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与开发利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镍储量约为16亿吨,其中硫化物型镍矿占全部储量的28%,红土型镍矿占72%。鉴于硫化物型镍矿床以品位较高、杂质较少和选冶容易等特点,因此,全球58%左右的镍产量来源于此类矿床。随着硫化物型镍矿床开采量的大量增加和储量快速减少以及后备开采基地的严重不足,因此,人们将开发的重点瞄准了红土型镍矿床。红土型镍矿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红土型镍的金属量为115亿吨,资源丰富;②无论是找矿勘查,还是矿体的采矿和选矿,其投入成本均很低;③火法冶炼工艺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运用,湿法冶炼技术(高压酸浸和堆浸)也正日趋成熟;④红土型镍矿床大多数位于赤道附近,多数临海,便于外运。我国西南和海南岛地区超镁铁质火成岩及其相应的风化层分布广泛,个别岩体(或层)的顶部或旁侧产出有红土型镍矿床(点),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对红土型镍矿床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红土型镍矿占世界上镍矿总储量的85%。近年来,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红土型镍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红土型镍矿床的矿化类型和成矿条件,并归纳出红土型镍矿床7个方面的关键找矿标志。红土型镍矿床按其成分和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褐铁矿带、粘土带、腐岩带及风化基岩带。根据不同带内镍矿化特征和载镍矿物特征,又可将红土型镍矿化分为硅酸盐型、粘土型和氧化物型3类。红土型镍矿床形成条件分析显示,富镍超基性岩是其形成的物质条件,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是其形成的风化营力条件,地形-地貌和构造组合为镍元素活化-淋滤-沉积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良好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内在的成矿动力,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其形成后的保存提供保障。红土型镍矿床的关键找矿标志主要有富镍超基性岩发育的构造位置、风化壳发育、岩性为超基性岩、有利的地形-地貌、遥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区。  相似文献   

3.
陈百友  刘洪滔  杨平  孙媛 《地球学报》2013,34(S1):202-206
全球红土型镍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红土型镍矿体则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规律。红土型镍矿化强度明显受成矿母岩成分(包括镍含量、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构造地质、成矿时间长短及风化壳成熟度的影响和控制。红土型镍矿的矿床类型主要受气候、大地构造背景、构造隆升状态控制, 并受地形地貌、排水条件、成矿母岩岩性及其蛇纹石化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4.
红土型镍矿床是全球镍矿成因体系中资源储量最大的一类.为探讨红土型镍矿床成因机制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广域尺度,选择以载镍矿物为分类视角,开展铁氧化物型、水镁硅酸盐型和粘土型等3类矿床的对比研究.铁氧化物型矿床在矿化剖面上以铁质红土层为优势岩(土)相层,以针铁矿为主要载镍矿物,矿石中镍品位偏低但伴生钴矿化.矿床的成矿条件依赖于热带气候环境、稳定大地构造背景、纯橄榄岩母岩和剪切构造带等多种因素的集成耦合.强氧化和水解作用是载镍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发育的主要机制,镍在红土化过程中主要以类质同象进入低结晶度针铁矿晶格或被吸附的方式富集成矿;水镁硅酸盐型矿床以风化壳中出现厚大腐岩层为标志,以镍蛇纹石、镍滑石等水镁硅酸盐矿物为主要载镍矿物相,矿石多为高品位硅镁镍矿.矿床的发育严格受控于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环境,与活跃大地构造背景及富镁橄榄岩母岩条件密切相关,属强淋滤表生作用的产物.离子交换作用和次生沉淀作用共同构成了水镁硅酸盐矿床发育的成矿机制;粘土型矿床以红土剖面中出现稳定的粘土矿物层为标志,局限于偏干旱的热带气候背景,与低缓的地形地貌、排水受阻的水文环境及蛇纹岩母岩条件等具有专属性联系,属未遭受充分表生淋滤作用的产物.镍与次生蒙脱石类矿物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是粘土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镍储量约为1.6亿t,其中硫化矿约占30%,红土镍矿约占70%。硫化镍与红土型镍同产于一个超基性岩带,但并不是在同一矿床内垂直向上共生,即并不像铜矿床那样,次生富集带的铜矿下方通常均有原生硫化铜矿。由于硫化镍矿资源品质好,工艺技术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上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镍矿床类型为岩浆硫化镍矿床和红土型镍矿床。本文在全面收集、整理和综合世界红土型镍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世界红土型镍矿的资源概况、地理分布、地质特征以及勘查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 文章对我国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勘查和开发利用国外红土型镍矿资源具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品位硫化镍资源的日益减少及社会发展对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本文在对某蛇纹石型红土镍矿详细的矿物学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常压硫酸溶解浸出实验研究,获得硫酸浓度1 mol/L、液固比10、浸出反应温度70℃以上、反应时间6 h左右、磨矿细度65%(76μm以下含量)左右的最佳硫酸溶解浸出实验条件;该实验条件下,红土镍矿中Ni、Fe、Mg的浸出率分别为94.4%、72.1%和88.64%。本研究可为该类型红土镍矿的经济回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红土型镍矿是基性、超基性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经过风化--淋滤--沉积富集而成。基性、超基性岩是此类矿床的成矿母岩。因此,以往针对红土型镍矿的找矿勘探首先是寻找基性、超基性岩。笔者近期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Kolaka县发现了一种新型红土镍矿床,该矿床成矿母岩并非是基性、超基性岩,而是砾石成分以超基性岩为主的一套砾岩。为了区分传统意义上由基性、超基性岩风化淋滤形成的红土型镍矿,笔者将其称为砾岩型红土镍矿。该矿床的结构分带由上往下可分为:腐植土层、红土层、强风化砾岩层、半风化砾岩层、砾岩层,镍矿体主要分布于半风化砾岩层中。初步认为矿床是由砾岩经过风化--水解-淋滤-沉淀富集等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高雅  邓江洪  杨晓勇  段留安  罗贤冬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4-2022052004
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红土型镍矿产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里高(Surigao)地区广泛分布红土型镍矿床,矿床类型属于含水镁硅酸盐型。本文主要通过对菲律宾苏里高地区Pili红土型镍矿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红土风化壳剖面的矿物学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热带地区红土风化壳的分层特征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根据矿物组成特征将Pili红土型镍矿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黏土层、红土层、腐岩层以及基岩。其中腐岩层镍含量可达1%以上,是主要的镍含矿层。红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土层呈现富Fe、Mn贫Si、Mg的特征。上部黏土层相对红土层反而出现富Al、Si、Cr、Ni贫Fe、Mn的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红土型镍矿,Pili镍矿红土层反而呈现贫镍的特征。剖面元素迁移率特征显示,黏土层经历了强烈的Si、Mg、Fe、Mn流失,红土层经历了Mg、Si等元素的强烈流失以及Fe、Mn等元素中等程度的流失。下层腐岩层中经历了Fe、Mn、Cr等元素的富集以及镍的强烈富集。由此我们提出三阶段过程来解释Pili红土型镍矿的元素迁移和富集:腐岩发育阶段、红土发育阶段以及晚期溶解再沉淀阶段。腐岩初始发育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元素迁移流失。红土初始发育阶段受地表流体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Mg、Si等元素的流失。红土初始形成以后,受热带地区强降水作用影响,后期还原性地表流体不断淋滤使其上部还经历了强烈的Fe、Mn流失而形成黏土层。中部的红土层也相应发生了强烈的镍流失和中等程度的Fe、Mn流失。该阶段强烈的元素迁移可能是热带地区红土型镍矿风化壳所特有的特征。流体淋滤携带的镍逐渐由红土层向下迁移,并以含镍镁硅酸盐的形式最终富集在腐岩层中。本研究的发现对该区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红土型镍矿产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里高(Surigao)地区广泛分布红土型镍矿床,矿床类型属于含水镁硅酸盐型。笔者等主要通过对菲律宾苏里高地区Pili红土型镍矿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红土风化壳剖面的矿物学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热带地区红土风化壳的分层特征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根据矿物组成特征将Pili红土型镍矿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黏土层、红土层、腐岩层以及基岩。其中腐岩层镍含量可达1%以上,是主要的镍含矿层。红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土层呈现富Fe、Mn贫Si、Mg的特征。上部黏土层相对红土层反而出现富Al、Si、Cr、Ni贫Fe、Mn的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红土型镍矿,Pili镍矿红土层反而呈现贫镍的特征。剖面元素迁移率特征显示,黏土层经历了强烈的Si、Mg、Fe、Mn流失,红土层经历了Mg、Si等元素的强烈流失以及Fe、Mn等元素中等程度的流失。下层腐岩层中经历了Fe、Mn、Cr等元素的富集以及镍的强烈富集。由此我们提出三阶段过程来解释Pili红土型镍矿的元素迁移和富集:腐岩发育阶段、红土发育阶段以及晚期溶解再沉淀阶段。腐岩初始发育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元素迁移流失。红土初始发育阶段受地表流体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Mg、Si等元素的流失。红土初始形成以后,受热带地区强降水作用影响,后期还原性地表流体不断淋滤使其上部还经历了强烈的Fe、Mn流失而形成黏土层。中部的红土层也相应发生了强烈的镍流失和中等程度的Fe、Mn流失。该阶段强烈的元素迁移可能是热带地区红土型镍矿风化壳所特有的特征。流体淋滤携带的镍逐渐由红土层向下迁移,并以含镍镁硅酸盐的形式最终富集在腐岩层中。本研究的发现对该区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地区红土型镍矿分布较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该类矿床产于超基性岩带顶部红土型风化壳内,矿石多为含镍的褐铁矿化黏土,其产出规模、分布范围和品位高低与原岩类型、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和构造条件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超基性岩体,是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风化-淋滤-淀积的产物,矿石的矿物组分与风化土的矿物组分大体一致,属黏土硅酸盐镍矿床。本文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布规律初步研究,总结出了该类矿区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对寻找红土型镍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灿  孙建平  程迁群 《地球学报》2013,34(S1):221-228
红土型镍矿为含镍基性-超基性岩体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地表风化壳型矿床, 具有矿床分布相对集中、矿床规模大、矿床勘查类型简单、找矿标志明显等显著特点。本文简要总结了红土型镍矿的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地质特征, 在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八队“走出去”实施多个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实例的基础上, 系统对红土型镍矿的找矿、勘查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 提出红土型镍矿的“三段五步法”找矿勘查程序、有效找矿方法和快速勘查评价模式, 并对红土型镍矿勘查评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古特提斯成矿域交汇部位,拥有北科纳威、苏巴印、马布里等重要红土型镍矿床。研究表明: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及其蚀变岩石是最有利的成矿母岩,白垩系、三叠系镁质超基性岩,镍品位与基岩的富集比3.3~5.48,风化后可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红土型镍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腐岩化阶段、红土化阶段、次生富集阶段。  相似文献   

14.
红土型镍矿中镍的常压酸溶浸出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红土型镍矿常压硫酸浸出液中镍的分离富集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不同条件的硫酸盐结晶实验表明,红土镍矿硫酸常压浸出液硫酸盐结晶析出晶体主要为MgSO4.H2O。析出晶体中除了金属元素Mg,还有少量的Fe和Ni,并且Fe/Ni较原矿中大大缩小。该硫酸盐析出晶体利于后续处理中金属Ni的进一步富集回收。利用硫酸盐结晶过程富集与回收红土型镍矿常压硫酸浸出液中镍的方法,既减少能源消耗,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的绿色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5.
我组在对菲律宾斑岩铜矿考察的末期,听取了菲律宾矿务局和正在该国三描礼士地区进行勘探的加拿大鹰桥镍矿公司关于红土镍矿生成条件和找矿勘探方法的简短介绍,现整理如下,供参考.菲律宾全国现有24个镍矿床及远景区,均属红土型,分布在菲律宾群岛两侧的超基性岩带中.目前已获矿石储量38亿吨,镍品位0.23~4.2%.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红土型镍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土型镍矿分布在环太平洋亚热带-热带多雨地区。镍矿体产于趟基性岩上部的红土风化壳中,受地形控制明显,成因类型为红土型硅酸镍氧化矿,以褐铁矿型和腐岩型为主,矿石质量和可利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镍工业资源主要为红土型、硫化镍及海底含镍锰结核3种,我国镍资源储量占全球第九,主要以硫化镍矿为主,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硫化镍矿产资源地.近年来,随着青海省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青海省加大了硫化镍矿资源的找寻力度,发现了一批成矿潜力较大的矿床(点),省内铜镍资源有望进一步得到拓展.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内镍矿资源分布、勘探开发及目前全球镍资源供需变化等,为我国镍矿业的投资、开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红土型镍矿体主要产于超基性岩上部的红土风化壳中,矿石开采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红土型镍矿中的镍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赋存于次生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中(Burger,1996;Valix等,2001),导致矿石中镍提取成本大幅上升。虽然红土型镍资源占整个陆地镍资源的70%,但目  相似文献   

19.
毛亚晶  秦克章  唐冬梅 《岩石学报》2018,34(8):2410-2424
岩浆铜镍矿床100%硫化物中的Ni含量与赋矿岩石和成矿过程紧密相关,记录岩浆成分、分异程度与硫化物演化过程。硫化物异常高镍(高镍硫化物)往往被认为与科马提质岩浆或者后期热液作用密切相关。近年研究结合勘查证实,赋含高镍硫化物的矿床(高镍铜镍矿床)不仅限于科马提岩,还与苦橄质、玄武质岩浆有关,另外,热液富集作用并不是必要因素。本文总结了世界上高镍铜镍矿床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提出了不同机制的判别标志,并展望了其勘查前景。详细对比高镍铜镍矿床的产出环境、赋矿岩相、矿石特征、矿物组合等特征,该类矿床往往产于大陆裂谷和造山带环境,与基性程度较高的岩浆有关,以橄榄岩赋矿为主,含镍硫化物组合主要为镍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组合,少数为针镍矿-镍黄铁矿-黄铁矿组合。科马提岩相关矿床可将Ni含量大于16%的硫化物定义为高镍硫化物,苦橄质-玄武质岩浆相关矿床的硫化物可分为高镍硫化物(Ni10%)、中镍硫化物(5%~10%)和富铜硫化物(Ni5%,CuNi)。原生高镍硫化物可由富镍岩浆熔离、硫化物从橄榄石中吸取Ni、硫化物结晶分异、硫化物与硫不饱和岩浆反应等机制形成。苦橄质-玄武质岩浆相关的矿床,硫化物与橄榄石的Fe-Ni交换反应是高镍硫化物形成的重要机制。辉石岩源区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镍岩浆是否为高镍硫化物形成的必要条件尚存争议。不同机制形成的高镍硫化物具有迥异的岩石-矿物组合和地化特征。硫化物矿物组合、橄榄石成分(Fo值、Ni含量、Fo值-Ni含量的相关性)、伴生元素(铜、铂族元素)丰度-配分模式等特征可作为区分不同高镍硫化物形成机制的有效指标。我国新疆黄山南、坡一和青海夏日哈木矿床(部分浸染状矿化橄榄岩)以赋含高镍硫化物为特征,新疆喀拉通克矿床的硫化物则以富铜为特征,中国其余矿床的硫化物均属中镍硫化物。目前研究指示中国的高镍铜镍矿床与母岩浆相对富镍、硫化物与橄榄石Fe-Ni交换作用密切相关,后者可使硫化物Ni含量提升3%~5%。在铜镍矿床勘查方面,稀疏-中等浸染状高镍硫化物矿石即可达到工业品位,稠密浸染状-块状高镍硫化物矿石可达到很高的Ni品位(10%),是高品位镍矿勘查的一个重要方向。造山带环境富水、相对高氧逸度(可高达QFM+1)的岩浆可能是形成高镍硫化物的有利条件,该环境橄榄石Fo值较高(87mol%)的岩体有利于形成高镍硫化物。  相似文献   

20.
新疆镁铁-超镁铁质岩分布广泛,是我国铜镍矿床的主要产地之一,占全国探明镍储量的13. 8%,占新增镍储量的90%以上.东天山成矿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典型的增生型造山带,早二叠世后碰撞驰张构造阶段,大量镁铁-超镁铁岩沿深大断裂带上侵,形成了一系列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