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裂谷型凹陷深层的油气勘探前景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兴隆宫地区紧临霸县生油洼槽,其沙三段埋深较大,勘探程度较低,少量探井证实这一些地区的沙三段具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应用石油地质学中的油气成藏理论,系统论述该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圈闭模式:沙三段圈闭接近沙四段、沙三段及沙一段的油源,具有优越的油气源条件;沙三段大型三角洲前缘与浊积扇等储层条件较好;沙三段同沉积构造与坡折带利于岩性油气藏形成;膏泥岩、盐岩及泥岩提供盖层与保存条件。而该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圈闭模式可分为3个区带:陡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小型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圈闭;缓坡带以大型三角洲前缘砂岩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圈闭为主;而洼槽带以坡折附近的尖灭砂体圈闭为主。陡坡坡折之下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与浊积扇圈闭;缓坡坡折之下发育与低位三角洲、浊积扇及滩坝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通过研究可以确定东部文安缓坡坡折带以下地区是目前岩性油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
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的形成及油气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油气源十分充足,储集体发育,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多种有利的成藏条件使本区形成了油气十分丰富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可分为断块,断鼻,岩性,断层-岩性等类型,以“屋脊式”断块油气藏为主体,砂三上亚段~东营组油气藏,绝大多数为新块型,岩性和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沙三中,下亚段。该油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南堡凹陷老爷庙的构造带进行综合地质研究,认为老爷庙构造带整个含油,油气藏分布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主要油气藏类型有背斜油所藏,断块油气藏和断务油气藏;油气藏自沙一段至明化镇组分为:深层”自生自储“型轻质油-凝析气藏,中层”下生上储“型油气藏和浅层次生油气藏三类;各类油气藏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田。  相似文献   

4.
刘家军 《世界地质》2016,35(1):191-196
对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及盖层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制约徐家围子断陷徐西斜坡带火山岩勘探的关键在于对气藏类型认识不清。典型气藏解剖及主控因素分析认为,与徐中地区、徐东地区典型火山岩构造-岩性气藏不同,徐西斜坡带主要发育地层超覆气藏、低幅度构造气藏及致密岩性气藏。斜坡带中部地层超覆圈闭和低幅度构造圈闭、斜坡带南部和北部酸性火山岩及中基性岩储层发育区为未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属于高勘探开发油田,寻找岩性油气藏成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泰康—西超地区平缓的单斜地质背景,从地质构造特征、烃源岩、沉积特点及油气运移方面分析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区内萨二、三砂组萨一砂组、萨零砂组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砂岩透镜体及复合岩性油气藏,并阐述各类岩性油气藏的形成特征。将沉积微相分布与地震波阻抗反演相结合,预测本区主要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认为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和复合岩性油气藏主要形成于萨二、三砂组,前者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后者主要分布于阿拉新构造带上,而上倾尖灭、地层超覆、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在萨二、三砂组、萨一砂组、萨零砂组都有发育。  相似文献   

6.
简单斜坡油气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斜坡是断陷和凹陷型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按其断裂发育程度和沉积厚度分为复杂斜坡和简单斜坡。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断裂不发育、平缓的简单斜坡,简单斜坡油气成藏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斜坡的原油主要来自临近的凹陷,油气沿砂体以优势路径方式侧向运移,油气呈“线状”分布;二是简单斜坡大规模构造圈闭不发育,圈闭类型以地层、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其分布受构造带控制,超覆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受规模较大的断层控制形成的鼻状构造带上发育断层遮挡和构造-岩性圈闭,不受断层控制的鼻状构造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三是简单斜坡普遍受大气水的淋滤作用,由于游离氧的进入使原油遭受氧化降解作用而稠化,造成简单斜坡稠油分布普遍。这种成藏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气富集规律:只有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圈闭才有成藏的可能。简单斜坡油气勘探方向是,在油气运移路径上寻找低幅度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小规模)、规模较大断层附近寻找断层遮挡油气藏(中等规模)和地层超覆带上寻找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大规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滨县凸起周缘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藏分布规律的研究,总结出滨南地区具有两种成藏模式,即成藏动力学模式与"T-S"成藏模式,以生油洼陷为中心,向凸起依次分布成藏动力学模式内的自源型成藏类型,它源断块、岩性成藏类型,以及压力释放带成藏类型,总体呈带状分布;而在凹陷边缘,油气则按照"T-S"成藏模式,集中在以超剥带或鼻状构造为背景的地层圈闭中,即滨南地区的尚店—林樊家,单家寺,郑家—王庄等正向构造单元附近,形成大型地层超覆油藏。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凹陷古近纪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坡折带类型、分布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通过对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2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断裂坡折可以进一步分为断阶坡折、帚状坡折和断裂转换带坡折,不同类型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②断阶坡折控制了陡坡带扇三角洲、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帚状坡折控制了沉积体系入湖方向和沉积厚度;断裂调节带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挠曲坡折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布。③构造坡折控制不同类型的圈闭组合,断阶坡折带发育断块型圈闭、岩性上顷尖灭圈闭;帚状坡折带发育掀斜断块圈闭;断裂转换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断鼻-岩性圈闭;挠曲坡折带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为下一步中深层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层序地层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序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原理指导下的地震资料解释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为配合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从克乌断裂带上盘向下盘、从构造油气藏向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的转变,利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地球物理资料,将三叠系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进而总结出拗陷完整型和拗陷残缺型两种层序类型。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井间沉积对比,探讨了三叠系砂体结构和湖侵体系域地层超覆、湖退体系域及最大湖泛面附近小规模滑塌浊积体岩性透镜体等5种圈闭发育模式。油气成藏综合条件分析指出有效圈闭和油源断层的识别是制约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部含油气盆地具有四大类型有利油气成藏构造带,包括前陆带、中央隆起带、凹陷背斜带和斜坡构造带。前陆带还可分为前陆隆起带、前陆逆冲断裂带及前陆逆冲前锋带三个亚类。这些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聚集,构成了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复合连片,形成不同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前陆带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北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南缘、吐哈盆地北缘、酒泉盆地南缘以及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央隆起带仅在塔里木、准噶尔两个盆地发育;凹陷背斜带的典型实例为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部的英南构造带,另外还包括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哈德逊东河砂岩不整合超覆尖灭带和准噶尔盆地漠区坳陷的莫西断鼻等;斜坡构造带以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斜坡构造带为代表,它由地层不整合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形成复合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1.
斜直带油气藏特征与勘探方法: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济阳地坳陷为例,概要论述了 断陷的结构特征,把斜坡眼为宽缓型,窄陡型,双元型三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类型斜坡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指出在宽缓斜坡带主要以形成第三系构造-岩性油藏,下第三系岩性油气藏,地层超不整合油藏,构造-地层油气藏及前第三系的地层蚀不整合油藏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剑  徐翔军  陈秀艳  李本才  王伟涛 《世界地质》2007,26(2):240-244,253
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南段,在地堑西北缘断层及二号断层(F2)的制约下,主要分为梁家构造带和新安堡凹陷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根据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认为,该区可划分为滚动背斜带、断块隆起带和走滑断陷带三个构造带。该区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规律主要受控于东南缘断层、西北缘断层及F2断层的构造活动。受不同的构造-沉积特征制约,形成西北缘边界断层下的断层-岩性油气藏、中央隆起带断块式油气藏、F2断层控制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泌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表明,油气藏与层序地层体系域关系密切:南部陡坡带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位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中;中央凹陷带岩性透镜体油气藏主要是低位特殊地质体和高位白云岩缝洞储层构成的油气藏;北部缓坡带与层序地层密切相关的是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及断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层-岩性、断鼻等油气藏在高位体系域较发育。此外,北部斜坡区存在低位三角洲以及湖扩体系域地层超覆油气藏和高位滑塌岩性体油气藏。结合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特点和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总结了泌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藏成藏模式。油气成藏模式表明,深凹区环盐湖带是当前岩性-地层类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这类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低位特殊地质体、低位三角洲、湖扩体系域地层超覆、高位白云岩缝洞油气藏、高位浊积体、高位断层-岩性等潜在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构造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5,自引:24,他引:15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倾缓的单斜,自东而西可划分为两个带:泰康—富裕缓坡构造带和泰来—甘南超覆带,自下而上的沉积分为断陷构造层、坳陷构造层和反转构造层,3个构造层的原地烃源岩均不能大量生烃。坳陷层青山口组—嫩江组一-二段有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油气,为西部斜坡北段主要的目的层。在泰康—富裕缓坡带的宽缓鼻状构造上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断层遮挡圈闭和岩性圈闭,在泰来—甘南超覆带上主要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岩性圈闭。西部斜坡的油气侧向西运主要有3条路径:即南部路径、中部路径和北部路径,以中部路径为主,油气受规模较大的断裂、地层尖灭线和微幅度构造遮挡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15.
深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中部,其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而多年来人们对凹陷内的油气圈闭(尤其是岩性地层圈闭)类型与分布规律缺乏统一认识,不利于在这类复杂断陷盆地内开展精细油气勘探。深县凹陷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带,各构造区带具有不同的沉积格局,这是各区带内油气圈闭类型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总结出该凹陷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及潜山圈闭等4大类8亚类圈闭类型,这些圈闭类型与本区的构造沉积格局存在响应关系。其中,构造圈闭发育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二级构造凸起带上,以深南背斜和榆科背斜为主,断块和断鼻圈闭构成了主要的圈闭类型;潜山圈闭主要发育在北部缓坡带中的深泽—刘村低凸起与何庄—深西潜山带;而岩性圈闭与地层圈闭主要发育在两个潜山带的侧翼以及南部的白宋庄洼槽带和深南背斜的两翼,这与砂砾岩透镜体、上倾尖灭砂体的分布及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典型的反演地震剖面及典型井的体系域、层序的发育特征,在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共识别出9个层序、12个体系域,并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松辽盆地南部地区青山口组及姚家组隐蔽圈闭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主要分布于青二段及姚二三段高水位体系域;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圈闭主要分布于姚一段水进及高水位体系域;地层超覆圈闭主要分布于各个水进体系域;断层-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可以分布于各个体系域,分别取决于断层和构造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在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下伏和上覆调整油气藏之间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及形成条件之间关系,对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聚集圈闭类型和侧向运移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反转断裂沟通与下伏油气藏调整程度是造成下伏与上覆调整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的主要原因。利用地层砂地比值大小可以确定构造和地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互补分布范围。当地层砂地比大于40%时,主要形成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当地层砂地比小于20%时,主要形成以地层-岩性为主的油气藏。利用下伏油气藏内反转断裂分布范围便可以确定出上覆调整油气藏范围,上覆调整油气藏分布范围即为其与下伏油气藏剖面互补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8.
桩西复式油气田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西油田已发现下古生界、中生界、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等多套含油层系,50多个油气藏油藏埋深1000-5000m,储层空间有砂岩孔隙型和灰岩、火成岩裂缝型,形成的油气藏类型有:潜山油气藏,火成岩裂缝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是一个典型的多层多、多类型、多区块的复式油气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沾化凹陷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的形成机理及发育史,利用三维地震及钻井、试油、试采等资料,解剖了其油气藏分布特点及油气分布规律,证实长堤潜山披覆构造带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工堤断层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通道,也是油藏的侧向封堵断层,还是该区形成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该潜山披覆构造带的中生界、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发育有背斜、断块、断鼻、地层超覆及不整合等多种油气藏类型,是一个油气比较富集的潜山披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   

20.
汤原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汤原断陷是典型的受断裂控制的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盆地内断裂非常发育,主要为NE、NEE、EW和NW四个方向。根据目前钻探结果分析,断陷油气主要分布在汤原断陷中轴线以东的中央凸起带和东部凹陷带,紧邻东兴和东发次凹。油气藏类型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预测可能还发育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油气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制约汤原断陷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是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构造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因素。油气勘探的方向和有利区为:在层系上应首先优选古近系的达连河组、新安村组及乌云组;在平面上应优选东兴和东发次凹及其上倾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