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文》1996,(1)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质,保障人体健康和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淮河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第三条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中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煤电基地和交通枢纽,长期以来,区内自然环境造成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制约着流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流域内主要地质灾害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戴春  黎汉明 《广东地质》2012,(1):141-145
广花盆地是覆盖型岩溶强烈发育和岩溶塌陷显著一严重区,又是广州市重要后备水源地。根据岩溶塌陷的现场记录、房裂调查、地貌特征调查和第四纪松散层特征分析,圈定了多个岩溶塌陷区,并归纳为显著和严重2个岩溶塌陷区域,花都区新华一白云区江村一带为岩溶塌陷严重区域。岩溶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加速了岩溶水循环,加剧了岩溶发育与岩溶塌陷,覆盖型岩溶水污染也相应加重,污染物以总铁、NO3^-、NO2^-、NH4^+为主,次为COD、矿化度等。因而应合理开采地下水,综合防治岩溶地质灾害,以促进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琪  付强  乔洁  韩美玲 《地下水》2020,(1):155-157
水资源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的水环境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本文从廊坊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资源基本状况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等方面分析了廊坊市目前的水资源现状以及现行保护措施。结果认为,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水污染的防治、统筹修复水生态环境以及完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对水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污水回用要合理,真正做到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秀颖  王振龙 《水文》2012,(4):74-78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水安全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调查总结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工程体系建设成就,分析了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出增加洪水资源和再生水利用,新建和扩建水资源拦蓄工程及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建立水资源及水环境实时调度管理系统,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及水环境重大问题的关键技术研究等,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6.
刘小婧 《地下水》2020,(1):185-186
志丹县地处陕西西北部,资源性缺水,供需矛盾突出。在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资源性缺水、水环境问题严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污染防治、推行节水措施等对策,以期提高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缺水现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西水污染控制:实行浓度与总量双轨制王华堂,宋建民(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一直走的是浓度控制的路线,并建立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配套措施,对控制水污染曾经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1)
近年来,在淮河流域河南平原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区人口迅速增加,工业产值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的工业及居民生活需水量将随之大增,水资源紧缺和供水不足已成为制约淮河流域河南平原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促进淮河流域河南平原主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责成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开展淮河流域河南平原主要城市地下水水源地选址论证工作。水资源计算对于水源地无论是选址还是勘察设计等都致关重要,针对淮河流域河南平原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本方法较为适用可行。  相似文献   

9.
河流污染总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水污染负荷增加。水污染总量控制是进行水污染防治的水环境管理重要举措。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消减,水质必须改善。通过对污染物衰减系数、纳污能力的计算,叙述了怎样规划河流的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方案,对水环境进行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张蓓  虞承伟 《山西地质》2012,(4):66-75,77
水是生命之源。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水文地质现状,采集了28个点的35组水样。对太原市区域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和初步水质评价,浅析水质污染特征及原因,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文 《地下水》2009,31(6):71-73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分析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特点、水资源需求变化过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对策,为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则和量化评价方法。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验证了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三姑泉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采用常规方法对泉域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姑泉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已不同程度遭受污染,水环境的污染与煤矿开采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有关。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水污染控制对策。研究成果为三姑泉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问题.在系统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健全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法规、加强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和开展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理论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谢永红  吴秀萍 《水文》2014,34(3):61-65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改善滇池水资源质量的重要工程,对于保障现代新昆明建设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牛栏江流域水资源质量有下降趋势。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提出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通过研究,发现牛栏江水污染物以总磷(TP)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七星桥断面以上;总磷(TP)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并据此提出水污染治理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水环境治理措施和水质监测结果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冯艳  武鹏林 《地下水》2010,32(3):124-127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水环境持续恶化,蔚汾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本文对蔚汾河流域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法进行探讨,并对流域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在调查该流域不同水质水源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决策变量的约束条件,采用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多目标优化方法,结合决策者不同偏好,得出了几种不同的配置方案。通过调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fgoal-attain函数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几种不同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符合蔚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能使该流域内环境、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小平  马海文 《地下水》2009,31(6):46-47,97
地下水是维持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加强地下水统一管理与保护,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加大防污减排力度,建立规范有序的水环境秩序,对促进地下水有序利用和良性循环,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甘州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水量、水质将发生变化,防洪、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配置与供给、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如生态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宾汉姆斑岩铜矿是全球著名矿床,近百年的资源开发、矿石加工和冶炼等生产活动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污染治理成本高昂。此外,矿区还有大量其他矿业公司历史上遗留下的污染物,治污责任纠缠不清。然而依照国家法律、政府,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与发展策略,该区环境污染得到了成功清理和复垦,企业重新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产生了显著的环境、社会、监管和经济效益。介绍宾汉姆矿山治理迂回曲折的过程,试图能给中国现有同类矿山、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带来有益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Laguna de Bay is the largest lake in the Philippines bordering metropolitan Manila, the nation's capital and the industrial hub of the country. As a multiple-use resource the lake is of prime importance for its fisheries, as a transport route and as a water source for the cooling of industrial plants and for irrigation. The lake is also envisaged to supply the domestic water needs of the basin in the year 2000.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deforestation of its watershed, Laguna de Bay has been stressed with sedimentation, overexploitation of its fisheries and pollution. Various management strategies have been adopted by government to address such human impacts. Among the major programs are the installation of a hydraulic control structure, implementation of a zoning and management plan and the formulation of a master plan. There is need for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guna de Bay basin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