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令人怀念的裴文中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兰坡 《第四纪研究》1994,14(4):285-292
1928年中国地质学家李捷和瑞典古哺乳动物学家B·Bohlin分别离开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之后,即派杨钟健和裴文中先生主持其事。裴先生对工作非常努力,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于1934年即发表了《周口店猿人产地之肉食类化石》巨著。他为人非常坦诚,有事摆在当面,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背后贬人。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裴文中教授诞辰90周年。裴文中教授的研究兴趣甚广,本文仅从周口店早期工作这一侧面来探讨先生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乃至对世界史前学的贡献,以志纪念。由于先生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潜心研究。求知创新,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法论上和研究思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意见,为周口店地点群在史前学中的科学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成为埋藏学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3.
张森水 《第四纪研究》1994,14(4):330-338
今年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裴文中教授诞辰90周年。裴文中教授的研究兴趣甚广,本文仅从周口店早期工作这一侧面来探讨先生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乃至对世界史前学的贡献,以志纪念。由于先生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潜心研究。求知创新,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法论上和研究思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意见,为周口店地点群在史前学中的科学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成为埋藏学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原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 )第一任所长王曰伦先生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 (原学部委员 )。他曾长期从事地质科研和生产工作 ,涉猎范围极广 ,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不仅在前寒武纪研究领域造诣颇深 ,而且在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地层古生物、石油地质、煤田地质、第四纪地质、大地构造、冰川地质及奥陶纪海相火山成矿理论等多学科的研究中也有独到见解 ,先后发表论文、专著、生产科研报告 1 0 0余篇(部 )。2 0 0 3年 1月 2 3日是王曰伦先生诞辰 1 0 0周年纪念日 ,天津地质矿产所拟出版《前寒武纪研究进…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21日是张忠胤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我们特发表他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在他身边工作的张杰坤同志的这篇短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6.
思念裴文中院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裴文中教授是我国地质学界前辈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杰出科学家之一,因发现周口店“北京人”而享誉科学界。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终于把伟大的科学发现带给了科学界和广大民从。他的业绩和关心贫苦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合和学生也影响了同时代的中国地质学家。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第四纪地质学家、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逝世20周年,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通过日常接触和交往中的一些小故事,介绍了裴文中教授的人格魅力,他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无疑是对我们为社会和科学事业做出更多贡献的巨大推动力。在这篇记念短文中,作者希望大家从裴文中教授之所以在其科学生涯中取得成就,和在中国地质学界受敬仰的点点滴滴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7.
尹赞勋先生 1 90 2年 2月 2 3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大时村 ,今年是他诞辰 1 0 0周年纪念。先生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志留系 ,著有“志留纪之中国”等文 ,奠定了中国志留系研究之基础 ,故中国地质界有“尹志留黄二叠”之口碑。他毕生致力于我国地层学规范的研究 ,领导编篡了“中国区域地层表”、“中国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中国地层典·石炭系”等 ,使我国地层研究得以与国际地层规范统一和接轨。先生最早把板块构造学说引入国内 ,深信“板块学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它把辩证法带进了地质构造学 ,使地球变活了” ,影响至广至远。本刊今年…  相似文献   

8.
许兵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9年11月21日逝世,享年75岁。我国工程地质界学人及学子们深为悲痛,沉痛哀悼许先生辞世,将以许先生之为人作楷模,发扬先生的精神,永续先生的事业。 〖KG2〗许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在五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为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事业进步和青年一代的培育尽心尽力,做出重要贡献。〖KG2〗 许兵先生于1934年7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戴南镇。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几十年来,许兵教授主持和参加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南京长江大桥、南水北调、长江三峡工程、锦屏水电站、金川矿山、苏南和广东核电站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他就参与了西线南水北调的规划研究,大量的现场考察使他获得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对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问题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论点,后来在成渝铁路建设工程及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的研究和咨询中得心应手。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他对以高地应力和强破碎岩体称著的金川镍矿进行了工程地质研究,推动了工程地质力学的学科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他进行了苏南和广东核电站和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由于核电站工程对地震极为敏感,而且,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分布有广大的高烈度区,地震和活动断裂问题非 常突出,相应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许先生及时地将研究重点集中到这些问题上,开展了地壳构造稳定性研究,其成果成为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重要的核心进展。许先生一直关注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他参与了三峡工程的前期论证,直到他病逝前的几个月还在为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三峡工程阶段性后评估的地质地震专家组工作。许兵先生为科研事业辛勤奉献铸就了他深厚的学术成就。他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和组织出版了《中国工程地质五十年》、《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中国工程地质学》等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专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一批国家奖励。1992年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得科学贡献奖。〖KG2〗 许兵先生非常重视科技普及和人才培育。长达近二十年期间(1988-2004),他担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担负起组织协调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任。他胸怀全局,虚怀若谷,广泛地团结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工程地质科技工作者,为推进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他的杰出工作,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为我国地质行业一个十分活跃的学术领导机构,多次被评为中国地质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性情开朗,与人为善,成为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和重点实验室学子们的良师益友,为我国工程地质人才队伍的成长贡献了毕生精力。1993年-1998年,他兼任《工程地质学报》副主编,为学报的创刊和办刊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KG2〗 许兵先生逝世,是我国工程地质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室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缅怀许兵老师,将学习他的为人,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努力提升工程地质学科创新能力,推动工程地质事业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 《地球科学》2019,44(5):1439-1440
今年是马杏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以这篇文章,纪念我的老师马杏垣先生,以表达我对马先生以及原北京地质学院所有老师的感念.1960年秋,我在北京地质学院开始了五年的大学生活.那时的院长是高元贵,他和何长工、刘型都是有着革命的经历,又懂得教育的领导.马杏垣先生是副院长,他和袁复礼、冯景兰、张席禔、王炳章、尹赞勋、袁见齐、杨遵仪、傅承义、王鸿祯、秦馨菱、池际尚、凃光炽、张炳熹、郝诒纯、高平、潘钟祥、王嘉荫、薛琴舫、周卡、苏良赫、陈光远等一大批学术大师汇聚于北京地质学院,构成建院之初最宝贵的师资力量,使北京地质学院的教学工作从建院开始就有了很高的起点,使学院在20世纪50年代培养出一批像赵鹏大、翟裕生、殷鸿福那样的优秀人才,为学院后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安志敏 《第四纪研究》1994,14(4):323-329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确认石器及用火遗迹在这个遗址的存在;他还对非人工的“假石器”和“假骨器”,对中国旧石器文北的分期、中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考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建立中国史前考古学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岩石破坏的机理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各种强度准则一直是解释岩石或岩体破坏机理的主要理论。此外,从流变现象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对照、理论分析、进一步对岩石破坏机理的解释进行了探讨,认为受力岩石或岩体内差异流动变形也是导致岩石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街道灰尘中铬、镉、铅赋存状态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晖 《城市地质》2002,14(2):34-39
本文通过对街道灰尘中铬、镉、铅三种元素赋存状态研究、铬、铅在街道灰尘中以残渣态为主,镉以有机质结合态为主。虽然铬、铅、镉存在形式稍有差异,但其在街道灰尘中主要以矿物质的形态存在,说明其比较稳定,不易迁移转化,对环境的危害比较持久。在治理措施上应有早遏止微量元素向环境中排放,以免其与灰尘发生相互作用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长江口南槽1989年12个月的实测地形图和大通站相应的水沙资料,采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技术分析了南槽的地形变化及其与河流来水来沙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槽水深与大通站各月平均流量、输沙率和含沙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河口冲淤对流域水沙变化有敏感响应;河槽的响应具有1~1.5月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4.
15.
建筑工程中的“设计方”一般是指从事工程设计的专业人士,如建筑师和工程师,但也可能包括除施工或供货以外还承担某些工程设计工作的承包商、分包商及供应商。 “设计”并不限于制作建筑及工程图纸或进行结构方面的运算。设计范围极广,甚至包括了某种材料的选用以及为达到某个目的所应采用的工艺。设计的实质就是选择,选择足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树根桩对于已建建筑物的地基加固纠偏具有到之处,效果显著。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对树根桩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和其承载力作用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The metamorphic complexes of Tasmania formed during the Cambrian (ca 510 Ma) as a result of rapid compression in a subduction zone setting followed by rapid exhumation, which brought various fault-bounded metamorphic complexes back to the surface in less than 5 Ma. The two highest grade complexes, the Franklin Metamorphic Complex, and the Port Davey Metamorphic Complex, experienced initial growth of metamorphic garnets at ~560°C, ~0.56 GPa. However, their subsequent metamorphic histories diverge, with the FMC displaying a marked increase in pressure (to 1.4 GPa at peak P/T), while the PDMC shows only a slight increase in pressure (to ~0.7 GPa). Both complexes show only a minor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100°C) between initial garnet growth and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Rapid exhumation of these complexe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a slab-breakoff model. However, the difference in peak pressure between these complexes requires either continued subduction of the FMC while the PDMC had already begun its return towards the surface or that the subduction zone geometry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ressures occurring contemporaneously within portions of the channel, which are not far removed from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18.
19.
层序地层学理论现已日臻完善,位人们往往被局限在大范围、大尺度的研究领域中,包括整个盆地或整个陆架的粗线条描述。那么,小尺度(小范围和次级层序)内的层序格式和沉积样式又是如何的呢?本文将作一阐述。在地层学、沉积学的研究基础上,在区域层序地层学的框架下,将桑塔木断垒带这样一个盆地内的三级局部构造的奥陶系进行层序地层学解剖。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采用大量的钻井录井资料(岩心、电测等),通过岩性、古生物等特征标志建立相对水深变化曲线,以此来对比划分层序。得出,奥陶系内存在一个Ⅰ类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两个四级层序及相应的五级层序。  相似文献   

20.
层序地层学理论现已日臻完善,位人们往往被局限在大范围、大尺度的研究领域中,包括整个盆地或整个陆架的粗线条描述。那么,小尺度(小范围和次级层序)内的层序格式和沉积样式又是如何的呢?本文将作一阐述。在地层学、沉积学的研究基础上,在区域层序地层学的框架下,将桑塔木断垒带这样一个盆地内的三级局部构造的奥陶系进行层序地层学解剖。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采用大量的钻井录井资料(岩心、电测等),通过岩性、古生物等特征标志建立相对水深变化曲线,以此来对比划分层序。得出,奥陶系内存在一个Ⅰ类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两个四级层序及相应的五级层序。其中,高水位体系域为最佳储层带。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在对其他局部构造的研究中可起到类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