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彦浩特盆地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其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始终未进行研究,限制了区域成藏研究及勘探目标的优选。文章探讨巴彦浩特盆东部坳陷石炭系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从油气运移动力学角度分析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油气运聚规律及原因。以盆地主要成藏时期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活动为基础,结合该时期的构造格局,计算出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流体势,明确流体势场表现出的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晚白垩世时期石炭系总体上表现为自坳陷东部及南部向西部及东南部降低的规律,高势区分布范围较小,主体位于坳陷的东部及南部。在此基础上,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区8个油气运聚单元。上述流体势特征有利于油气长期运移聚集,较好的油气运聚单元是未来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勘探的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质》1995,16(2):16-24
以贺兰山 ̄龙门山 ̄大雪山一线为界,把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成东西两部分,以东属东部盆地,以西属西部盆地。东部和西部盆地分布有为数众多的大小不等的盆地,各具一定的地史特色和各自的演化特征。本文重点探讨我国西部含油气盆地的储集特征及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耿马晚第三系盆地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建立沉积模式,分析沉积盆地特征和演化,并讨论了成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羌塘盆地与中东油气区同属于特提斯构造域,是我国陆上新区面积最大的海相盆地。近20年来,我国油气地质工作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藏北高原开展了系统的油气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完成了从含油气盆地分析到资源潜力评价、战略选区、靶区预测、井位论证及实施科探井的全过程,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认识,提出了羌塘盆地是我国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油气勘探新区。但是,对上述认识也还存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油气保存条件和盆地生烃潜力,还存在“好”与“不好”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根据最近完成的羌塘盆地科探井工程(羌科 1井)及其配套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所取得的最新资料,结合近20年来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成果,重点围绕烃源岩与保存条件这两个方面,对羌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进行论述,力求客观、准确评价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同时分析、预测了盆地生烃潜力及油气远景,并提出下一步油气勘探建议,以期持续推进羌塘盆地未来油气勘探工作,早日实现盆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沉积盆地的突变特征及尖点突变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第三系盆地为例,详细论述了沉积盆地构造、沉积的复杂多变性及成藏的特殊性。沉积盆地的复杂多变性使沉积盆地具有剖分性、平衡特征的复杂多变性以及不连续的突变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与尖点突变特征相似或相近,建立起与尖点突变模型的关系,并利用反映沉积盆地多种突变特征的地震反射序列来检测其是否突变和突变程度,从而,可获得沉积盆地结构和地层介质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油气分布。良好的应用效果表明,尖点突变模型为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新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清水营组石膏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包裹体,而油气包裹体的研究对认识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条件,拓展盆地油气勘探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等手段对清水营组石膏中油气包裹体的发育特征和组成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油源对比,分析油气包裹体中油气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六盘山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和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清水营组结晶状石膏中油气包裹体中原油来源于清水营组烃源岩;纤维状石膏脉中油气包裹体原油来源于白垩系马东山组烃源岩.六盘山盆地清水营组泥岩具有生烃潜力,是盆地潜在的烃源岩;白垩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沿着断裂等输导体系向上覆地层运移,并在新生界聚集,沟通白垩系烃源岩断层附近的新生界圈闭是六盘山盆地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我国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或地区的主要油气化探指标强度及变异特征,提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划分准则。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自西向东地球化学背景场渐渐降低,即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是:西部盆地为高区域背景场,中、东部和近海盆地为中等区域背景场,东北部盆地为低区域背景场的分布特征。变异性则不断增高,即自西至东由均匀场向非均匀场变化的规律。烃类湿度系数具有西干东湿的变化趋势。讨论了六盘山等盆地的分区场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昌盆地油气化探普查效果及下一步找油气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配合国家加快油气资源勘查步伐,四川石油管理局将西昌盆地作为下一步勘探重点地区,由于西昌盆地属勘探新区,各种地质、构造情况复杂,首先在该区实施了油气化探普查,油气化探普查结果证实了西昌盆地中部地区为油气泄漏特征,这与七坝1井结果吻合,同时发现了三个重点区域,指出盆地西部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地区,为下一步地震勘探指明找油气方向。  相似文献   

9.
介绍世界著名深水油气盆地的主要特征,着重构造特征,并与南海北部深水区进行了对比。世界著名深水油气盆地产出的大地构造条件具多样性,虽然大多数位于开阔大洋被动陆缘(南大西洋裂谷系、北海、澳大利亚西北陆架盆地),但边缘海的被动陆缘(墨西哥湾盆地)、转换大陆边缘(洛杉矶盆地)、主动陆缘(南沙海槽盆地)也可形成极佳的深水含油气盆地。南海北部深水区具有世界某些重要深水含油气盆地类似的特征,如位于被动陆缘和大河出口下方,以裂陷期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为主要生油岩,白云凹陷发育上下叠置的6层深水扇等,这都是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但南海北部深水区盐层和盐构造不发育,构造圈闭相对较不发育,使深水油气系统的研究更加困难,也更具开拓意义。 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较详细分析南沙海域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该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不同区域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总结各盆地中的油气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康盆地、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远景次之,礼乐盆地和南薇西盆地油气资源远景较差。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外围东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群,近年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实现了工业油气流井突破.但盆地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成藏特征研究薄弱,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工程的部署和资源前景预测.为此,在油气勘探工程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研和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得出:松辽盆地外围东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皆为独立的断陷盆地,其内下白垩统的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发育中等-好的烃源岩,并形成了良好的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和上生下储型生储盖组合,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其隐蔽的岩性油气藏和刺穿构造油气藏是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沉积盆地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芳 《江苏地质》2004,28(1):7-10
低熟油气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资料,在我国陆相沉积,尤其是东部第三系盆地中较为富集。其生烃组分有树脂体、木栓质体、一些种类藻以及经细菌改造的有机质。总结了低熟油的成因与其分布规律,有利于低熟油气的进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运动学过程与油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建京  彭作林 《沉积学报》1995,13(2):160-168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运动学过程,受控于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在详细讨论中国西北地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条件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与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性质。盆地构造运动学过程以其旋回性发展制约着含油气盆地的沉积、沉降和生油气凹陷中心形成和发展、迁移,制约着拗陷的沉积岩系序列,控制着生油气拗陷的连续沉降过程或不同原型盆地的垂向叠加而构成的间断多阶段沉降过程,亦控制着烃源岩生烃热演化的多阶连续生烃过程。多期构造运动,又为不同时代生烃、不同类型油气提供了运聚成藏的条件,为油气多源复合成藏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4.
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的主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盐构造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平衡剖面分析和构造复原以及盐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盐构造是一类与油气聚集关系极为密切的构造类型,在波斯湾、北海、墨西哥湾、北欧和非洲大陆边缘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大量分布。中国在塔里木、渤海湾、江汉、四川等盆地广泛发育多期盐岩层和多种类型的盐构造,但国内盐构造研究相对较少,对盐及其相关构造的变形组合样式、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盐构造形成机理和动力学演化的研究是薄弱环节。对于塔里木、渤海湾盆地以及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来说,区域性盐岩盖层的存在和分布将是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深入探讨盐构造特征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及邻区大陆是经多期造山运动形成的复合大陆,后期构造可分为继承性构造和新生构造两种。两者在空间上的并存关系较为复杂,新生构造发育的强度可因地而异。东部新生代盆地(如苏北和渤海湾盆地),北东向构造属继承性构造,北北东向构造是新生构造,油气勘探的优选靶区是叠加在继承性构造之上的新生构造。中—东部的中生代盆地(如二连和鄱阳盆地)的油气勘探,除了寻找叠加在继承性构造之上的新生构造外,还应注意新生构造的发育引起的油气调整或晚期次生成藏。海相沉积盆地常上叠有陆相沉积盆地,因而发育多期多方向的新生构造并分别控制了岩性油藏和构造油藏的形成,如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两期(北西向和北东向)新生构造。以构造为主线,加强新生构造的解析并结合"源"、"运"和"聚"的研究,"盆"山"耦合理论将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显现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通过综合分析大量的地质?测井?地震及室内分析资料,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中砂质滩坝和生物粒屑滩坝储集体的沉积特征,根据滩坝的沉积特征及其分布位置,确定出湖岸线拐弯处滩坝?水下古隆起处滩坝?开阔浅湖滩坝和短轴三角洲侧缘滩坝等四种类型,进而建立了它们的相模式?这些滩坝随着盆地发育演化作规律性分布并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原型盆地叠加成油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具有多种盆地原型叠加复合的特征,不同盆地原型控制着盆地油气组成,原型盆地的特点决定了奥陶-寒武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主要油源层的分布,演化,原型盆地叠加演化同时亦控制着油气藏形成,演化,破坏,构造了一个动态成藏系统,经过长期而且复杂的演化,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具有多源,多期次,多方痊,非均等的油气与分布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油气成因二元论及其地质-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我国含油盆地的多旋回、二元结构、叠合盆地特征,提出了"油气成因二元论"的观点,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既可由沉积有机质转化而成,也可由来自地球深部流体中的无机物生成烃,并列举出二元成烃八个方面的证据.油气成因二元论将对扩大找藏领域和深部找矿提供依据,对丰富矿床学理论、创建油气矿产-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油气成因二元论的思路,我国油气中的氦资源、金属元素将会在综合利用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是沉积盆地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受盆地地貌、水文网、沉积环境、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史的控制。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含油气沉积盆地通常经历了多期水文地质旋回,从而决定了在一个独立的水动力体系中油气阶段性运移和阶梯式—环带状分布的特点。油气的阶梯式—环带状分布以沉积凹陷控制的包括部分相邻三级构造单元的具有相对独立的水动力体系为基本单元。因此,作为一个具有多个沉积凹陷的盆地来说,油气的分布通常由多个环带复合而成。  相似文献   

20.
So far,more than 150 marine oil-gas fields have been found onshore and offshore about 350. The marine source rocks are mainly Paleozoic and Mesozoic onshore whereas Tertiary offshore.Three genetic categories of oil-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defined for the marine reservoirs in China:primary reservoirs,secondary reservoirs and hydrocarbon-regeneration reservoirs.And three exploration prospects have also been suggested:(1)Primary reservoirs prospects,which are chiefly distributed in many Tertiary basi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the Tertiary shelf basins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and the Paleozoic of Tarim basin,Sichuan basin and Ordos basin.To explore large-middle-scale even giant oil-gas fields should chiefly be considered in this category reservoirs.These basins are the most hopeful areas to explore marine oil-gas fields in China,among which especially many Tertiary basins of the SC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xplore.(2)Secondary reservoirs prospects,which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aleozoic and Mesozoic of the Tarim basin,Sichuan basin,Qiangtang basin and Chuxiong basin in western China,of which exploration potential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primary reservoirs.(3)Hydrocarbon-regeneration reservoirs prospects,which are chiefly distributed in the Bohai Bay basin,North Jiangsu-South Yellow Sea basin,southern North China basin,Jianghan basin, South Poyang basin in eastern China and the Tarim basin in western China,of which source rocks are generally the Paleozoic.And the reservoirs formed by late-stage(always Cenozoic)seconda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the Paleozoic source rocks should mainly be considered to explore,among which middle-small and small oil-gas fields are the chief exploration targets.As a result of higher thermal evolution of Paleozoic and Mesozoic source rocks,the marine reservoirs onshore are mainly gas fields,and so far marine oil fields have only been found in the Tarim basin.No other than establishing corresponding marine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sufficiently enhancing cognition to the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of China's marine petroleum geology,and applying new thoughts,new theories and new technologies,at the same time tackling some key technologies,it is possible to fast and effectually exploit and utilize the potential huge marine oil-gas resourc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