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学园地     
地球何处最厚地球上最厚的地方并不在赤道上。据人造地球卫星测定,地球上最厚的地方是南美洲厄瓜多尔中部的钦博拉素山。钦博拉素山位于南纬1”28”,西经78”48”,该山海拔6272米,从顶峰到地心的距离为6384·1公里。珠穆朗玛峰虽然为世男第一高峰,但从峰顶到地心直线距离只有6381.949公里,比钦博扭素山到地心的距离还短2151米。  相似文献   

2.
杨明应 《贵州地质》1998,15(3):226-228
在此之前,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观点是:“地球的内部具有层圈构造,从地表向地心,密度和压力都不断增大,而且在地心最大”,笔者根据万有定律和大量推算,认为这种构造不合理,而且自相矛盾,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层圈构造模式“地球从地表到地心,其间有一个高密度和高压力层,近地心的密度和压力与地表很相近,可能比地表还小”。  相似文献   

3.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理华  刘东生 《地质科学》1974,9(3):209-220
这篇关于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简要报导,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1966-1968年科学考察成果的一部分。常承法、郑锡澜已经阐明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我们则着重于讨论本区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探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实际上是对地球上最高大的高原和最年青的山脉近期活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质新闻     
地球核心的构造和许多科学家的见解一样,地球的核心不是由纯铁构成的,而是包含了“相当数量”的轻元素。地心构造的新假定,是基于苏联科学家对铁和其他八种金属在特殊高压下的压缩系数的测量。在地心和地壳交界之处的压力下,铁的密度是11.8。然而地心中物质的密度,据估计是9—10。  相似文献   

5.
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年。如果要问地球形成初期在它上面都发生过什么变化,全世界海洋水域面积有多少,陆地的分布及漂移情况如何,所有这些问题现在只能通过间接判断来回答。 前不久,苏联科学院O·IO·什米德塔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在分析地球卫星一月亮轨道演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拟地球古地质史的方法。 据测定,月亮的年龄与地球相仿。今天,月亮正处在距离我们相当于60.3个地球半径的位置上。然而,由于月亮总是不停地远离我们,因此这个距离也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激光测距得知,月亮正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科学家认为,40亿年前,地球和月亮之间  相似文献   

6.
氢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辉 《地质科学》1996,31(3):238-249
根据地球形成演化模型,从理论上模拟了地球早期去气过程中的氢同位素分异过程。结果表明,在经历了由开放至封闭的地球去气演化过程后,地球水圈、地壳、地幔之间的氢同位素组成产生显着分异:越往地心深处,其δD值越低,即幔源流体具有异常低的δD值。地球形成时的初始δD值为-3‰(相对SMOW)。地球水圈中的水量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利用氢同位素变化可以进行地震临震预报。  相似文献   

7.
热幔柱的启动动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氏力是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原因。在重力分异过程中,随着地球质量不断向地心集中,地球自转动能也不断向地核集中,从而产生圈层分化和差异旋转。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地心也有变化复杂的太阳引潮力新观点,这力推动地球固体内核在液态外核中来回运动,从而导致极移钱德勒摆动。我们按这一原理推导出钱德勒周期表达式,用此从定量和定性上解释了钱德勒摆动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人类一直不懈地探索地球物质的运动规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能"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能从多角度、多视野来认识、研究地球及其物质运动特征。(1)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一般认为,地球形成初期,是成分相当均匀的星际物质。在其46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在热力膨胀和引力收缩的统一作用支配下,地内物质开始对流,密度大、熔点低的铁。镍呈熔融状态渗透过硅酸盐物质流向地心形成地核,铁镁硅酸盐物质上浮形成地幔。地幔的表层,由于散热及挥发份物质的逃逸很快冷却,并逐渐演化为固体地壳…  相似文献   

10.
喜马拉雅山脉近期上升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希涛 《地质科学》1975,10(3):243-252
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高、最长大和最年青的山脉之一。它以宏伟的规模和巨大的海拔高度强烈地影响着我国西藏地区以至亚洲中部自然环境的变化。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怀下,曾对珠穆朗玛峰及邻近地区进行过多次考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1966-1968年,又进行了珠峰地区多学科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1.
英国剑桥的科学家已找到了一种新途径来探索三个重要而又激动人心的问题:①探寻新的油藏;②追索地球上生命的最早痕迹;③在宇宙的其它地方探索生命的证据。 Ken Pye博士及其美国同行David Krinsley教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剑桥大学地学系研究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新技术用于寻战英国约克郡和多塞特郡页岩中的油矿。他们还试验从地球上某些最古老岩石—前寒武纪页岩中追索早于其它地方已发现的生命痕迹。同时开始试验准备用陨星物质来寻求外空生命的遗迹。  相似文献   

12.
宇宙间是个大的引力场,在地球上来源于地心的引力,就是重力。“它使地壳类似穹形,因之这个地球体本身就是大地构造研究的起点。在研究构造运动的驱动力以及重力与构造的关系方面,马杏垣教授近期发表了精辟的论述。 我们居住的这个天体还具有一个大的应力场,李四光教授在他青年的时候曾经将他的论证建立在假没地球转速的变化上,他所创建的构造体系在组合分析时,对受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二、振荡思维在采用了弥漫思维之后接着而来的是振荡思维,后者有三个含义:穿层次,远跨度,斜思维。地质学研究领域由大到小的层次为:地球—地幔、地壳(地心暂不管)—大地构造单元(地台、地槽、地洼、板块、裂谷、地体等)—建造—岩体、地层—岩石(矿石)—矿物—元  相似文献   

14.
何为地热?《现代汉语词典》对其定义是:“存在于地球内部的热能。”科学家们称,地球内部的温度非常高,其地心温度大约为4000℃,在持续地传向地面后,有的地热源在地表可产生300℃以上的热水,有的则产生100℃以下的热水。一般高于150℃的高温热源常被用于发电,低温热源可直接用于区域供热、温室加热、食品干燥、水产养殖和农业生产。正因为如此,在能源日益紧张和地球大气变暖的情况下,热能作为一种清洁的绿色能源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认真借鉴各国及国内各地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探矿工程》2005,32(6):53-53
在人类宇航探索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远的今天,人类对自身居住的家园——地球的了解还不如人类对月球表面了解得多。为了揭开地球最后的秘密和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先后对如何探索地心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但由于难度太大而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十余年来,我国古地磁学工作者曾对南方震旦纪地层以及北方蓟县的元古代地层做过一些古地磁学测定,并且对某些地质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对再早一些时期岩石的古地磁学研究仍属空白。地球的基本磁场主要起源于地球内部,它的参量必然反映地球的内部特征。按照地磁场的轴向地心偶极子假定,古地磁学的典型研究成果——视古地磁极移动轨迹应与地壳的构造发育演化过程有着内在的联系。太行山区是华北地台中、下元古界一个颇为发育的地区,本文简要报道作者对分布在该区地质年龄约为-2300百万年至-1650百万年的滹沱超群和长城系的古地磁学初步测定结果,并结合太行山区元古代早期和中期的大地构造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开合构造总体上可以表述为:地球膨胀为开,收缩为合;垂向上地球物质离心(地心)运动为开,向心运动为合;水平方向上地球物质相背运动为开,相向运动为合。从驱动机制角度,我们把以热力(热能)为主体驱动的上浮物质运动定义为开;将重力(势能)为主体驱动的下沉物质运动定义为合。因此,开与合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具有广阔的内涵,开合运动是联系一切地质运动和地质科学的纽带。开合运动具有同步统一性,即垂向的开在水平方向也表现为开;垂向开得强烈,水平方向同样开得强烈,反之亦然。地球刚形成时诸多开合构造是无序的,地球的旋转运动统领地球上所有物质、能量、运动和大大小小的各种开合构造于旋转运动中,并将它们调剂到有序状态。简言之开合构造体系是开合旋运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开合旋回组成的动态平衡构造体系。本文总结了地球开合旋构造体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和规律,建立了开合旋复杂构造体系简要模型。提出平衡体系的形成机制是开合旋运动遵循地球重力均衡准则、最小内能原理(结晶化)、几何淘汰生长(垂直地心生长)和物质均匀化四条自然演化规律,其中重力均衡准则是主导的。由于地质事件(构造运动)在破坏开合旋平衡体系的同时,经常直接或间接向体系内输入新能量,往往使新的旋回比老旋回的结构构造更符合地质演化的自然规律,于是使地球显得更强大而有活力。这一次又一次的地质事件(构造运动)是开合旋构造体系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动因。本文最后用开合构造观点探讨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分析了板块构造运动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矿业新闻     
美科学家提出探索地核设想美国科学家设想执行一项价值一百亿美元的地心探测计划 ,希望把一个柚子般大小的钻石探测器放入 30 0 0km深的地核边缘。科学家将制造一次反向的“火山爆发” ,利用铁浆把探测器像利刃一样插入地球深处收集数据 ,揭开地核不为人知的面目。地心的神秘不亚于太空。在太空方面 ,人类已探索过太阳系中差不多所有行星 ,甚至到了太阳系的边缘。但在我们身处的地球 ,人类至今开凿的最深钻井不过 12km ,不及地壳的三分之一 ;对地幔的认识亦仅限于火山喷出的岩浆 ;而深埋在 30 0 0km下面的地核则是一个完全不可企及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巫翔  高春晓  王超 《地球科学》2022,47(8):2757-2764
现代化的高温高压实验装置与表征技术是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的赋存状态、属性及效应的关键手段. 近20年,国内很多科研单位先后建立了高水平高温高压实验平台,具有覆盖地表至地心温压环境的各类装置以及多种可进行原位/非原位观测的技术,在高压矿物物理、实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装置和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当前我国“三深一系统(深地深海深空、地球系统科学)”科技战略领域中基础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之一.简要综述了高温高压装置研制、技术发展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地学上的行为,鼻子化学可以协调地做到这些。 地球上各种元素以什么状态存在,这是一个原子、分子结构的微观体系问题,对于这种体系,物质运动服从薜定谔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