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通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在成都盆地平原区浅层土壤内发现呈面状分布的Cd、pb、Zn等元素高值区.为了研究它们的成因,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这些元素在不同景观区及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利用参考元素对Cd、Pb、Zn的富集含量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平原区浅层土壤内Cd、Pb、Zn元素的分布明显不同于物源区及平原区深层土壤,在元素之间的典型相关关系及元素富集的分布特征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人为源特征.Cd、Pb、Zn元素的富集主要出现在平原区中部的城镇及农田区,与成都盆地浅层样地球化学图上的高值区一致.Cd、Pb、Zn元素的富集,是在自然背景的基础叠加了人为源含量,但尚未达到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太原盆地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太原盆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来源及分布规律,首次计算了太原盆地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盆地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认为Hg,Cd,As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用太原市和太原盆地的深、浅层数据作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多重分形图,对8种重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形规律,得出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深层土壤与表层土壤中元素质量分数的差异被一些学者归因于表层土壤受人为污染所致。文中通过解析山西太原盆地深、表层潮土中Hg、Cd、Pb、As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研究区与基本保持清洁状态的源区土壤中相应元素质量分数变化特征,论述了成壤过程中元素的自然分异作用是造成深、表层潮土中Hg、Cd、Pb、As质量分数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人为污染仅在局部地区造成Hg、Cd、Pb、As在表层潮土中富集的观点。通过求解太原盆地表层潮土中Hg、Cd、Pb、As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实例,详细介绍了以深层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为参照系,运用相关分析和累积频率分析求解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成都盆地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以元素为变量进行F回归分析,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并选取因子载荷较大的元素作为特征元素组合。在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区域地质背景和因子得分等值线图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元素组合来研究F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来源有6种,其中岷江流经地区出露的酸性岩浆岩、碱性岩和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沉积岩系是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主要来源;②F在表生作用过程中显著地发生了迁移,岷江冲积扇成为其富集的“储库”;③自然作用对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分布特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元素含量在土壤表层和深层的比值,可以了解土壤表层元素含量的富集特征、成因和对环境的影响.将土壤中部分元素表层含量与深层含量进行了对比,统计、研究了比值系数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元素Cd区域性富集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成土母岩、元素化学特性、pH值、人类活动等对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应以地质、地球化学、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来研究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新兴的地学研究领域。文章以长兴县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区域浅层、深层土壤及浅层地下水测试分析数据的统计特征,圈定了煤山盆地土壤中Cd、Hg、As、Ni、Pb等重金属和与采煤有关的S、Br、Cl、F等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图,重点分析了异常的空间表现特征,并对土壤、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大量的煤矸石露天堆放,随着雨水的冲刷,煤矸石中的有毒、有害元素已进入土壤并发生表层富集现象,致使煤山镇、葆青煤矿一带15.5k^2土壤达到轻度一中度污染程度;煤矿矿灯厂虽然已在20世纪80年代停产关闭,但在长达3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残渣、废液的排放,与之有关的Cu、Pb等有害元素对其周围1km^2左右范围内的土壤造成的重度污染,至今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盆地中虽然大量煤矸石的堆放已对局部土壤环境质量造成污染,但与煤矸石有关的有毒、有害物质尚未对浅层地下水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太原盆地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文章分析了太原盆地土壤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Mo、B和有害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的含量变化特征.太原盆地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与世界土壤和全国土壤的平均值相比趋于缺乏状态,而高于全国黄土和山西省土壤的平均含量.有害重金属元素在太原盆地表层土壤的富集已较明显,原有的地球化学特征已发生较大变化.Hg、Cd、Pb对环境的危害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以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对太原盆地重金属元素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建立重金属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地质累积指数方法对As,Ni,Cr,Zn,Cu,Pb,Hg,Cd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安徽石台大山地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长明 《安徽地质》2010,20(2):120-125
通过对安徽石台大山地区内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论述,阐述了岩石和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对不同类型的岩石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中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背景值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对岩石—土壤系统地球化学迁移性进行探讨,探讨了土壤元素背景值与基岩的关系、元素的富集与贫化特征和主要土壤元素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含煤盆地煤中共伴生的镓、锂、稀土等微量金属元素是当前煤炭地质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鄂尔多斯盆地是煤中微量元素研究的热点之一。从鄂尔多斯盆地整体角度,分析了盆地煤中微量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从平面上看,盆地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其中以东北缘准格尔煤田、河东煤田河保偏矿区最为富集,其次为南缘渭北煤田;从含煤地层看,微量元素主要集中富集于石炭二叠纪的煤层中,主要以锂、镓的富集为主,在盆地东北缘、贺兰山煤田太原组煤中可见稀土元素的富集。侏罗系煤中微量元素主要呈分散分布,仅在盆地南缘黄陇煤田黄陵矿区发现有煤中镓富集,其余在盆地西南缘发现煤中锶、钡等金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全国强 《地下水》2012,(2):53-55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汾河流域静乐县断面、岚县断面及娄烦县断面的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并确定水质优劣顺序,为优先污染控制以及水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为岚县断面监测水质较好,娄烦县断面次之,静乐县断面监测水质较差。在水质较差的断面应加大环保投入,加强水质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流域水质现状。  相似文献   

12.
在皖北矿区采取了2 2个深层地下水水样,测试Ag、Al、As、Ba等2 0种微量元素,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模型。根据元素相关性、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进行了地下水的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和地下水主成分解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皖北矿区主要突水水源4个主成分的判别表达式,从而得出结论:矿区地下水,特别是四含、太灰与奥灰3个突水含水层微量元素的质量浓度与4个主成分息息相关,可以简单地把第一、二、三、四主成分概括为地下水的溶滤作用、越流作用、河流补给作用、构造裂隙补给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裂缝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太原盆地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掌握地裂缝的发育规律和成因机理对减少灾害损失显得尤为必要。以地质环境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太原盆地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主控因素的角度将区内地裂缝划分成采空塌陷成因、地下水超采成因、地震成因、断裂活动成因4种类型。系统分析了各类型地裂缝的力学形成机制,据此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环境条件改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在绥德地区发育一套潜在的烃源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为0.75%~5.71%(平均2.75%);镜质体反射率(Ro)为1.43%~2.12%(平均1.80%),处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泥页岩的吸附特征,选取了研究区SSD1井10个泥页岩样品进行等温吸附、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等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盆地东部太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SSD1井太原组10个泥页岩样品的兰氏体积为1.11~2.41m3/t,随着压力的增加,吸附能力迅速增加,当达到一定压力后达到饱和;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总有机碳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有正相关关系;页岩比表面积与兰氏体积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样品孔隙大小及形态对气体的扩散和吸附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评价认为,总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太原组泥页岩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为盆地东部页岩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在绥德地区发育一套潜在的烃源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为0.75%~5.71%(平均2.75%); 镜质体反射率(Ro)为1.43%~2.12%(平均1.80%),处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为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泥页岩的吸附特征,选取了研究区SSD1井10个泥页岩样品进行等温吸附、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等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盆地东部太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SSD1井太原组10个泥页岩样品的兰氏体积为1.11~2.41 m3/t,随着压力的增加,吸附能力迅速增加,当达到一定压力后达到饱和; 泥页岩的吸附能力与总有机碳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有正相关关系; 页岩比表面积与兰氏体积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样品孔隙大小及形态对气体的扩散和吸附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评价认为,总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太原组泥页岩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为盆地东部页岩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深层天然气形成及保存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文汇  张殿伟 《中国地质》2006,33(5):937-943
深层天然气是油气勘探潜在的重要领域,加强深部勘探成为油气区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将现有与深层气有关的概念进行了甄别分析,最后厘定深层气为埋藏深度大于4500m,在高温、高压和环境介质共同作用下形成和聚集的天然气,就有机质垂向演化而言,主要指沉积层在生油窗以下层位形成和赋存的天然气,并在此基础上对深层气存在的范围进行了探讨。结合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深入研究了深层天然气气源,认为干酪根、聚集型可溶有机质和分散可溶有机质均对深层天然气的形成具有重大贡献,特别是认为分散可溶有机质在叠合盆地可以作为深层气的重要气源。最后根据中国构造演化、烃源发育特点,初步预测了中国深层天然气的分布状况与范围。  相似文献   

17.
王学求 《地球学报》2020,41(6):739-746
关键资源已经成为工业4.0和低碳能源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构成关键资源的元素有50余种, 这些元素是现代社会的先进制造、电子产品、低碳能源、国防安全、生物医药等必须的原材料, 因此也称为关键元素。地球化学勘查是研究和探测关键元素分布和超常富集, 寻找关键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在关键元素的分布和深部探测地球化学领域走在了国际前列, 形成了从全球尺度、全国尺度、矿区尺度直到纳米尺度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体系, 实现从二维到三维、从浅表矿到千米深度矿产探测能力的飞跃, 不仅圈定了一批全国稀土、锂、铀的超常富集区, 而且取得了多处深部金矿和铜矿勘查的重大突破。本专辑选择部分研究成果介绍了稀土元素、新能源金属(铀、锂、钴)、金、铜等关键资源地球化学勘查中取得的新进展和成果。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专辑作者把优质素材形成的论文发表在自己的杂志上, 作为本期特邀主编对他们的奉献精神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