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汉盆地马王庙地区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相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层序和测井相等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盆地马王庙地区古近 系新沟嘴组下段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和膏盐湖等亚 相类型。在沉积相类型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各 油组地层等厚图、砂岩等厚图、砂地比等值线图和典型单井优势相投影图等单因素图件。综合分析各单因素图, 绘制了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Ⅰ、Ⅱ和Ⅲ共3个油组的沉积相图,并探讨了其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 律:古近纪新沟嘴组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的物源来自北东和北西方向,并分别向南西和南东方向展布,依次 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亚相,其中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最为发育;两 支三角洲砂体周围为滨浅湖沉积。自Ⅲ油组到Ⅱ、Ⅰ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过程; Ⅲ油组和Ⅱ油组沉积时期,三角洲砂体分布面积广,储集层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2.
陆丰凹陷珠江组发育的多套砂岩储层是珠江口盆地东部重要的产油层,但对这些储层沉积特征的研究程度不足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岩石学特征、矿物成分、沉积构造等对珠江组砂体储层沉积相类型和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滨岸两大沉积体系,并可进一步细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等10种沉积微相。不同的沉积相带控制不同砂体储集物性,按储层物性好坏,划分出3类沉积相带砂体储层。滩砂、滩砂水道、沿岸坝等砂体储层物性最好,上临滨、分流河道、河口沙坝次之,下临滨砂体最差。综合研究认为,寻找优质油气储层,应优先考虑最有利的形成优质储层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3.
营尔凹陷白垩系下沟组是目前酒泉盆地油气勘探中寻找岩性油气藏最有利的层段之一,对其沉积体系展开系统的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指导。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营尔凹陷下沟组的沉积体系展开了细致的鉴别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沟组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底扇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凹陷的西北部缓坡带,越过长2断层坡度变陡、湖盆加深,演化为湖底扇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发育于研究区东北、东南和西南部的陡坡背景下,湖相沉积主要发育于北部次凹和南部次凹。沉积体系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下沟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快速充填阶段;下沟组二段沉积时期湖盆扩张阶段;下沟组三段沉积时期稳定的三角洲沉积阶段。进一步研究表明,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范围受到不同类型的同沉积断裂及其组合样式的控制,而物源发育和砂体展布样式则受到传递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商河油田沙二下亚段储层砂体厚度小且与泥岩薄互层的特点,通过对商河油田沙二下亚段沉积相横向展布及垂向分布规律的研究,结合同沉积断层的发育情况,系统分析沙二下亚段沉积体系发育的构造动力机制。由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分布的多级构造调节带和多级坡折带联合控制了商河砂体的沉积相带展布和古水系的方向,且控制着沉积微相的展布。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是南海北部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中乌石凹陷东区流三段是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该地层受控于复杂断裂体系,因此,其沉积模式及沉积微相展布一直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岩心-钻井-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深入分析了该区断层活动性及其空间展布、沉积物源体系及其沉积微相空间展布特征等,继而探讨了构造-沉积相互制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三段沉积时期该区为非典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物源来自于企西隆起,总体表现为近物源、分选差、相变快、断块分隔性较强的牵引流沉积特征,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沉积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受控于流三段沉积时期发育的6条NE向、EW向正断裂,断裂活动强度差异控制了该区沟谷相间的古地貌特征、物源水系的分布及物源推进距离,导致浅水三角洲内各分支水道差异性明显;其中乌石F3、F4两条断裂控制的断沟地势平缓,水下分流河道推进较远,是该区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昌8-3油田珠海组一段岩性以砂泥岩薄互层为主,沉积相和储层展布横向特征变化较快,由于对其沉积相类型、展布和演化认识不清,因而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为弄清其沉积展布与演化,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地震反射剖面分析,对珠一段沉积层序、沉积相类型及其垂向上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研究区珠一段主要为潮坪相,可分为潮下带和潮间带两个亚相,以潮间带沉积为主,并主要发育潮道、沙坪、混合坪、泥坪等沉积微相;珠海组沉积时期海水从北东向侵入,因此平面上潮道大致由东向西延伸,沿潮道周围发育沙坪微相,可作为油气重点勘探区域;垂向上受海平面升降作用影响珠海组一段下部发育潮道沉积向中部过渡为沙、泥坪微相,而顶部以沙坪、潮道沉积为主。这一研究成果可为文昌8-3油田储层精细预测及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构造转换带控制了古地貌和古水流方向,进而控制了沉积体系分布,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控制作用。钻探实践表明,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寻找优质储量的有利领域,但流二段油藏单层厚度薄、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因此研究优质储层成因与展布是该区油气勘探的关键。本次研究综合利用测录井、地震、岩心等资料,结合构造转换带控沉积分析,剖析流二段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侧接叠覆转换带对物源水系具良好控制作用,是砂体有利卸载富集区,控制厚层砂体展布;沉积微相类型、泥质含量与砂岩粒度是影响流二段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侧接叠覆转换带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发育区,是寻找优质油藏的重要探区。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1)
劳山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对长6沉积体系、沉积相和储层的展布、油气富集规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对研究区内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劳山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构成。进一步分为2种亚相和4种微相。  相似文献   

9.
新近系沙河街组是青东凹陷区块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位,但目前并没有研究者对其中有利沉积相带及沉积体系有过系统的研究,这极大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本文以沉积学、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岩芯、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学的沉积相标志,在青东凹陷区块新近系沙河街组地层内划分出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两类沉积体系,并进一步划分出了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湖泊等6个沉积相及相对应的亚相和微相,为青东凹陷地区有利储层的预测以及进一步的油气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民丰地区是东营凹陷油气勘探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物源体系分析对沉积体系研究及储层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古地貌控制了沉积体系展布的基本格局,陈南断层下降盘、民丰洼陷腹部以及辛镇地区为砂体沉积提供了所需的可容纳空间。特征元素分析以及砂分散体系研究表明,沙三段中下亚段沉积时期,民丰地区发育了三大物源体系,沉积原始组分的供给主要来自北部陈家庄凸起、东部青坨子凸起以及南部盆外水系的注入。在该时期,辛镇地区F1、F2主断裂形成的构造调节带可作为南北向物源输送通道,东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南端与南部盆外水系的北部分支于辛镇地区发生交汇。由于沉积原始组分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因此,不同物源体系控制下的沉积原始组分造成了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的差异性。混源区与东部物源控制下的储集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弱压实,粒间原生孔发育,孔、渗性良好,优于南部以及北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物性,但南部储层含油性高于东部,混源区储层含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域。通过岩芯观察、室内镜下薄片鉴定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气候、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该区新沟咀组下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进一步细分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亚相和若干微相类型。物源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为近年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为明确古潜山储集层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规律,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依据测井曲线、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及沉积序列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古潜山区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 (1)古潜山区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厚度变化很大,石千峰组被剥蚀殆尽; (2)石炭纪—二叠纪研究区经历了海陆交互相→海陆过渡相→河流相的演化过程, 其中本溪组及太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潟湖、潮坪及障壁岛相,山西组沉积时期发育三角洲相,以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可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天然堤及泥炭沼泽等微相,而上、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心滩、河床滞留沉积及泛滥平原微相; (3)受沉积环境演化的控制,本溪组—太原组的砂体呈斑块状展布,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的砂体呈近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对济阳坳陷北部潜山区沉积相与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为该古潜山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关键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潜江凹陷东部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江汉盆地重要的产层之一,也是油田今后寻找岩性油气藏的目标区。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岩石学、古气候、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研究,以及构造活动弱、地形平缓等区域沉积背景,确定该区新沟咀组下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具有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不甚发育的河口坝、广泛分布的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与前缘沉积频繁交替等特征,以及各相带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三层式结构的沉积模式。沉积演化过程中,受古气候、河流作用和湖平面波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强烈,特别是对水下分流河道的形态和发育程度的控制更明显,形成或强或弱席状化改造的前缘砂体,而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对该新沟咀组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中心区10×108 t级砾岩大油区的发现,带动了该区沉积储集层研究的不断深入。作者梳理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玛湖凹陷的沉积储集层研究现状和进展,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玛湖凹陷的沉积储集层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为: (1)提出了新的砂砾岩储集层岩石相和岩石学分析方法;(2)探索形成了新的沉积储集层地球物理测井和地震描述技术;(3)针对不同层系,在沉积物源、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体系和沉积模式等方面取得大量新认识,建立了大型退覆式浅水缓坡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突破;(4)在成岩作用理论指导下,所发现的储集层埋藏深度不断增加。研究表明,玛湖凹陷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 从二叠纪到新近纪,发育了火山—碎屑岩沉积体系、细粒—蒸发盐沉积体系以及粗粒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气候、构造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沉积储集层研究为玛湖砾岩大油田的发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未来应当加强针对古老层系和深部地层的沉积储集层研究工作,重视新理论新技术在西北缘和玛湖沉积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形成的理论技术需要在勘探实践中接受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刘赫  李军辉  张祥国 《地质科学》2011,46(4):983-993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主要油气勘探和开发区之一.对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盆地的充填序列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断陷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控陡坡型、缓坡断阶型和洼槽型3种层序构成样式,它们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对乌尔逊凹陷层序...  相似文献   

16.
洼槽区是断陷湖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烃源岩的主要富集区域,但由于其独特的沉积充填特征、埋深及储集层发育程度方面的影响,洼槽区的油气勘探程度通常较低。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的马西洼槽为研究对象,针对主力油气勘探层段沙河街组开展沉积充填模式与演化规律研究,明确了洼槽区陡坡、缓坡沉积类型与沉积模式的差异,再现了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及沙一段沉积展布特征,建立了洼槽不同构造演化期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表明,断陷湖盆洼槽区具有储集层发育的沉积条件,因此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应该成为今后油气勘探走向深层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岩心、测井、录井资料,结合研究区古气候特征、岩性特征、古生物标志和沉积构造特征,提出江汉油田潜江凹陷新沟咀组属于盐湖盆地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在盐湖沉积背景下,新沟咀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干旱,水体较浅,无深湖-半深湖沉积,且研究区地势平缓,倾角相对较小,在河流入湖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且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泥三种沉积亚相。以沉积相平面分布图为基础,建立了新沟咀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塔里木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对盆地内沉积相带展布和储层发育的控制,文章在综合了前人对塔里木盆地板块构造演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周边早古生代区域地球动力学从伸展向挤压转换的时间及其所对应的盆地内部的沉积作用响应,认为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台内相带的分异和台内台缘高能礁滩相带的展布、沉积基准面的转换、岩性岩...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构造复杂,沉积差异大,横向变化快,对物源和沉积相的认识存在争议。为了查明研究区沉积相分布与演化规律,文中以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研究区流沙港组二段沉积物源、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展开研究。分析认为,流沙港组二段物源来自于北部高地势地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深水湖泊沉积序列,主要发育相对远物源的正常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单层厚度小、多层交互式分布。井震结合由下到上将流沙港组二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其中MSC2和MSC3层序为短期快速水退到较长期水进过程,物源供给较为充足,砂体发育程度高,是主力砂体展布层段;流沙港组二段储集层物性主要受埋深及沉积相带约束,B油田物性好于A油田,三角洲前缘近源端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为有利储集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层系,但该套白云岩具有时代古老、埋藏深、成岩和构造演化复杂的特征,亟需在揭示储集层成因基础上建立不同成因白云岩储集层配套测井评价方法。由此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结合常规和成像测井首先从储集层孔隙成因角度出发,识别出“岩溶改造型”和“沉积相控型”两大类白云岩。岩溶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质量受岩溶相带控制,纵向可划分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4个岩溶相带。沉积相控型白云岩储集层物性则受沉积相带控制,颗粒滩等高能沉积相决定了储集层质量。通过岩心刻度常规和成像测井分别建立岩溶相带以及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式与准则,实现了单井岩溶相带和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与划分。最后在岩溶相带和沉积微相约束下实现单井白云岩储集层综合评价以及有利发育区带预测。岩溶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其垂直渗流带与水平潜流带分别以高角度裂缝和水平溶蚀孔洞为主要特征,可形成有利储集体发育的缝洞系统。沉积相控型白云岩,其中的颗粒滩和云坪高能相带原始孔隙发育,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溶蚀,因此物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深层、超深层白云岩有利储集层分布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