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紫阳县城滑坡监测工作的技术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解读变形岩     
岩石变形既可以产生单个的宏观型构造,例如:破裂、断层、褶皱以及板块构造,也可以在岩石中产生中小尺度的构造形迹。变形岩石的组构取决于遭受变形的沉积岩或火山岩的特征或取决于矿物颗粒的或被改造的岩石碎屑的优选方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变形分析的一般原理出发,通过研究沉降监测网的图形矩阵特点,给出了变形分析计算的一般方法。所给公式意义明确,很便于在实际中具体应用。本文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整个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地下水位大幅抬升条件下土层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对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条件的地面沉降研究较多,但对水位大幅持续抬升过程中的地面沉降研究较少。本文根据 上海大量地面沉降、水位观测和钻孔资料,系统分析上海市90年代末以来地下水位大幅抬升条件下各土层的变形特征。自 1998年以来,上海市通过大幅压缩开采量、回灌地下水等措施使第二、三、四和五承压含水层水位分别平均抬升2.1 m, 3.6 m, 12.4 m, 12.7 m。水位的抬升使上海市地面沉降平均速率由1998年的12.2 mm/a减小到2011年的1.83 mm/a,减少85%。 通过对27组分层标数据分析发现:现阶段主要压缩层位在第一、二软土层,年沉降速率为2~4 mm/a;而第二含水层以下土 层已经有少量回弹。在水位持续大幅抬升过程中,本文总结了两种变形特征:1) 变形和水位变化基本同步,残余变形量非 常小,变形可概化为线弹性变形,这种变形主要发生在第一、二、三和五承压含水层、第五和六弱透水层;2) 压缩速率逐 渐减小,无明显持续回弹趋势,有较大残余压缩量且存在变形滞后现象,变形可概化为弹塑性变形,这种变形主要发生在 地第二、三和四弱透水层。第四承压含水层变形较复杂,两种变形特征都有。其中较大残余变形量主要由塑性贮水率比弹 性贮水率大2个数量级引起;变形滞后主要由弱透水层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引起。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掌握水位抬升过 程中土层变形方式、发生发展机理、预测未来地面沉降及地下水科学管理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围绕侧面位移桩的土壤变形不排水平面应变的研究提示出,土壤应力-应变定律和桩载传递曲线间的关系决定于土壤变形行为。用幂律来描述有应力-应变行为的土壤,整个桩位移流行的单一变形机理和应力-应变规律与载荷传递曲线紧密相连。基于此行为提出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构造岩中的变形机制有三种类型:物质扩散迁移、晶体塑性变形和粒间摩擦滑移作用和破裂作用。它们形成的变形结构有:磨蚀边结构、山羊须结构、雪球结构、显微石香肠、残斑旋转、压力影、分结条带、拨丝结构、变形纹,变形条带、机械双晶、显微膝折、亚晶粒、核幔结构、剪切阶步、云母鱼和矩形边等。它们对研究变形作用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对揭示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和确定变形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哲民  陈方远 《岩石学报》2009,25(7):1639-1644
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南部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岩石经历了超高压变形及多期折返变形。第一期折返变形为伸展折返变形,榴辉岩发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没有新生面理或线理的发育,基本保留了超高压阶段的S-L组构,并有显示熔融体特征的强退变榴辉岩发育。第二期折返变形为SEE-NWW向挤压折返变形,超高压变形期形成的不同岩石类型在本期变形中表现出不同的叠加变形现象,榴辉岩类岩石早期形成的S倾面理主体部分转为SEE倾,但拉伸线理产状与超高压变形期的近SN走向基本一致,反映早期面理沿NNE轴向的重褶作用,局部又被向SEE缓倾的韧性剪切带切割;而片麻岩类岩石在超高压变形期形成的S-L组构的主体部分已被新生成的总体向SEE缓倾的S-L组构置换,反映早期面理不仅重褶,而且大部分再度发生韧性剪切变形,具SEE向NWW的逆冲剪切指向,矿物普遍重新定向。第三期折返变形发育具NWW向SEE正滑剪切指向的韧性剪切带,并伴随大量“Z”型褶皱构造的发育。第四期折返变形以NWW向SEE正滑的张性或张扭性脆性断裂活动为主。探讨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折返变形的力学机制及CCSD主孔岩石面理变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性盆地构造分析模拟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张性盆地二维剖面构造分析的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构造变形史恢复、压实恢复、剥蚀恢复、盆地伸展历史、断层滑脱深度和盆地沉降-埋藏史几方面,并用研制的模拟软件系统,以辽东湾地区的剖面为例,简述了其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原涛 《城市地质》2016,(1):52-56
目前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深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视,深基坑变形监测的监测原理和监测方法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以北京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依据相关规范并结合基坑特点制定了基坑变形监测方案,描述了基坑监测的各个监测项目的内容以及各监测点的点位分布情况,对基坑土钉墙坡顶水平位移、土钉墙坡顶竖向位移、护坡桩坡顶水平位移、护坡桩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土钉及锚杆拉力、地下水位的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基坑监测项目和方法适当,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基坑的变形情况,基坑变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监测方法和变形规律,对其他深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在深入研究南龛斜坡变形破坏特征、成因机制、主导诱发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2个已有滑动面,推断了5个可能的潜在滑动面,并进行了推力计算;确定了治理设桩位置;拟定了综合治理系统;确定出推荐治理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板岩流动变形破坏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试伯单轴蠕变实验表明,板岩流动变形破坏受结构面控制。即使在同一方向应力作用下,也表现了平行走向、反倾向、顺倾向方向的差异。本这是板岩流为形破坏各向异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辽吉古裂谷内带顺层构造片岩的变形构造与变形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变形构造,尤其是变形显微构造研究入手,探讨了广泛发育于辽吉古裂谷内带的泥质构造片岩的形成与演化。对石榴石、石英和黑云母的变形亚结构及岩石变形构造分析揭示出,构造片岩的形成主要包含了伸展环境下出现的剪切作用、挤压作用以及扩散蠕变过程。同时还应用变形轨迹图展示了构造片岩的形成及形成后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崔明明  彭楠  柳永清  王宗秀  旷红伟  许克民  李春麟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02-2022082002
陆相湖盆中沉积物滑塌常造成复杂的同沉积变形,对确定古地震事件、古地形等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滑塌变形体系有助于厘清变形成因、理解变形机理和深化区域构造背景认识。本文梳理国内外滑塌变形研究进展,总结沉积物顺坡滑塌的形成条件、滑塌变形特征,尤其是滑塌褶皱的形态演化、伴生构造、对古斜坡的指示、有关滑塌变形的物理模拟等,并结合野外变形成因的识别,探讨滑塌成因与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有效鉴别标志。综合分析认为,陆相湖盆滑塌变形与重力流沉积密不可分,单一滑塌体的褶皱形态从滑塌体后缘到前缘由圆柱状褶皱、紧闭等厚直立褶皱转变为蘑菇状褶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多个阶段。在滑塌褶皱中存在逆冲断层、碎屑脉体、不规则侵蚀面、软布丁构造等,引起滑塌变形的机制可分为应力作用机制和液化作用机制。物理模拟因其可改变材料物理参数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滑塌变形的重要研究方向。指出在鉴别滑塌成因变形和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研究中仍然存在较多争议,其中未固结沉积物的活化、再改造、生物扰动、液化现象的存在是确定软沉积物变形的关键,变形构造在大尺度、层系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背景相符合是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6.
陆相湖盆中沉积物滑塌常造成复杂的同沉积变形,对确定古地震事件、古地形等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滑塌变形体系有助于厘清变形成因、理解变形机理和深化区域构造背景认识。笔者等梳理国内外滑塌变形研究进展,总结沉积物顺坡滑塌的形成条件、滑塌变形特征,尤其是滑塌褶皱的形态演化、伴生构造、对古斜坡的指示、有关滑塌变形的物理模拟等,并结合野外变形成因的识别,探讨滑塌成因与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有效鉴别标志。综合分析认为,陆相湖盆滑塌变形与重力流沉积密不可分,单一滑塌体的褶皱形态从滑塌体后缘到前缘由圆柱状褶皱、紧闭等厚直立褶皱转变为蘑菇状褶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多个阶段。在滑塌褶皱中存在逆冲断层、碎屑脉体、不规则侵蚀面、软布丁构造等,引起滑塌变形的机制可分为应力作用机制和液化作用机制。物理模拟因其可改变材料物理参数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滑塌变形的重要研究方向。指出在鉴别滑塌成因变形和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研究中仍然存在较多争议,其中未固结沉积物的活化、再改造、生物扰动、液化现象的存在是确定软沉积物变形的关键,变形构造在大尺度、层系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背景相符合是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评价基坑施工过程的变形规律,以其变形监测成果为基础,先通过双树复小波实现其变形数据的滤波处理,再通过GWO-RVM模型、Arima模型及混沌理论实现其分项组合预测。实例分析表明,双树复小波可将基坑变形数据有效分解为趋势项分量和误差项分量,并通过模型参数优化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分解效果,较传统小波具有更强的滤波能力;同时,各类分项预测模型在不同变形分量中的适用性也较强,所得组合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在2%左右,明显优于传统预测模型,验证了组合预测思路在基坑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为基坑变形发展规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塑性应变与塑性应变率意义下的滑坡判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目前滑坡研究中滑坡判据没有统一标准的前提下, 提出了小变形条件下的统一滑坡判据, 并讨论了在数值模拟时不同方法的精度问题及应力间断线上重要的一些性质。对有限变形时塑性应变或塑性应变率作为滑坡判据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 指出了目前滑坡研究中存在的最大缺陷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GPS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及在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平 《地学前缘》1998,5(1):162-162
GPS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及在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刘宇平(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610082)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全天候、低成本、机动灵活等诸多优点,用GPS研究地壳运动及形变是国内外...  相似文献   

20.
小湾水电工程6#山梁节理岩体高边坡3DE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湾水电工程6#山梁区布置有高线、上线和低线三层公路.在高线公路开挖期间,6#山梁上部发生了局部滑塌.大量野外地质调查结果显示小湾水电工程6#山梁主要发育两组节理(陡倾坡外与缓倾坡外),并且6#山梁的变形破坏和发展演化将主要受这两组节理的控制.为了明确6#山梁的变形破坏机制,建立了6#山梁的3DEC模型,开展了6#山梁节理岩体高边坡在静态荷载下的反应以及变形破坏的全过程模拟,得出6#山梁高边坡的变形主要是结构面的剪切滑移造成的,其将会继续沿着节理面发生累进性变形,坡体应力会逐步调整,将有可能沿着1 100m高程左右的潜在剪出口发生整体变形破坏,最后提出了剪出口部位应作重点支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