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广东三坑地热田位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的东北侧,三坑向斜岩溶盆地内。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NE与NW向断裂构造及其交汇部位的岩溶裂隙发育带中。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及水热对流系统分析,地下热水是在水热对流系统中由深循环高温构造裂隙水与浅循环8常温岩溶水混合而成。三坑地热田热水资源具有水温适中、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动态稳定等特点。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石卓  金旭  管彦武  陈晓冬 《世界地质》2010,29(3):485-489
赤峰热水镇地热田内发育有南北向、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这些断裂大部分为张性断裂,并构成地热田热水上升的主要通道。热水的补给区在远离地热田的西部和北部山区,天水从此处渗透到地下深处,缓慢流动到地热田下部,被侵入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所构成的热源以热传导方式加热,再沿断裂、裂隙上升,形成了地热田浅部热水储集层。本地热田热水属于天水起源的中、低温裂隙水。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几年对临清地热田地下热水热储特征、化学成分、地热温标、热水演化及起源的勘查研究,笔者认为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对地热形成的控制,地下热水成分以Na+、Cl-、SO42-为主,矿化度较大为咸水,PH值呈弱碱性。热水中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热水起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并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在其运移过程中,随深循环深度的增大不断从岩石中获取热量逐步加热,在断裂带附近沟通深部热源形成由赋水性强的砂层所构成的深部低温热储系统。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5)
通过收集资料及考察,分析研究了后郝窑地热田地区的基本地质特征、热水异常分布特征与构造的关系、热田含水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与其成因的初步认识等,总结介绍怀来后郝窑地下热水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地下热水埋藏特点、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以及热田富水程度,得出郝窑地热田是典型的断陷盆地地热异常区,是在大地热流控制和作用下形成的圈团型地热储,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热井井位确定研究——以豫煤二队院内地热井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门地热田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在地热田内寻找地下热水的富水靶区,并推算了其范围。又以地面调查、地面电法等手段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地下热水富水带的具体位置及地热井施工井位,一次成功地打中千米以下地热水的富水区,为地热田内寻找、开发地下热水总结了经验,丰富了深井及地热田找水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东明地热田内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已有地质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东明地热田的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热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东明地热田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明化镇组下部、馆陶组、古近纪东营组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该地温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热水水平方向水化学组分变化甚微,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地热水水源主要为渗入的溶滤水。  相似文献   

7.
聊城市东部岩溶地热田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聊城市东部岩溶地热田的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对这一地区的地下热水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的控制。本区地下热水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δD和δ18O的关系及氚(T)值和水化学特征系数说明地下热水为近代大气降水入渗起源的中度或高度变质水,以40年前的古水占优势,新近入渗水的补给量较小。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溶滤、溶解作用为主,微量元素成分丰富,反映了地下水经过了漫长和复杂的径流及深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乌当区地热田成因及水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省地热资源丰富,贵阳市乌当区地热田属于该省隐伏型地热资源之一。本文结合钻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等特征。该地热田主要热储层为中寒武统—奥陶系灰岩及白云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乌当断裂、乌当背斜等一系列构造控制。测温曲线显示,保利2号钻孔地温梯度约为2.59℃/100 m,3号钻孔约为2.25℃/100 m。本区无附加型热源,深循环为该区热水的主要形成原因。地下热水的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氟和硅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为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今后应在本地区开展地热回灌技术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查孜地热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热钻孔揭露,发现该地热田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对该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开展研究,发现地下热水为HCO3-Na型; 热水与冷水的离子浓度存在差异,显示二者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但又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热水中的δD和δ18O同位素特征表明: 该地热田地下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海拔为5 652 m以上; 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下渗并与沿断裂破碎带向上运移的地热流体混合后形成地下热水。断裂破碎带不仅是温泉的主要通道,也是地热流体的储集场所,地热田热水在地下运移滞留至少41 a。据SiO2地热温标估算得出,该区地下热储温度为148.18 ~153.49 ℃,天然放热量为2 264.33×1012 J/a。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关中盆地东大地热田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大地热田是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阐述其成因模式对于可持续开发利用热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区域内地质构造条件,对地热田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补给来源于西南部秦岭山区大气降水,深层热水的补给高程下限为1320 m。地下热水经深循环在较大的大地热流背景值下被围岩加热,深层热储最高温度为110℃,热水最大循环深度为3120 m,循环周期约为14461 a。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处于多条不同方向活动断裂的交汇地带,为热水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热水在上涌的过程中会混有更多的当地冷水,由于上覆较厚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盖层,区域内形成地热异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阳谷-齐河凸起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及其地热地质条件的分析,对这一地区的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进行了研究。本区地下热水的δD为-65‰~-80.67‰,δ18O为-9.2‰~-10.2‰,均分布在全球雨水线的附近,说明该区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济南北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256m,此范围大致相当于济南南部山区及其以南的泰山北麓;聊城东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高程为411m,此范围大致相当于泰山山脉及其周边的中山区。聊城东地热田地下热水的2H过量参数d明显低于济南北地热田,说明聊城东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区比后者更远。  相似文献   

12.
结合石林盆地地热异常及地热钻孔资料,对石林盆地地热田的热储构造条件、地热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该地热田热储层为元古界震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九乡石垭口断裂、牛头山古陆控制。钻孔资料显示,地温梯度为(1.5~4.8)℃/100 m,地热类型为深循环层状地热田,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从水文地质条件看,地下热水补给有限,应控制地热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查孜地热田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块隆起区之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区,区内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活动性断裂较为发育,拥有形成地热的良好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热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查孜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地热田的热储层为古近纪古-始新统火山岩。大气降水及融雪水的入渗补给为地热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活动性断裂构成了地热水深循环的通道,广泛分布的岩浆岩体为地热水提供热能来源,本区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可划归为岩浆岩-构造断裂型。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聊城市东部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奎峰 《中国地质》2009,36(1):194-202
山东省聊城东部地热田内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地质构造条件、热储地质条件都比较有利,是开发地热资源的有利地段.通过对已有钻探资料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聊城东部地热田属于岩溶裂隙层状传导型地热田,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为聊考断裂和茌平断裂,热储层主要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灰岩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本区地热田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小,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并且根据开发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5.
眉县汤峪地热田位于秦岭山地与汾渭地堑的接触地带,属于典型的断裂裂隙型地热田。笔者基于物探和水文地球化学方面工作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汤峪地热田内主要分布着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两组断层构造。这两组构造也成为研究区内主要的导(控)水和导(控)热构造,控制着地热田的分布。地热田内热储层为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发育地段,具有良好的储水储热性能。地热水由研究区以南的秦岭山区得到补给,补给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径流向地下渗透,经热源加热后成为地热流体。热水在区内断层交汇处上涌,最终形成地热田。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东部宁家埠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地质构造条件、热储地质条件都比较有利,是开发地热资源的有利地区。通过对章宁1地热井钻探资料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宁家埠地热田属于岩溶裂隙层状传导型地热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主要受文祖断裂控制,热储层主要为奥陶纪马家沟群灰岩。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本区地热田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大,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西藏尼木—那曲地热流体成因及幔源流体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本次选取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羊八井深、浅部热储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从水化学数据分析,高温地下热水主要为Cl-Na、Cl·HCO3-Na水,中低温地下热水主要为HCO3-Na水,地下热水中Li、F、SiO2、HBO2与Cl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显示可能有岩浆水的混入;从氢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在董翁、宁中高温地热田发生轻微的氧-18漂移,谷露地热田氧-18漂移较其他地热田明显,宁中、谷露及罗玛地下热水中氚含量小于1TU,主要是次现代水的补给,月腊处氚含量为8.4TU,推断主要为现代水的补给,其他地热田地下热水推测是次现代和最近补给之间的混合;地热气体以CO2和N2为主,二者呈现良好的负相关,从CO2气体碳同位素、He同位素比值及综合指标分析,气体来源主要为壳源,在宁中及玉寨地热田,R/Ra值大于1,存在明显的幔源物质释放现象,幔源He所占比例为2.73%~30.93%。概括区内典型高温地热田的成因模式,为后期地热田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辽东地区深部和浅部构造特点,研究汤岗子地热田的成因,查明地热系统的储、盖、通、源,建立热水系统的概念模型:深部构造是地热发育的重要背景条件,在其影响下的浅部构造体系构成了基岩地区地下裂隙水的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深循环水在运移途中接受来自深部的热流加热形成热水,并在一定条件下出露地表形成温泉,同一个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可以发育多个热储,各个热储之间存在间接的能量和物质联系。  相似文献   

19.
青海西宁城南新区杜家庄地热田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青海省西宁市城南新区杜家庄地热田DR2005地热井地下热水的水化学资料,采用兰格利厄—路德维金图解法、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地球化学温标法等,对杜家庄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机制、地下热水年龄、地热资源潜力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杜家庄地热田地下热水源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但仍有现代冷水补给,地热田下部还存在着远高于DR2005地热井开采段温度的热储。依据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具可比性的地热生产井水化学动态观测资料推断,随着DR2005地热井开采时间的延续,地下热水水质将向淡化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为杜家庄地热田的开发利用提供水文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昆明地热田深层基岩地下热水系统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分析,建立了考虑温压变化和越流条件的岩溶热储层中地下热水的水流和溶质(污染物)运移的准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对开采条件下地热田Ⅱ 块段地下热水系统中水位及F- 、Cl- 、NH+4 、SO2-4 浓度的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仿真性。模型可预测不同条件下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流场和溶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为防治地下热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