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区域重力调查中的中区地形改正方法及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治汉 《物探与化探》2007,31(5):455-458
在讨论重力中区地改方法的基础上,分别用20m×20m、50m×50m和100m×100m方域计算了北祁连西段1:20万区域重力调查的764个测点的中区地改值,通过移动方域网格进行检查计算,讨论了各算法对地形的模拟程度和地改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航空重力地形改正是获得航空布格重力异常的重要环节,是航空重力勘探数据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针对航空重力特点,分析了地改最大半径的选择与地形特点及计算精度的关系。为满足大数据量网格数据的计算要求,对全分辨率地形剖分方法、远近分区地形剖分方法、自适应四叉树地形剖分方法对航空重力地形改正计算的产生影响进行了对比。其中自适应四叉树地形剖分法可以对地形网格距离和高程进行综合考虑,达到最佳分辨率的地形剖分,既保证计算精度,又提高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区地改精度计算与评价的问题,笔者采用了旋转DEM数据和测量数据的方法,计算中区地形改正精度,对旋转数据方法的可行性及旋转的精度进行了阐述,并用高精度的1∶1万DEM数据对1∶5万DEM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旋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地改精度能够满足1∶5万重力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重力地形改正的表面积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重力测量中,地形改正是非常重要的,常常重力地改的数值比剩余重力异常还要大,但是重力地改工作又是很费功夫的,利用高斯公式我们提出了重力地改的表面积分法可以改善这项工作。我们得到了一个高精度计算重力地改的简单公式。文中给出了几个理论例子,说明表面积分法的精度比常用地改方法的更高。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的重力地形改正方法入手,用VC~( )语言编制了重力地形改正可视化程序。它能用于重力近中区地形改正,并能满足重力地改的精度要求,使得多年来重力近中区地形改正繁重的手工数图工作能够用计算机完成,且计算精度和速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操作界面),可直接计算出近、中区的地形改正值。  相似文献   

6.
在重力测量的计算中,地形起伏的影响是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已用的地改计算模型有:直方体、棱柱体、梯形等,近年来球函数、快速付立叶变换等数学手段也已用到地改工作中。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涉及到高程数据(地形)的选取。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把现存的易于取得的高程数据都输入到计算机中,而很少根据它本身所需精度来选择高程数据的稀密和范围。重力地改的误差来源是非常复杂的,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地形起伏的高程读数误差;2.计算点高程误差;3.计算点点位误差;4.地形改正方法的误差。由前三项引起的误差是很小的.或者可以避免和忽略,最主要的误差来源是计算方法所产生的误差。计算方法包括高程数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利用GPS控制点,结合前视、下视、后视区域网平差精化有理函数模型,探讨了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用于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的高精度DEM生成方法。通过1:1万高精度DEM数据进行地改实验验证表明: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数据提取的DEM可以满足1:20万区域重力测量中区地改精度要求,为我国重力测量中区地形改正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拓展了资源三号数据在区域重力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元谋县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为了研究境内地质灾害区的地貌特征,以GIS为平台,结合DEM数据提取了研究区高程、坡度信息,并计算了地表粗糙度及地形起伏度。并利用研究区灾害调查资料,探讨了高程、坡度、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相关性。最终结果表明地质灾害分布受地貌特征制约,地质灾害点分布的区域地貌主要表现为高程1500~2000m的次中山、坡度为25°~73°的险坡,地形起伏度为75~200m的小起伏和地表粗糙度为1.3~1.5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为了模拟实际的起伏地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单元网格设计为任意四边形网格,单元内的场值双线性变化,采用了高斯数值积分法计算单元系数矩阵,并给出二维大地电场的辅助场表达式。通过模型算例表明,模拟结果与解析解的均方误差在1%以内,地形模型与前人的模拟结果相吻合。分析对比了两个不同坡度模型对视电阻率和相位的影响。采用任意四边形网格剖分法,降低了编程难度,可以方便地适应野外地形的起伏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重力近区地形改正采用激光测距测高仪,中区地形改正采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万DEM高程数据使用软件,精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工作效率高,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影响,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e release of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for Australia on a 9″ (~250 m) grid has enabled the computation of gravimetric terrain corrections thus allowing the computation of complete Bouguer anomalies across the continent. The terrain correction was calculated through a two‐dimensional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lgorithm applied to a linear, planar approximation of the terrain‐correction formula, and with a constant topographic density of 2670 kg.m‐3. Th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wo datasets in order to test for instabilities in the terrain‐correction algorithm: the original 9″ DEM, and a 27″ DEM averaged from the 9″ data. The 27″ terrain corre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values supplied by the Australian Geological Survey Organisation in Tasmania: 86% of these data were found to agree within 3.91 μm.s‐2; 98% agreed to within 5.32 μm.s‐2 (1σ).  相似文献   

12.
赵军  关云鹏  张海龙 《物探与化探》2012,(2):234-236,241
介绍了三角平面拟合法在重力勘查近中区地形改正中的应用。该方法应用三角平面拟合通过地形图DEM模型数据(或散点模型数据)直接内插求得地形改正量板模型的结点高程数据,实现了地形改正的电脑化作业。  相似文献   

13.
For regional and national study purposes, there is a high need for updating the terrain corrections (TC) in the French gravity database. We have recomputed the TC for all the French gravity stations from 50 m out to a distance of 167 km. We compute the TC with a flat-top-prism algorithm and three DEM with grid spacing of 50, 250 and 1000 m, used in the zones 53 m/3 km, 3 km/10 km et 10 km/167 km, respectively. Analysing the DEM/station Δz and comparing our results to the ones previously obtained in the Alps area, we estimate the accuracy of our TC to be better than 1 mGal. To cite this article: G. Martelet et al.,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449–454.  相似文献   

14.
DEM空间分辨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布式模型的输入及其参数具有时空变异性,模型的校正也依赖于网格单元的大小,因此需要确定适当的空间分辨率来描述和控制空间变化。随着分辨率的不同, DEM的精度以及由此提取的流域特征值(如高程、坡度、地形指数、河网长度)在统计特性上也会随之变化。对50 m分辨率的DEM平均取样获得150~950 m的9组DEM,对不同分辨率下提取的流域特征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信息熵度量不同分辨率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5.
空间分辨率与取样方式对DEM流域特征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郝振纯  池宸星 《冰川冻土》2004,26(5):610-616
随着数字水文的兴起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发展, 利用DEM提取水文特征, 进而进行水文模拟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地为水文学者所采用. 空间分辨率的改变与DEM重新取样方式对水文模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采取不同取样方法获得多种尺度的DEM, 对不同分辨率下的流域特征值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 引入熵的概念度量不同分辨率的DEM包含的信息量, 以及不同取样方式对信息量的影响. 并计算了以50 m DEM所包含的信息量为基准, 在不同的信息损失下所要求的最低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接触的遥感手段的DEM采集精度越来越高,如何运用好高精度DEM成为关键.介绍了包括LiDAR、合成孔径雷达、摄影测量技术等遥感手段采集高精度DEM的方式及处理流程.DEM在地质、地貌、土壤、国防建设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就基于高精度DEM的地形监测方法展开试验和讨论,对比不同分辨率(1,10,30 m) DEM影像展示效果,得出高精度DEM在展示与分析方面的优点,通过计算山体阴影、坡度、地形曲率,研究了基于单期高精度DEM的不同地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M的南岭东段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地貌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的特色矿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离子吸附型矿产的形成与否,与风化壳密切相关,而风化壳的发育及保存与微地貌等特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利用DEM技术,结合搜集到稀土矿点及矿区数据,对含有稀土的地貌单元进行地形因子定量分析,以总结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地貌条件。借助GIS技术,利用DEM提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形特征等各类地貌因子值,并与南岭东段的成矿矿点及矿区进行叠加分析,统计计算矿点及矿区所处位置的地貌因子值,进而探讨风化壳型稀土资源赋存的有利地形地貌环境。结果显示,最佳成矿有利地貌为高程150~500 m、坡度0°~20°、地形起伏度100~400 m、地表切割深度40~150 m、地形特征为山顶或山脊;研究结果有望指导南岭东段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层析法在黄土塬区近地表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黄土塬区的静校正问题十分突出,精细、准确的近地表结构调查对于解决激发井深的设计和静校正问题尤为重要,但该区的常规小折射解释精度极低,微测井难以追踪到高速层。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方法——层析近地表结构调查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上述难点,与常规小折射方法比较,该方法获取的近地表结构信息更丰富,刻画的近地表结构更为精细,能够较好地用于井深设计和静校正处理中初始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张传才  秦奋  张喜旺  王航  肖培青 《水文》2018,38(2):15-24
DEM分辨率对分布式水沙过程模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产生影响的内部机制尚不明确。改进水沙物理模型CASC2D-SED的结构,将坡度由DEM在模型内部直接提取改为由模块单独计算,并将坡度设计为模型的独立输入参数,通过单独改变坡度参数来研究坡度对水沙模拟DEM尺度效应的影响。基于改进的CASC2D-SED模型,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镇附近的一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航测的1m分辨率DEM数据、野外实测与室内实验获得的土壤特性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降雨数据为基础,采用3种水沙模拟方案进行多象元尺度的水沙过程模拟,进而探索水沙过程模拟的DEM尺度效应及发生机制。研究表明:⑴在4~20m GRID分辨率区间模拟的径流量位于323.18m3和411.43m3之间,波动不大;⑵2~20m GRID分辨率区间内,模拟的侵蚀流量在3.43m3和65.61m3间变化,波动很大;(3)坡度和径流路径是水文过程模拟DEM尺度效应的两个对立影响因子,是水文过程模拟DEM尺度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⑷DEM尺度效应对侵蚀输沙具有重要影响,地形坡度是侵蚀输沙DEM尺度效应的主要控制因子;⑸地形坡度随DEM分辨率降低而发生的空间上的波动变化是侵蚀输沙量随DEM分辨率降低而波动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