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贵阳市区地表/地下水化学与锶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阳市及邻近地区地表和地下水的化学与Sr同位素组成变化反映了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地下水文系统的水-岩反应和城市污染特征:水体中的化学溶解物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的风化作用和膏岩层的溶解,其次为人为污染物的输入;污染物以K+,Na+,Cl-,SO2-4,NO-3为主,枯水期因大气降水补给小而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丰水期和枯水期地表/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变化说明地表/地下水交换活跃,地下水环境容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 为查明浙江宁波平原地下水特征及成因演化,促进宁波地区地下水环境优化。【研究方法】 在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及环境同位素等方法手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宁波平原地下水状况。【研究结果】 宁波平原地表水和潜水以淡水为主,Ⅰ承压水和Ⅱ承压水以微咸水、咸水为主,潜水中HCO3-占绝对优势,Cl-、Ca2+、Na+次之,地表水和承压水中Cl-、Na+占主导地位,HCO3-次之。4种水共划分23种水化学类型,地表水和潜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深层承压水以封存型为主,与浅表水体天然联系不密切,受地质历史时期海侵影响较大。【结论】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宁波城区Ⅰ承压淡水体分布范围无明显变化,Ⅱ承压水在人类生产生活和水体自然循环双重影响下,原淡水区演化出孤岛状咸水体,但淡水体整体分布范围外扩,面积增加了约12 km2,其生态环境效应趋于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2002,22(2):97-104
本文阐述了巴丹吉林沙漠丘间地湖泊及其周围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在研究地区湖泊中的TDS变化范围较大,介于1.2g/L和398.2g/L之间。微咸湖泊属于Na(Ca)(Mg)Cl(SO4)(HCO3)类型,而含盐量高的湖泊则属于Na(K)Cl(CO3)(SO4)类型。文章根据同位素分析结果,提出了浅层地下水年龄都较年轻的观点。结合对古湖岸地貌与沉积的研究,文章还指出巴丹吉林沙漠地区湖泊在全新世发生过明显变化,湖水矿化度的增高和水域面积的快速萎缩是由于全新世中期以来出现的干旱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河北汤泉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汤泉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为山前丘陵地貌,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地热流体研究发现:Na+、Ca2+、K+、Mg2+与SO2-4、HCO-3、Cl-、NO-3是该地区地下热水的主要成分,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2-4-Na+型,属于未污染的天然弱碱性水;流体中F-含量平均为9.36 mg/l,远高于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ⅴ级;可溶性SiO2的含量可作为地热温标;地热流体总矿化度平均为782.33 mg/l,属于淡水;为中等腐蚀型水,不结碳酸钙垢,无CaSO4?2H2O垢和SiO2垢生成的可能;地热流体属于含岩盐地层溶滤的陆相沉积水;根据氢氧稳定同位素可知,河北汤泉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5.
黄河硫同位素组成与青藏高原隆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水的平均δ34SO42-值为+8.4‰,是世界主要大河中硫同位素组成最重的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河水的矿δ34SO42-值规律性地逐渐增重,在龙门—三门峡河段达最大值。这反映了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而引起的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趋势及随后出现的沙漠化、古盐湖蒸发岩的形成和黄土堆积环境对黄河水硫同位素组成的控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状  苏晶文  董长春  叶永红  杨洋 《中国地质》2022,49(5):1509-1526
【研究目的】 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流系统并深入分析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研究方法】 综合马鞍山市当涂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等,基于研究区水化学基本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水化学图件、离子比值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偏碱性水,地下水组分中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2)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可分为7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Ca·Na型、HCO3·Cl-Ca·Na型以及HCO3-Ca·Mg型;基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的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型和SO4·HCO3-Ca·Mg型。(3)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样超标率为46%,总体水质较差,超标率较高的组分依次为Mn、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硝酸盐(以N计)、Fe、As、氨氮(以N计)等。(4)研究区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此外,还存在Na-Ca的正向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进一步定量论证了水岩相互作用对本区浅层地下水组分的形成和演化起着主导作用。【结论】 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偏碱性,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基岩类裂隙水。主要离子比例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揭示了本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是地下水溶滤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石英、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高岭土等黏土矿物以及岩盐、石膏等达到过饱和之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查明长春新区地下水特征及演化,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研究方法】本文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成果资料,应用SPSS分析软件、地下水污染分析软件,通过对长春新区的地质条件、水化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化学成因的分析,得出系列结果。【研究结果】长春新区地下水的硬度较高且矿化度较大,HCO3在地下水的离子中占据主导,Ca2+、Cl-、O42-、Na+在地下水中的绝对质量浓度较高;pH、H2SiO3、Sr、TDS、Mg2+、HCO3的质量浓度相对稳定;地下水离子以HCO3和Ca2+为主;Na+和K+同时来自岩盐和硅酸岩的溶解;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区内地下水质量可分为四级,其中Ⅴ类水未评出。【结论】总体来看,Ⅰ类水占7.50%,Ⅱ类水占32.10%,Ⅲ类水占20.80%,Ⅳ类水占39.60%。较好以上地下水占60.4%,总体情况较好。创新点:研究了国家级新区的地下水化学、成因和演化,得出地下水的水质特征,有效支撑区域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祁连山大雪山地区大气PM2.5细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 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附近采集46个大气PM2.5的Telfon滤膜样品, 并应用离子色谱对可溶性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所测样品的阴、 阳离子中, SO42-、 NO-3、 Ca2+和NH+4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4μg·m-3、 0.38μg·m-3、 0.73μg·m-3和0.22μg·m-3, 累计约占到水溶性离子总量的88%.可溶性离子浓度呈现出春夏季节明显高于秋冬季节的特征, 夏季的浓度最高, 其次是春季、 冬季和秋季. Cl-、 Ca2+、 Na+和Mg2+之间的相关性极高, SO42-和NO-3与大部分阳离子的相关性都很高, 说明大部分硫酸盐是来自于中亚沙尘源区的自然源, 而并非是通过人类活动造成的一次污染物通过二次反应过程得到的. NH+4仅与SO42-通过相关性检验说明, 该地区NH3主要中和了大气中硫酸并生成(NH4)2SO4.该地区的大气环境主要来源于自然源的影响, 但夏季风期间人为污染排放已经不可忽视, 这也得到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的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9.
新疆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敏  王志良  张作衡  陈伟十  杨丹 《岩石学报》2009,25(6):1446-1455
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土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开展了氢氧同位素研究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法和冷冻法测温,并对石英样品进行了气相及离子色谱测量,对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25~363℃,主要集中于140~200℃,盐度变化于0.18%~58.28%NaCl,主要集中于2%~10% NaCl。流体包裹体气相的主要成分为H2O和CO2,液相成分以Ca2+、Na+、SO2-4、Cl-为主。石英流体包裹体中∑REE 为8.07×10-6~ 12.15×10-6,轻、重稀土之比值(LREE/HREE)变化于5.39~6.75,δEu为1.80~1.91。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右倾型,并表现出Eu的正异常及Ce的负异常。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V-SMOW值为-70‰~-66‰,石英的δ18OV-SMOW为9.4‰~12.3‰,计算所得的δ18O为-5.1‰~-1.2‰。根据离子色谱分析结果,F-/Cl-介于0.009~0.024之间,SO2-4/Cl-介于0.45~1.01之间。综合以上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和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0.
早子沟金矿地处夏河—合作—岷县区域性深大断裂带南侧,在时空上受断裂和壳幔混合岩浆双重控制。通过对矿床主要控矿因素、矿石稀土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S、H、O、Pb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在探讨成矿流体来源的基础上,对地幔流体参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出轻稀土富集的特征;矿床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含少量CH4、N2等,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K+为主,含少量Ca2+ 、Mg2+,阴离子以SO42-、Cl-为主;黄铁矿、辉锑矿矿物的?啄34 Sv-CDT介于-10. 30‰ ~ -4. 9‰之间,平均-8. 33‰,反映成矿作用过程有地层硫的加入;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既有岩浆水和地幔初生水的参与,亦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显示铅来源于壳幔的混合。以上说明成矿流体具多源性,暗示地幔流体参与了矿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青藏高原14个代表性现代湖泊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它们是冷湖、大苏干湖、小苏干湖、大柴旦湖、小柴旦湖、托素湖、尕海、茶卡湖、唐古拉-1、错鄂、乃日平错、纳木错、空姆错和普莫雍错,探讨这些湖泊碳酸盐矿物组成及相应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因素。XRD结果显示这些湖泊的碳酸盐矿物多以方解石为主,并含白云石。其中冷湖以白云石为主,尕海还含有一定量的文石。碳酸盐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总碳酸盐δ18O在-15.9‰到2.6‰范围变化,方解石δ18O变化范围为-16.2‰~3.9‰,白云石δ18O变化在-15.3‰~-5.4‰范围内。通过氧同位素与湖区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认为总碳酸盐δ18O受湖水δ18O组成、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盐度、海拔和纬度多种因素影响;方解石δ18O主要受湖水δ18O、温度、盐度、海拔和纬度的影响;白云石δ18O受降水量/蒸发量和盐度的影响。总碳酸盐δ18O对湖水δ18O、温度、海拔和纬度的响应是以方解石为载体而体现的;总碳酸盐δ18O对降水量/蒸发量的响应则归因于白云石δ18O对其的响应结果;另外总碳酸盐δ18O通过方解石和白云石δ18O的叠加作用响应于盐度。该研究初步建立了总碳酸盐、方解石和白云石氧同位素与环境各个指标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揭示过去青藏高原地区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蜗牛化石壳体碳酸盐(文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古气候和古生态环境指示意义,对采集于河南荥阳邙山末次冰期黄土剖面上部中的粉华蜗牛(Cathaica pulveratrix)化石壳体碳酸盐进行了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同时还对全岩有机物质(SOM)碳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磁化率和粒度等气候替代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剖面中反映蜗牛食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壳体δ13CSSA的变化,与反映古植被碳同位素组成的全岩有机物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SOM)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壳体13C相对于SOM的富集程度(Δδ13CSSA-SOM)的变化与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末次冰期东亚夏季风强度演化同步一致;   壳体δ18OSSA的变化不但与黄土磁化率、粒度等气候替代指标变化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样也与末次冰期东亚夏季风强度演化同步一致。这些特征,一方面说明受季风环流控制的气候温湿程度变化左右蜗牛夏季活动的几率和食物的类型,干冷气候条件下,相对温湿夏季成为蜗牛活动主要时期,相对富集13C苔藓、菌类和植物可能是蜗牛的主要食物;   另一方面暗示蜗牛化石壳体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气候温湿程度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氧同位素作为古高度计重建造山带的古高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河水δ18Ow(SMOW)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高原南北δ18Ow(SMOW)由于水汽来源和水汽循环方式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央分水岭山脉为界,南部δ18Ow(SMOW)平均值为-15.6‰左右,北部为-8.6%左右;   南部氧同位素值随高度的平均变化率为-0.24‰/100m,北部为-0.15‰/100m。分别建立了藏北地区和藏南地区河水氧同位素和高度的关系,同时应用可可西里及昆仑山口现代食草动物牙齿釉质、尼玛盆地现代土壤碳酸盐的氧同位素值对所建立的经验模型进行了检验,表明这两个模型分别应用于藏北和藏南地区古高度的恢复是可行的,为今后青藏高原古高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定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岩芯成对的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和U3k7′-SST计算出过去450ka以来南海西部表层海水氧同位素~δ18Owater和盐度Swater变化记录,二者的变化范围在冰期分别为0.2‰~0.6‰和34.2‰~35.1‰,间冰期分别为-0.6‰~0和32.4‰~33.7‰,表现为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相反扣除冰盖影响后的剩余氧同位素~δ18Oresid和剩余盐度Sresid,呈现冰期低、间冰期高的特征,在冰期分别平均为-0.5‰和32.7‰,间冰期分别平均为-0.3‰和33.1‰。研究认为该现象主要与赤道太平洋海域冰期纵向的ITCZ平均位置偏南导致的降雨增加有关,同时冰期温度低蒸发弱,间冰期温度高蒸发强以及冰期海平面下降,南海地理格局的改变、河流输入增多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结合含水量、TOC含量和TOC/TN比值变化曲线,18·5kaB·P·以来的四海龙湾玛珥湖沉积物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记录可划分为3个阶段:1)末次冰期晚期(18·5~14·7kaB·P·),δ13CTOC值偏正,变化范围为-29·50‰~-26·18‰,平均值约为-28·10‰;2)末次冰消期(14·7~11·7kaB·P·),δ13CTOC值显著偏负,变化范围为-33·92‰~-28·40‰,平均值约为-31·75‰,在δ13CTOC值变化曲线上表现为一个低谷,但在类似YoungerDryas的冷干事件期间(12·7~11·7kaB·P·),δ13CTOC值再次显著偏正,最高可达-28·4‰;3)全新世以来(11·7kaB·P.至今),δ13CTOC值变化幅度不大(-30·85‰~-27·37‰),基本上都在平均值-29·1‰左右。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变化是影响18·5kaB·P·以来四海龙湾玛珥湖δ13CTOC值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淋失的影响及岩溶效应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低含量有机碳的岩溶土壤(SOC, 0.89%)为媒介,每150g上添加松针、梧桐叶粉各 7.5g,15g,4个试验土柱号分别为SCC3,SCC5;SBC3,SBC5,接种岩溶土壤微生物群落后,于 恒温室内进行培养淋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淋溶液的电导值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及性质 的影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淋失总量SCC3为540.7mg,SCC5为1522.9mg;SBC3为 383.2mg,SBC5为563.5mg。同时,土壤环境中Ca+的释放总量SCC3为145.7mg,SCC5为 288.7mg; SBC3为170.0mg,SBC5为167.9mg。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下伏碳酸 盐岩的溶蚀量排序为SCC5>SBC3>SCC3>SBC5,表明两种不同植物凋落物经微生物分 解,产生不同质和量的DOC,并导致土壤环境中 Ca+释放的差异和不同的岩溶效应。从而初步揭示不同有机碳分解导致DOC淋失的差异性,以及DOC对岩溶动力系统的驱动。这与A.Heyes和T.R.Moore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地表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1 994年密云、什刹海地区地表水中Cl-,SO2 -4 ,NO-3 含量和硫酸盐的δ3 4 S值监测表明 ,北京地区的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上游河水的δ3 4 S值高于本地区的大气降水 ,反映还有少量地下水的加入。潮河上游人类生活和耕作是造成潮河水中NO-3 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讲 ,北京地区地表水的硫同位素组成同样具有夏季重、冬季轻的季节变化趋势 ;其全年的δ3 4 S值在 6‰~1 0‰之间 ,与我国南方大气降水为负的δ3 4 S值而北方为正值的区域分异现象吻合。对城区的什刹海与密云水库的硫同位素和SO2 -4 含量变化的分析表明 ,即使是冬季取暖季节 ,控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物成因硫的释放 ,燃煤不可能造成如此明显的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盛冰阶的时限与干盐湖地质事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高原盐湖原生石盐矿物包裹体流质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包裹体流质的Na、Mg2+测定讨论了青藏高原北部近五万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论述了末次冰期盛冰阶在高原地区的时限问题,初步确定盛冰阶的时限为21000-15000aB.P.,该期的平均温度比现今低约6-7℃。由于高寒的气候环境,促使高原盐湖补给水锐减,在其盛冰阶的晚期普遍形成干盐湖地质事件,这从各不同时间形成的原生石盐包裹体的流质中vg2+/Na值的分布得到充分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org)分析,表明末次冰期与全新世时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差异,末次冰期δ13Corg总体偏轻(-30‰~-25‰),而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则有较大的变化,在早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有多次短期快速变重(-10‰左右)的变化,中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总体偏重(-20‰~-10‰),晚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偏轻(-25‰左右)。分析表明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陆生C3植物和湖泊内源水生植物变化的关系,末次冰期以来西北干旱区C4植物不发育,偏重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值与C4植物无关。从沉积物中有机质组分、元素等分析表明,末次冰期时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湖泊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上游祁连山的陆生C3植物,有机碳含量较低,表明当时的上游的陆生植被不繁盛,区域气候较干冷;从全新世开始,三角城古湖泊开始形成,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中的沉水植物,此时湖泊水体较大,湖泊生产力较高。而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偏轻时期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挺水植物、陆生C3植物,较低的有机碳含量说明该时期陆生植被不发育,气候较干冷,湖泊水体较小  相似文献   

20.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空气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温这三个参数相关。我国季风带的青海湖与色林错的δ18O曲线非常相似,说明古气候变化受相同因素驱动。在10500~9500aB.P.的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过渡期,这两个湖泊的δ18O值大幅度下降,这是夏季风雨水的低δ18O值的缘故。属于西风带的玛纳斯湖和季风带的青海湖的δ18O曲线基本上是对称的。大约9500~4000aB.P,图形由对称转变为相似,据此推论当时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新疆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