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福建紫金山东南矿段位于上杭县城北约12 km处,地处紫金山Cu-Mo-Au-Ag多金属矿田东南侧。紫金山矿区内发育有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床,萝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悦洋低硫型银多金属矿床,以及矿化类型不清或介于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之间的五子骑龙铜矿和龙江亭铜矿,是国内罕见的矿化类型齐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黄仁生,2008)。最近新发现的东南矿段地处紫金山高硫型矿床与萝卜岭斑  相似文献   

2.
紫金山矿田内, 自地表往深部, 发育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英安斑岩、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中深成相花岗闪长岩, 构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系列。围绕着紫金山火山机构发育强烈的蚀变矿化, 形成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矿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田内各类铜金银矿床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及物源联系, 它们在时间、空间上连续演化, 都是同源含矿中酸性岩浆在同一成矿背景之下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地质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 构成与中酸性次火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斑岩铜金银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再论紫金山矿田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金山矿田是由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主要组成部分,该矿床深部和边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银(金、铜)矿、火山岩型铀矿及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异常等。自晚侏罗世开始,矿田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及其热液蚀变,致使紫金山矿田形成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它们相互叠加、富集以及空间上侧向排列的特点,构成“构造的构造”、“体中体”、“蚀变的蚀变”、“矿化的矿化”等特征的复杂多样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并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U、Ag→Au→Au、Cu→Cu→Cu、Mo→W、Sn”矿化垂直分带特征和“多层楼”成矿模式。在空间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又显现出侧列分布的格局,构成了独特的“紫金山式”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在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仍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及边部可能具有的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床等,展现出矿田内具有广阔的找矿新领域,为配合进一步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包括了紫金山高硫型金铜矿床、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悦洋低硫型银多金属矿床以及矿化类型不清或介于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之间的五子骑龙铜矿、龙江亭铜矿等,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多种类型并存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也是世界范围内典型的多种矿化类型发育齐全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华仁民等,  相似文献   

5.
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是紫金山Cu-Au-Mo浅成低温—斑岩矿田新近发现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我们在对罗卜岭赋矿斑岩体矿物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析了赋矿斑岩体时代、锆石Ce4+/Ce3+比值及氧逸度特征。这些工作对深入了解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田成矿系统形成机制及了解华南新近发现的一系列斑岩  相似文献   

6.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型(角岩型、夕卡岩型)铜-钼(铁)矿床;在岩体外围地层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对应的围岩蚀变表现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矿床成矿均发生于33.7~35.8Ma,金矿床略晚于铜-钼矿床,并与矿田内马厂箐杂岩体侵入时代(33~37Ma)一致。岩矿石的H、O、Pb、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铜-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钼(铁)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均一压力逐渐降低,成矿物质(矿质和流体)也逐渐从以深部岩浆源为主,演变为以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为主。矿田内不同类型矿床间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反映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
紫金山Au-Cu-Ag-Mo多金属矿田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区内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床、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悦洋低硫型银多金属矿床及五子骑龙铜矿、龙江亭铜矿等共同构成了紫金山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是国内外罕见的各类矿化发育齐全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紫金  相似文献   

8.
西南铜钼矿段位于中国著名的福建上杭县紫金山矿田内,是该矿田最新发现的另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该矿床形成于白垩纪,矿化(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与成矿同期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围岩蚀变由深到浅分别为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高级泥化-泥化蚀变带和氧化带。蚀变矿化期次可划分为:(早期)绢英岩化期、斑岩矿化期、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期、成矿后期脉和表生期。其中,斑岩矿化期又可分为钾硅酸盐化阶段、青磐岩化阶段和(晚期)绢英岩化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叠加期主要为泥化-高级泥化蚀变。对比研究发现,西南矿段具有与典型斑岩矿床相似的矿化蚀变特征,但缺失钾化带且矿化规模小,成矿斑岩以岩枝状(非岩株状)水平侵位,产生非对称蚀变分带,据此推测西南矿段深部可能存在真正的成矿斑岩岩株和大储量及高品位的矿化中心。通过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从矿化中心到外围,伊利石结晶度值(IC)和伊利石2200 nm吸收峰位值(Pos2200)均有明显的从高值到低值的变化趋势。此外,研究发现高IC值(2.1)和高Pos2200值(2203 nm)可作为紫金山地区勘查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本研究可以为紫金山地区斑岩矿床的成矿规律认识和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倪培  潘君屹  迟哲 《矿床地质》2020,39(5):754-784
华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聚集区,其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尤其引人注目。文章围绕华南燕山期大规模铜成矿作用,系统收集了该区内30余个主要矿床的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初步总结了华南燕山期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和时空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华南燕山期最重要的铜成矿类型。对此,文章结合华南地区近年来铜及相关金、钼等金属的最新找矿勘查进展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成果,分别以德兴矿集区、德化矿集区、紫金山矿集区和治岭头矿集区为例,提出了华南燕山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几种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倪培  迟哲  潘君屹 《地学前缘》2020,27(2):60-78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全球铜、钼、金、银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这两类矿床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解剖不仅有利于探究金属沉淀机制,也有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重要研究前沿基础上,以中国华南富家坞斑岩型铜钼(金)矿、桐村斑岩钼矿,以及邱村和安村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为例,系统总结了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特征、演化规律和金属沉淀机制、探讨了从斑岩型到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演化的“气相迁移”模型,并以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例,介绍了应用流体填图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正>福建省紫金山矿田是世界上罕见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以铜钼(银)金为主的矿床,其包括紫金山特大型铜(钼)金矿床、罗卜岭铜钼矿床、悦洋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等。紫金山矿田位于NW向上杭-云霄深大断裂与NE向政和-大埔断裂交汇部位西北部的宣和复式背斜核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古陆的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属武夷山成矿带西南缘。区域出露新元古界  相似文献   

12.
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勘查资料均显示,冀北地区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及部分金矿床具一定的分带性,铜钼多金属矿床多靠近岩体,形成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多呈热液脉状分布在岩体外围。两类矿床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上均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以冀北地区勘查程度较高的蔡家营、贾家营、北岔沟门和小寺沟等大中型矿床为例,说明了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在冀北地区存在的普遍性。据此提出,应改变过去以单一脉状铅锌银矿为目标的勘查模式,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勘查模式代之,重新考虑和审视以前地质工作中忽略的含矿斑岩体或脉状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床的外围及深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西藏主要成矿带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得以实现。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西藏各成矿带主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梳理了若干影响勘查评价和找矿突破的重大问题,构建了主要矿集区的勘查模型,提出进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西藏四大成矿带特色鲜明,东特提斯成矿域集聚了从新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的多种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复杂,主要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从170 Ma到12 Ma,具有成矿时代跨度大、矿床类型丰富、成矿元素复杂、矿石质量较好之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藏东玉龙成矿带除了斑岩型铜(钼)矿以外,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具有重要工业价值,如玉龙Ⅱ、V号矿体、昂青银铅锌(铜)矿,成岩成矿时代在40~38 Ma,成矿岩体和矿体受北西向走滑构造控制的背斜控制。冈底斯成矿带类型发现识别出赋存于林子宗群典中组的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显示谢通门—昂仁县以西林子宗群分布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银、金、铅锌)矿床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学研究成果作为构造地质背景确定的指针之一,认为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碰撞事件发生在52~50 Ma,至少典中组火山岩还是陆缘弧的产物,并形成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甚至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含矿斑岩接触带有碳酸盐岩,接触带和深部需要勘查评价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或铅锌银矿体,90~13 Ma侵位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形成规模较大的矽卡岩型矿床,甲玛、驱龙外围的知不拉、邦铺、洞中拉—蒙亚啊矿集区、努日、尕尔穷—嘎拉勒等矿床均具有相似的特征,而这种类型矿体较之斑岩型铜(钼)矿更具工业价值。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120~116 Ma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形成斑岩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隐爆角砾岩型矿床,~110 Ma的陆相安山质火山岩——美日切错组(K1m),作为良好的成矿后盖层,是该类矿床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班—怒结合带两侧形成于140~110 Ma的则弄群、多尼组、去申拉组、美日切错组等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具有强烈的蚀变,发育火山机构,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产物,成矿地质背景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显示良好的成矿潜力。西藏已经初步查明的铜资源量6 000万吨,钼资源量300万吨,共伴生金1 000 t,共伴生银25 000 t,铅锌资源量1 000万吨,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储备基地,研究认为西藏铜的资源潜力将超过15 000万吨。  相似文献   

14.
莱历斯高尔钼铜多金属矿田位于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形成以早石炭世中酸性浅成小岩体为成矿母岩的莱历斯高尔斑岩型钼矿和外围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3571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七兴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田3个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特征、矿化特点和矿床成因的研究和分析,认为矿田含矿斑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温、高fO2、无水、压力相对较高的封闭环境.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受来自地幔物质混染.矿床硫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原生岩浆或上地幔,铅源主要来自深部地壳,成矿热液为原始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温度为中低-中高温.应在矿田深部和外围加强早石炭世和燕山期斑岩-矽卡岩-岩浆热液型铜钼多金属矿的"缺位"寻找.  相似文献   

15.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1.37 g/t;下部矿带资源量铜1428万吨@0.83%,金295吨@0.17 g/t),矿体主要产于晚白垩世安山岩中。目前关于该矿床热液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根据钻孔编录信息,利用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典型剖面钻孔中的岩矿石样品开展研究,厘定了?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金属硫化物分带特征。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垂向分带特征:下部斑岩铜金矿体、中部斑岩-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和上部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体。矿区热液蚀变分带特征明显,其中斑岩铜金矿体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可划分为钾硅酸盐化带、青磐岩化带、绿泥石-白云母带和石英-白云母带,绿泥石-白云母带中的白云母SWIRAl-OH 2200nm吸收峰波长高于石英-白云母带;斑岩向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发育硬水...  相似文献   

16.
紫金山复式岩体两种成因类型的矿化蚀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炳铨 《福建地质》1992,11(1):1-16
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省80年代新发现的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成因大型铜(金)矿床。本文根据地质八队紫金山外围1∶1万地质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研究资料,从蚀变及矿化角度论述了紫金山复式岩体的蚀变组合类型及其分布形式以及蚀变与矿化关系等。指出紫金山复式岩体是 Cu、Mo、Au、Ag、Pb、Zn 多种金属成矿有利岩体,主要有两种成因类型蚀变和矿化,即斑岩热液型铜钼矿化和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金银多金属矿化以及二者叠加类型,表明这些矿化在矿源、成因、空间分布和成矿演化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与邻区玉水式矿化、砂岩型铜矿化等构成一个成矿系列,组成一个矿田。文中还对该区各种类型矿化的远景及进一步找矿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碧田矿床冰长石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40Ar-39Ar方法,测得碧田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Au矿床中与成矿同时的冰长石形成年龄为(94.69±2.25) Ma.这一结果显示,紫金山地区的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化比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化早5 Ma左右.综合目前的资料和测年数据,可以确定紫金山地区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水热-成矿事件的时间序列是(由先至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105 Ma左右)→钾硅酸盐化及初始的Cu(Mo)矿化(104.5 Ma左右)→绢英岩化及含Cu-硫化物矿化(102.5 Ma左右)→明矾石化-硅化及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Cu-Au矿化(100 Ma左右)→冰长石化-硅化及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Au矿化(94.7 Ma左右).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至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Ag-Au矿脉定位,其间经历了约10 Ma.反映紫金山地区与成矿有关花岗闪长斑岩有较长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两岸金、铜、钼成矿作用特点、分布和研究程度.提出了金、铜、钼最具找矿远景的工业类型矿床:斑岩型金(-铜)或含金斑岩型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及金-碲矿床;微细浸染型金-硫化物-石英矿床;斑岩型铜、铜钼矿床.此外,对今后区域普查找矿和成矿预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秘鲁中部莫罗科查地区在板块俯冲引发的中新世构造-岩浆-热液作用下,形成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文章选取该地区超大型特罗莫克铜钼矿床为典型矿床实例,通过岩石学、岩相学和年代学系统研究,深入剖析矿床的蚀变类型和矿化地质特征,并结合区域岩浆-热液作用过程,总结其区域成矿特点,以期为该区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特罗莫克铜钼矿的成矿期花岗闪长岩、长石斑岩、石英斑岩及英安斑岩等多期岩体在9.4~7.3 Ma之间相继侵位,并伴随形成多种蚀变矿化,其中铜钼矿化主要形成于8.0~7.8 Ma.矿区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黏土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等典型的斑岩矿床蚀变特征,而矽卡岩中发育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滑石等多种钙质和镁质矽卡岩矿物.铜钼矿化以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块状等形式产出,且矿化自中心向外围,依次具有铜-钼→铅-锌→铅-银的元素分带.结合莫罗科查区域主要发育的3个持续了3.5~0.3 Ma的中新世岩浆热液中心(北侧Codiciada杂岩体、中部Toromocho岩体和西部Ticlio斑岩),以及与之相关的蚀变和矿化特征,笔者认为,围绕岩浆热液中心,区域成矿呈现中心斑岩-矽卡岩型、外围浅成低温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化的分布规律,矿化整体呈现自中心向外围的铜—铜锌—铅锌银规律性分带特征,该类"多中心式"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蚀变-矿化规律应在未来区域矿产勘查工作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类型与环太平洋浅成低温矿床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天钧 《福建地质》1999,18(4):167-177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在矿床深 继发现了斑岩型铜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和低硫浅成热液型银(金、铜)矿。可与环太平洋带上一系列特大型斑岩铜金和低温热液型金(铜)矿对比,它们有若干共同特征,但紫金山矿床与它们的一些不同之处,启示我们开拓找矿的新的时空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