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中国陆相上新统麻则沟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代地层单位麻则沟阶是中国上新统的两个阶之一,代表陆相上上新统,1999年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命名,对应于麻则沟期。"麻则沟"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麻则沟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赵庄—大马岚。麻则沟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的皮亚琴察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2An.3n的底,即高斯正极性带的底,绝对年龄为3.6 Ma,这条界线在榆社赵庄剖面位于第6层麻则沟组下部的紫红色黏土层的中部,以张洼沟姬鼠(Apodemus zhangwagouensis)的首现为标志。麻则沟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Villa-nyian早期或Villafranchian早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3,可与欧洲的MN16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麻则沟动物群就相当于NMU13。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灵台的任家沟动物群和雷家河V带动物群、河北阳原泥河湾的稻地动物群、陕西渭南的游河动物群、山西静乐的贺丰动物群、四川德格的汪布顶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3。河北泥河湾的花豹沟剖面是麻则沟阶的辅助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陆相上新统高庄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将中国新近纪上新世分为早、晚两期,分别命名为高庄期和麻则沟期,年代地层单位高庄阶即对应于高庄期。"高庄"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高庄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桃阳—高庄—赵庄。高庄阶对应于"国际地层表"中海相的Zanclean阶,其共同的底界定义为古地磁Chron C3r的顶部,年龄为距今5.3Ma,这条界线在榆社桃阳剖面位于高庄组下部第5层的块状砂岩底部。高庄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Ruscinian期相当,包含1个哺乳动物群单位,即NMU12,可与欧洲的MN14—15对比。在榆社盆地发现的高庄动物群相当于NMU12。在中国的上新世哺乳动物群中,甘肃临夏盆地的十里墩动物群、甘肃灵台的雷家河Ⅲ带动物群、内蒙古化德的哈尔鄂博和比例克动物群也相当于NMU12。甘肃广河的十里墩剖面是高庄阶的潜在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3.
磁性地层学测量与对比研究表明:(1)静乐贺丰地点的静乐红土即为红色土A层,记录了Gauus正极性带,年龄为2.50~3.00Ma,时代为晚上新世。榆林剖面红土记录了Gauus正极性带与Gilbert负极性带,年龄为2.50~5.00Ma,时代为上新世。(2)静乐剖面红色土B层相当于黄土—古土壤序列WS—1,WS—2,WS—3或S15—S32地层段,记录了Olduvai与Reunion正极性带,年龄约1.20~2.30Ma,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3)榆林河沿岸红色土C带,主体为离石黄土,大致为S1—L15地层段,部分地段出露午城黄土。  相似文献   

4.
山西榆社地区新近纪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山西榆社地区新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的新近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并结合古地磁年龄、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新近纪地层顺序为:新近系上新统上部麻则沟组(Naa m)、新近系上新统下部高庄组(N12 g)和中新统马会组(N1m).根据实测剖面,可将这3个组的河湖相地层划分为37层,总厚度达446.5 m.ESR测年结果表明,麻则沟组的形成时间为2.50~3.04 Ma,属新近纪上新世晚期;高庄组形成时间为3.25~5.25 Ma,属新近纪上新世早期;马会组形成时间为5.30~13.10 Ma,属新近纪中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5.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家欣  崔海亭 《地质科学》1989,6(4):369-375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地层十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上新世早—中期的代表性植物有:Magnolia Liquidambar, PlatycaryaTsuga等,说明当时的榆社地区为北亚热带森林景观,但已有向干冷方向发展的趋势。上新世晚期,榆社地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同现在华北南部的植被相似。河湖的广泛分布和植被的特征表明,上新世的榆社地区属于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季节性的干湿变化和冷暖变化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山西榆社盆地新近系高庄组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磁化率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合前人的ESR测年资料,分析了上新世早期高庄组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认为榆社盆地上新世早期(5.25~3.16 Ma)以温暖湿润条件下的湖泊环境为主,存在多次强弱不等的干旱气候波动,且榆社古湖水体经历了3次稳定增加—波动性增加的周期性变化。5.25~4.50 Ma盆地演化进入初次裂陷活动期,水体经历稳定加深阶段—波动加深阶段,形成桃阳段地层;4.44~3.89 Ma盆地演化进入裂陷稳定期,对应南庄沟段的沉积,水体经历稳定阶段—波动加深阶段;3.81~3.16 Ma盆地演化进入二次裂陷活动期,对应醋柳沟段的沉积,水体经历稳定加深阶段—波动平衡阶段,其中3.50~3.33 Ma出现极端干旱的气候事件,而后向温暖湿润环境转化。  相似文献   

7.
燕山期造山事件广泛影响东亚地区的构造演化,其启动时间与构造变形样式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吕梁山地区,处在华北平原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是吕梁山-太行山内部NE-SW走向的向斜盆地,为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本文通过构造变形分析、平衡剖面恢复与生长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厘定了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原型盆地性质与生长地层开始形成的时间,探讨了燕山期构造变形的盆山耦合效应。其中,盆地北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对冲构造;盆地中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背冲构造,中段东侧发育断展褶皱;盆地南段西侧发育断展褶皱与叠瓦状逆冲构造。中侏罗统云岗组(J_2y)与上侏罗统天池河组(J_3t)为生长地层,记录了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的生长与变形过程,反映了该地区燕山期造山事件的作用过程。前生长地层构造变形反映的侏罗纪宁武-静乐盆地地壳缩短率在盆地中段为26.2%,南段为58.6%。碎屑锆石定年研究限定了该地区燕山造山作用的启动时间为~168 Ma。由此认为,华北克拉通中北部是中生代燕山期造山作用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燕山期造山事件是纵贯华北吕梁山-太行山造山带崛起的主因。  相似文献   

8.
山西静乐县“静乐期”地层及大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峰 《第四纪研究》1994,14(4):339-353,385
最近在山西静乐县贺丰村的静乐组地层中的发掘,丰富了贺丰动物群的种属。新发现的大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两种食肉类:Nyctereutessinensis和Metailuruscf.major。新的发掘也为以往发现过的种属增加了更多有价值的材料。根据动物群分析和古地磁资料,笔者认为,贺丰动物群的时代为晚上新世早期,年代为3.0MaB.P.前后。静乐组的时代应与榆社麻则沟组时代相当。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粤西北连州地区在早石炭世发育了大套的碳酸盐岩,代表性地层连县组是研究该时期碳酸盐岩沉积的理想地层。原连县组的半岭村选层型剖面底界不清,露头破坏严重,已失去层型剖面的功能价值,亟须在连县组中寻找新的层型剖面,为该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大比例尺剖面测制、岩石鉴定和古生物地层等手段,系统研究了连州市九陂镇龙潭石街头地层剖面的岩性组合、生物化石和沉积环境,获得了其层序地层学特征,并厘定其底界时代。【研究结果】依据有孔虫的演化序列,以有孔虫化石Quasiendothyra kobeitusana,Q.konensis的消失和Bisphaera irregularis birina的首次出现,揭露了粤西北连州地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界线从长垑组顶部层位粒屑灰岩中间通过,结合地层的叠复关系,连县组的发育时代可下延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结论】该剖面是目前区内已知早石炭世早期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最大的剖面,地层序列发育完整,顶、底界面清楚,是连县组中已发现的最为理想的辅助层型剖面。这为建立连县组的次层型(参考剖面)奠定了基础。上述成果,对于粤西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陆相沉积5.30Ma磁性地层序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岳乐平  张云翔 《地质论评》1999,45(4):444-448
本文通过中国北方新第三纪晚期典型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5.30Ma以来中国北方陆相沉积积磁性地层序列。中国黄土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年龄约2.50Ma。静乐红土(包括静乐剖面,榆林剖面,蓝田剖面)对应于Gauss正极性带与Gilbert负极性带,年龄约2.50 ̄5.30Ma。三门组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带下段,年龄约1.20 ̄2.50Ma。游河组记录了Ga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部新第三纪红层划分的岩石学标志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布于我国北方的新第三纪红层多由中新统保德组和上新统静乐组组成,这两个组岩性相似,一般情况下难以区分。地层结构详细研究显示,两组中钙质结核赋存方式相差很大,前者呈层状产出,后者为星散状,地层形成时古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大气状况具有区域性特点,因而这一地层划分标志具有特定的地质意义及在大面积内具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国北方5.30Ma以来含丰富哺乳动物化石的典型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建立5.30Ma以来中国北方陆相哺乳动物群与磁性地层序列对比。中国黄土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黄土年龄约2.50MaB.P.,其中发现有午城动物群、公王岭动物群、阳郭动物群、陈家窝动物群与靖远动物群。三门组记录了Matuyama负极性带下段,年龄约1.20—2.50Ma,其中发现有三门动物群。静乐剖面的静乐红土对应于Gauss正极性带上段,年龄约2.50—3.00Ma,其中发现有静乐贺丰动物群。游河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2.50—3.40Ma,其中发现游河动物群。泥河湾沉积对应于Brunhes正极性带、Matuyama负极性带、Gauss正极性带,年龄约0.13—3.40Ma。其中小长梁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上段(含Jaramilo亚带),年龄约0.13—1.00Ma(其中含化石及石器地层年龄约0.90—1.00Ma)。榆社盆地麻则沟组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2.50—3.40Ma),高庄组记录了Gilbert负极性带(3.40—5.30Ma)。  相似文献   

13.
陕西蓝田地区新第三纪地层划分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田地区灞河组和蓝田组的时代归属是我国三趾马动物群分期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与府谷老高川三趾马动物群的对比及古地磁测定,该区新第三纪地层可分为上新统静乐组(原蓝田组上部)、蓝田组(原蓝田组下部)和灞河组.蓝田组的地质时代可归保德期庙梁亚期,地质年龄约为距今5.3—5.0Ma期间.灞河组的地质时代可与喇嘛沟动物群的对比,为保德早期或稍早.  相似文献   

14.
吕梁山地区新近纪晚期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吕梁山西部保德和柳林两个典型剖面的研究,认为山西柳林卫家洼保德组剖面结构与保德剖面相同,完全可以对比。保德组下部的砂砾石确为水成堆积无疑,但是上部的棕红色黏土与棕黄色的钙质结核层越来越被广大学者认为是风尘堆积,中部则为下部水成堆积物与上部红黏土与钙质结核的过渡地段。《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规定:组的含义在于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除去变质程度不说,保德组下部水成堆积物和上部风尘堆积根本不是同一相环境所能包含的岩石组合,因此不能用一个组来定义,应予解体。保德组下部的水成堆积物划为芦子沟组,相当于初始定义的"芦子沟系"或"芦子沟砾岩";保德组上部风尘堆积仍称之为保德组,相当于初始定义的保德红土;在这种划分下芦子沟组为不整合于前新生代基岩之上,整合伏于红黏土之下的山前冲积扇相堆积。保德组为整合于芦子沟组之上静乐组之下的所有风尘堆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西保德-静乐地区新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的新近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获得了新的ESR和古地磁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新近系地层的顺序为: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新近系中新统上部保德组(N1^26)和中新统下部芦子沟组(N1^1l)。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保德-静乐地区新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的新近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获得了新的ESR和古地磁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新近系地层的顺序为: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新近系中新统上部保德组(N1^26)和中新统下部芦子沟组(N1^1l)。  相似文献   

17.
裂变径迹研究显示中新世早期(23±3Ma)现今吕梁山及周缘地区发生了一次整体性快速隆升。中新世晚期(约8Ma前),吕梁山前、鄂尔多斯盆地及东部宁武—沁水盆地结束了长期剥蚀历史,开始广泛接受新生代沉积。沉积物的垂向叠置关系及横向展布特征显示:8.35~6.7Ma为吕梁山快速差异隆升期,在山前(东西两侧)堆积了冲积扇相芦子沟组砾岩层,暗示了吕梁山已经地貌上成山;与此同时地势相对平坦且摆脱地表水流影响的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堆积了风尘堆积—红黏土(保德组)。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早期(6.7~1.8Ma),吕梁山西部山前及鄂尔多斯地区整体缓慢隆升,堆积了新近纪保德组上部、静乐组红黏土及早更新世午城组黄土—古土壤序列。受西部六盘山快速抬升作用影响,鄂尔多斯西部抬升速率略高于东部,于早更新世中期(1.8~1.4Ma)形成现今西高东低的地势格局和南北向晋陕谷地,进而黄河及其支流顺流而下。中更新世以来,鄂尔多斯地区沉积与抬升并重,最终形成现今黄土高原。吕梁山以东的沁水盆地中新世演化史与西部相似,上新世起盆地开始断陷,汾河地堑开始形成。断陷一直持续到早更新世,自下而上依次沉积了下土河组、小白组、大沟组、木瓜组湖相地层,盆地边缘则持续抬升堆积了静乐组和午城组风成堆积。中更新世以来,断陷结束,盆地整体抬升。  相似文献   

18.
山西静乐舍科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通过对区内地质成果分析,本区太原组沉积环境由河控三角洲到潟湖、潮坪交替出现,期间发育两次碳酸盐台地,岩性主要以灰岩、泥岩、中粗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9煤层;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泛滥盆地相和泥炭沼泽相,以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4-1、4煤层;4-1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4和9号煤层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本区主要煤类均为焦煤,资源量丰富,煤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