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军生 《福建地质》2009,28(2):143-148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值是桩基重要的评价指标,确保静载试验过程可靠安全、数据真实准确至关重要。根据工程实例探讨软弱土场地大吨位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过程的技术分析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东营某工程为例,基于黄河冲洪积地层试桩试验成果,对试桩试验、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与预估值相差较大(6.36%~20.19%)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在相同桩顶标高(-5.7 m)条件下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平均值与桩底标高(可以换算成桩长)的关系曲线,对工程桩桩基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优化。根据桩基检测结果,优化后的工程桩在相同桩长、桩径条件下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与预估值承载力相比提高约10%,达到发掘地质条件的潜力、减少桩数、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相关试验方法、优化桩基承载力设计的方法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设计及建立区域桩基承载力数据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志鹏  刘润 《岩土力学》2015,36(Z1):634-638
桩基的可打入性分析对桩的设计十分重要。实际工程中精确的可打入性分析可以避免由于未能将桩打入设计入土深度而导致的截桩和桩头损坏等事故,也能避免在桩的贯入深度已经超过设计贯入深度时仍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的情况发生。为精确桩基的可打入性分析,研究了影响桩基可打入性的多种敏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32组试验,由GRLWEAP软件完成试验,得出打桩分析结果。结合渤海某油田平台工程实例得出桩基可打入性影响因素敏感度规律,即桩基可打入性影响因素敏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打桩能量、桩径、地质条件、桩长、垫层厚度、桩壁厚、停锤时间、停锤位置、桩段数量。  相似文献   

4.
漕河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其Ⅲ标段渡槽基础采用桩基形式。桩基施工完毕后,为了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采用了以堆锚联合反力装置为反力方式的13 000 kN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本工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标贯击数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多个工程地基土的标贯试验测试成果,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并与静载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适合福州地区打入式(静压式)预制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估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高应变动测法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其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PHC桩应用高应变法、竖向静载方法进行试验,以确定桩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首先对2组不同直径的6根试桩进行高应变测试,采用国际上推荐的GOBLE-CAPWAPC-CASE方法,得到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然后按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将所得极限承载力与高应变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高应变法所得结果高于静载试验的结果, 2种方法结果不同是由于2种方法的测试原理、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不同所致。高应变法的理想化桩-土体系以及主要参数的设定对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实际试验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取值。  相似文献   

7.
光纤检测技术在海上钢管桩试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桩检测包括对桩身完整性测试和承载力测试两部分。试桩检测为设计参数的确定以及桩基沉桩设备和沉桩工艺选择提供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在综合考虑试桩地区气候和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后,采用合适的检测手段,对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减少成本等方面很有意义。垂直静载试验是常用测定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准确性高。在对桩身质量检测上,有钻心取样法、低应变、高应变和声波透射法等检测手段。在海上钢管桩试桩工程中,其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受制约因素多。光纤检测技术具有可靠性强、准确性高及实施简便等优点,是根据BOTDR和FBG技术测试出桩身轴向应变及桩周应力的分布规律,是一种比较新的可靠检测手段。但是目前,光纤检测技术在海上试桩检测应用的案例少。本文提到的工程案例中,采用垂直静载试验、光纤检测试验和高应变测试,达到综合评估,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驻屿店市政府搬迁区某小区的一栋民用住宅楼基础沉管灌注桩试桩的静载试验数据结果为依托,通过现场静载试验数据结果来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以及承载力特征值,对比当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计算值,提出了适合于驻马店地区沉管灌注桩设计的经验公式。该方法在保障安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可节约大量材料,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桩摹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首先选择两种拟合模型对该小区3根静载试验已达极限承载力状态桩的试验曲线进行了拟合与预测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指数曲线预测模型更加符合该小区桩的承载力性状。然后采用指数曲线预测模型对该小区其它19根未达极限状态的试验和检测桩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并建立了预测极限承载力、终止压力和桩长细比的关系公式,该极限承载力预测公式可以用于桩基施工时的承载力预测。  相似文献   

10.
姚建平  蔡德钩  朱健  王立伟 《岩土力学》2015,36(Z1):513-517
以中铁西安中心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技术对该工程进行地基处理。工程中测试钻孔灌注桩压浆前、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桩身内力。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侧阻、端阻分项增强系数法、基于极限承载力增强系数法和只考虑桩端改善承载力5种方法进行了后压浆桩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后压浆后桩基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4%,侧阻、端阻分项增强系数法和基于极限承载力增强系数法与现场实测最接近;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与只考虑桩端承载力改善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其计算值偏于安全保守。  相似文献   

11.
侯胜男 《岩土力学》2015,36(Z2):565-570
结合上海软土地区12个场地57根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研究建筑桩基单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根据试验实测数据,探讨不同桩径、不同试验加载方法及灌芯对预应力空心桩受力性状影响等因素,认为建筑工程中,可选择桩径较大或者采用在桩顶一定范围内扩大桩径的做法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优化设计,试验加载方式建议可采用单向单循环恒速水平加载法,预应力空心桩顶部灌芯可作为水平承载力的安全储备,为软土地区类似工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Numerous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ssess the axial capacity of pile foundations. Most of the methods have limitations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vide consistent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pile capacity. However, in many situations, the methods that correlate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data and pile capacity have shown to provide better results, because the CPT results provide more reliable soil properties. In an attempt to obtain more accurate correlation of CPT data with axial pile capacity, 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 (GEP) technique i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GEP is a relatively new artificial intelligent computational technique that has been recently used with succes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Three GEP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one for bored piles and two other models for driven piles (a model for each of concrete and steel piles). The data used for developing the GEP model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comprise a total of 50 bored pile load tests and 58 driven pile load tests (28 concrete pile load tests and 30 steel pile load tests) as well as CPT data. For each GEP model, the data are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set for model calibration and an independent validation set for model verificati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GEP models are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ir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robustness of each model is investigated via sensitivity analyses.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GEP models are evaluated further by comparing their results with the results of number of currently used CPT-based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es are used for the comparis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P models are robust and perform well.  相似文献   

13.
周亮  倪恒  范延彬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1057-1063
鲁西南某2300MW坑口电厂地基位于黄河冲积地层中,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地基强度不能满足电厂重要建(构)筑物的要求。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中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进行地基处理。本文以鲁西南某2300MW坑口电厂桩基检测工程为实例,首先采用低应变法对桩身质量进行了检测,然后采用高应变试验和静载试验2种方法确定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并对这2种方法的优点、缺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出结论:(1)采用高应变CAPWAP法拟合后的试验结果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通过选取合适的桩、土参数模型使高应变试验的结果准确可靠,是切实可行的。(2)在现场条件不允许开展静载试验时,高应变试验可作为静载试验的补充手段对桩基进行检测。(3)当能够获得可靠的高应变试验结果(与静载试验基本吻合)时,可以通过严谨计算对规范法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节约成本,但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4.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阐述了深厚软土地基中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针对椒江地区土体的工程特性和拟建建筑物的特点,通过大型现场试验,介绍了其在某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此类复合地基的主要工程性状,研究了桩土应力比以及荷载分担比的发展规律。试验表明,此类复合地基能使刚性桩、柔性桩以及土体协调变形,合理发挥它们各自的承载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莲花  罗康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2):67-69,85
介绍了人工挖孔桩桩端土承载力不足进行旋喷桩处理的设计过程以及处理后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桩端土处理设计可以遵循一般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法和原则,并针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和桩端土极限端阻力的检测中存在的差异和共同点,提出组合静载荷试验的思路和方法,并在工程中予以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晓晖  龚维明  穆保岗  黄挺  谢日成 《岩土力学》2014,35(11):3148-3156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桩长、桩距、垫层、桩帽对减沉桩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通过6组3×4群桩试验,对不同沉管隧道荷载作用下的土压力、桩身轴力及沉管隧道沉降进行测定。由于采用均匀设计,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工具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区别于传统的单因素优选法,使得同时考察多因素、多水平作用下对沉管隧道沉降的综合影响成为可能。分析结果表明,桩长、桩距、桩帽对沉管隧道沉降的影响随着外荷载的增加而改变;垫层厚度和桩帽存在交互作用,两者共同对沉管沉降产生影响。最后,利用拟合结果进行反演分析,在总样本为432种减沉桩组合中找出符合沉降控制要求的最优化组合。反演结果在后续模型试验中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亓乐  刘薇  孙长帅  张勇 《岩土力学》2012,33(Z1):123-128
为研究存在下卧层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进行多组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针对不同桩径、垫层厚度和下卧层厚度等工况进行试验,得到增大桩径不能提高桩体的承载力发挥度;复合地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垫层和下卧层对荷载传递的影响一系列有益的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和荷载分担比的分布及发展过程,可为复合地基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对其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揭示的地基土层特性,根据所掌握的大量桩基工程检测试验数据、沉降观测实测数据,对桩周(端)地基土的受荷性能以及基桩工作性状进行研究,通过静载荷试验的实际桩基承载能力,分析推导出优化地基土桩基设计参数。据此优化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JPP桩不同组合水平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连伟  顿志林  李果  詹俊峰 《岩土力学》2014,35(Z2):101-106
高喷插芯组合桩(简称JPP桩)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桩,实现了刚性桩的效果、柔性桩的成本,在基坑支护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但其水平承载性能的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研究不同组合形式的JPP桩水平承载特性,利用自主研制的桩基模型试验加载系统进行了4种不同组合形式下JPP桩水平载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段组合II的水平承载能力最高,上组合与分段组合I相近,下组合的水平承载能力最低,表明越多的分段组合呈现出整体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距离桩顶以下3~4倍芯桩桩径处,该部位相对薄弱,易发生破坏。地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体特性将直接影响着桩的水平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