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南天山库尔干南阿尔腾柯斯组硅质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保存良好的放射虫化石,共计21属34种,11个未定种,1个未定种属。研究表明,两个样品的放射虫组合时代分别为中—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中—晚泥盆世放射虫组合的发现,丰富了库车地区泥盆纪放射虫生物群组合,为确定阿尔腾柯斯组的时代奠定了生物化石依据。结合前人对该组生物化石的研究,该组为跨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应予解体。而具有早泥盆世—晚石炭世放射虫硅质岩的深水海相沉积地层为古南天山洋盆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地层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马雪嵩  李国彪 《现代地质》2019,33(3):574-586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残留,其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相关的海相地层共同记录了新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位于藏南泽当西南卡多附近的硅质岩剖面中发现有保存较好的中生代放射虫化石,鉴定出放射虫31属39种,识别出4个放射虫组合,并将之与邻区及西特提斯地区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确定其时代:Alievium longispineum-Transhsuum maxwelli组合,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Hsuum maxwelli-Triactoma mexicana组合,晚卡洛夫期—牛津期;Holocryptocapsa hindei-Hiscocapsa grutterinki组合,晚巴雷姆期—早阿普特期;Hemicryptocapsa polyhedra-Obeliscoites giganteus组合,晚阿尔布期—赛诺曼期。卡多硅质岩中所含放射虫组合可为泽当蛇绿岩的形成时限及新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重要的微体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4.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多处发现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何科昭  周正国 《现代地质》1996,10(3):303-307,T001
作者继1993年10月在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首次发现晚古生代深水相放射虫硅质岩之后,经过1995年和1996年两次野外工作,又在该混杂岩带中及其两侧多处发现了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的硅质岩及其深水相的沉积组合。从而为华南晚古生代或古生代—中生代洋盆的厘定,以及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的再认识,提供了有力的新论据  相似文献   

5.
西藏西南部与蛇绿岩伴生的硅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存在一条蛇绿岩带,与蛇绿岩伴生的中生界硅质岩分布广泛。其中与拉昂错蛇绿岩体伴生的硅质岩,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以及地球化学环境判别图,显示其沉积于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环境,其形成包括生物作用和热液作用两种因素。含硅质岩的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岩性为石英砂岩→含岩屑石英砂岩、杂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形成环境是从三角洲或浅海过渡到大陆边缘,再到边缘盆地。硅质岩中含有大量放射虫,放射虫组合显示硅质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含硅质岩地层和蛇绿岩都是印度大陆北缘小洋盆的组成部分,两者因洋盆碰撞闭合而汇聚在一起。硅质岩的形成环境反映了该陆缘小洋盆在晚侏罗世所处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李志明 《云南地质》2010,29(2):182-184
孟连地区位于三江褶皱系西南部分,晚古生代冈瓦纳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该带发育一套由超基性-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砂岩、泥岩与硅质岩组成的岩石组合。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早二叠世放射虫,新建火居组,属次深海相环境。讨论其时代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孔庆玉  龚与觐 《地质论评》1986,32(5):505-510
皖中巢县下二叠统茅口阶中第一次发现放射虫硅质岩。并在浙江冷坞、江苏吴县见到含放射虫岩石,通过对不同剖面的结构研究,我们认为,巢县地区放射虫硅质岩是原地形成的深水沉积,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其它地区地层中含的放射虫是海潮搬运带去的,不具指示环境的意义。从放射虫硅质岩与含放射虫岩石的形成环境分析,论述了海西运动在下扬子地区的明显表现,即地壳裂陷与海底火山喷发等地质事件,以及对研究二叠纪以后构造发展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上扬子上奥陶统五峰组含放射虫硅质岩与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雷波抓抓岩五峰组上部硅质岩含丰富的放射虫化石,表明晚奥陶世五峰期富硅质海水随着第二次海侵进入到扬子克拉通,进而证明了扬子西缘康滇古陆与川中古隆起间存在水道与巴颜喀拉海相通。在分析抓抓岩剖面五峰组沉积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含放射虫硅质岩的区域对比,清理了该时期各地区岩性岩相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恢复了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五峰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思茅地块西缘大凹子组的形成时代仍有分歧.在思茅地块西缘大中河剖面采集了硅质岩、砂岩、凝灰岩和玄武岩,通过放射虫组合和锆石U-Pb年龄方法,厘定其地质时代,并结合区域资料恢复地层序列.通过详细剖面实测,发现该剖面由6个地层断片组成:第一、四断片以含放射虫硅质岩为特征,放射虫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第二、五断片以火山碎屑岩、具有鲍玛序列沉积特征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中期至早泥盆世;第三、六断片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早期.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思茅地块西缘分布的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和含放射虫硅质岩地层层序代表了志留纪到早石炭世早期的岛弧火山-沉积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南部晚古生代放射虫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若  邝国敦 《地质科学》1994,29(4):339-345
广西南部钦州、玉林一带硅质岩系中丰富的放射虫化石,可区分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和二叠纪的11个放射虫组合。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组合可与北美和西欧对比。二叠纪组合与以日本为代表的环太平洋放射虫组合和西西里、滇西等地的古特提斯放射虫组合一致,表明了古特提斯与原太平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旺罗  万晓樵 《现代地质》1999,13(3):281-286,T001
在恰布林组硅质岩砾石中获得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 共鉴定放射虫化石13 属15 种,放射虫化石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阿普第期, 根据地层上下关系, 将恰布林组的时代限定为早白垩世晚阿普第期。在此基础上, 结合恰布林组岩石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化石组合特征以及区域构造, 得出恰布林组的物源来自北部的火山弧和早白垩世形成的蛇绿岩混杂岩体  相似文献   

12.
李杰  徐钰林 《现代地质》1998,12(3):336-343,T002
研究了菲律宾海盆东北部“大洋钻探工程”125航次782A孔晚始新世以来的放射虫化石。根据Sanfilippo等1985年的分带,将研究区自下而上划分为10个带。讨论了始新世与渐新世、渐新世与中新世、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中新世与上新世以及上新世与第四纪的界线。研究区存在两个沉积间断,分别位于晚渐新世与早中新世晚期之间和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之间。研究区第四纪放射虫化石仍以暖水分子为主,冷水分子分布较浅。依据放射虫化石分异度曲线得出,晚第三纪以来本区存在5个相对暖水期和5个相对较凉期,渐新世时处于冷水期,这与钙质超微化石复合分异度和碳酸钙含量曲线的变化是一致的。晚渐新世与早中新世晚期之间的沉积间断是由于中新世南极冰盖扩展造成大洋底层洋流活动加剧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泥盆纪放射虫及其岩相分布和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一鸣 《地层学杂志》1992,16(3):224-228,T002
<正> 我国放射虫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中、新生代放射虫研究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古生代放射虫的研究尚是有待进一步开拓的研究领域。本文有关新疆北部泥盆系放射虫资料绝大部分均为首次报道。 一、放射虫的产地、层位和赋存岩性:本区放射虫广泛发育于东、西准噶尔地区,在泥盆系下、中、上统均有分布,累计达79个层位。其中,东准噶尔下泥盆统9个层位、中泥盆统4个层位及上泥盆统30个层位;纸房中泥盆统2个层位及上泥盆统1个层位;西准  相似文献   

14.
在黔南望谟县桑朗区(图1)马岭岗上二叠统剖面和水电站中上泥盆统剖面中有比较丰富的遗迹化石。根据采得的材料统计,共有7个属10个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有两个新属和四个新种。在描述这些遗迹化石的同时,笔者还根据岩石学特征及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来对当时的沉积环境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Two sections of the Vocontian basin (southeast France) were explored for their radiolarian content. Preservation in calcite impeded their extraction from the Châteauneuf d’Oze section, which is well dated by ammonites. Fortunately, oligospecific assemblages of pyritized radiolaria were yielded by twelve limestone beds of the Méouge section. In general, preservation worsens towards the top of the section. The extracted fauna is dominated by Nassellaria and more particularly by Archaeodictyomitridae, Pseudodictyomitridae and Williriedellidae.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ome species are reported outside their type area or from Western Tethys. Amongst the published zonations the scheme of Baumgartner et al. (1995a)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useful and allows correlation of the studied part of the section with the mid-late Oxfordian to late Kimmeridgian-early Tithonian time interval.  相似文献   

16.
泥盆系课题组,在准噶尔地区发现20余层含放射虫的火山碎屑岩,放射虫均产于被化石证明了的下、中、上泥盆统中.在火山碎屑岩中产放射虫,国外已有报导,国内尚无正式报导.从而对该区岩相古地理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
西藏南部下鲁硅岩晚侏罗世罩笼虫(放射虫)新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浩若 《现代地质》2000,14(3):301-306
下鲁硅岩为藏南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蛇绿岩南侧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系。本文补充描述了该岩系中 4块标本的罩笼虫亚目放射虫化石 1 6属 2 3种 ,包括 8个新种。加上这些标本原已描述过的 1 8属 3 3种 ,共有 3 4属 56种。所有的属和近一半的种见于北美西部 ,可与那里的晚侏罗世放射虫分带很好地对比 ,它们分别相当于那里牛津期的 2 γ亚带和晚启莫里期—早提索期的 3 β亚带。动物群具特提斯生物地理区特征 ,但与西特提斯的地中海地区同期动物群显然不同 ,可能当时东特提斯与太平洋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依沙克群是80年代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由于缺乏可信的古生物学证据,因此关于该套地层的时代一直颇有争议。近期,笔者首次在该套地层上部的复理石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晚泥盆-早石炭世2个放射虫组合。两套含有化石的地层间为冲断接触。结合前人对依沙克群下部岩性段基性熔岩形成年龄的研究,笔者认为依沙克群已不能作为一个统一的岩石地层单元存在,而应予解体。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re is a group of variegated marine deposits, including the red beds widespread in the area of Tianba, Kangmar, southern Tibet, which previous works have contributed to Cretaceous Zongzhuo Formation by lithologic associations only, but with poor fossil evidence. Due to the absence of age dating fossils, the red bed age is obscure. Abundant Cretaceous radiolaria were discovered from the Zongzhuo Form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spite of the poor general preservation of some radiolarian specimens as recrystallized quartz infillings, 58 species from 46 genera of radiolaria, extracted from chert and silicous limestone of the Zongzhuo Formation in Kangmar,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hape and ornamentation. Based on the radiolaria, the age of the Zongzhuo Formation of this area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Late Cretaceous. The new radiolarian data from the Zongzhuo Formation of Tianba area provide a local basis to correlate these deposits with other regions of the Tethyan Himalay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