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岭构造带横跨扬子地块、江南造山带以及华夏地块,是中国钨锡铅锌铀等有色金属和铌钽锂铯与稀土等关键金属成矿带.通过综述近十五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南岭构造带基础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背景.扬子与华夏地块沿永州-桂林-柳州一线于新元古代拼合,但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需对龙胜蛇绿混杂岩和鹰扬关混杂岩进行深入研究.新元古代至中生代花岗岩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揭示2.0~1.2 Ga为南岭构造带的主要地壳增生期.相似的花岗岩特征和构造线方向指示广西期和印支期造山机制均为陆内造山作用,是华南大陆南侧不同板块之间拼贴远程应力场的产物.燕山早期花岗岩εHf(t)值沿南岭构造带自西向东显著减小,而TDM2值明显增加,指示湘南-桂北-粤北地区在晚侏罗世经历了古太平洋板块断离和软流圈上涌并发育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为南岭构造带东段华夏地块上钨锡等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有利的伸展构造背景.南岭构造带西段扬子地块构造相对稳定且显生宙岩浆活动较弱,新元古代大塘坡组和寒武系底部页岩是良好的页岩气勘探目标.综合沉积、岩浆以及构造变形,华南中生代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开始于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2.
位于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构造带,是一个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复杂构造演化的碰撞造山带。复杂的构造演化控制着该区的岩浆岩演化,花岗岩极为发育,成因类型复杂。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S"型花岗岩的分布受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主要为燕山晚期—喜山期构造—岩浆的产物,此类花岗岩较其它成因类型花岗岩铀含量高,具有较好的形成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3.
欧亚大陆风云影像线性构造信息提取及其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巍然  隋志龙 《地学前缘》2004,11(4):551-558
通过欧亚大陆风云影像的空间增强、光谱增强、辐射增强等系列处理和地质解释 ,提取了发育于该区的各种线性构造的相关信息。根据性质和规模将线性构造划分为大洋俯冲带、大陆俯冲带、大陆碰撞带、巨型线性构造、区域线性构造和局部线性构造等六类。文中重点介绍了乌拉尔—阿曼巨型线性构造带和阿尔卑斯大陆碰撞带的影像特征和地质意义。根据各类线性构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突出了乌拉尔—阿曼和伊尔库茨克—横断山两条巨型线性构造带的地位 ,并以它们为界划分了三个构造域 :西亚构造域以印度板块的俯冲为特色 ,导致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陆内强烈变形 ;东亚构造域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太平洋板块的俯冲 ,形成一系列岛弧体系 ,并使大陆内部出现大量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构造变动 ;欧洲构造域主要为非洲—阿拉伯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碰撞 ,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俯冲带 ,而有一个较宽广的接触带 ,强烈的变形集中在这一带内 ,而大陆内部的构造变动比较微弱。这种构造格局在欧亚大地水准面异常图上有明显反映 ,表明与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有关。三个构造域的主导线性构造的方向组成了一个向南弯曲的弧形 ,弧顶位于西亚构造域。大陆巨型线性构造带呈经向和纬向展布 ,具长期发育特征 ,从更大尺度上看 ,板块边界线性构造也是呈经向和纬?  相似文献   

4.
大陆板块在碰撞时,岩石圈中形成以拆离面为主体的构造通道和减压工,特殊地段形成热能和热流体的聚集区,并逐步发展成岩浆孕育带。建立了三个常见的岩浆孕育带模型。强调花岗岩主要形成于陆壳中上层。  相似文献   

5.
1地质背景湘南新田辽铜多金属矿位于湖南省汝城县盈洞瑶族自治乡境内,大地构造处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诸广山南北向构造带与炎陵-汝城新华夏系构造带复合部位的南部。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一大批大中型以钨为主的多金属矿床,铜多金属矿产地见有5处,成因类型以中-高温热液充填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湖南瑶岗仙钨矿花岗岩中云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矿区概况瑶岗仙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部,加里东隆起带与印支-燕山凹陷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矿区构造发育,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NE-NNE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作用   总被引:119,自引:6,他引:119  
舒良树  周新民 《地质论评》2002,48(3):249-260
濒太平洋西缘,位居东亚陆缘南段的中国东南部,是在EW向古亚洲构造域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研究表明,该区在早、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从EW向古亚洲构造域向NE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其转换位置之一是在南岭一带,其地质标志是侏罗纪盆地内近东西走向的灰色沉积岩层、同位素年龄值为180 Ma左右的双峰式火山岩和中侏罗世A型花岗岩等。到早白垩世,本区已基本完成古亚洲域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成因机制基本上可用古太平洋岩石圈消减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深熔作用相结合的模式来解释。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菲律宾民都洛-巴拉望带是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陆缘的消减带。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琦和库拉板块)低角度(<30°)、快速率(>10cm/a)的俯冲,是西太平洋陆缘区能形成宽阔火山岩带的重要动力学原因。宽阔的火山—侵入杂岩区和6条区域断裂构成了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的基本构造框架。台湾纵谷带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缝合带,而发育在大陆内部的5条区域断裂则具不同构造属性:长乐—南澳带是晚中生代大陆内部的左旋走滑带,上虞—政和—大埔断裂是古基底隆升区与晚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区的分界带,绍兴—江山—东乡—萍乡断裂是晚白垩世—古近纪红  相似文献   

8.
华南大陆东部若干构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大陆的结构、属性、过程与动力学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钦杭构造带东段为主要研究地区,通过精细的构造解析、变质变形研究、年代学分析,结合反射地震剖面,探讨了华南大陆东部几个科学问题。(1)江南造山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软碰撞”作用,可划分为扬子板块南缘、扬子—华夏汇聚带和华夏板块北缘3个构造单元,江南断裂带和武夷山—遂昌断裂带分别为江南造山带的北界和南界。(2)扬子—华夏板块汇聚带由多个小板块拼合而成,其间有多条缝合带,大约900 Ma开始汇聚,760 Ma全面闭合,850~780 Ma为活动高峰期,具有递变式的汇聚拼合过程,由南向北发展,先斜向俯冲,后右旋走滑,最晚集中在中部活动。(3)华南大陆东部为中生代奠定的构造格架,主要构造为一系列北东走向褶皱和逆冲断层,大量地壳范围内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逆冲,可下切到中—下地壳。(4)华南大陆燕山晚期区域性伸展构造广泛发育,存在“华南热隆”构造,震旦系内的滑覆构造典型,同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和大规模的热液成矿。(5)华南大陆构造演化为:850 Ma扬子—华夏板块递进式汇聚,760 Ma全面拼合,江南造山带形成;600 Ma华南大陆盖层发育;430 Ma钦杭构造带受南部构造影响;220 Ma钦杭构造带受北部远程构造影响;160 Ma逆冲推覆构造产生;140 Ma大规模伸展,构造-岩浆-成矿关系密切;随后江南持续隆升,华南强烈热隆。  相似文献   

9.
杨明桂  王光辉 《地质学报》2019,93(3):528-544
本文通过华南陆区中新元古代以来板块活动与构造体系的"一体化"融合研究,从构造体系形变特征、形成演化历史、形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其与板块活动的成生联系。构建了区内以扬子反S型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南岭纬向带为主体的多体系复合构造格局。其中,新厘定的扬子反S型构造体系为扬子板块的主体构造,原属于华夏系,奠基于晋宁期扬子、华夏板块的陆陆碰撞,定型于燕山陆内活化造山时期。新华夏构造体系为滨西太平洋的主体构造,包括具有成生联系的北东向华夏式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两种型式,共同经历了燕山期挤压扭动成型、造山后伸展和第四纪以来的弱挤压的演变过程。著名的南岭纬向带主要成型于燕山期的板内经向挤压,以东西向叠加褶皱-花岗岩带为主要特征,活动至今。在此基础上,简要论述了主要构造体系复合控制区域成矿区带和分级控制矿集区、矿田、矿床特征以及燕山期岩浆成矿大爆发的核幔式扩展模式。论证了区内燕山期陆内活化造山具有以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近南北向相对左行扭动为主导的多向汇聚、多因复合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一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青河县东南部的玛因鄂博构造杂岩带具逆冲推覆和右行走滑剪切双重构造变形性质,与额尔齐斯构造杂岩带同属于一个构造带;构造变形强烈而复杂,构造杂岩带的几何学特征、岩石学变形特征和变形运动学特征表明,玛因鄂博构造带俯冲一增生楔体的拼合,总体呈现为迭瓦式逆冲一推覆构造模式,基本反映了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晚古生代碰撞造山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北淮阳东段变质构造地层的古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果胜  马文璞  徐毅 《现代地质》2005,19(2):217-223
关于大别山北麓北淮阳东段原佛子岭岩群的古构造环境问题,存在着认识分歧,其主要原因是将形成构造背景与地质演化历史本不相同的不同构造地层单元混在了一起,不加区分地进行古构造环境分析。根据构造变形、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被一重要的构造滑脱带所分隔的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通过对新厘定的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分别进行沉积建造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而上部诸佛庵岩群形成于华北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这意味着华北、扬子板块的古生代板块碰撞缝合带的位置应该位于诸佛庵岩群分布区域的南侧,而且板块俯冲-碰撞的极性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向构造带的竖移运动提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经向构造带以往大多强调其挤压性与张性特征,近年发现其扭性出具普遍性。在中国西部,作者选取川滇经向构造带中的西昌一元谋断裂、南澜沧江断裂为例,综合该区广泛发育的旋扭构造、反多字型等派生构造,提出了该区经向构造带总体上呈右型扭动;在中国东部作者以山西陆台东西侧的SN向构造为例,依据其派生的多字型、旋扭构造,结合出现在东部平原区的实际现象,拽出其主要为左型扭动。作者将中国经向构造的东左西右扭动,名为  相似文献   

14.
吉林夹皮沟金矿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夹皮沟金矿的区域、矿带、矿体和成矿元素等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碰撞、俯冲,其效应激发了幔源和壳源岩浆的发生,成矿微量元素活化、迁移并形成区域性Au、Cu侧向分带。矿带内Cu-Au-Bi对称性分布、控矿构造组合类型与矿体原生晕序列的相关性以及稳定同位素所揭示的构造分馏等特征,都体现夹皮沟金矿带是幔-壳流体加入、矿质多源、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西昆仑中间隆起带花岗岩及与铜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昆仑中间隆真情喧是自震旦纪以来从塔里木板块裂解开来的古地体,花岗岩类稀土酚模式,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形成于岛弧及挤压碰拦期和期后环境,金铜矿化与华力西期后花岗岩类关系较紧密。该区金铜找矿类型重点为斑岩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及与斑岩脉有关的构造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16.
夏元  陈家驹  徐先兵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5-2022030025
北北东向鹰扬关构造带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大地构造属性尚存在蛇绿混杂岩、裂谷带与陆内构造变形带之争。笔者等在物质组成与年代学综述的基础之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鹰扬关构造带主体由新元古代中—晚期岛弧型安山岩和玄武岩、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盖帽碳酸盐岩与泥砂岩等物质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混杂是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和伸展构造背景下重力作用的产物。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在显生宙经历了广西期、印支晚期与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叠加,导致了不同岩块之间往往呈断层接触。广西期(450~415 Ma)造山作用使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发育近E—W向紧闭褶皱和逆断层并被花岗岩侵位。印支晚期(227~220 Ma)造山作用导致NNE向鹰扬关构造带的形成,表现为NNE—SSW向褶皱、逆断层与左旋韧性剪切带。燕山期造山作用使鹰扬关构造带中NNE—SSW向断裂发生构造活化,强烈的正断作用和右行走滑控制了白垩纪上叠盆地的发育。综合物质组成、年代学和构造解析证据,鹰扬关构造带不是新元古代或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而是印支晚期陆内构造变形带,不具有板块缝合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7.
夏元  陈家驹  徐先兵 《地质论评》2022,68(6):2006-2020
北北东向鹰扬关构造带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大地构造属性尚存在蛇绿混杂岩、裂谷带与陆内构造变形带之争。笔者等在物质组成与年代学综述的基础之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鹰扬关构造带主体由新元古代中—晚期岛弧型安山岩和玄武岩、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盖帽碳酸盐岩与泥砂岩等物质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混杂是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和伸展构造背景下重力作用的产物。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在显生宙经历了广西期、印支晚期与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叠加,导致了不同岩块之间往往呈断层接触。广西期(450~415 Ma)造山作用使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发育近E—W向紧闭褶皱和逆断层并被花岗岩侵位。印支晚期(227~220 Ma)造山作用导致NNE向鹰扬关构造带的形成,表现为NNE—SSW向褶皱、逆断层与左旋韧性剪切带。燕山期造山作用使鹰扬关构造带中NNE—SSW向断裂发生构造活化,强烈的正断作用和右行走滑控制了白垩纪上叠盆地的发育。综合物质组成、年代学和构造解析证据,鹰扬关构造带不是新元古代或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而是印支晚期陆内构造变形带,不具有板块缝合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1∶25万瓦石峡幅和阿尔金山幅区域地质调查发现,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发育有大量早古生代侵入岩,可划分为3条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北带塔特勒克布拉克花岗岩系列具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碰撞造山阶段形成的产物;中带其昂里克浆混花岗岩组合和南带尖石山花岗岩系列显示不同原岩岩浆混合特点,是俯冲-消减阶段到碰撞阶段壳-幔相互作用产物,表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早古生代侵入岩类属造山型花岗岩,时代与阿尔金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时间可对比,是早古生代洋陆俯冲-碰撞的地质记录。说明塔里木和柴达木板块间在早古生代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形成了该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造山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对接带由江西中部通过,其中萍乡地区自燕山运动末期以来,在北部以逆冲推覆作用为主,形成了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南部在重力滑脱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浆热穹隆和一系列滑褶构造带及滑块构造,中部则形成相互叠覆的南、北构造对接带。在这些推、滑覆体之下多处掩覆了含煤岩系,这为寻找隐伏煤田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同时,南、北构造对接带也是钴多金属矿有利的成矿区段。   相似文献   

20.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韧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阐述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发现的巨型韧性剪切带的规模、构造分带性及其地质特征,指出了膝折构造带与低温高压变质带以及韧性剪切带的成因关系,阐明了缝合带内韧性剪切带在板块俯冲时的空间位置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