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PL9-1油田是近年来渤海海域发现的储量规模最大的整装油气田。该油田位于庙西北凸起之上,油气运移活跃。但沿边界断层构造较高部位发育大范围的气云区,难以准确落实构造形态,严重制约了油藏整体评价。针对该亿吨级油田勘探评价中面临的气云区构造校正问题,以地质规律为指导,深入分析了相干属性应用于气云区构造校正的可行性,建立了气云区构造校正的研究思路,精细提取并分析了目的层之上相干属性异常与已钻井深度预测误差的相关性,建立了相干属性与井点深度误差之间的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相干属性对气云区构造形态进行定量校正的方法。根据以上研究成果部署钻探的评价井成功地验证了上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白云岩储层普遍发育,勘探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导致储层预测极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开展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研究白云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而指导储层预测是十分必要的。某地区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地震响应不清,为了厘清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已知钻井情况,建立了不同的地质正演模型来研究储层的地震响应。通过分析正演模拟结果得到:在下伏为高速地层时,储层的地震响应为弱波峰反射;在下伏为低速地层时,储层的响应特征受下伏地层影响,表现为波谷反射,但是在消除下伏地层影响后储层响应仍表现为弱波峰反射特征。同时,结合地震多属性和高精度地震反演,综合预测白云岩储层的发育情况。地震正演模拟方法为研究白云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白云岩储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3.
渤中A油田浅层发育大量"亮点"型浅层气,此类气层的识别受调谐厚度的水层影响严重。针对该问题,笔者充分考虑气层、水层产生强振幅的主控因素的差异性,利用正演模拟,分析并总结了不同厚度的气层与调谐厚度的水层在不同分频体上的振幅能量响应规律,提出了利用分频振幅检测浅层"亮点"型气层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渤中A油田的浅层气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指导了评价井位的部署,对渤海油田类似的气层预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蓬莱9-1油田的潜山为中生界花岗岩,经钻井揭示该油田潜山具有埋深浅、风化作用强、裂缝储层横向变化快的特点。通过精细岩石物理研究,密度在该油田潜山段能够较好地识别裂缝储层,但是由于潜山段井间密度基线差异较大,对利用密度进行井间裂缝储层预测提出了挑战。笔者采用基线差密度校正法对井间密度基线进行了一致性处理,并通过构建正演模型分析了密度变化对AVO响应特征的影响,最终利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得到基线差校正后的密度体,解决了密度基线的差异性对裂缝储层预测的影响;还结合裂缝储层的基线差校正后的密度与总孔隙度之间良好的规律关系,利用基线差校正后的密度体在较好地描述潜山段裂缝储层展布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了井间裂缝储层的孔隙度发育程度,并得到了验证井的验证。该技术在蓬莱9-1油田潜山裂缝储层预测的成功应用,为今后类似潜山裂缝储层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覃素华 《地质与勘探》2021,57(1):156-165
Q区块目的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常规方法预测的储层精度不能满足油田时下的需求。通过调研,认为薄互层具有各向异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的出现,为各向异性解释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理论分析,采用分方位马尔科夫链地质统计反演预测储层展布规律。该方法将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与贝叶斯遗传概率相结合,利用地震波组特征进行约束,同时,方位信息的加入为储层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选项。突破了以往只在碳酸盐岩及基岩各向异性反演的认知限制,使碎屑岩薄储层中的各向异性得以体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证实了优势方位的储层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方位。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北部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由于储层的物性较差,孔隙度分布的范围变化较大,其在测井响应特征上的反映并不灵敏,会导致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精度变低。对岩心分析孔隙度进行岩心归位处理后,将声波时差和自然电位曲线按照泥岩段重合的原则进行重叠,两条曲线之间的幅度差反映储层的物性特征,并利用对孔隙度敏感的声波时差测井资料与层点分析孔隙度建立合理有效的孔隙度参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声波时差测井参数与层点分析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好,且利用该方法预测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符合程度较高。根据该孔隙度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定量预测陕北斜坡东北部砂岩储层孔隙度,可以为预测优质储层和有利含油区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Q区块目的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常规方法预测的储层精度不能满足油田时下的需求。通过调研,认为薄互层具有各向异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的出现,为各向异性解释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理论分析,采用分方位马尔科夫链地质统计反演预测储层展布规律。该方法将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与贝叶斯遗传概率相结合,利用地震波组特征进行约束,同时,方位信息的加入为储层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选项。突破了以往只在碳酸盐岩及基岩各向异性反演的认知限制,使碎屑岩薄储层中的各向异性得以体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证实了优势方位的储层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方位。  相似文献   

8.
在地表浅层瞬变电磁勘探中,覆盖层是影响瞬变电磁探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验证覆盖层影响下圆锥型场源装置的探测效果,在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理论基础上,引入地层信息约束的Occam反演方法,研究了覆盖层不同参数影响下下伏地层的电磁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层电磁响应强度与覆盖层和目标层电阻率比值有关;当覆盖层电阻率逐渐增大时,目标层反演电阻率与实际电阻率拟合度呈现先提升后降低的趋势,临界点出现在覆盖层与下伏高阻层电阻率相等时;当覆盖层厚度增大时,下伏地层的电磁响应相应减弱,异常区电磁响应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反演后电阻率峰值深度加深。通过加入地层信息约束,下伏地层电阻率与实际电阻率拟合度及层界面分辨率均得到有效提升。研究成果为圆锥型场源野外数据处理与解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储层预测研究中,当储层与泥岩波阻抗差异不明显时,常规地震反演方法不能有效预测储层,无法满足精细储层预测的要求。针对南海M油田储层预测实例,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储层识别能力,优选了对岩性识别能力较好的密度曲线,以岩石物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密度曲线重构成声波曲线,提高了声波曲线的岩性敏感度。反演结果表明,重构声波反演方法在岩性识别能力、储层预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能够满足油田精细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顶空气分析技术在井中化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向华 《安徽地质》2002,12(2):140-144,150
简述了顶部空间气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顶空气气所分析主要是弱吸附轻烃,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直接反映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运用于井中化探,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利用顶空气分析的轻烃的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准确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位置与性质.  相似文献   

11.
复杂的浅层气云使地下波场严重扭曲,地震剖面呈现模糊带,影响工区的构造认识和储层描述。品质因子Q是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属性,Q深度偏移是考虑了地层吸收衰减的偏移成像技术,是提高气云区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浅层气云和深层底辟构造复杂发育时,常规Q场建模的精度往往不能满足Q偏移精细建模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难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波形反演(full wave inversion, FWI)约束Q场建模技术思路:基于常规网格层析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利用FWI技术精细刻画速度异常进而约束Q模型的建立。这一“常规层析-FWI-Q反演”迭代的技术思路在白云凹陷Q深度偏移成像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气云模糊区的成像质量,而且避免了油气勘探认识的多解性,证明了FWI约束Q场建模和Q深度偏移技术方法对改善复杂气云发育区的成像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自然或人文扰动,近地表第四系覆盖层在横、纵向上存在局部低速带,地震映像剖面上有效初至波旅行时增加,当利用钻孔取芯所获得的波速v解释时,会使异常深度增加,从而使剖面失去了利用v提取异常相对深度的背景,容易在资料解释过程中产生误判。文中首先利用射线追踪法模拟出不同偏移距、不同目的层深度、不同地表低速带的地震映像剖面时间场,然后利用直达波初至进行静校正,结果表明:偏移距越大,静校正后目的反射层同相轴的拉伸畸变越严重;在偏移距不变的情况下,目的层深度对静校正时间量几乎无影响;当偏移距与目的层深度不变时,低速体与下覆介质速度差异越大,过剩的静校正量越大。利用互相关法对地震映像剖面进行静校正,校正后的剖面异常与钻探结果相吻合,二者相互印证,证实了利用直达波旅行时差静态校正地震映像剖面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勘探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为了寻找渭北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的高脆性段进行储层的压裂改造,针对现有横波测井资料匮乏以及当前脆性预测方法在渭北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是否适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模型的横波预测方法,预测值与实测值高度吻合,进而通过弹性参数法计算出研究区每口井的脆性指数。为了校正该方法预测脆性指数的准确性,通过对研究区较少井的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研究,明确了石英和碳酸盐类矿物为研究区延长组的主要脆性矿物,利用"(石英+碳酸盐)含量/矿物总量"计算岩石脆性指数去校正弹性参数法预测的脆性指数,这种矿物组分法和弹性参数法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存的方法,不但提高了预测精度,而且弥补了阵列声波测井和全岩分析资料不足的问题。利用该方法对渭北油田WB2井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测井脆性评价,为WB52和WB49井高脆性有利压裂目的层段识别及增产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所提出的方法和流程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效厚度是储层测井解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效厚度下限的确定对划分有效储层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包括电性下限和储层的物性下限.以安塞油田某区长6油层组为例,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地质录井、化验分析及邻井的试油试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长6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油层.岩性、物性的差异控制着储层油藏的富集程度,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标准:孔隙度为7%,渗透率为0.1mD;电性下限的标准:电阻率为14Ω·m,声波时差为219μs/m.利用有效厚度的物性、电性下限和夹层的扣除标准,划分单井的有效厚度,提高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和有利区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渤海中深层薄互层储层普遍存在的埋藏深、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厚度薄,薄互层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以及开发程度的加深对地震分辨率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在分析储层组合和地震沉积学基础上,提出地震相控非线性反演方法,以期提高储层预测精度。该方法通过非线性最优化理论综合约束反演与模型反演的优点,根据实际地震资料建立反演目标层段的宏观相控模型,在测井资料约束下采用非线性随机算法逐道、逐次进行外推反演,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K油田应用表明,该技术提高了薄互层储层预测精度,为类似油田的储层预测、注采连通、井网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发中后期油田对储层参数精细二次解释要求高,直接影响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策略的制定。以L油田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录井、岩心、取芯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测井二次解释新模型,消除了测井系列多、标准多和解释时间跨度长等带来的误差,储层参数解释精度提高了8%;完成了71口井的测井重解释以及31个小层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值线图绘制,提高了储层参数在平面和纵向上的空间分布预测准确度;结合储层构造、沉积特征,通过相邻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高了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匹配度,为老油田剩余油有效深度挖潜提供更为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地煤矿采区地形条件复杂,正确进行大时差静校正是处理好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的重要一环。大时差静校正会改变煤层反射波时间(t0)及双曲线特征,为减小校正误差,需设立一个CMP面,将校正量分为高频分量和CMP校正量。在地形高差变化剧烈的山地,不能用高于地表面的统一基准面为零线进行时深转换,须进行充填层时差(△t)校正,将统一基准面校正到地表面,再以地表面为零线进行时深转换成图。以便准确无误的展示煤层赋存形态,提高构造图精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莱州湾凹陷垦利油田沙河街组储层为例,对传统的回归统计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评价储层渗透率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目标储量报告里定火沙三段中孔、中渗;岩性(粒度)和孔隙度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岩心及测井数据,建立了孔隙度——粒度二元回归渗透率统计评价模型和BP神经网络渗透率预测模型。通过检验样本集精度对比,分析了隐含层数、隐含层节点数等网络结构参数变化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的测井参数输入对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检验样本集的渗透率预测结果精度最高,其平均相对误差为37%,比传统的二元回归统计模型精度提高了26%。对目标油田三口井连续处理,BP神经网络模型渗透率预测结果更加合理,可以满足开发层段产能分析等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9.
开发中后期油田对储层参数精细二次解释要求高,直接影响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策略的制定。以L油田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录井、岩心、取芯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测井二次解释新模型,消除了测井系列多、标准多和解释时间跨度长等带来的误差,储层参数解释精度提高了8%;完成了71口井的测井重解释以及31个小层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值线图绘制,提高了储层参数在平面和纵向上的空间分布预测准确度;结合储层构造、沉积特征,通过相邻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高了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匹配度,为老油田剩余油有效深度挖潜提供更为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向旻 《地质与勘探》2020,56(6):1305-1312
将常规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应用于煤层气储层测井解释,其效果存在一定的折扣。为了改善传统方法在煤层气测井解释中出现的问题,将深度学习的思想引入测井解释,提出受限玻尔兹曼机的数量、受限玻尔兹曼机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分类阈值的确定方法,利用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识别及煤层气含气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在交会图法效果不好的情况下,通过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识别,继而对识别结果进行适当校正,煤层识别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其次,经过多种方法的对比,利用深度信念网络进行煤层气含气量预测的效果,要好于BP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统计以及Langmuir方程三种方法。深度学习改进了传统的BP神经网络,具备更强的复杂函数泛化能力,适用于煤层气测井解释,并具有进一步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