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通过连井剖面沉积相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其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主要发育了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研究区沉积演化在纵向上表现清晰,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本溪、太原期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二叠纪山西期主要为过渡相沉积;二叠纪上、下石盒子期主要为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临清坳陷晚古生代地层是胜利油田勘探的重要层位,研究其煤成气储层特征对该区油气资源勘探和能源接替有重要意义。以沉积学、岩石学和地层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在总结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等地层中的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存在四大沉积体系,即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大型河流、湖泊及湖泊三角洲沉积砂体成为煤成气的有利储层;这些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有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硬砂岩等,且石英砂岩以奎山段较发育,长石石英砂岩多发育于山西组。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区分出了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湖潮坪、潮道-湖潮坪、河控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冲积扇、湖泊等沉积类型,阐明了各自的沉积特征。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展布、充填演化与南北两侧的兴蒙海槽和秦祁海槽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晚石炭世西缘拗拉槽重新复活,形成以潮道-湖潮坪沉积为主的海湾充填,充填受基底和盆缘断裂控制;早二叠世东西部海水汇合,本区统一于华北陆表海中,形成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浅水三角洲交互的含煤沉积;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陆表海萎缩,本区演变为近海内陆坳陷充填,形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晚二叠世晚期陆表海消亡,本区转化为内陆坳陷,形成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河湖充填。砂储层发育取决于沉积环境,空间展布受控于古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浅层油气勘探进入中高成熟阶段,华北地区上古生界已成为油气勘探和储量接替的重要领域,对上古生界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华北中南部淄博博山上古生界露头剖面为基础,通过详细踏勘实测,识别其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与沉积序列,明确其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淄博博山地区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可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共识别出障壁海岸、潮流、碳酸盐台地、三角洲和曲流河5种沉积相及8种典型沉积序列;本溪组-太原组发育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山西组发育三角洲相,下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发育河流相和潮流相;研究区上古生界经历了由障壁海岸-台地复合沉积体系过渡为三角洲相,最终转变为河流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扒楼沟剖面及周缘上古生界的层序与体系域界面类型、层序结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和区域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本溪组、太原组2段、太原组1段、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保德扒楼沟及周缘上古生界剖面发育16种岩石类型和8种岩石组合。区内上古生界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SQ1-SQ3中低位体系域发育风化壳和潮道亚相,海侵体系域发育潮坪亚相和潟湖亚相,高位体系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潟湖亚相和潮坪亚相;SQ4-SQ7中低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河床亚相,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亚相,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多期曲流河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泛滥平原亚相的演化序列。区内上古生界经历了由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向河流相的演化过程,沉积演化主要受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侯中帅  陈世悦  鄢继华  付立新  李宏军  冯建园 《地球科学》2017,42(11):2055-2068, 2104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近期取得一系列勘探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成为重要的储量接替领域.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对于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认识上的欠缺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区内上古生界各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本溪组发育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太原组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湿地相,山西组发育浅水三角洲相,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发育河流相.本溪组至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相类型反映了晚古生代海侵作用的肇始、发展、衰退的过程.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共同控制着沉积相类型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扒楼沟剖面及周缘上古生界的层序与体系域界面类型、层序结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和区域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本溪组、太原组2段、太原组1段、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保德扒楼沟及周缘上古生界剖面发育16种岩石类型和8种岩石组合。区内上古生界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SQ1-SQ3中低位体系域发育风化壳和潮道亚相,海侵体系域发育潮坪亚相和潟湖亚相,高位体系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潟湖亚相和潮坪亚相;SQ4-SQ7中低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河床亚相,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亚相,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多期曲流河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泛滥平原亚相的演化序列。区内上古生界经历了由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向河流相的演化过程,沉积演化主要受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基于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思想,在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展布及演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精确划分、对比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而按其沉积物特征和充填层序特点将这一时期沉积盆地厘定为三种类型,了晚石炭世本溪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太原期)的陆表海盆地及裂陷(坳陷)盆地、早二叠世山西期近海湖盆和中、晚二叠世石盒子期和石千峰期的内陆坳陷盆地,在不同阶段的盆地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次级盆地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本溪组和太原组发育的煤层是主要的烃源岩,深入研究上古生界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保德地区扒楼沟剖面露头实测为基础,通过岩性和岩石组合、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不同沉积体系的沉积序列,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上古生界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保德地区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本溪组、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识别出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曲流河和辫状河4种沉积相,并建立8种典型的沉积序列;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本溪组与太原组时期发生大规模海侵,山西组至石千峰组时期海水逐渐退出盆地,研究区晚古生代经历了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河流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广泛发育潮坪、三角洲、湖泊沉积。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和太原组以潮坪相为主,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初期以全盆地范围广布三角洲平原沉积为特征,山西组沉积后期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期,南北差异特征明显,北部发育三角洲平原,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上二叠统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发育湖泊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盆地内最为发育,是该区的主体储集砂体。潮坪砂坝和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也是较有利的储集体。其纵向发育和横向展布是今后气田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豫西北及晋东南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发育多层风暴沉积并含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风暴沉积层的宏观及微观分析,特别是对各种风暴沉积序列及其所含遗迹化石的组成与分布特点的研究,在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已识别出7种风暴沉积类型,与之伴生的遗迹化石有Zoophycos,Palaeophycus,Nereites.,Chondrites,Planolites,Palaeophycus,Helminthopsis,Teichichnus,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和Ophiomorpha等。它们分别形成在海湾-潟湖、潮间-潮下浅滩、局限台地和潮下开阔台地沉积环境。该成果既可丰富我国华北盆地早二叠世含煤岩系的沉积类型,也可为深入研究该区早二叠世沉积演化乃至成煤与成气的古环境条件提供事件沉积和生物学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露头及钻井资料的研究,河南省晚古生代煤系可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08~252 Ma);以太原组上部灰岩段底界面为区域性沉积间断面,将该一级层序又分为Ms1和Ms2两个二级层序;进而依据次级层序界面又细分为20个三级层序。通过对本区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表明:本溪组沉积早期,本区海侵方向为自东向西进行,海侵中心由南向北迁移,而到本溪组沉积晚期,海侵范围扩大,海侵中心部位继续北移,海侵方向由NEE向SWW进行;自太原组沉积开始,区内海侵逐渐达到高潮,海域扩大;到山西组沉积期,区内大面积海退,海域范围向东南退缩,经历了滨海-潮坪-泻湖-下三角洲平原的沉积演化;到下石盒子组至上石盒子组沉积期,海水基本退出华北盆地范围,致使河南境内沉积演化最后经历了从三角洲前缘-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的演变过程。研究成果对分析研究区晚古生代成煤、古地理、古环境及聚煤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淄博地区本溪期—石千峰期沉积环境经历了障壁岛—泻湖—台地环境,三角洲环境,曲流河环境体系的演替。相应的泥炭形成环境有不稳定的局限泻湖泥炭坪,较开阔泻湖泥炭坪,中等稳定的开阔泻湖泥炭坪,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两侧的泥炭沼泽,洪泛平原上的泥炭沼泽。成煤植物上,本溪期以Cordaites,Lepidodendrales,Neuropteris为主,太原期华夏植物群发展,Lepidodendron,Cordaites继续发育,真蕨纲和种子蕨纲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山西期以Odontopterissp.,Annulariaorientalis,Pecopterisorientalis,P.norini为主。自煤系形成至今,本区经历了海西印支期的普遍沉降埋藏、燕山期的普遍抬升局部断陷、喜山期的剥蚀、新构造运动期的差异沉降等阶段。古构造、古气候对本区成煤环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北陆台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开疆 《沉积学报》1989,7(4):97-104
位于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两大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华北陆台。在稳定地壳基底上逐渐发展形成晚古生代多旋回克拉通大型含煤盆地。加里东运动使陆台缺失O3-C1沉积,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陆台为海陆交互相滨海、湖泊、三角洲沉积,随着古地理环境演变,陆台各沉积古地理环境在时、表现为由老至新、自北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对章丘煤田主要构造单元单井沉积相、层序地层分析,将章丘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划分为1个一级盆地层序、2个二级构造层序、3个三级层序。在层序内部识别最大湖泛面或与之相当的沉积转换面,划分体系域,并重点对三级层序的划分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三级层序Ⅰ发育高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主要由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和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组成;层序Ⅱ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潮坪体系、滨外台地体系和障壁-泻湖沉积体系组成;层序Ⅲ中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都有较好发育,主要由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16.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晚期煤系沉积相和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概述贵州西部是华南晚二叠世主要聚煤区之一。上二叠统煤系厚100至500余米,沉积类型多样,以细碎屑岩和泥岩为主,东部夹碳酸盐岩。各地含煤10—80层。晚二叠世时,研究区西边有康滇古陆,东部过渡为碳酸盐台地(图1)。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太原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河南省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区位于华北盆地南部北秦岭褶皱带栾川—固始深断裂以北地区,当时的沉积盆地受华北地块西隆东倾的构造古地理控制,是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的一部分,发育了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和煤为特色的陆表海沉积。太原组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的泥岩、泥灰岩、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