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和科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厚民  张作衡 《岩矿测试》2013,32(1):128-130
铁矿是一定地质历史演化时期和特定地质环境的产物,其形成与某些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沉积变质型铁矿一般形成于太古宙至古元古代,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以及大氧化事件密切相关;新元古代"雪球地球"(snowball earth)事件也形成少量该类型铁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赋存于从元古宙到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建造中,形成于大洋盆地、大陆裂谷或火山岛弧等环境,常与铜(金)矿共生并多经历了后期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疆西天山的变形序列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天山的构造演化中,至少发生了三个变形旋回和六个变形世代的构造事件,并伴随着密切相关的沉积事件、变质事件和岩浆事件。这些变形序列的详细研究,为认识西天山地区地质发展和找矿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太古-古元古代华北陆块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 ,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块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是中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最为显著的成果之一。第一个十年代表性的工作包括深变质变形的层状岩系与块状岩系的识别与成因研究、高级区与绿岩带的划分、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变质历史与变质动力学、年代学与地质事件的研究等。第二个十年的研究重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早期大陆地壳的性质和它们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代表性的进展包括均匀域与地质体的划分、古老微陆块的识别、残留洋壳与早期陆壳的形成、下地壳组成和性质、大陆拼贴机制、古地幔柱构造与前Rodinia超大陆旋回等。其中高压麻粒岩地体和退变质榴辉岩的发现 ,是华北早前寒武纪研究中最重要的进展 ,它为早期大陆的拼合机制、地壳的深部结构和古老下地壳与现代的对比等多个领域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对新太古 -早元古代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厘定已表明 ,华北主要的地壳生长期是在 2 9~ 2 7亿年 ,但 2 5和 18亿两期事件是重大的事件 ,虽然对其性质尚存争议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把它们与超大陆和地幔柱构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新太古—古元古代华北陆块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华北克位通早期陆块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会是展是中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最为显著的成果之一,第一个十年代表性的工作包括深变质变形的层状岩系与块状岩系的误与成因研究,高级区与绿岩带的划分,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变质历史与变质动力学,年代学与地质事件的研究等,第二个十年的研究重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早期在陆地壳的性质和它们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代表性的进展包括均匀域与地质体的划分,古老微陆块的识别,残留洋壳与早期陆壳形成,下地壳组成和性质,大陆拼贴机制,古地幔柱构造与前Rodinia超大陆旋回等,其中高压麻粒岩地体和退变质榴辉岩的发现,是华北早前寒武纪研究中最重要的进展,它为早期大陆的拼合机制,地壳的深部结构和古老下地壳与现代的对比等多个领域打开了新的研究思,对新太古-古元古代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厘定已表明,华北主要的地壳生长期是在29-27亿年,但25和18亿两期事件是重大的事件,虽然对其性质尚存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把它们与超大陆和地幔柱构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地块有无太古宙基底存在?这是地质界科技工作者几十年来十分关注,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987—1990年,由胡霭琴、张国新等所从事的新疆北部主要地质事件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工作,应用最新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测试技术(包括Sm—Nd、U—Pb、Pb—Pb、~(40)Ar/~(39)Ar和Rb—Sr法等)研究新疆北部地区地质历史中发生过的重大地质事件(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重大火山旋回、变质作用和主要成矿作用)的时代特征,并且阐明该区与有用矿产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地质背景、成矿期和成矿作用中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根据科学数据提出了如下认识和结论: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同位素年龄及其区域地质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在对福建省已取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系统整理、统一计算、制图和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地质事件年龄表;阐明了福建可能存在元古界甚至更老的基底;中生代火山岩与侵入岩具确明显的同源同时性和演化规律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一些侵入岩体的侵入时代、地层的变质时代、成矿期和福建存在多旋回的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和多旋回的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以及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确认了各时代侵入岩的主要岩性,指出了东南沿海中生代变质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孟祥化  葛铭 《地学前缘》2002,9(3):125-140
通过 10余年来对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及构造演化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 ,笔者编制了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综合图 ,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科学是复杂性的科学体系。复杂系统研究要求重组现有的科学划分 ,实现跨越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层序地层学、地质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古地理学、古构造学、天文学、海洋学及矿床学等不同学科的协同 ,从而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求学科体系理论和方法论的深刻变革 ,以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这就是笔者提出以宇地系统观来综合研究地球、层序、事件和演化的基本思路。依据宇地系统作用原理 ,研究了中朝板块从元古宙至中新生代的旋回层序、事件和演化历史。从 180 0Ma至第四纪共划分出 2 0个超旋回或巨旋回周期和百余个奥尔特周期 ;还研究了海泛事件、隆升间断事件、跷跷板运动事件、臼齿碳酸盐事件、热事件、反极性事件、岩溶事件、火山喷发事件、风暴事件、物源区类型及古构造演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应用宇地系统周期等时原理对中朝板块拗拉谷、鲕滩台地建造、前陆盆地演化和陆相裂谷盆地 ,按长偏心率周期进行了古地理演化的精细研究 ,再现了中朝板块构造、古地理和地层格架的演变 ,并对具全球性意义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沉积圈及成矿作用等重大地球  相似文献   

8.
地质作用的演化和旋回性地质旋回和大旋回前寒武纪的周期是以地质发展的自然阶段为基础划分的,换句话说,每一个大的地质旋回是由相对构造静止持续期和其后续的几个较短的变动期组成。第一阶段以地壳下降运动为主,伴有碎裂和拉伸,在坳陷中形成沉积堆积层,同时在很多地方发生熔岩喷发和伴生的同源岩浆侵入体。在某些海退最末期出现被逐渐增大的海侵所代替,结果形成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区太古宙铁建造型金矿的成矿年龄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五台山区铁建造金矿是我国最重要的太古宙铁建造型金矿,产于五台山绿岩带铁建造中,矿石石英^40Ar/39A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416±64Ma和2317±63Ma,是迄今为止我国最老的铁建造金矿成矿年龄,并得到区域重大地质事件同位素年龄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合理解释,成矿作用发生在区域变质变形峰期之后,相当于五台晚期或吕梁早期。主成矿期包含两个主成矿阶段,第一阶段成矿作用发生行2416±64Ma  相似文献   

10.
从变质地质学的观点出发,对一个变质地区的地质发展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应着眼于变质作用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包括变质作用开始时的原岩建造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变质作用过程中的物化条件及其与构造作用的关系,以及变质作用后期的混合岩化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因此,研究变质岩的原岩成因和变质岩系的原岩建造是变质地区地质研究和找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别运动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红安群(宿松群)和大别山杂岩在岩石建造和变形、变质改造等方面的重大差异以及其间残存的角度不整合面,进一步肯定了大别运动的存在。大别运动主要发生时间为2500Ma左右,区域上大致可与华北地台阜平运动对比,是大别山地区原始硅铝质陆壳形成和韧性再造的变革运动。初步将大别旋回划分出早期伸展、中期挤压和晚期走滑剪切3个变形幕。指出了大别运动界面是大别山上部地壳极其重要的滑脱界面和层圈构造,沿袭这一古老构造薄弱面曾先后发生了韧性滑覆、脆-韧性逆冲推覆和脆性剥离等变形事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展示了乌克兰地盾西南部麻粒岩杂岩体中高铝镁铁质岩的复杂构造—岩石学研究成果。运用构造-岩石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地质研究,可将本区划分成三个构造变质旋回。第一旋回的变质建造主要以小型的被强烈改造的形式(残留体、“捕虏体”)存在于其后的变质建造之中,由泥质、变泥质和变基性片麻岩组成。其Fe—Mg矿物的Mg/(Mg+Fe)比值最高。变泥质岩的共生矿物有:Gr、Hyp、Cor、Bi、Pl,Fsp、Sp,Q和Mt;变基性岩为Cpx、Hyp、Hb、Bi、Pl、Q和Mt。黑云母含钛量变化较大,尖晶石含7%ZnO,Cr_2O_3含量小于2%。麻粒岩杂岩体基底由第二系第三旋回的岩石组成,分别代表进变质和退变质岩系。Fe—Mg矿物中镁的含量逐渐降低,在旋回Ⅱ中中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区铁建造金矿是我国最重要的太古宙铁建造型金矿,产于五台山绿岩带铁建造中,矿石石英40Ar/39A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416±64Ma和2317±63Ma,是迄今为止我国最老的铁建造金矿成矿年龄,并得到区域重大地质事件同位素年龄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合理解释,成矿作用发生在区域变质变形峰期之后,相当于五台晚期或吕梁早期。主成矿期包含两个主成矿阶段,第一阶段成矿作用发生于2416±64Ma,第二阶段成矿作用发生于2317±63Ma。  相似文献   

14.
造山带构造年代学以研究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时代,建立时空格架为目的。其实质是研究同位素体系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包括变质过程中同位素体系扰动、同位素平衡、同位素均匀化以及锆石增生和放射性成因铅丢失等方面。并以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和熊店榴辉岩为例阐述了构造年代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论证大别古陆老于2 814 Ma,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事件发生在约20亿年前;大别熊店榴辉岩峰变质年龄为468 Ma。  相似文献   

15.
实践早已证明,在研究前寒武纪形成物时,其中包括受高级变质作用的形成物,运用建造和建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取得极好的效果。变质建造是变质岩石的共生,这些岩石具有共同的形成条件,共同的空间—时间座标,统一的原始基体。通过岩石的共生关系,可以揭开具有共同物质来源和近似大地构造形成条件的有规律岩石共存的成因实质。作为自然地质体的建造所具有的均匀性、稳定性、完整性和独立性均反映在组成他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南部,夹持于商丹断裂带与朱夏断裂带之间的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中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块体之一。它是秦岭造山带中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地质记录,经历了晚元古代以来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包含了大量反映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地质信忠。虽然前人对秦岭杂岩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如从原秦岭群中解体出松树沟蛇绿岩片、峡河山群、古深成花岗片麻岩体等I高压变质岩(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多期变形与变质特征的认识等。但由于秦岭杂岩问题的复杂性,某些认识或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中(1)松树沟蛇绿岩片是否真正蛇绿岩?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围岩变质镁铁质岩是否同时代?它们的构造变形与变质历史是否相同?(2)峡河山群组成、分布、时代、构造意义及其与秦岭群片麻岩的关系;(3)秦岭岩群的组成、主变质期和变形期昀时代及性质;(4)晋宁期花岗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5)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确切的地质意义;(6)高压交质岩的分布、产出状态、与围岩的关系、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是秦岭杂岩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文中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今后秦岭杂岩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构造事件、变质热事件、岩浆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和这些地质事件的精确的同位素测年工作上。  相似文献   

17.
在西滨贝加尔的南部,石英脉产在下元古及里菲—文德的构造层中。下元古地层中的石英脉形成于卡累利阿地质旋回中,可以分成两种建造:陆源火山建造和泥质—硅质建造,它们与大地构造的交替有关。里菲杂岩剖面底部有硅质—碳酸盐建造,而其顶部则为陆缘砂质—页岩建造。两种建造均沉积在亚地台的地动力环境中,在卡累利阿层中,分布着蓝晶石—硅线石类型,达十字石—蓝晶石亚相的区域变质作用的沉积,十字石的等变质线勾画出产于辉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侵入岩中的零星小露头的穹窿状热液背斜的范围。近海侵入杂岩的晚期变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在前寒武纪发生了鞍山和吕梁两个变形旋面,其中鞍山变形旋回包括三个塑性程度不同的变形幕。而吕粱变形旋回只有一个脆-弱塑性变形幕,四个变形幕的依次形成反映变形作用呈现由深部层次向中浅部层次转变的一种演化序列。变形旋回,变形幕,地质事件,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9.
钟日晨  李文博  霍红亮 《岩石学报》2015,31(6):1735-1748
霍各乞大型Cu-Pb-Zn矿床地处华北陆块北缘的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该矿赋存于元古代带裂谷沉积岩系,矿区内围岩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并遭受剪切变形。赋矿围岩主要包括石英岩、云母片岩、碳质千枚岩、大理岩。此外,在赋矿围岩中存在铁建造层位,主要由磁铁矿及富铁角闪石构成。该矿的Cu-Pb-Zn矿化受剪切带控制,且发生于围岩剪切变形的晚期,退变质抬升阶段。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尽管霍各乞矿床Cu-Pb-Zn均显示后生热液矿化特征,矿床中硫化物却普遍具有元古代两阶段铅模式年龄(约1000Ma),表明成矿元素最初起源于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过程。此外,硫化物普遍富集重硫同位素,亦表明其最初来源于海水中硫酸盐的还原。为揭示Cu-Pb-Zn矿化及围岩变质时代,我们对围岩铁建造中的变质角闪石及成矿期的热液黑云母进行39Ar/40Ar年代学测试。围岩铁建造中的变质角闪石坪年龄为271.4±29.5Ma,代表峰期变质年龄。成矿期热液黑云母坪年龄为239.8±3.4Ma,代表Cu-Pb-Zn热液矿化时代。霍各乞热液矿化年龄略晚于围岩峰期变质年龄,这与该矿退变质期成矿的现象非常吻合。由于岩石在其退变质阶段无法产生变质流体,霍各乞Cu-Pb-Zn矿化的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石的进变质脱水。据此提出霍各乞矿床两阶段矿化模式:元古代期间,伴随海底热液活动发生同生沉积期Cu-PbZn预富集,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裂谷火山-沉积岩。在印支期(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的变质过程中,这些经历预富集的裂谷岩系变质脱水,其中的Cu、Pb、Zn再活化,含矿流体向浅部迁移,形成受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Cu-Pb-Zn矿床。从更宏观的角度考察,霍各乞印支期Cu-Pb-Zn矿化事件并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中国印支期大规模矿化事件的一部分。霍各乞变质热液CuPb-Zn矿化实例反映了此次印支期事件的成矿类型多样性,进一步确证了在挤压构造体制下除岩浆热液矿床及造山型金矿外,在某些特定地质背景下还可以形成变质热液型贱金属矿床。除霍各乞Cu-Pb-Zn矿床外,在狼山-渣尔泰山及临区发育若干印支期大型-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这些造山型金矿具有与霍各乞Cu-Pb-Zn矿床相似的地质特征,且形成于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相比于形成造山型金矿,形成霍各乞等变质热液Cu-Pb-Zn矿床需要更为苛刻的地质条件。除形成造山型金矿所需的地质条件外(如变质作用、剪切带活动),形成Cu-Pb-Zn矿床的变质流体源区需要经历Cu、Pb、Zn预富集;此外,搬运大量的Cu需要富含CH4的还原性变质流体,这就要求成矿体系中存在富含有机质的岩性层。因此,在发育造山型金矿的地区,叠加上述有利地质条件之处具有形成大型变质热液Cu-Pb-Zn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变质热液金矿床、交代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火山热液金矿床和渗滤热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一、变质热液型一般认为,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地质体中的建造水和结晶水可以形成热液,并促使原地质体中的金活化,在适宜的物化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因此,确认本地区是否存在变质前的含金建造具有重要意义.含金建造有原生和转生之分.原生含金建造主要见于中朝准地台的太古界分布区.这里太古界包含了三个火山一沉积巨旋迦迴.每个巨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