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贵州西部扭动构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学敏 《贵州地质》2009,26(1):13-18
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研究燕山期发育于黔西地区的正、反扭动构造的特征、成因及其复合叠加规律,并认为它们是黔西煤田后期改造的主要控制构造,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的结果。此外,黔西地区还有经向构造和纬向构造,上述四种构造是黔西的基本构造,至于其它构造形式,笔者认为它们是上述四种基本构造运动发展不同阶段、次级派生的和四种基本构造运动相互复合、联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九龙山构造是川西北地区的重点勘探构造。据地震剖面分析,解析了九龙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九龙山背斜受到米仓山构造和龙门山构造的双重影响,主要经历了三期次构造叠加,其叠加组合形成了现今九龙山的复杂构造。通过合理的构造建模,对九龙山构造运动过程、多期构造叠加及油气运移与分布规律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陈文光 《湖南地质》2009,(11):91-91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乌龙山地质公园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多数构造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不同期次的断裂构造相互牵制、干扰、穿插、叠加,构成了区内现有的构造格局。公园内的地质遗迹以岩溶地貌为主体,它的形成有深刻的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叠加褶皱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施炜 《地质力学学报》2014,20(4):455-468
叠加褶皱作为地壳构造变形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 对于确定多期变形和构造运动期次, 探讨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内外生矿床的空间分布、形成与变形特征均有重要研究意义。在回顾叠加褶皱研究历史与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基础上, 系统地总结了叠加褶皱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指出叠加褶皱主要有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及剪切褶皱作用3种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 选取典型的叠加褶皱, 剖析了其构造样式及形成机制, 并探讨了叠加褶皱研究的难点与可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对井田构造基本形态、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井田的构造模式、构造成因、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井田构造形态为一略有起伏的平缓单斜,区内NE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多属张扭性,EW向构造早于NE向构造,构造复合部位较复杂,其余区段较简单;伸展构造是井田构造的主体样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继续勘探及煤矿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块在前泥盆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且影响广泛的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前人对扬子地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存在3幕、2幕和古地理格局变迁等不同认识。文中选取扬子地块西南早古生代构造保存较完整的瓮安穹隆体,通过6条构造剖面详细的构造层划分和不同方向构造叠加关系与构造变形样式和序列的解析,综合构造年代学限定,认为瓮安穹隆本质上为一构造叠加穹隆,其自古生代以来至少发育两期主要构造变形,即D1期早古生代构造变形和D2期燕山期构造变形。D1期变形以东西向褶皱、右行走滑-逆冲断层和东西向近直立间隔劈理为代表,为近南北向纵弯挤压变形的结果。相比之下,区域上早古生代构造变形仅发育于寒武系—志留系构造层及其下伏构造层中。D1期变形形成的东西向构造普遍被D2期构造横跨和叠加改造,表明其形成于寒武系—志留系构造层与上覆泥盆系—中三叠统构造层角度不整合之前。根据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统计结果,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在瓮安地区发生时间约晚于438 Ma;结合地质关系分析和近年来区域上大量测年数据结果,进一步限定其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为438~390 Ma。从华南早古生代构造运动的时间来看,华南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时间从南向北从早到晚迁移变化。  相似文献   

7.
盖县岩组是解决辽河群构造样式的重要层位。通过对盖县岩组内构造样式的解析,发现它与其它岩组一样,于吕梁运动期间经历了三幕构造运动。第一幕发生于拉伸作用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早期伸展构造组合;第二、三幕发生于收缩阶段,其中第二幕构造线走向为NE,褶皱样式总貌为“两背叁向”,第三幕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的大构造格局,构造线走向为NW~NWW。在研究区内,三幕构造叠加明显,尤其是后两幕褶皱叠加,于区内西南部表现为穹隆状—新月形—蘑菇状型式,而区内北东部表现为穹隆—盆地叠加型式。文中对其它构造形迹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塔中低凸起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低凸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古生界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北两大弧形构造体系,在弧形构造体系上发育晚奥陶世台地边缘沉积。早海西期大规模逆冲逆掩构造由于受东西向区域应力不一致的控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下地质结构的变异,并形成了呈NNE走向的走滑断裂体系,控制了研究区纵向分层、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导致走滑断裂表现为西晚东早,东部定型于晚海西期,西部定型于喜山期。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两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9.
营口地区辽河群盖县岩组的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盖县岩组是解决辽河群构造样式的重要层位。通过对盖县岩组内构造样式的解析,发现它与其它岩组一亲,于吕梁运动期间经历了三幕构造运动。第一幕发生于拉伸作用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早期伸展构造组合;第二、三幕发生于收缩阶段,其中第二幕构造线走向为NE,褶皱样式总貌为“两背叁向”,第三幕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的大构造格局,构造线走向为NW~NWW。在研究区内,三幕构造叠加明显,尤其是后两幕褶皱叠加,于区内西南部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姜宏汝 《福建地质》2006,25(3):159-163
多期次断裂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得断裂带内的地层、岩体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构造侵蚀作用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表水系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岩土体特征也随着发生改变。通常断裂带内的构造侵蚀、风化剥蚀作用相对比完整的断块要强烈的多。因此,断裂带成为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区域。  相似文献   

11.
构造反演是指利用构造变形形态反推使之变形的断层的几何参数。在拉张构造区域,从理论上解决构造反演问题是相当成功的。而对于挤压推覆构造区域,由于其逆断层因上盘上升过程,使得其推算的断层只能获取下盘断点以下的构造形态,所以在实际运用中,特别是对于复杂构造叠加区域,其反演过程更多的是依靠人工干预的方法来进行。鉴于此,利用较成熟的拉张构造区域的理论方法,自行提出了单剪变形的挤压构造反演方法来完善,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实现,以此为正演平衡剖面计算,提供一个初始的断层几何模型,并为验证地震剖面解释的合理性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断层构造对北票矿区煤层气地表泄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票矿区台吉井田断层地质分布状况和关井后煤层气由地表泄漏的实际情况,从数值分析角度,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考虑断层构造和考虑断层构造情况下,不同断层组合在开采前后的地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规律,得到了开采前后断层剖面应力场和特定水平剖面垂向位移等值线图等模拟结果,及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断层构造对开采前后应力场和位移场均有影响,应力场数值模拟得到采空区为原生气源集聚区;断层与采空区交界处的上、下端头位置所受应力最大,导致富集于采空区的煤层气向此处扩散运移,并通过断层中贯通裂隙向地表逸散,断层即是煤层气向地表逸散的重要通道;采空区上方的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带是次生气源集聚区。该数值模拟为搞清断层构造对北票矿区煤层气泄漏规律的影响和原生、次生气源集聚位置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有效进行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Archaean lower crust represented by granulite facies rocks, which is rare in China, is found to be exposed in the Shanxi-Hebei-Inner Mongolia border region. Studies of the regional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of the region indicate that there occurred at least two phases of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in the region. Early-phase nearly E-W-directed deformational structure is well preserved in the Zhangjiakou-Xuanhua area. Observation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from north to south (in the Hengshan metamorphic terrain) have revealed a possible exposed cross-section through the Archaean lower crust. The structure was superimposed by a NE-SW-trending high-temperature ductile shear zone in the Datong area in the late phase, thus reworking the Archaean sequence.  相似文献   

14.
张北地震区三维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揭示了张北地震区的构造特征。震源区周围分布有相交的北北西和北东向低速异常带。极震区正下方壳内存在高速异常的坚固体 ,其周围被多条低速异常带围限。区域构造具备了大量积累应变能和向高应力区传递应变能的孕震构造特征 ,北北西和北东向的隐伏断裂共同构成了区域的发震构造。该震区在中新生代以来有过多期岩浆活动 ,震中区周围分布有几个新第三纪的火山口。极震区米家沟附近火山的三维剖分图给出了该火山从地表到壳内 10km深度的速度图像 ,中新生代的火山岩浆活动对该区域孕震构造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中表生构造形成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具有不同于内动力构造的特殊成因。当与内动力构造相叠加时,会使地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表生构造可分为连续构造型式、非连续构造型式和过渡构造型式,其中连续构造型式包括飞雁状褶皱和倾倒弯曲构造,非连续构造型式包括密集节理带和溶蚀正断层,过渡构造型式包括石香肠构造和块体翻转构造,它们在三峡地区广泛发育,是泥灰质岩石遭受溶蚀作用形成的。表生构造的发育过程也是地基变形、破坏的过程,三峡地区大量的地质灾害便与表生构造的发育有关。因此,防治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防止水向地基入渗。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上地壳横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小勇  朱培民  周强  彭松柏  刘江平  刘娇 《地球科学》2014,39(12):1842-1850
为了更好地了解三峡库区的稳定性, 利用三峡库区的流动宽频地震仪台阵于2011年4~5月期间观测的背景噪声数据, 采用互相关方法提取了瑞利面波的格林函数, 用多重滤波方法获得了瑞利面波的群速度频散曲线.利用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0.5~10.0 s周期的纯路径频散曲线, 进而反演获得了沿巴东-茅坪-土门方向的横波速度结构剖面, 揭示了三峡地区上地壳的速度变化情况.研究表明: (1)研究区地下速度结构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 速度剖面上很好地反映了一个以黄陵背斜核部为中心的背斜构造; (2)九畹溪及其周边区域下方较快的速度变化可能与对应的区域断裂构造、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 (3)三斗坪地区上地壳表现为高速, 表明三峡坝区处于构造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17.
徐曦  高顺莉  王兴建  黄俊菠  王博 《地球科学》2015,40(12):1968-1986
下扬子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区之一,其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一直是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动力学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下扬子海陆全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结构与构造格局分析,明确了下扬子区伸展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变形成因机制及其区域构造意义.区域构造分析表明,下扬子区伸展变形构造由一系列NNE-NE-NEE走向的总体呈弧形展布的正断层构成,表现为受伸展断裂系统控制的断陷结构,具有多向伸展特征,自南向北可分为江南、沿江-苏北-南黄海和南黄海北部3个构造伸展区.有限元数值与构造物理模拟表明,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推挤传递至陆内的侧向构造作用力,下扬子块体南向蠕移,区域上近南北向伸展变形,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右旋侧向扩展变形"系统.在区域构造上,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中国东部新生代伸展变形构造和盆地成因与古太平洋板缘边界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Bouficha–Grombalia region shows complex tectonic deformations and is affected by faults and folds of different geometry. A structural study has allowed to determine that Bouficha–Grombalia region is affected by significant faults of EW, NE-SW and NW-SE directions. These faults divide Bouficha–Grombalia region into several compartments. We distinguish three important structures whose first is in the SW which corresponds to Zaghouan–Bouficha trough. The second structure is situated in the NE,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Grombalia trough. The third structure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it consists in the Bouficha–Grombalia high structure. The last structure is composed by three blocks. Each block i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folds geometry. These structures were outlined at least from middle Miocene, and they have undergone the effect of subsequent compressive tectonic events which have led to folds building above or counter the pre-existing NE-SW faults.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是福建省会城市,1997年12月连续发生两次3级地震,福州市普遍有感影响较大。本文对该地震发震构造进行研究,认为北西向断裂构造为其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0.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构造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豫西煤田中滑动构造普遍发育。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系统分析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告成煤矿滑动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煤系、煤层和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告成煤矿位于芦店滑动构造的西部,受两期滑动构造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剧烈,构造煤成层发育,煤层顶板结构形成了张性角砾岩、断层泥和张性角砾岩复合、原生顶板(深灰色细砂岩)、剪切角砾岩4种破坏类型,控制着瓦斯逸散、富集和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