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位于焦家断裂带的新城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主裂面(断层泥)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带内。根据勘探资料和测试数据对矿床内Ⅰ号和Ⅴ号主要矿体的赋存特征进行分析, 并结合矿区水文和环境特点对矿床进行了开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新城金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矿床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对矿区岩体稳定性产生的影响较小, 研究区内的主矿体为地质环境条件良好型矿体。   相似文献   

2.
急倾斜厚大金属矿山地下开挖岩移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金川二矿区的岩体移动为例,对急倾斜厚大金属矿山的岩体移动这一重大工程难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急倾斜金属矿山开挖引起岩体移动的概化传递模式及其地表岩移显现特征。结合数值模拟及GPS监测分析结果,对厚大急倾斜金属矿山岩移发生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金属矿的厚度对地表岩移的显现特征具明显的影响。当对厚大矿体进行薄层开采时,较大幅度的岩体移动主要发生在采空区顶、底板,开采引起岩体移动的地表显现特征类似于水平矿体的开采;而当采空区的高度大于整个矿体的厚度时,采空区两侧的岩体位移逐渐增大到占主导地位。岩体移动的地表显现特征开始表现为急倾斜矿体开挖的岩体移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是力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力学领域中称之为“固流耦合作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称之为“水-岩相互作用”。前者研究的焦点在于固体和流体间力学耦事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侧重点以往主要集中于岩体力学方面,即从渗流场和形变场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其基本规律,目前,已开始注意到水和岩石的化学作用问题。从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特殊软弱岩体与水作用后力学性能大幅度变异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某些特殊岩体与水作用的化学规律、矿物学规律及其化学与矿物学损伤所导致的力学损伤规律,并建立软岩-水相互作用的时间效应模型;确定软岩性质软化的标志性监界阈值,为建立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奠定软岩研究基础,为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参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年抚顺西露天矿矿区滑坡在规模、活动频率以及空间发育位置等方面均与矿区历史滑坡呈现出较明显的时空差异性,为矿区未来治理提出新的挑战。故基于改进频率比模型,选择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采矿工程扰动)和工程地质条件两类致灾因素,对由矿区滑坡时空差异所导致的易发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矿区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包括坡体结构、工程岩组和水文地质条件;矿区滑坡易发性较2010年前有所降低,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面积共减少1.294 km2,但北帮中区等地段仍呈高易发态势;滑坡易发区的空间位置与2010年前后对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矿坑西北帮滑坡易发性大幅降低,东部环矿区境界50~500 m处滑坡易发性轻微降低,北帮中段与南帮中、西段顶部滑坡易发性增加,其中北帮中段为目前最易发的区段。研究结果可为矿区闭坑停采后边坡整治及后续规划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属矿开采诱发覆岩变形是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在工程活动的扰动下,采空区围岩的原始应力状态将被打破,引起覆岩的应力重分布,从而达到新的应力平衡状态。当覆岩中存在一些软弱结构面时,这些软弱结构面将不断地发展、演化,并可能出现贯通,其对覆岩的变形和破坏具有明显的影响。针对节理条件这一变量,采用Udec二维离散元模型,分析了双岩桥模型和四岩桥模型中各岩桥破裂特征及机制,并对比了两组模型中顶板应力释放规律及特点。采用3组对比模型实验,分析了0°/90°,45°/45°,20°/70°节理条件下岩移特点及变形机制。基于数值模型,对镜儿泉矿区实际节理条件下的地表变形特征和沉陷范围进行了研究,模型结果与地表变形GPS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由地下采空造成地面突然塌陷而构成对管道工程的危害是最严重的管道地质灾害之一。通过对地下采空产生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对管道的影响和损害的讨论,分析了采空塌陷对管道的危害特征。在分析矿区地表移动与覆岩的破坏规律和采场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空塌陷区管道成灾机理及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采空区输气管道安全保护措施,对采空塌陷区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于煤矿开采基础之上的矿山开采沉陷理论和预测方法并不适用于象金川这样厚大、陡倾的金属矿床开采的岩移问题,因此,本文探讨利用神经网络来对地表岩移进行预测。根据Elman神经网络能够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特点和具有反映系统动态特性的能力,提出了利用Elman神经网络建立地表岩移时序预报模型的方法。利用金川二矿区GPS监测所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与GPS实测值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显示了良好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时间步长较短情况下,应用于实际预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金属矿山岩移预测方法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井矿区岩矿石标本进行磁参数测试、岩矿鉴定和主要成矿元素的化学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大井矿区岩矿石磁性的分布规律及产生磁性的主要矿物,并指出了该区进行高精度磁测的可行性,对引起磁异常零乱特征作了剖析,最后以南矿区实例说明磁测工作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找矿预测区。找矿靶区为六九班岩系列铜多金属成矿区;找矿远景区为神山铜多金属成矿区。  相似文献   

10.
矿井粘土岩特性及其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龙口矿区2号煤层顶底板粘土岩的物质组成、微结构和物化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粘土岩的膨胀特性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指出了本研究在巷道工程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movement of hard and thick key stratum during underground coal extraction via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differs from that of other types of overlying strata. Therefore, numerous problems such as roadway instability, rock burst and strong mining-induced mine seismicity will be encountered as a result of the fracture of a hard and thick key stratum. The key to controlling the behavior of strata is to understand the movement and fracture pattern of the hard and thick key stratum. Taking the 103up02 working face of Baodian coal mine as a case study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in situ measured microseismic data, the rule of fracture of overlying hard and thick sandstone caused by working face mining is studied, and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pressure impact induced by hard and thick strata fracture is explained. Finally, the dynamic pressure control technology is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al mining under hard and thick strata, mastering the fracture rules of hard and thick strata and predicting dynamic disasters.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固阳盆地下第三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建中  潘勇胜 《地球科学》2000,25(3):242-246
在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中, 内蒙古固阳盆地缺少下第三系.本次研究在前人划分的早白垩世李三沟组中, 识别出一套杂色碎屑岩系, 重点对这套地层特征、沉积层序、古生物组合、成岩性及构造样式等特征展开了研究, 发现该套地层不整合于早白垩世地层之上, 具有胶结松散、成岩性差、构造样式简单(以断块运动为主)、孢粉组合以被子植物花粉和草本植物花粉为主等特征.在生物组合、成岩性及构造样式等方面与早白垩世李三沟组明显不同.根据生物组合特征, 其形成时代应为老第三纪的渐新世.   相似文献   

13.
采空沉陷的预测是矿山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依据,该文论述了影响煤矿采空沉陷预测的各种因素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易操作、直观、可动态管理的计算方法,以及矿山在开始采矿之前必须开展地表岩移监测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虑岩体碎胀效应的采场覆岩冒落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连崇  唐春安  梁正召 《岩土力学》2010,31(11):3537-3541
应用改进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发生离层、弯曲、端部和中部开裂直至冒落的全过程,再现了采动影响下冒落带、裂隙带、下沉带3带的形成过程以及裂隙拱的形成发展、整体覆岩的周期性运动模式。数值计算中,引入了冒落岩体的碎胀效应,使得计算结果更合理地反映了现场实际,主要表现在:冒落岩体的碎胀效应及拉伸、剪切破坏联合控制了覆岩的运动模式,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上覆岩层可呈现出周期性的运动特征;裂隙拱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工作面垂直方向上不再扩展,只在工作面推进方向向前扩展,此时裂隙拱拱顶为一近似水平线,冒落带、裂隙带和下沉带3带分明;覆岩运动引起的地表下沉范围和下沉量亦都更符合现场实际。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白垩系储层的形成环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 ,在中国新疆库车前陆盆地中发现了克拉 2等大型、特大型气田 ,并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白垩系巴什基奇克、巴西盖组地层是克拉 2等气田的主力储层 ,研究其成因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测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对库车盆地的构造背景、沉积物质来源、岩石结构特征、古生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沉积体系等多侧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该区在下白垩系储层沉积时处于干旱氧化的古气候环境 ,储层岩石具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特征 ,储层自下而上具典型的沉积构造和完整的沉积序列 ,应属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特别是粒度资料分析表明该区的储层多呈一个过渡性的特征 ,它既不同于典型的浊流 ,又不同于典型的曲流河特征 ,形成了该区以辫状河为主的显著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渭河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渭河盆地是位于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断陷盆地。渭河盆地的形成时间以及基底构成目前仍存在着争议。近几年来,对于渭河盆地天然气类型、形成机制、成藏条件、资源潜力以及盆地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解决以上争议提供了进一步的资料。根据盆地的钻探资料和物化探新成果,发现渭河盆地是由固市凹陷、西安凹陷、泾河鼻隆、宝鸡凸起、骊山凸起、咸阳斜坡带和富平-蒲城斜坡带组成,并具有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复式盖层和两盆一鼻两凸两斜坡镶嵌复合结构特征;渭河盆地新生代之下的中生代-古生代盖层为:西部宝鸡凸起为古生界地层,中部西安凹陷和咸阳斜坡带为中生代地层,东北部富平-蒲城斜坡带基底为奥陶系地层,东南部固市凹陷基底为晚古生代地层;渭河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具有相同的基底和相似的盖层;太要断裂(约1800 Ma)形成,为渭河盆地形成奠定了构造基础,奥陶世马家沟末加里东运动及渭北隆起南缘同生逆冲断裂形成,标志着渭河盆地独立演化的开始,主沉降期为中生代-新生代;结合已有研究,给出了渭河盆地的基底模型和渭河盆地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缺水的地质环境及找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认为降水量、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和地下水循环是造成黄土高原产重缺水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地下水富集的决定性因素。指出黄土高原基岩风化带潜水的相对富水岩组和富水地段,提出研究含水层的岩性和构造,寻找基岩风化带潜水是解决黄土高原局部地段缺水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物源及古水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通过岩石岩屑组分分析、重矿物组分分析、倾角测井、地层厚度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进行物源及古水流方向分析。岩屑组分分析指示着大致的物源前进方向,重矿物分析明确了物源泄入的主要通道,倾角测井在单井点处对古流向有相当高的表现精度,但这三种方法均存在数据平面覆盖率较低和分布密度差异大的缺陷,而运用地震层位解释所得的地层等厚度图则可以在较大尺度上的二维平面内推测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进而可以推测古流向,但它仅是一种间接预测方法,存在局部古流向预测精度较低的不足。文中综合各种方法,将直接预测方法的高精度和间接方法的高覆盖能力结合起来,对古流向作出较高精度的预测。在古流向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冲积扇-辫状河-河泛平原沉积体系的沉积相模式。该模式认为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差的冲积扇,其古流向应该沿短轴陡坡降方向,即大致为SEE方向,而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较强的辫状河来说,其古流向应该沿长轴缓坡降方向,即为SE甚至SSE方向。该模式的提出对于提高地震相-沉积相的转相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金泉  代进  王普  张林良 《岩土力学》2014,35(Z1):264-270
硬厚覆岩的破断与结构将发生显著的变化。针对汝箕沟煤矿二2煤层上覆厚层石英砂岩条件,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硬厚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破断运动、矿压显现特征及断顶控制技术,为硬厚覆岩工作面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硬厚石英砂岩的微观结构致密完整,呈现大面积悬空、大步距破断运动,引起强烈的支架动载,甚至导致工作面风流逆转、沟通上部采空区隐形火区;硬厚岩层破断运移后产生明显的离层空间,并在开切眼上部和工作面上部及采空区中部形成覆岩主裂隙带,且发育高度大于经验计算数值,甚至与上方采空区沟通诱发灾害;实施开切眼深孔断顶爆破及降低工作面采高,有效缩短了硬厚岩层的初次破断步距,降低了支架动载及主裂隙带高度。  相似文献   

20.
蒋金泉  张培鹏  秦广鹏  许斌 《岩土力学》2015,36(12):3567-3575
基于板壳理论建立了两邻边固支、两邻边简支条件下高位主关键层的力学模型,利用瑞利-里兹法,推导出高位主关键层弯曲挠度函数的近似解析式和应力分布表达式,求解出高位主关键层破断跨度的计算式,并分析了该条件下的破断规律。根据现场微震监测,研究了高位主关键层破断运移与微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边界条件下主关键层破断前的最大挠度点靠近两简支边侧;主关键层破断失稳过程中,当破断前悬跨系数大于1时,主关键层沿倾向固支边上表面首先发生破断,当悬跨系数小于1时,主关键层沿走向固支边上表面首先发生破断,且主关键层破断跨度a与倾向悬露长度b的关系曲线呈W型。高位主关键层破断运移时诱发大能量微震事件,其破断步距和形式的分析结果与强微震活动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