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湖南万古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艳  毛景文 《矿床地质》1998,17(Z4):773-778
江南吉陆上广泛发育产于元古宇浅变质岩系中的似层状金矿,有关它们的成因一直颇多争议。万古金矿位于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中段,通过对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该金矿成矿流体具明显的幔源特征,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燕建设 《物探与化探》2005,29(6):487-492,496
在研究马超营断裂带主要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组成及成分特征基础上, 综合分析归纳了流体系统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了流体的组成、来源及演化特征, 认为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弱碱性及较高矿化度的混合成因特点, 早期成矿流体以深源为主, 晚期则混有大量大气水演化形成, 分析了影响流体演化的控制因素及金等成矿物质在流体中的迁移、沉淀机制, 提出流体活动是成矿作用的核心, 对成矿流体系统的研究, 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马超营断裂带金矿成矿条件和成因, 更好地认识金矿成矿规律与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皖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福元  李音平 《江苏地质》1991,15(3):137-143
通过对皖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矿物共生组合、载金矿物、包裹体、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阐述了该区金矿载金矿物特征及成矿热液组成性质,并探讨了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指出本类型金矿成因上属于地下热卤水浸染型,初步总结出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陈荣国 《福建地质》2013,32(2):96-104
以前人工作成果为基础,通过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相关信息分析,论述区内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认为矿床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的脆性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运用成矿规律和地质、重砂、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类比进行成矿预测,共圈定两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戈塘金矿硅质角砾岩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的角砾硅化灰岩、硅化黏土岩等蚀变地质体为热液成因,其中硅质来源可分为成岩期与成矿期:成岩期硅质来自热泉型生物沉积;成矿期硅质来自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是来源于深部流体与天水、地层建造水的混合作用形成的混合流体。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含金蚀变地质体产状特征,结合在戈塘地区茅口组底部及以下地层中新近发现呈筒状产出的含金蚀变角砾岩,认为戈塘金矿矿区含金角砾岩具有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得出戈塘金矿成因类型可能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新认识。此认识可供黔西南金矿成矿理论研究、探讨新的找矿方向和成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克孜勒金矿区是东昆仑西段喀拉曲哈成矿预测区西部的一个小型矿床。本文重点介绍了克孜勒金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并对金矿成因进行了探讨,同时也介绍了该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正>甘肃大水金矿是一个国内外十分罕见的金矿类型(高兰,1998)。关于大水金矿的成因,至今尚无定论。在矿床的开发与研究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研究大水金矿的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探讨大水金矿的成矿机制乃至矿山深部找矿都具有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礼县李坝金矿找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李坝金矿区域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的基础上,依据成矿特点与控矿因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建立了李坝金矿田和矿床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9.
胶西北地区海域、焦家和大尹格庄金矿床钻孔岩石测量结果显示,这些金成矿系统中存在着矿化剂元素S、常量元素Na_2O以及成矿元素Au等多属性地球化学异常,递进地指示了金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前景,为深部金矿勘查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在对这些异常体系形成机理深入认知的基础上,提出了胶西北金矿成矿的地球化学机制,概括为矿源、富硫、重组、水火、耦合和向心等六个方面。综合相关40余个试验区研究成果,关于胶西北金矿成矿地球化学机制的认识,在其他地区包括金矿在内的热液成因金属矿床均成立,是矿床地球化学勘查应用理论及方法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东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矿集区是我国金矿资源的主要密集区,重点解剖焦家金矿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同类矿床的成因认识.文章从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流体以及成矿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研究,在上述的基础上探讨了焦家金矿的矿床成因模式,认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后造山作用引起的构造转折,导致地壳拉张,深部物质上涌,在有利的部位大规模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