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南上扬子区早-中奥陶世疑源类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军  T.Servais  燕夔 《地层学杂志》2003,27(4):298-305
对上扬子区 7个剖面早—中奥陶世疑源类研究表明 ,这些疑源类组合在分异度及属种组成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上扬子区古环境变化的反映。在上扬子区西部 ,近岸碎屑岩相沉积的滇东红石崖组所产疑源类组合分异度低 ,为个体较小、壳饰较简单的分子 ;上扬子区中部 ,以黔北湄潭组为代表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沉积中 ,疑源类分异度较高 ,并出现许多个体较大、壳饰较复杂的分子 ;而在上扬子区东部鄂西宜昌大湾组陆棚相灰岩与泥岩中 ,疑源类分异度继续增高 ,其中个体大、具粗大、长而复杂突起的分子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世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为借鉴,论述了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点,进而指出了下扬子区油气前景和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含油气区的构造环境性质、分区及其成油气专属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前中生代,形成了华北、扬子和塔里木等较大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含油气区(盆地),构造格架呈南北分异。经海西-印支运动,形成统一的中国大陆板块,且整体构造格架演变为东西分异。根据盆地结构、构造变形样式、岩浆活动、地温场、壳幔结构及壳幔连通程度等方面的特征,论述了中、新生代中国含油气区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与含油气特征。据此划分出 4个具有不同构造环境性质的含油气区:①东部裂谷伸展区,其西带为华夏裂谷系,以产下第三系和白垩系原油为主,东带为大陆架裂谷系,以产下第三系煤型气为主;②中部克拉通构造稳定区,以产古生界天然气为主;③西北构造反转区,含油气层系较多,油气成因类型也多样;④特提斯碰撞-走滑区,构造变形复杂,部分地区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进一步讨论了油气形成的"构造环境专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沉积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宗清 《沉积学报》1990,8(2):23-31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海侵主要由南而北,晚时海水北来明显。早、中时扬子海实为一东西向狭长形海湾,地形西高东低,低潮线约在皖南铜陵、巢县向;海水除由下扬子湾可随潮而溯流入中扬子湾外,并可由荆江潮口随潮而进入中扬子湾,再西而入上扬子湾,此即早、中时潮坪沉积分布特宽的原因。晚时江南古陆下沉,南北海水大侵,使海侵达到高潮,改早、中时局限海为正常浅海沉积,岩性单一,生物繁茂,厚度较大。早、中时中、上扬子区潮间带准同生白云岩发育,易为后期淡水溶蚀而多孔,是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沉积相。  相似文献   

5.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沉积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海侵主要由南而北,晚时海水北来明显。早、中时扬子海实为一东西向狭长形海湾,地形西高东低,低潮线约在皖南铜陵、巢县向;海水除由下扬子湾可随潮而溯流入中扬子湾外,并可由荆江潮口随潮而进入中扬子湾,再西而入上扬子湾,此即早、中时潮坪沉积分布特宽的原因。晚时江南古陆下沉,南北海水大侵,使海侵达到高潮,改早、中时局限海为正常浅海沉积,岩性单一,生物繁茂,厚度较大。早、中时中、上扬子区潮间带准同生白云岩发育,易为后期淡水溶蚀而多孔,是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沉积相。  相似文献   

6.
盆地热体制及深部温度估算对油气和区域地热能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南方上扬子区是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近年来更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主要选区。然而,由于数据不足及研究目标的分散,该区的盆地热体制特征还有待深化。结合前人已有地热数据,并整合新近开展的稳态测温数据,我们揭示了上扬子区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分布特征,继而估算了1000~6000m埋深处的深部地层温度和2套主要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底界面处的温度。结果表明,上扬子区具有中-低温的地热状态,其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范围(平均值)分别为10~74℃/km(24℃/km)和27~118mW/m~2(64mW/m~2),整体上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增,呈现出"东北低、西南高"的分布趋势。1000~6000m埋深处估算温度的分布格局与地温梯度及热流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东北部的鄂西-湘北地区为低温区,中部的四川盆地其大部分为中温区,西南的云南地区为高温区。上扬子区现今地热分布格局受区域差异构造和岩浆作用控制。结合储层温度估算并综合其他油气地质资料,提出川东的石柱-涪陵、川南的威远-自贡-泸州和宜宾-长宁等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层系是上扬子区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南方多条大地电磁剖面揭示,研究区内大陆岩石圈具清楚的层圈结构,根据高阻尼,高导层间互成层的特点,可分出壳内,壳幔,幔内三组高层层,根据高导层的埋深,变形,组合特点,中国南方可分成华北,扬子,康滇中间,华夏四个微板块,各微板块可进一步分为陆壳板段和过渡壳板段,陆壳板段中各高导层广泛分,地壳三分性清楚,产状平缓,有统一的结晶基底,过渡壳板段中各高导层有缺失,倾角较大,常受到错断,学有统一的结晶基底,认为华北微板块与扬子微板块间的结合带具有不对称扇状结构的特点,而扬子微板块与华夏数板块间的结合带具有剪刀式闭合结构的特点,微板块之间的构造活动主要受幔内第一高层控制,微板块内部的构造活动 主要受中地壳高层控制也受幔内第一高层层控制,而莫霍面构造主要反映了近期构造阶段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它对区域构造控制较差。  相似文献   

8.
中、下扬子区中、新生代陆内对冲带的形成及解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下扬子对冲带是扬子板块在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系和江南隆起南北向相向挤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对中、下扬子对冲带的空间构造格局以及中、新生代的形成与解体的揭示有助于了解该对冲带的时空演化以及与南、北两大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郯庐断裂南端的性质以及区内海相油气的宏观勘探方向.研究认为中扬子对冲过渡带与下扬子对冲过渡带在印支一燕山早期基本同时形成,向西过渡到上扬子区以递进变形的方式稍晚定型.对冲带在燕山晚期以来遭受伸展作用的改造,逐渐解体和分异.郯庐断裂南端介于中、下扬子闻,基于中、下扬子对冲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判断断裂南延可能性较小.中、下扬子对冲带是海相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潜在的领域之一,但对冲带不同段油气成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上扬子地台区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但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区油气藏及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应用超晚期断褶构造分区的观点,可预测上扬子地台区金属矿产资源及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0.
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与油气及金属矿产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扬子地台区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但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石油气藏及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应用超晚期断褶构造分区的观点,可观测上扬子地台区金属矿产资源及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1.
秦岭造山带的壳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壳幔结构十分复杂的地带,它的形成、演化也有其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依据近年来在该地带及邻区取得的地球物理资料所显示的多种信息来推断其壳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的某些特征,并尝试利用反映不同深度范围物质密度分布不均信息的卫星重力资料,探讨其地球动力学等背景。  相似文献   

12.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为扬子西缘构造活动带喜山期构造-斑岩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斑岩体岩石化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了岩浆物质源于幔源,并有陆壳组分参与的壳幔混源型岩浆,斑岩体属含铜斑岩或铜斑岩。斑岩带具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华南晚元古代—三叠纪构造事件与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天丰  朱鸿 《现代地质》1990,4(2):65-74
本文研究了华南3个板块(扬子、南华与湘桂)和保山、临沧地体自晚元古代到三叠纪的5次重要构造事件的沉积古地理与形变特征、主应力方向以及相关的变质与岩浆活动特征。晋宁事件,华南各板块已联成一体,当时在南北向挤压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一系列轴向东西的同斜褶皱。元古代末期一古生代早期发生明显的张裂,使各板块分离。早古生代晚期(晚加里东事件),南华与湘桂板块发生褶皱,前者受到近东西向的挤压,后者则受到近南北向挤压,它们当时与扬子板块有相当的距离,杨子板块与中朝板块内未发生褶皱变形。海西事件以扬子板块边部的明显张裂作用为特征。印支事件早期(早三叠世)。保山地体向东俯冲,与扬子板块拼合,尔后,在中三叠世末期,使南华、湘桂板块向北位移与扬子板块拼合,在晚三叠世末期,中朝板块才与扬子板块拼合起来,形成大别山两侧的逆掩断裂系与淮阳弧形构造系。印支事件使华南各板块重新拼合,为该区构造格架基本定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东坡矿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但已探明的铅锌资源经多年开采已出现严重危机。为配合地质找矿,在研究区内采用以地面高精度磁测为主,激电测深为辅的物探工作方法,圈出22个磁测ΔT异常,磁异常主要沿千里山岩体接触带分布。结合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发现野鸡尾—牛角垄、妹子垄、蛇形坪—塘渣水三个有重要意义的异常区。通过钻探验证,在妹子垅预测区的M2磁异常区见到厚度10.86~32 m的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矿床规模可达大型;在牛角垅预测区M9磁异常区见到了6.4 m的铅锌矿化破碎带。初步建立起该区物化探找矿模式为"二低三高",即低重力、低视电阻率,高强度的ΔT异常、高视极化率ηs异常,并有地球化学Pb、Zn、Ag、As等异常带。东坡铅锌矿与岩体密切相关,因此在选区上,必须选在反映岩体或隐伏岩体的重力低异常区,视电阻率低异常地段往往是构造破碎带或矽卡岩带发育地段。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涵养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江源区水资源现状,论述了建立水资源三级保护区的意义、作用和划分方案,实施林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的水文生态效益及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大陆下地壳地球物理异常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地壳反射层 (或反射下地壳 )、下地壳低速层和低阻层等一系列惊人发现唤醒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大陆岩石圈 ,研究大陆下地壳。大陆下地壳中的地震反射层、低速层和下地壳低阻层相互伴生 ,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区和年轻造山带等活动构造区带的发育程度远远高于前寒武纪地盾和克拉通等稳定构造单元 ,其成因可能与层流构造及其相关的热活动、韧性剪切、岩浆作用、部分熔融、变质反应等有关 ,并随着大陆地壳构造 -热演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主要金矿床矿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大青山地区金矿床主要类型为绿岩型热液金矿床,乌拉山群为重要的矿源层。固阳-武川断裂控制了金矿田的总体分布。构造岩发育,热液蚀谱强烈的地段是有利的成矿地段。成矿流体具低盐度,CO2/H2O较高的特点。氢,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与区域性成矿期岩浆活动有关,并受大气降水影响。矿石硫具幔源和下地壳源性质。梁前经后石花至松树曳一线的山后断裂附近,是很有前景的成矿带。  相似文献   

18.
扬子断块区基底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焕章 《地质科学》1985,(4):334-341
扬子断块区的躯干主要位于长江流域两侧,向东经江苏滨海穿过黄海南部伸进朝鲜南部。扬子断块区的周界被岩石圈深断裂带所围限,以此与其毗邻的其它大地构造区隔开(张文佑等,1983)。扬子断块区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很复杂的地质问题,它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包括前震旦纪晋宁地槽发展阶段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的地台发展阶段,前者形成了断块基底,后者形成断块盖层,盖层与基底之间被区域性不整合面分开。本文主要讨论扬子断块区基底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9.
地表地质研究及中国航磁异常表明中国航磁大地构造具以下3种类型:沉积盖层区(深浅层结果反映正常构造层序)、构造盖层区(地表及浅层为外来推覆山系,与深部构成异常构造层序)和航磁异常地质历史时期各期沉积-构造事件叠加的记录。按郯庐断裂两侧华北、扬子地台区航磁-构造异常带的可比性,郯庐断裂总位移可达500km。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航磁-大地构造分区为:Ⅰ光蒙区、Ⅱ华北区、Ⅲ哈萨克斯坦区、Ⅳ塔里木区、Ⅴ青藏高原区、Ⅵ扬子区、Ⅶ华夏-台湾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航磁——大地构造解释及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国胜  王绳祖 《地质科学》1997,32(4):455-464
地表地质研究及中国航磁异常表明中国航磁大地构造具以下3种类型:沉积盖层区(深浅层结果反映正常构造层序)、构造盖层区(地表及浅层为外来推覆山系,与深部构成异常构造层序)和航磁异常地质历史时期各期沉积-构造事件叠加的记录。按郯庐断裂两侧华北、扬子地台区航磁-构造异常带的可比性,郯庐断裂总位移可达500km.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航磁-大地构造分区为:Ⅰ光蒙区、Ⅱ华北区、Ⅲ哈萨克斯坦区、Ⅳ塔里木区、Ⅴ青藏高原区、Ⅵ扬子区、Ⅶ华夏——台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