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山西榆次地裂缝灾害评价的GIS与ANN耦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代地裂缝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的一种主要地质灾害。本文详尽分析了山西榆次地裂缝灾害的各个致灾因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地学信息的各个子专题层图;然后采用以工程技术手段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特征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构建出地裂缝灾情非线性评价模型,榆次地裂缝灾害进行了非线性评价,为榆次城建、环保和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强  陈佩佩 《地质学报》2005,79(6):774-783
地质灾害定量评价是实施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依据。本文在采用室内相似材料物理仿真模拟试验和非线性分形几何特征分析基础上,论述了榆次地裂缝的形成机理和基本发育特征与规律。并且,应用现代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ANN)耦合评价理论和方法,定量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自然属性,对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分区(第一图);然后,根据承灾体分布特征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城市建设发展状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层次分析法(AHP)耦合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社会属性,对承灾体易损性进行评价分区(第二图);综合地质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原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与易损性分区图实施复合叠加,确定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分区图(第三图)。文章最后总结提出了地质灾害定量评价的“三图法”基本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7年美国首先发现地裂缝以来,各国学者对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美国学者首先从地震研究入手,认为地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因素影响。后逐渐加强研究地下水超采对地裂缝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与地下水开采复合成因观点。我国学者重点对汾渭地堑地裂缝成因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种成因机理模型,并用GIS技术建立简单的预测预报系统。文章在详细介绍国内、外对地裂缝成因机理和水文特性的研究以及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地裂缝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动力学研究。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地裂缝的形成与发展,以非线性理论(如分形)对地裂缝系统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减少地裂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它加以利用,是今后地裂缝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准确圈定煤矿工作面底板突水预警重点监测区域,实现监测位置和潜在突水点位置在空间上的匹配,是突水灾害预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研究煤矿工作面底板突水灾害预警重点监测区域评价技术,采用水文地质分析、GIS空间分析及ANN预测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底板突水灾害预警重点监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将不连续指标转化为连续指标的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研发了重点监测区域评价GIS系统,实现了煤矿底板突水灾害预警重点监测区域GIS与ANN耦合评价技术,最后以赵庄煤矿5303回采工作面底板突水监测预警为例,利用研发的系统圈定了该工作面重点监测区域。研究表明,确定预警重点监测区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含水层水压、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防(隔)水煤岩柱厚度、老空区危险性指数、断层危险性指数、陷落柱危险性指数和封闭不良钻孔危险性指数,利用分段函数可以有效将不连续指标转化为连续指标,研发的评价系统可以实现煤矿突水灾害预警监测位置自动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揭露及水害预警系统监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研究设计了基于GIS的人工神经网络成矿预测系统,实现了从地质变量优选到人工神经网络成矿预测结果图形显示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在塔里木盆地北缘铀成矿预测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近年来地裂缝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作者在深入研究其灾害成因机理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 ,提取了基岩面起伏、浅部含水砂层差异、隐伏灰岩、浅部土层结构条件、累计地面沉降量、地面沉降速率和主采层水位共 7个主要影响因素 ,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值 ,建立了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模型。以GIS软件Arcinfo为主要工具 ,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将各影响因素专题图层按照权重进行多重叠加操作 ,进行了不同时期地裂缝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和发展趋势的预测。目前研究区地裂缝灾害危险性仍在增加 ,常州马杭镇与湖塘镇中间、武进横林镇铁路以北和无锡堰桥镇西北地区危险指数最大 ,是今后几年苏锡常地区防治地裂缝灾害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随着GIS技术的引入,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得以大大提高。依据工程地质类比原则,在灾害学理论指导下,结合专家打分、层次分析、人工神经网络、信息量、Logistic回归、统计量等模型方法,以MAPGIS软件为平台,利用C++语言开发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评价分析系统;并重点探讨了GIS支持下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过程中的因子分析、模型选取、模型复合、单元划分、系统集成、结果评价等关键问题,建立了一整套基于GIS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价方法体系。应用该系统对长江三峡库区和辽宁省鞍山市分别开展了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人工神经网络矿产预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提出基于GIS的人工神经网络矿产预测系统设计方案,实现了从地质变量优选到人工神经网络成矿预测结果图形显示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并对其中的主要模块:地质变量优选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和神经网络成矿预测模块进行了介绍,简要说明了各模块功能实现中所应用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9.
浙江庆元地区滑坡灾害的多要素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结合进行油坡灾害评价与预测是当前滑坡研究的热点,在对浙江省庆元县进行遥感滑坡研究中,通过对滑坡各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结合TM图像,利用GIS技术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影响因素集及其间的朴素关系。从而建立庆元县油坡灾害多要素综合评价的初步模型。结果有81.25%滑坡点落在危险区域。令人比较满意,因此,可以利用此模型进行庆元县滑坡灾害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山西省临汾市地层条件的基础上,详尽地研究了地层条件与地裂缝灾害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AHP自动确定权重系数技术,确定出地层对地裂缝灾害的影响为20.1%,结果表明地层条件对地裂缝灾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Earth fracturing or fissuring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and a major geohazard in many countries.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earth to fracture were analyzed in Yuci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of China using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 nonlinear simulation and assessment model of earth fracturing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echnology to simulat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neural network (NN) of the human brain with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developed nonlinear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system was used to assess and forecast the earth fracture hazard in Yuci C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useful and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scientific policy-making in the areas of city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在地质灾害调查和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利用GIS技术对重灾区14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进行快速定量的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强烈的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崩塌,其次为地裂缝、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局部有沙土液化,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及山区。总结了14个县市重灾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共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若干个亚区。对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区带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高危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Risk assessment of earth fracture hazards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regulatory, managerial, and decision-making purpose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 three-map method that includes intrinsic vulnerability, specific vulnerability, and hazard maps i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earth fracture hazards in Yuci City, Shanxi, China. The intrinsic (natural) vulnerability map is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various natural factors by coupling the technologies of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he specific vulnerability map is generated by coupling the technologies of a GIS and a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According to the overlapping principles of multiple geo-information systems, the hazard map is therefore defined by overlapping the intrinsic and specific vulnerability maps using a spatial-operation function in the GIS. Unlike the intrinsic vulnerability map, the hazard map takes into account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area to be assessed. The proposed three-map approach is not only scientifically valuable, but provides a more realistic assessment of earth fracture hazards as well.  相似文献   

14.
新建铁路墨镫至左权线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使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较为困难.为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本文应用了模糊数学和信息量两种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空间信息技术即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以及数字地球在内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随着计算机和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防震减灾领域。本文通过实际震例分别对目前基于GIS、RS技术的地震灾害监测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其优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数字地球平台可视化展示了综合多源数据空间信息技术方法进行的震害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城市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 GIS为支撑工具 ,对城市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城市建设用地类型的初步划分及城市建设用地与地质环境的协调性评价模型作了分析 ,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剖析 ,结果表明 GIS是城市地质环境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灾害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了对其规律的研究应有别于传统的工程地质学研究 ,从社会属性方面来分析地质灾害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是控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条件 ,对这两者的分析评价称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GIS技术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代表着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研究 ,作者开发出了基于商业GIS软件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 (RiskAnly)。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并利用此系统对我国全国范围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和最终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