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红粘土是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质,含有红粘土的地基土多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为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应用损伤力学研究红粘土地区水泥土的损伤机制,通过试验得到有关参数,并且推导了红粘土的损伤演化及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2.
凯里地区红粘土的工程特性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悦忠 《贵州地质》2001,18(3):187-190
凯里地区红粘土是一种较好的建筑物地基土,它除具有一般红粘土的通性外,其最大的特点是胀缩性小,塌陷概率低,如果对它做出客观的工程地质评价并加以利用将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红粘土地区水泥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粘土是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质。含有红粘土的地基多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下部红粘土为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采用深层搅拌法处理,可充分发挥上部硬塑红粘土的作用,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试验得到了水泥红粘土的基本力学参数。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后,给出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强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水泥掺量、龄期水泥土之间的强度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红粘土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桩-网复合地基同时具备竖向增强和水平向增强两种加固形式的优点,由桩、网、土三者共同协调作用,有效分担路堤荷载,是一种作用机理复杂的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对某客运专线红粘土桩-网复合地基试验段进行的现场测试试验,对复合地基的基底土压力、土工格栅变形、孔隙水压力以及桩土沉降量等方面的测试,得出红粘土复合地基需要在桩、网、桩间土通过一个反复的作用过程才能达到稳定状态等结论,将有助于深入研究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并为进一步完善桩-网复合地基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覃政教 《中国岩溶》2005,24(4):338-343
岩溶地区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土洞、软土等工程隐患。常规工程勘察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一一查清这些隐患的分布特征。地面物探是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工程辅助勘探方法。但物探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时,必须根据场地条件、探测目标、方法性能及工作成本等来综合考虑,选择适用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探测效果。桂林某花园综合楼地基主要以红粘土为主,软土、土洞发育,红粘土之下,桂林组灰岩表面起伏强烈,溶洞发育。根据场地地质特征及基坑开挖特点,本勘察采取浅层地震折射、反射波法,并配合高密度电阻率测量,较好地查明了场地软土和土洞的分布位置,为综合楼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建华  唐锡彬  王强 《地下水》2014,(3):153-155
高液限(ω>80%)红粘土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基土体,具有软土、土洞、地面塌陷和胀缩性破坏等不良工程特性,其难排水、难固结的特性原则上是导致其不能作为回填地基材料的主要原因。研究提出在一定的最优含水量范围内,按一定比例掺和碎石并提高压实功等级的改良处理措施,可增大红粘土的最大干密度,提高其压实度,对改良用高液限红粘土作为回填材料增加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水泥浆体搅拌地基加固技术是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其水泥—土固结体的强度主要受地基土的含水量、水泥掺入量及地基土类别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及工业性试验表明:土体的含水量对水泥土强度具有负作用;水泥土强度与水泥掺入比不是简单的单调上升关系;地基土的类别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较大,淤泥及淤泥质土由于富含有机质,强度较低,粉质粘土、粘土形成的水泥土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以北华蓥工农区溪口一带,分布有大片红粘土。我们在该处一地基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发现这种红粘土有较强的胀缩特性。  相似文献   

9.
非饱和红粘土和膨胀土抗剪强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杨庆  贺洁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3,24(1):13-16
红粘土是对环境湿热变化敏感的塑性粘土,具有一般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与普通粘性土相比,红粘土与膨胀土的强度特性更为复杂。它既是土体抵抗剪切破坏能力的表征,也是计算路堑、渠道、路堤、土坝等斜坡稳定性以及支挡构筑物土压力的重要参数。通过试验研究讨论了红粘土与膨胀土的强度特性以及与一般粘性土的差别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并探讨了非饱和红粘土与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红粘土与一般膨胀土的吸水膨胀规律完全相同。其试验结果可为红粘土与膨胀土地区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月清 《湖南地质》1993,12(2):111-112,106
1 概况众所周知,红粘土系指碳酸盐类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后所形成的残坡积类型的粘性土,因呈红褐色或棕红色而得名。我省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广泛,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7.4%。因此省内红粘土随处可见,多分布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山前坳坡和山间盆地,往往形成低矮山丘和垄冈地形,一般坡度8~12°。富含铁锰质氧化物与结核,土质贫脊,多为荒地。随着改革开放,电力工业迅速发展,一些城镇近郊的红粘土已被用作工民建地基。如武冈  相似文献   

11.
陕西府谷老高川新第三纪“红层”的划分与时代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对陕西府谷老高川新第三纪“红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第三系一般含有中新统上部及上新统下部。上中新统地层的时代相当于Turolian的中、晚期,古地磁年龄约为7.4~5.3Ma,其中含有多层哺乳动物化石;下上新统沉积的时代相当于Ruscinian的早、中期,古地磁年龄约为5.3~4.36Ma。二者在岩性、所含动物群的组合及其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2.
六盘山东麓朝那剖面红粘土-年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之下的红粘土的年代和形成可为六盘山隆起、鄂尔多斯夷平面解 体以及青藏高原隆升等构造事件提供重要证据。六盘山东麓厚达303m的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年代地层学表明:朝那红粘土开始堆积于8.1MaB.P.,是目前黄土高原上发现的最老的红粘土。8.1MaB.P.前后一次强烈构造运动使得鄂尔多斯夷平面解体,相对下沉地区接受红粘土沉积,六盘山地区开始隆起,这可能与青藏高原强烈的构造抬升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加积型网纹红土网纹化机制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九江地区JL剖面网纹层段典型样品,针对红基质与白网纹的物质组成及理化性质展开异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纹红土形成环境。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红基质与白网纹的粒度组成、元素组成、风化特征基本一致,但铁元素有显著差异,"网纹"并非原生构造,不是岩性差异及差异风化的产物,而是同源物质经历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分馏的结果。2)地球化学分析、磁学分析和粘粒级矿物组成分析一致表明,白网纹与红基质在铁含量、铁氧化物形态、铁矿物类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白网纹与红基质相比,全铁含量(4.30%)低于红基质(8.63%);Fe^3+/Fe^2+比值(40.66)低于红基质(90.95);游离铁量及游离度(7.01 g/kg,32.96%)低于红基质(76.21 g/kg,77.52%);铁活化度和晶胶率(25.31%,37.77%)高于红基质(8.77%,9.69%);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极少,这充分表明白网纹局部存在明显的铁淋失。3)白网纹局部脱色机制主要受控于赤铁矿及其转化,红基质主导矿物为赤铁矿,并含有一定的磁赤铁矿和针铁矿,而白网纹则不含磁赤铁矿,赤铁矿含量也极少。此外高岭石含量也是影响色浅的因素之一,白网纹蛭石、高岭石含量(20.24%和45.08%)均略高于红基质(11.45%和41.82%)。4)赤铁矿的富集、局部铁迁移的特点,整体上指示高温、中强程度化学风化和季节性多水的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网纹红土形成时期气候高温多雨,且季节性反差增强。  相似文献   

14.
浅析北方红粘土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碳酸盐岩发育的红色风化壳大都是第Ⅰ、Ⅱ间冰期湿热气候条件下溶蚀与风化作用的结果,形成硅铝—铁型风化壳。风化壳中红粘土化学成分R_2O_3(Al_2O_3+Fe_2O_3)含量达20—30%。当降水或地表水的垂直下渗、红粘土的氢离子浓度加大,溶蚀性增强,沿红粘土和碳酸盐岩接触面产生溶蚀作用,形成石芽、溶沟、溶槽、溶痕等岩溶地形,并在它们的表面保留有红粘土痕迹。  相似文献   

15.
蒋梅茵 《沉积学报》1985,3(3):95-104
第四纪红色粘土在我国南方分布很广,最典型的分布在华中岗地上,土层较厚,上部土质均匀,下部具有红白网纹并含砾石,大都是中更新世的洪积-冲积或残积-坡积物,笔者认为可能是间冰期比较暖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熊毅早就指出:各地环境殊异,地形复杂,母岩不同,其理化特征将随之而异。第四纪红色粘土来自不同的堆积相,和经受不同的风化和成土过程,这将在矿物组成方面反映出来。土壤普查的结果表明,第四纪红色粘土按其分布的地形部位,成因和物质来源,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残积坡积相,为中更新世较早的暗红色沉积物,即Q2另一类是冲积相,为中更新世较晚的红化程度较轻的淡红色沉积物。它们都经历了中更新世至今的成土过程1)”。为了查明它们的差异,并有助于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笔者用部分标本进行矿物分析,并对初步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鹿化煜  安芷生 《沉积学报》1999,17(2):226-232
对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意义四个剖面的晚第三纪红粘土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将结果与典型风成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粒度特征进行详细对比,得到红粘土是风成成因的沉积学证据。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红粘土与其上覆第四纪古土壤形成环境相似,红粘土是在相对于黄土堆积搬运风动力变幅小的条件下沉积的,在沉积之后受到较强的风化成壤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近纪中晚期以来吕梁山西麓堆积了一套厚层红粘土。由于红粘土堆积早期有水流作用的参与,导致红粘土中夹杂有数层砾石层,这些砾石层记录了吕梁山山体隆升的信息。文章对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吴家峁剖面红粘土进行了沉积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探讨吕梁山西麓红粘土的堆积过程以及吕梁山新近纪的抬升事件。磁性地层结果显示吴家峁剖面的古地磁年龄大约为7.1~2.6 Ma。所含砾石层的古地磁年龄分别为6.2 Ma、5.9 Ma、5.8 Ma、5.5 Ma、4.9 Ma、4.0 Ma和3.7 Ma,其中6.2 Ma和4.9 Ma两层砾石层较厚,延伸较远,较稳定。结合吕梁山西麓中段卫家洼和复兴剖面的研究,得出红粘土中砾石层是吕梁山隆升剥蚀的产物,推断在大致8.1~3.7 Ma之间吕梁山有较为明显的隆升。目前在吕梁山西麓中段的研究不支持这些砾石层是古黄河或者古湖泊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剖面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14层土体硅铝率、风化淋溶系数,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 度和粘粒含量等风化、成土作用指标表明,该剖面各层次之间仅显示出一定程度沉积作用和成土作用的差别。它们是边沉积边成土作用的产物。上覆lm左右厚下蜀黄土,且由均质红土层、铁锰焦斑层和网纹层构成的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应归属于埋藏类型古土壤。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可溶岩大多隐伏于第四系土层及白垩—古近系红层下部,可溶岩分布地区地质结构与岩溶地面塌陷关系密切,已发生的岩溶地面塌陷中上黏下砂地质结构占绝大部分。以白沙洲岩溶条带长江两岸为研究区,根据盖层黏性土、砂性土、软弱土、非可溶岩(红层)的上下叠置关系及地面塌陷特征,将可溶岩分布区地质结构划分为3类、5型;岩溶塌陷的实质是土体塌陷,在岩溶区地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差异,受力后塌陷过程中土颗粒的运移方式,即黏土块体塌落、砂颗粒漏失、软弱土流失,系统将研究区岩溶塌陷机理分为土洞型、沙漏型、泥流型3类,同时也存在多种类型复合型岩溶塌陷。  相似文献   

20.
碱污染使得贵州某铝厂地基红黏土孔隙比、比重和塑性指数降低。本文结合实际污染液质量分数及入磨母液为污染源,考虑时间和质量分数效应,对碱污染原状红黏土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研究其抗剪强度的变化。并从碱污染红黏土剪切位移为4 mm时破裂面的微观结构入手,对其微观孔隙、颗粒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其剪切破坏时的破裂方式。结果表明:高质量分数下,抗剪强度整体增加,土中多为惰性孔隙,孔隙方向性较好,颗粒变得较为狭长;入母液下,抗剪强度整体增加最多,土中几乎全为惰性孔隙,孔隙方向性最好,颗粒最为狭长;低质量分数下,抗剪强度整体减少,土中内活性孔隙仍较多,孔隙方向性较差,颗粒仍保持较好圆度。为碱污染红黏土的改良以及宏-微观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