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下水》2015,(6)
在对酒泉东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盆地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天然排泄资源量、储存资源量;以行政区和灌区为单元,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进行各灌区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和开发利用规划,划分可增加开采、控制开采、调减开采和尚难利用规划区。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为第二松花江从吉林市到松原市的河谷区 ,在河谷区推行“小井”种稻是吉林省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据地下水丰富程度将河谷区划分成地下水资源极丰富区、丰富区及较丰富区。筛选了 4个降水保证率年份对每个区的天然资源量进行分析计算 ,在降水保证率为 2 0 %和 5 0 %的年份 ,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区域地下水上升。设计了沿江布置直线井排的开采方案 ,在区域地下水位降为 3.3m、保证率为 95 %的枯水年稳定开采资源量为 84 2 17.9× 10 4 m3/a ,暂时性开采资源量 116 876 .1× 10 4 m3。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某矿泉水厂取水为例,通过布设两口开采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量进行计算,分析地下水资源量可采水量,得到该开采井地下水开采量满足实际用水需要,同时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量以及水质取样分析,得出其研究区水质符合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1995标准。取水量为150 m3/d,取水规模为小型。  相似文献   

4.
马超  车路宽  方超 《地下水》2013,(6):30-32
本研究基于宁河县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开展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存在一定开采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光明  梁秀娟  肖长来 《地下水》2010,32(2):34-36,137
地下水资源的正确评价是进行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前提,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鸡西市缺水由来已久,其中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通过选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和方法,进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2)
以新疆车尔臣河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7年地下水资源处于均衡状态,地下水补给以河道入渗补给量为主,地下水排泄以蒸发排泄量为主,人类影响程度较小;研究区补给量为51 171.9×10~4m~3/a,排泄量为50 532.6×10~4m~3/a,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33 272.1×10~4m~3/a;研究区各观测孔水位降深在-0.03~7 m之间,主要由于局部地段人工开采量大于补给量,造成其地下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限量开采的定义及确定可开采量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永济市城区漏斗区地下水实施限量开采前后及对盈余区加大开采后的效果观测资料分析,论述实施限量开采最主要的是首先选用均衡法求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运用数值法求得可采资源量及其在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其次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控,使地下水得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同时指出限量开采的实施将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水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系统分析及其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论述了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地下水的循环模式,由山前到沙漠边缘可分为三个带:水平径流带、溢出带和垂向交替带。运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双层含水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阐明了模型中对混合开采井、泉和地下水蒸发等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给出了应用模型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进行定量研究的结果:评价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预测一定开采条件下的泉流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三塘湖采油厂马56区块生产生活用水的问题。本文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区内含水层特征分布及供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427×10~4m~3/a,储存量为2.86×10~4m~3/a。按0.65可开采系数计,有278×10~4m~3/a的可开采资源量,甲方后期地下水开采量约为2 500 m~3/d,约占计算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15.4%。因此,研究区内地下水在水利工程实施前后,地下水补给源稳定,可开采资源量保证程度较高,且储存量可以做为调节量,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10.
张念龙  张勰 《地下水》1999,21(1):32-36
本文阐述了限量开采的定义及确定可开采量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永济市城区漏斗地区地下水限量开采前后及对盈余区加大形要后的效果观测资料分析,论述实施奶量开采最主要的是首先选用均衡法示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运用数值法求得可采资源量及其在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其次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控,使地下水得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同时指出限量开采的实施将使由于地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水环境问题得以改  相似文献   

11.
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查清地下水资源量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多样,计算过程不同,进而评价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选择寨底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总排泄量法、基流分割法、径流模数法、数值模型法)对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分析各方法的评价机理和流程,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显示:针对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基流分割法简单快捷,适用于枯季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在雨季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存在一定不足;总排泄量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准确,但资料获取难度大,且成本较高;数值模拟法运算高效,但需要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数据资料;径流模数法操作性较强,对岩溶山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参数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确定计算参数是水资源评价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实测流量反推和灰色聚类法,可提高参数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贵州乌蒙山七星关区为例,参考"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形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实际,探索构建岩溶石山区县域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系统评价七星关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认为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但资源、开采强度、劣质水分布不均,降低了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亦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水动力场研究方法——"流场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的正确与否是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的关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水动力场研究方法——“流场分析法”是以地下水动力学和水均衡原理为基础,通过对水头函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判断出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据此,科学概化出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地下水资源的正确评价计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西辽河平原固有脆弱性的最主要的7个影响因子,利用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划分为14365个评价单元,运用基于DRAS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区的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绘制了脆弱性分布图。评价结果表明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脆弱性存在3个分区:大部分地区为地下水稍易污染区;南部的黄土地区为地下水稍难污染区;而西辽河和乌尔吉木伦河的中上游为地下水相对略易污染区。评价结果对该区地下水资源保护、防止地下水污染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李瑜  吕红 《水文》2005,25(4):48-50,59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对地下水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省第一、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因素及评价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展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对于认识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的空间分布状况、建立国家-省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支撑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依据。本文基于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协调理论,定义了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从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属性出发,分别建立了承载本底、承载状态两个层次的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和评价流程。以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模数、地下水开采程度作为基础指标,来初步判断承载本底、承载状态等级,而后利用地下水背景质量等级对承载本底初步结果进行修正,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选取地下水污染程度、地面沉降程度、海水入侵程度、土壤盐渍化程度等一项或多项指标作为承载状态的修正指标,对承载状态初步结果进行修正;综合承载本底、承载状态评价结果,确定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应用此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平整体偏弱,202个县级行政区中承载能力强的有18个,较强的有72个,中等的有19个,较弱的有36个,弱的有57个。承载能力强、较强的县级行政区几乎全部位于冀南丘陵山区、冀中山前冲积平原;承载能力弱、较弱的县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山地丘陵区、冀东滨海冲积海积平原。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实例表明该方法具备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7.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水文》2019,39(6):34-40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行业标准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作为一部行业标准,提出了应用数值法进行地下水资源计算中的资料、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数值模型的建立、地下水预报、地下水均衡计算和应提交的成果等技术要求,满足了地下水勘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的赋存和埋深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快、综合成本低、观测尺度大等诸多优势。基于遥感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技术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遥感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回顾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评估地下水赋存和埋深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评估技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因子模型评估法、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估法、重力卫星数据评估法3种。得出以下结论: ①地下水遥感评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模型方法更加多样,精确度不断提高,可以作为传统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 ②遥感评估地下水赋存的研究发展迅速,但针对地下水埋深信息的评估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③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的赋存和埋深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内容。遥感技术具有数据获取快、综合成本低、观测尺度大等诸多优势。基于遥感的地下水资源评估技术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也是遥感应用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回顾总结了遥感技术在评估地下水赋存和埋深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根据不同评估技术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因子模型评估法、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估法、重力卫星数据评估法3种。得出以下结论①地下水遥感评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模型方法更加多样,精确度不断提高,可以作为传统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辅助手段;②遥感评估地下水赋存的研究发展迅速,但针对地下水埋深信息的评估研究进展相对缓慢;③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地下水资源遥感评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