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钻进过程中,由于烧钻或其他原因造成孔内事故后,被迫先反取孔内钻杆再处理孔内遗留的粗径钻具是处理孔内事故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采用常规的钻具连接方法,在发生孔内事故后,要想把钻杆一次全部倒脱上来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反钻杆时不但要动用相当数量的反丝钻杆,而且还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花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钻进复杂地层,由于孔壁不规整,钻杆头常常倒入孔壁处,拖长事故处理时间甚至报废进尺,这是常见的事。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钻进时在钻杆与粗径钻具的连接处加上一个“安全”接头,便可大大简化反钻杆的工序。  相似文献   

2.
胶箍钻杆是我队一项比较成熟的经验,多年来生产实践证明,它不仅是保证钻杆在孔内正常回转,减少钻杆拆断事故,同时促使钻杆在孔内以良好状态回转,保持钻具稳定  相似文献   

3.
某盐井施工时,在245.00—270.00m孔段有25m钻具被水泥固结,进行透孔作业时,扫至孔深250.60m时,扫孔用岩心管被扫落的钻杆接头碎块卡住拧断,透孔时发现孔内遗留3.2m断岩心管、钻头等物。根据钻孔结构与遗留钻具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主要由活塞柱、割刀片和复位弹簧组成的小口径割管器,将水泥固结钻具割断,并将钻具和多种残留管材打捞出孔。从割断后打捞上来的钻杆分析,钻杆切割面光滑、平整,钻杆被完全切透,说明此种割管器设计合理,各部件动作有效。  相似文献   

4.
大屯煤电公司地质勘探队王洪文同志,几年来研制和革新了处理钻孔内复杂事故的特效打捞工具,经实践证明,工艺技术比较先进,效果好。如“投球安全接手,当遇卡、埋、夹钻事故时,提、拉、顶无效,就可将粗径钻具以上的钻具反上来,不必动用反丝管子。“水压割管器”用于孔内割断>φ89mm的各种套管。“偏斜弹簧割管钻头”用于孔内发生丝锥断在钻  相似文献   

5.
山西三交煤层气区块某煤层气参数井+生产试验井施工中遇到的一次钻杆折断,孔底遗留钻具为78.38m的孔内事故。在事故分析和施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为弥补钻探设备对孔内钻具提升力的不足,尝试将千斤顶应用到事故处理中,并成功地处理了这次由于断钻具引起的卡、埋钻事故,避免了处理事故过程中次生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处理事故的时间,保证了施工工期和钻孔质量,大大减少了由于孔内事故引起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历年来的经验,发生孔内挤夹埋钻等事故后,要想将孔内钻具拿上来,必须使用左丝钻杆来反。这种工具在我队是非常缺乏的。等待的括,势必影响生产,更严重的是会使事故复杂化。108队向阳河工区的广大职工打破了陈规旧律,以敢想,敢干的精神研究和试验成功了。以细丝厚壁接手代替右丝钻杆锁接头,用右丝钻杆代替左丝钻杆处理事故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某地热井设计深度2 500m,钻探工程施工完成后,在用钻杆探测实际施工深度时,出现钻具脱落事故,多路钻具卡在孔内。先后采用反丝钻杆、公锥、母锥、吊锤、机械式割刀等处理工具,以及捞、套、割、反等技术手段,历时2个多月,将事故处理完毕。分析了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钻探施工中,孔斜是经常发生的.如果钻孔在套管底部发生偏斜,往往使升降钻具受阻,甚至造成卡钻事故,如取粉管顶住套管口,使钻具提不出来.此时,可将取粉管脱离套管底部约0.5~0.7米,用与孔内粗径钻具相同的岩心管和小一级的岩心管各一根,长1~1.5米左右,同时套在钻杆上放入孔内.其中小一级的岩心管顺着钻杆直插到取粉管  相似文献   

9.
钻进过程中,粗径钻具因折断、糊钻、埋钻或受孔壁掉块挤夹脱扣而掉落孔底,采用带丝锥的反丝钻杆处理,易损坏钻具。简便的方法是:把端面加工4~5个矩形或偏斜水口的岩心管直接下入孔内;在事故孔深附近慢速下放,用管钳在孔口轻轻晃动,回转钻杆柱,把钻具套装入岩心管内。岩心管能顺利下至孔底,说明钻具已被装入。不开泵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深孔钻探的需要,减少孔内事故的发生,阐述了深孔钻具的选用原则,对钻铤、钻杆、转换接头、方钻杆的选用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就经常遇到的钻柱切口问题、临界钻压和转速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施工单位进行合理的钻具选用和组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震动器是一种处理卡钻事故的工具。是由我队机修厂根据兄弟队经验,结合本队情况设计制造的。它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处理钢粒卡钻事故,也能处理岩石掉块卡钻、孔内钻具多头穿插和夹钻事故。经我队五○四钻机试验,使用震动器处理钢粒卡钻事故,仅震动二十多分钟,即可将孔内事故排除。现将五○四钻机孔内事故处理情况介绍如下: 钻孔在419.65米处发生卡钻事故,当时用反扣钻杆处理。当孔内还剩岩芯管和钻铤各一根时,为了便于处理,使用110钻具透孔,当透至408.60米处,由于孔壁的钢粒落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常用定向钻进配套钻具打捞工艺的对比分析,明确了采用套铣打捞工艺处理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中出现的塌孔、卡钻、埋钻等孔内事故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根据其工艺施工要求,结合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系统配套钻具具体参数,研制了能够满足额定扭矩6000 N·m钻机使用要求的定向钻进套铣打捞钻杆。成庄矿的应用表明,采用套铣打捞工艺处理近水平定向钻进时孔内事故(塌孔、卡钻、埋钻等)可行性较强,且套铣打捞钻杆结构设计合理,能满足套铣打捞工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深孔钻进时,一旦发生理卡事故就需反钻杆,使用安全接头可以节省反钻杆这一工序,起到快速处理孔内事故的作用,确保安全。如在苏北某孔,孔深500余米,发生烧钻,经强力提拔,拉力表反映是三吨半时(四股钢绳),拉断螺母折断,钻杆全部提出。一、接头结构(见附图)及使用安全接头是由上接头1、拉断螺母3、六方轴5、六方外套4和下接头7组成。其中六方外套与六方轴起扭转钻具作用,拉断螺母起联接钻具作用。当孔内  相似文献   

14.
在岩心钻探工作过程中,钻杆承受着各种的应力。首先,钻机通过钻杆迴转全套钻具、克服孔内磨擦力并进行破碎岩石(尅取或研磨),同时通过钻杆传递或平衡孔底所需的轴心压力;其次,水泵通过钻杆向孔底输送具有高压力的冲洗液以冷却钻头及排除岩粉;至于经常地提升和下降钻具,采取岩心,钻进时适当地提动钻具(特别是采用无泵钻进和钻粒钻进时须节奏地提动钻具离开孔底)也全赖钻杆进行;这  相似文献   

15.
我队从事水文地质钻探施工多年,经常遇到孔内事故,尤其大口径水文钻探发生孔内事故,处理更为困难,遇到理、卡、烧等复杂事故时,在拉、打、顶无效的情况下,只好反、扩、掏,这样的处理方法费时、费力,且极易造成次生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探求新的处理方法的同时,应用了深孔爆破技术,利用炸药爆炸的瞬间所产生的巨大爆轰压力和强烈震动将事故钻具炸断或震活,拔出钻杆,捞起钻具,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钻探施工中,钻杆折断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当折断钻杆处钻孔严重超径或孔壁上有沟槽,钻杆断头紧靠孔壁或沟槽时,在处理过程中往往找不到钻杆断头. 对找不到钻杆断头事故的处理,若采用一般处理方法均无效,可采用冲击法处理.冲击法是冲打折断钻杆的下部,改变其断头位置的一种方法. 冲击法的处理过程是这样的:配一套1.5米左右的粗径钻具下入孔内,并使之超前折断钻杆头十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我队在集安高台沟石膏矿区钻探施工过程中,孔深320米时,由于下钻时钻杆丝扣没上紧,造成中途回扣跑管,加上孔内不清洁,致使粗径钻具被埋。处理这一事故时采用拉、打、顶都没起效果,最后决定反出钻杆后扩孔。反钻杆过程中,由于孔深,钻孔弯曲,反劲很大,以致先后出了两起严重的人身事故。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打捞断在钻孔超径部位的套管及钻杆,最近我们采用了“充填法”寻找套管上头以及用活动偏心割刀和水压偏心割刀“重新造头”打捞钻杆,取得了成效。现将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一、钻具“充填法”寻找套管上头。ZKd20孔终孔后起拔φ74套管时,在179.59米坍塌超径处发生了套管断脱事故,孔内尚有85米套管找不到头。曾采用弯钻杆、下偏心楔等办法寻找上头,由于事故套管头倒向一边,加之又有坍塌物,费时20余天均不奏效。后来采用钻具“充填法”寻找,共充填两套粗径钻具,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井下卡钻、埋钻导致的孔内断钻杆事故时常发生,目前常用的公母丝锥造扣的打捞方法成功率较低,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影响煤矿开采生产进度。基于此,设计了井下可退式卡瓦打捞筒,通过外筒的螺旋锥面驱动卡瓦径向卡紧断裂的钻杆,实现起拔打捞井内钻杆。卡瓦抱紧钻杆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打捞筒对断裂钻具的把持力。控制环的键槽结构设计,实现了复杂工况下可退式操作。分析了打捞作业时钻机回转扭矩产生的切应力与打捞筒强度的关系、钻机起拔力产生的正应力与打捞筒强度的关系,为打捞筒壁厚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分析了钻机起拔力转换为卡瓦对钻杆抱紧力的公式,验证了卡瓦打捞筒打捞孔内钻具的可行性;试制的打捞筒在山西新源煤矿井下现场进行了打捞试验,试验表明其结构设计合理,打捞性能可靠。本研究为煤矿井下处理复杂钻孔断钻事故提供新型工具,为打捞工具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钻探工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当钻具提升到接近粗径钻具时,必须记得,提升最后一根钻杆进需把垫叉插在小井口板下。待卸完钻杆,拿去井口板,再挂提引器,否则会把井口饭一块儿带上去,那样是不安全的。而垫叉插在小井口板下,却容易使垫叉掉进孔内,我队302机最近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故。于是该机谢启富机长提出最好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