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分循环与气候背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家诚 《水科学进展》1999,10(3):265-270
指出水分循环的关键在于海洋通过大气向大陆输送水分。水分循环的基本环节,都同气候有密切关系。夏季风在输送水分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季风环流的高变率是水分循环高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论述了厄尔尼诺与全球增温等气候变化现象对水分循环的复杂影响过程,指出现代水荒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结果之一,人类根据自然规律,能够调控好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保证正常的水分循环,解决现代水荒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过去关于降水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大都限于各个社会经济部门,本文强调必需研究二者的总体关系。初步提出了一个自然界-人类系统水分平衡的图式和研究这个系统内水分供需平衡盈亏状态的判别式。所得结果应用于华北地区,表明所提原理与方法大致能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玲 《吉林地质》2000,19(2):51-55
生态意识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观点和看法,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意识,以生态价值观念取代传统的人类价值观念,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必须理性地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人类生存在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有责任尊重自然,充分重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的自然界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的思维观念、道德观念都发生根本的改变。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决定于人类生态意识的建  相似文献   

4.
张家诚  张沅 《水科学进展》2001,12(1):130-133
分析了把土壤水计算在内,我国南北地区水分条件都能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北方缺水远没有一些文献上所说的严重,由于人口急增,工业与城市化的发展,北方水荒更为严重,但仍能通过生产的调整以及生态与工程措施就地解决,不一定需要东、中线的南水北调.  相似文献   

5.
洪水灾害已成为我国南方高发生性灾害,伴随而来的是水荒灾害与水灾的并发,加剧了灾害的危害程度。安徽省青阳县城1998年水灾与水荒灾害的并发,给人们带来了相当重的危害,同时,这一并发性灾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并发性灾害的研究,而防治这类灾害的持续发生与扩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科学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文章回顾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史 ,介绍了IGBP ,IHDP ,WCRP ,DIVERSITAS 4个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组织的研究方向与核心内容以及它们共同提出的碳循环、食物、水资源三大课题。全球环境变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变化。人类活动改变地球系统动力的强度已经超过自然界变动的限度 ,“人类世”的概念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应运而生。西方学者认为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之间存在着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鸿沟。笔者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角度讨论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关系 ,并以我国东部与西部为例 ,指出若能通过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推动各职能系统的工作 ,实现信息、技术、经济的不断交互流动 ,就可以找到消除鸿沟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 自然界中水分的循环与水质有密切关系。因为水是良好的溶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水和一些物质接触的时候,这些物质以各种形式溶解在水中,于是水质随之发生复杂的变化,使水遭到了污染。水在循环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所受污染的情况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荒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主要由供需矛盾突出引起的,而用水浪费、水质污染、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现象,又加剧了供需矛盾的尖锐性。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荒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唐咸正 《地质通报》2003,22(11):869-876
1人类的需求与自然界的供给 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有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接取自自然界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即自然资源(包括自然信息);另一类为经过生产加工的产品(广义的)。  相似文献   

10.
重塑非饱和粘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的饱和度是基于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一个衍生变量。存在因应水分状态变化和因应密度状态变化的两类饱和度变化过程。根据23组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UU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讨论了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粘聚力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准线性的。内摩擦角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弱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管理体制、配置程序、市场化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流域已建成较健全的用水者协会体系,水价和水权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其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受地方行政、企业等多方权力博弈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处于双线管理状态,未能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全面统一管理;用水者协会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不积极;流域内水价、水权制度不完善。建议如下:应在甘肃省水利厅和酒泉市政府之间形成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相关方的权益,完善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集成管理;加强流域机构立法,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将协会的职责和义务融入到村委会的职务中,并完善水价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以调动公众的自我管理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价值模型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水资源价值是指水资源使用者为了获得水资源使用权需要支付给水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它与水价是不同的概念,合理的水价应包括水资源价值。目前可以用来求算水资源价值的模型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问题,必须加以完善和发展。影子价格模型只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资源与总体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其结果不能代替水资源价值;边际机会成本模型存在着应用困难较大、替代选择多样性、结论缺乏可比性、忽略了水质等问题;供求价格模型仅仅通过水资源量决定水资源价值是不科学的;模糊数学模型是潜力较大的最新模型,其缺点是影响水资源的各项因素的模糊评价较复杂,权重的确定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3.
国际河流的水权及其有效利用和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彦  何大明 《水科学进展》2003,14(1):124-128
国际河流水资源由于其自然跨越一个或多个国家而成为流域内各国共享的自然资源,这意味着国际河流水资源的所有权也将为多国共同享有,即多国共同享有河流水资源的所有权(简称"水权")。通过对国际河流水权特点的分析,为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国际河流水权市场化和水权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认识到各国的国际河流水权具有: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权,水资源的保护义务,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水权交易的权利,提出:各国的国际河流水权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流域国间应建立一定的水权协议和水权有效利用的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地下水的利用潜力和开采潜力分析入手,包括农业灌溉节水量、污水再利用量、咸水、微咸水的利用、增加评价深度可扩大的水量几方面分析计算,在全区资源评价结果基础上,确定各地区地下水潜力系数和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最终得出潜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节水钻探新技术及其改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钻进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地表水,而干旱缺水地区钻探又经常会遇到缺水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孔内地层水局部循环节水思维,研制了脉动器替代地表钻探泵的传统出水阀,利用地表钻探泵缸体中的水经过脉动器后形成水力脉冲驱动孔内潜水泵工作,使孔内地层水实现孔内局部循环完成正常钻进,可节水4/5~19/20。其潜水泵改型为液动冲击器、潜水泵改型成潜孔扬水泵、潜水泵改型成锤击打入式取样器,可实现孔底回转冲击钻进、抽取地下水满足缺水地区及时补充泥浆池供水的需要、在不扰动地层的情况下取得原状土。该节水钻探新技术在钻进过程中基本不消耗地表水,且不扰动地层,并能显著提高机械钻速,在干旱缺水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就跨区域调水引起的水价问题按照全成本定价的划分项目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将跨区域调水和排污权交易中的泡泡法进行类比,为详细考察提供了一个经济分析方面具有一般性的框架。分析表明,跨区域调水对相关区域的每项水资源成本都发生影响,在合适的调水量之下,两地水资源成本互相趋近而总成本减少,与排污权交易导致的污染治理成本变化类似。跨地区调水建立的地区水资源联系打破了原来水资源成本项目的划分,使调出区原来过剩的水因为存在与调入区交易的可能而产生机会成本,并因调水后水供给与两地水需求更一致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周转率,等同于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并因此降低了水成本。在此显示了水资源价值中时间因素的影响。分析证明水资源潜在的产权因为跨地区调水工程而变成可交易更完整的产权之后,提高了水资源配置效率,这与科斯定理完全一致。调入区的获益在短期和长期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焦珣  高淑琴  张岩  张莹 《第四纪研究》2010,30(1):193-200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举措。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作用,河南省受水地区水源结构的改变对主要的供水水源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论文在建立河南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受水区的分配水量相应压采各城市的浅层地下水开采量,模拟预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演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 河南平原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到2010年,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漏斗中心水位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2007年1月1日)将分别提高6.64m,8.15m和4.15m,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地下水的开采压力,有效地恢复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但是由于农业灌溉超量开采地下水,河南平原中部和东部的非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仍持续下降;  南部尽管不在受水区范围内,但是供水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所以浅层地下水位无明显变化。结合前人的供需水量预测结果,到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给受水区的水量与受水区的需水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8.
根据矿坑热水水质、水量、水温,立足矿山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方式:赵楼煤矿矿坑水可向巨野县城提供洗浴用水;彭庄煤矿矿坑水宜作为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的热源;经热能梯级利用后,郭屯煤矿矿坑水可与低氟水混合后作为水产养殖用水;龙堌煤矿矿坑排水量大,距巨野县城较近,经降酸处理后可作为城镇工业供水水源。矿坑水经全部梯级利用后,可节省地下水资源及煤炭资源费2 493.84万元/a。  相似文献   

19.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鸡冠山隧道涌水实例及广泛收集岩溶地区隧道涌水案例,总结出岩溶地区隧道季节变动带涌水具有反应时间快、水量大、泥沙重的特点,并综合分析地下水季节变动带隧道的水文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一般山岭隧道及向斜构造地下水位变动带两种类型,且对两种类型涌水机理进行了阐述。岩溶地区隧道前期勘察应重点划分隧道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动力分带,查明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施工期和运行期应结合岩溶揭露情况和涌水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补充勘察,做好降雨、涌水过程和涌水压力监测,判断和预测最大外水压力和涌水量。针对涌水问题,提出封堵和排泄两种处理思路:施工开挖揭露的岩溶现象不可盲目封堵,需尽可能维持原通道的通畅,针对可能涌水的隧道衬砌设计不可仅考虑围岩结构,应充分考虑外水压力,做好围岩固结灌浆;常规隧道“环形排水系统+中心沟”排水系统可靠性差,针对大流量涌水,多采用泄水洞排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