):91-183
南盘江地区位于大陆板块内部.受控于特提斯和濒太平洋构造两大地球动力学背景。浅层地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是与伸展构造和碰撞构造作用有关沉积盆地的产物。该区地壳属大陆地壳范畴.可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地壳结构具有“层、块、带”的规律组合和有序排布;中下地壳是“分块分带”的.并在平面上呈“币”字型。该区产有卡林型和红土型两种金矿。前者可进一步分为以沉积岩(石灰岩、砂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两种类型.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后者则分为喀斯特崩塌红土型和原地残积红土型两种,它们是特殊喀斯特环境的产物。南盘江地区的地壳结构、盆地性质和变形图象控制着该区卡林型金矿的分布.是同一碰撞造山进程中统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具有“多层沙的构形;红土型金矿的分布则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貌和地文期的控制,特别与地壳表面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Taylor等首先论证了借用沉积物微量元素研究上地壳成分的逻辑根据。随即根据沉积物确定上陆壳成分的花岗闪长岩模式,下陆壳成分的高铝玄武岩模式,全陆壳成分的25%安山岩+75%混合物(混合比为镁铁质:长英质=2:1)的混合模式。为检验该地壳成分模式对于时间的适用性,Taylor等又研究了沉积物成分随时间的变化,发现2.5Ga之后的不同时代的沉积物的特征基本一致,且它们与2.5Ga之前的沉积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KTB深部地壳实验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祝文 Kueck  J 《世界地质》1999,18(4):96-99
德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钻探了第二口超深孔,简要介绍了KTB计划完成以后,在现场组建的深部地壳实验室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